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第296章 免费赠饮

小说: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作者:爱讲故事的茄子 更新时间:2025-08-18 10:54:02 源网站:2k小说网
  金城广场,晨光刚漫过伟人纪念像的基座,就被攒动的人流搅成了碎金。

  梁金涛蹲在简易展台后整理红绸带。

  三个小时前,他们刚把三十箱药酒从货运车上卸下来,此刻展台前的红布上,一两装、二两装的 “柳河劲酒” 正排得整整齐齐,红绸带在寒风里轻轻打着旋儿。

  “真要全送?”

  邱富海攥着刚写好的 “免费试饮” 木牌,指节发白。

  他昨晚算了一夜账,这 1000 瓶酒光成本就够在县城买半间房,“咱们带的钱够回去的路费不?”

  如果此刻手里有台大哥大的话,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立刻马上给在家里看孩子的林沛夏打去电话,告诉妻子,你认的弟弟昨晚上被你的海外亲戚给洗脑了。

  梁金涛没抬头,正把邹师傅手写的 “枸杞苁蓉酒” 说明书贴在展板上。

  看见张振铭走过来了,就说道:“张哥,给你的朋友们留 300 瓶,剩下的 600 多瓶,今天全送出去。”

  张振铭暗暗松了一口气。

  300瓶,十几号人,算下来每个人勉强可以拿到二十几瓶,作为前期的市场推广够用了。

  距离临时展示区不远的广场东侧。

  林沛夏的海外亲戚正站在报栏前看报纸,驼色羊绒大衣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慢悠悠扫过 “经济开发区建设” 的头条。

  那是陈景明,林沛夏母亲同父异母姐妹妹的孩子,在狮子城做了二十多年药材生意。

  三个月前他从螺壶口岸入境时,海关的申报单上写着 “考察投资环境”,身后跟着两个拎着公文包的助理。

  这三个月他没闲着:在鹏城蛇口看了罐头厂流水线,厂长陪着他在车间走了三个小时,手里的保温杯一直没离手。

  去沪市雨花台路考察百货商场,区陪同的副市长特意让柜台摆上刚到的进口巧克力。

  上周在长安见药材商,对方把秦岭深山采的野山参摆成排,红木托盘上垫着黄绸布。

  可他始终没松口投资,直到林沛夏两天前再次打来电话,提起“祖厉县四十八军户乡有个年轻人在盘活老药酒厂”。

  昨晚上在金城饭店宴请姐夫邱富海一行三人,正式跟梁金涛见面了。

  席间,他在心里暗暗地把梁金涛跟自己在香江认识的梁氏集团的掌舵人做了比较。

  如果陈景明知道邱富海把梁金涛突发奇想,免费赠送药酒的责任归咎于自己,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梁先生的想法很大胆。”

  陈景明走过来时,皮鞋踩在冻硬的水泥地上没出声。

  他拿起一瓶二两装的药酒,指尖在烫金的 “柳河劲酒” 三个字上轻轻敲了敲。

  一直跟在身后两步剧烈的助理看见后,眼皮微跳。

  这动作老板在鹏城的罐头厂、在沪市的百货大楼都做过,当时敲的不是进口生产线的铭牌,就是市领导颇为自豪的进口产品。

  “我在狮子城见过的多数商家,都想着‘先挣钱再扬名’,你却反着来。”

  梁金涛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笑说道:“陈先生,这酒是老方子酿的,但没人知道。

  与其在柜台里落灰,不如让老百姓先尝。

  只要有人说‘好’,就不愁卖。”

  他指了指广场上晨练的老人,“您看那些大爷大妈,他们要是觉得酒好,能跟十个邻居说;年轻人喝着不错,能带到单位去。

  这比在报纸上登广告管用。”

  陈景明没说话,只是把酒瓶递给身后的助理。

  助理从公文包里掏出个小巧的量杯,倒出半杯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浮着极细的药香,是肉苁蓉和枸杞发酵后的绵甜。

  他这才看向张振铭:“张先生在省城有不少的生意伙伴,觉得这法子可行?”

  张振铭搓了搓手,眼里还有点犹豫,却硬着头皮点头:“金涛这小子做事稳当。他说送,肯定算过账。

  只要大家伙认可这酒好喝,送出去的早晚会挣回来。”

  其实他昨晚还在跟邱富海嘀咕 “会不会赔本”,但此刻看着梁金涛眼里的亮,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再相信这家伙一次。

  九点整,广场上的人渐渐多起来。

  穿军大衣的老人拎着鸟笼经过,看见“免费试饮”的木牌,停住了脚。

  骑着自行车的姑娘捏着车把回头,麻花辫随着动作甩动。

  卖糖葫芦的小贩把插满红果的草靶往展台边一戳,笑着问:“能给我尝一口不?”

  梁金涛亲自给第一位试饮的老人倒酒。

  老人抿了一口,眉头先皱了皱,随即舒展开:“这酒绵和,后味带点甜,比我自己泡的枸杞酒顺。”

  他把空杯递回来,“小伙子,能再给我老伴带一瓶不?她总说腰冷。”

  “大爷,每人限领一瓶,您要是觉得好,就帮我们宣传宣传,20号左右您在西站、小西湖、西关十字还有广场这几个地方名叫‘便民超市’里就可以买到。”

  不得不说,张振铭这家伙人在小小的县城,触角却伸到了省内以及省外的各个地方。

  “便民超市”就是他在省城的一个生意上的朋友模仿沿海开放城市开起来的百货超市。

  邱富海递过一瓶一两装的,红绸带在老人手里绕了两圈,像得了个宝贝。

  消息传开后,展台前很快排起了队。

  陈景明的助理想维持秩序,却被他拦住了:“让他们去,越热闹越好。”

  他站在不远处的台阶上,看着穿蓝工装的工人举着酒瓶跟同伴说笑,看着抱着孩子的母亲小心地抿了一口,就急忙去免费领取的那里排队了。

  这些场景他在狮子城的超市见过,只是那里的人更习惯买包装精美的进口货,很少为一瓶本地酒排队。

  “陈先生,昨晚您说,三个月前在蛇口考察时,那边的厂长说‘市场得靠抢’。”

  梁金涛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手里还攥着块没来得及贴的说明书。

  “我承认自己暂时还抢不过进口货,那就只能先让老百姓尝——尝过了,自然知道‘柳河劲酒’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