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多丽人 第 359章 病榻前的奏对

小说:长安多丽人 作者:废柴煮酒 更新时间:2025-07-16 20:44:19 源网站:2k小说网
  到了县主府,李二先一步下车,也没让刘绰自己踩着脚踏下来,而是长臂一伸直接将刘绰抱了下来。

  随行伺候的菡萏几人各自低下了头。

  主人家有亲密举止的时候,她们怎么好直勾勾盯着看?

  “二郎,我没事了,我可以自己走......”

  话虽这么说,双脚落地的时候,感觉像是踩在了棉花上,刘绰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其实受了很大的惊吓。

  但现在,她真的好多了!

  嗯,恋人之间——

  “果然还是该多亲亲抱抱举高高的!”

  她一不小心就将心里的话直接说了出来。

  话一出口,刘绰瞬间瞪大了眼睛,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透。

  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怎么就把这么羞人的心里话在大门口给说出来了!

  所以,没好意思再跟李二说点什么,她就低着头飞也似地逃走了。

  压根没注意到身后李二的耳根子已经红得不行了,并且完全把‘举高高’理解成了另一个意思。

  亲亲、抱抱、举高高?

  亲亲、抱抱都很好理解,举高高又是什么?

  按照前面两组词来推论,举高高应该也是字面意思。

  李二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自己下面,然后慌不择路地跳上了马车。

  难道刚才又让绰绰觉察到了?

  他记得下车的时候,自己分明已经平复得差不多了。何况身上的衣服都很宽松,多少也能帮着遮挡一下。否则,他也不会就那么大大咧咧地下车。

  还是说,绰绰是在暗示他什么?

  有了这个小插曲后,刘绰一夜好眠。

  第二日一大早,就被宫里的旨意给撅了起来。

  陛下病重,韦贤妃特地召她进宫帮忙会诊。

  她赶忙背上医箱出发前往大明宫。

  宫变的血腥气尚未散尽,大明宫又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紫宸殿内,宫人们进进出出,几乎所有太医署的好手都跪在龙榻前。

  治疗方案太医们制定了好几套,最终选了一套最不伤龙体的实施。

  其实,在这些对皇帝身体熟悉至极的医界大佬面前,刘绰根本插不上手,也就起个吉祥物的作用。

  谁让她盛名在外,皇帝病了,自然要将大唐能搜罗来的最好的医疗资源都给用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刘绰走了**运,她跟韦贤妃见完礼,手刚搭上皇帝的脉,昏迷一夜的皇帝便幽幽转醒。

  满屋子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杨志廉更是哭成了泪人。

  这倒不是演的,他是真怕皇帝死了之后,没人护着他了,自己会被文官集团清算。

  窦文场死后,他成了皇帝身边最受信任的人。

  大权在握,谁能扛住不做些权钱交易、仗势欺人的事儿?

  窦文场是个有福气的,死在了皇帝前头,所以身后事都很体面。

  若是皇帝现在走了,他杨志廉可就惨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是如此。

  太子和广陵王身边都有自己信重的宦官,登位后可轮不到他继续管理神策军。

  虽然他早就已经想办法向东宫那边示好,但此刻看到皇帝醒来还是由衷的欢喜。

  同时暗暗下了决心,看这样子,他还得继续向太子殿下表些衷心才是。

  有了新君庇护,文官集团还是得看他脸色。

  不止他,皇帝的众多子孙也都因自己的荣华富贵还能再延长一会儿而满面喜色。

  毕竟,兄长当家和亲爹当家自然是不一样的。

  太子自己还有一大家子人呢。

  到时候,他们的权势地位可就不是今日可比的了。

  韦贤妃忙拉着刘绰的手,眼中满是赞叹:“陛下,您瞧瞧,明慧县主一来,您就醒了。这孩子啊,可真是个福星!”

  皇帝虚弱地靠在龙榻上,目光却清明了许多。

  “明慧来了?”他望着刘绰,又扫了眼殿中众人:“...朕这一病,让你们受惊了。”

  刘绰连忙行礼:“陛下、娘娘言重了。臣不过是恰逢其会,真正辛苦的是太医署的诸位前辈。陛下脉象已平稳许多,只需静养调理,不日便可康复。”

  说完,她侧身让开,示意身后的太医们上前。

  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太医们这才敢近前查看,脸上既有欣慰,又带着几分复杂神色。

  他们熬了一夜,终于把皇帝盼醒了。

  明慧县主为人也真是滴水不漏。

  且每每提及他们,都是以医道后辈自居,从不摆县主的架子。

  这要是碰到那种不要脸的,还不得把功劳全部给抢走?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却仍停留在刘绰身上:“昨夜之事,你都看到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各人的心思也都精彩纷呈。

  圣人昏迷了一夜,一醒来不跟自己的妃嫔儿孙们说话,倒是先跟一个外姓县主聊了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

  若说是看在太子和广陵王的面子上,可广陵王本人就在现场,这也说不过去啊?

  刘绰知道皇帝问的是舒王谋反之事,这话不好回。

  舒王的当众指控,可是皇家秘辛。

  很显然,皇帝很想知道外臣是怎么看的。

  有的人,越老越不要脸。

  而皇帝明显是另外一种,越老越要脸。

  她斟酌片刻,轻声道:“陛下,臣昨夜确实目睹了一切。但臣看到的,不是刀光剑影,而是陛下的仁心。”

  殿内众人屏息凝神,连韦贤妃也忍不住侧目。

  皇帝眉头微挑,示意她继续。

  刘绰缓缓道:“舒王谋逆,罪不容诛。可陛下在生死关头,仍命禁军留他性命,甚至未伤及舒王府女眷。这份宽容,非圣明之君不能为。”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回皇帝苍白的脸上:“更何况,舒王自幼受陛下抚育,恩同父子。他今日铸下大错,陛下痛心远胜于愤怒。”

  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动,紧绷的肩膀竟稍稍放松。

  广陵王李纯暗暗点头,而韦贤妃已红了眼眶。

  刘绰话锋一转:“至于叛军,陛下早有布置,死伤不多,又未让战火波及百姓。臣入宫时,见神策军已在清扫街道,安抚惊惶的民众。以德报怨,天心仁厚,不究胁从,此乃社稷之福。”

  李经听着刘绰在那歌功颂德,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道:皇祖父哪里是不究胁从,分明是昏迷过去了,还来不及下达对叛军的处置。这小丫头片子真是张口就来啊!

  刘绰想的却是,除了那些顽固分子,普通听命行事的小卒的确罪不至死,当然是能救一个是一个。

  她忽然跪下,郑重叩首:“臣斗胆直言——陛下今日之病,非因叛军猖狂,而是因舒王负恩,伤了陛下为君为父之心。但请陛下保重龙体,大唐百姓,仍需您的雨露恩泽。”

  这番话既点明了皇帝的仁德与无奈,又巧妙避开了谋逆的敏感,还将皇帝的病归因于“情伤”。

  既全了天家颜面,让皇帝对舒王动手时有个台阶,又暗暗劝谏皇帝,‘宽宥叛军,只诛首恶,余者皆赦’,让长安城不至于因清算而血流成河。

  殿内众人无不暗自赞叹。

  皇帝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明慧啊明慧,你这张嘴……”

  他摇摇头,却对韦贤妃道:“赏明慧县主南海珍珠一斛,另赐《千金方》手抄本一部。太医署的人,统统加俸半年。”

  众人心知肚明——这是皇帝在告诉所有人:刘绰的话,正是他心中所想。

  说完,刘绰也感觉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这可比上辈子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做申论题难度大多了,一个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