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觉一道灼热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刘绰不动声色地抬眼望去,恰与薛媛四目相对。
那一瞬间,薛媛只觉脊背一凉,突然打了个寒颤。
秋阳正好,她却如坠冰窟。
刘绰的眼神如寒潭映月,清冷透亮中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仪。
她唇角仍挂着方才与李德裕说笑时的弧度,可眼底的笑意已如潮水般退去,只剩下一片令人心惊的沉静。
薛媛下意识后退半步,身子差点没站稳。
她鬓边渗出细汗。
方才那一瞬,她看到的不是未及双十的闺阁女子,而是朝堂上杀伐决断的冰务司郎中——那个把关中豪族治得服服帖帖、令吐蕃使节铩羽而归的明慧县主。
刚刚刘绰明明在笑,却让她想起山间那些看似温润实则锋利的青石。
刘绰做的事,她都只是听说,毕竟没有亲眼见过。
总觉得是传言夸大其词了。
她一直觉得,刘绰不过是个靠奇技**巧博宠的寒门女子。
迷惑人心的皮囊或许有,察言观色、溜须拍**本事或许有。
但政绩斐然,深得民心?
怎么可能?
还不是靠赵郡李氏和东宫的面子才获封的县主!
可刚刚那个眼神,裹挟而来的强烈威压却犹如实质,让她不寒而栗。
刘绰明明什么都没说,她却仿佛看到她缓步走到自己跟前,然后警告道:“我这个人啊,最讨厌两样东西——一是旁人碰我的男人,二是有人在我眼皮底下耍心眼。”
养在姑母身边后,她身子渐渐好了起来,就一直跟着姑母习武。
虽说算不上什么高手,可她绝不是一个软弱的女人。
现在,她似乎有些明白,为何裴瑾那般嚣张之人,在刘绰面前也屡屡吃瘪了。
这个女人真的不简单!
“怎么了,绰绰?”李德裕见她转头,问道。
刘绰回握他的手,撅了撅嘴,开玩笑道:“下马威,伯母还是给了的!不过我说了,你也未必会信。”
做孩子的,对自己的母亲都有一层牢不可破的贤良滤镜。
男人们是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会对尚未进门的儿媳妇出言不善甚至是恶毒的。
成婚后,哪怕亲眼见证母亲对妻子的刁难,也只有一句:我妈养大我不容易,你就不能让一让?
刘绰上辈子就深谙这个道理。
人家是母子,说多了,男人只会觉得是你在挑拨离间,污蔑他的母亲。
不过,薛氏的怨言刘绰也可以理解。
她虽不了解薛氏,却了解曹氏。
易地而处。
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两地奔波,做母亲的,牢骚和怨气总是有的。
而且一定不少。
没想到,李德裕却追问道:“我阿娘到底跟你说什么了?”
刘绰也不遮掩,“你这么聪明,难道猜不到?伯母觉得你还没成亲呢,就已经开始‘娶了媳妇忘了娘’,她不舍得怨你,自然就将这份不满扣到我的头上了!”
李二轻笑出声:“娶了媳妇忘了娘?绰绰,这种俏皮话你是如何想到的?”
刘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伸手掐了一下他的腰,“这个是重点么?”
李德裕笑着捉住她的手,捏了捏,“是我做的不好。母亲都回京这么久了,我还没安抚好她。不过,阿娘说的必定不止这些?”
“伯母还问,我成亲后,是不是还要继续在朝中任职。”刘绰顿了顿,有些无可奈何道,“冰务司是肥差,这段时间,倒是有不少人给我递条子推荐人。自荐想投靠到我门下效力的也是一茬又一茬,还口口声声保证,不论何时,冰务司衙门都是我的。似乎,百官都觉得,只要我们成亲,圣人就不会让我再在朝中任实职了。”
这是李德裕一直不敢跟刘绰提的话题。
这年头,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姑娘到了年纪,要么出嫁,要么出家,否则就有违律法。
与男人不同,大部分女人的前途只有嫁人一条路。
也正因如此,宋氏姐妹才会选择不婚不育。
虽然还有几个月才到两人大婚的日子,但朝中关于她婚后冰务司去留的议论越发喧嚣了。
不过是老调重弹,什么“妇人不宜干政”,什么“县主既嫁,当安于内室”。
这些言论背后,少不了那些觊觎冰务司之人的推波助澜。
李德裕脸色白了白,郑重道:“女子为官不易,绰绰,你若不觉得辛苦,其实婚后想要继续任职也不是不能运作。”
刘绰嘴角微弯,得意地冲他眨了眨眼。
笑话,事业她要,男人她也要!
况且,接下来,占据她主要精力的应该是西域两处榷场的经营。
她如今是县主,手上除了封地,还有那么多赚钱的产业,本就不可能再事必躬亲地处理冰务司的事。
上位者只要会用人,自然可以运筹帷幄。
“放心吧,如今冰务司的事务早已步入正轨,人也都是我提拔任用的。就算我不做这个郎中了,旁人也休想那么简单就染指我一手创立的衙门。”
闻听此言,李德裕眼中满是欣赏与欣慰。
“有你这番话我便放心了。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你的!我阿娘这个人,心直口快,是个爽朗的性子。都说母子连心,我喜欢的姑娘,她必定也会喜欢。以后,若再有什么让你为难的事,你只管推到我身上,我去跟她说。”
两个人说着说着越凑越近。
在场的长辈自然不可能看不见。
女孩子娇俏明艳,笑语嫣然,自己儿子的眼睛盯在人家身上拔都拔不下来。
薛氏忍不住轻咳一声,教训儿子道:“裕儿,长辈们还在呢,规矩些!”
李德裕耳根一红,连忙拉开跟刘绰的距离。
刘绰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
韦氏笑着替他们解围:“母亲,左右都是一家人,又没外人在,五妹妹和二郎感情好,您该高兴才是啊!”
看完院子,又吃了一会茶,刘家三人便告辞离去。
回程的马车上,曹氏忍不住问:“绰绰,今日亲家娘子可有为难你?”
刘绰轻笑:“怎么,阿娘怕我受委屈?”
曹氏忙不迭道:“我瞧那个什么表妹看二郎的眼神可不单纯。阿娘是担心,亲家娘子为了娘家侄女说了什么让你不痛快的话。莫不是想让那个薛媛给二郎做妾室?”
刘坤摇头,“娘子,你胡说什么呢?河东薛氏也是极煊赫的门第,怎会让家中女娘与人为妾?”
刘绰将脑袋靠在曹氏肩上,懒懒道:“阿娘放心,她就是心疼二郎,觉得自家儿子这几年两地奔波,还没娶媳妇呢就忘了娘,有些怨气罢了。”
曹氏的气一下子消了不少:“她真这么说的?”
“嗯!”刘绰笑着点头,“阿娘你说怎么办,我这还没成亲呢,就给未来阿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曹氏捏了捏她的手:“无妨,反正娶你的人是二郎,又不是她。大不了,你除了每日的晨昏定省,就在自己的小院里,躲着她点就是。你是圣人钦封的县主,她还能真的为难你不成?”
刘坤失笑:“绰绰,我瞧二郎的阿耶倒是很喜欢你。你们新婚住的院子修缮的也好。你那个阿家,这样说起来,心眼也不坏。稍有怨言,也是人之常情。待你与二郎成婚后,她自然知道你的好。”
刘绰连连点头,骄傲道:“阿耶阿娘说得都对!”
夜深人静,薛媛独自站在廊下,望着院中摇曳的灯火,眼中满是阴郁。
“凭什么……”她低声呢喃,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自幼养在薛氏身边,本以为近水楼台,可李德裕却从未正眼看过她。
“刘绰……”她冷笑一声,“你以为嫁进李家,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与此同时,李吉甫和薛氏的卧房里,李吉甫也郑重地对薛氏道:“媛**婚事得早些定下来了。我瞧十月初八韦顾两家的婚宴就是为她相看的好时机。”
薛氏想了想赞同道:“夫君说的有理。左右咱们已经回到京中,媛娘休息得也差不多了。这几日,我多带她参加点宴会,应该很快就能定下来。”
那一瞬间,薛媛只觉脊背一凉,突然打了个寒颤。
秋阳正好,她却如坠冰窟。
刘绰的眼神如寒潭映月,清冷透亮中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仪。
她唇角仍挂着方才与李德裕说笑时的弧度,可眼底的笑意已如潮水般退去,只剩下一片令人心惊的沉静。
薛媛下意识后退半步,身子差点没站稳。
她鬓边渗出细汗。
方才那一瞬,她看到的不是未及双十的闺阁女子,而是朝堂上杀伐决断的冰务司郎中——那个把关中豪族治得服服帖帖、令吐蕃使节铩羽而归的明慧县主。
刚刚刘绰明明在笑,却让她想起山间那些看似温润实则锋利的青石。
刘绰做的事,她都只是听说,毕竟没有亲眼见过。
总觉得是传言夸大其词了。
她一直觉得,刘绰不过是个靠奇技**巧博宠的寒门女子。
迷惑人心的皮囊或许有,察言观色、溜须拍**本事或许有。
但政绩斐然,深得民心?
怎么可能?
还不是靠赵郡李氏和东宫的面子才获封的县主!
可刚刚那个眼神,裹挟而来的强烈威压却犹如实质,让她不寒而栗。
刘绰明明什么都没说,她却仿佛看到她缓步走到自己跟前,然后警告道:“我这个人啊,最讨厌两样东西——一是旁人碰我的男人,二是有人在我眼皮底下耍心眼。”
养在姑母身边后,她身子渐渐好了起来,就一直跟着姑母习武。
虽说算不上什么高手,可她绝不是一个软弱的女人。
现在,她似乎有些明白,为何裴瑾那般嚣张之人,在刘绰面前也屡屡吃瘪了。
这个女人真的不简单!
“怎么了,绰绰?”李德裕见她转头,问道。
刘绰回握他的手,撅了撅嘴,开玩笑道:“下马威,伯母还是给了的!不过我说了,你也未必会信。”
做孩子的,对自己的母亲都有一层牢不可破的贤良滤镜。
男人们是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会对尚未进门的儿媳妇出言不善甚至是恶毒的。
成婚后,哪怕亲眼见证母亲对妻子的刁难,也只有一句:我妈养大我不容易,你就不能让一让?
刘绰上辈子就深谙这个道理。
人家是母子,说多了,男人只会觉得是你在挑拨离间,污蔑他的母亲。
不过,薛氏的怨言刘绰也可以理解。
她虽不了解薛氏,却了解曹氏。
易地而处。
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两地奔波,做母亲的,牢骚和怨气总是有的。
而且一定不少。
没想到,李德裕却追问道:“我阿娘到底跟你说什么了?”
刘绰也不遮掩,“你这么聪明,难道猜不到?伯母觉得你还没成亲呢,就已经开始‘娶了媳妇忘了娘’,她不舍得怨你,自然就将这份不满扣到我的头上了!”
李二轻笑出声:“娶了媳妇忘了娘?绰绰,这种俏皮话你是如何想到的?”
刘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伸手掐了一下他的腰,“这个是重点么?”
李德裕笑着捉住她的手,捏了捏,“是我做的不好。母亲都回京这么久了,我还没安抚好她。不过,阿娘说的必定不止这些?”
“伯母还问,我成亲后,是不是还要继续在朝中任职。”刘绰顿了顿,有些无可奈何道,“冰务司是肥差,这段时间,倒是有不少人给我递条子推荐人。自荐想投靠到我门下效力的也是一茬又一茬,还口口声声保证,不论何时,冰务司衙门都是我的。似乎,百官都觉得,只要我们成亲,圣人就不会让我再在朝中任实职了。”
这是李德裕一直不敢跟刘绰提的话题。
这年头,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姑娘到了年纪,要么出嫁,要么出家,否则就有违律法。
与男人不同,大部分女人的前途只有嫁人一条路。
也正因如此,宋氏姐妹才会选择不婚不育。
虽然还有几个月才到两人大婚的日子,但朝中关于她婚后冰务司去留的议论越发喧嚣了。
不过是老调重弹,什么“妇人不宜干政”,什么“县主既嫁,当安于内室”。
这些言论背后,少不了那些觊觎冰务司之人的推波助澜。
李德裕脸色白了白,郑重道:“女子为官不易,绰绰,你若不觉得辛苦,其实婚后想要继续任职也不是不能运作。”
刘绰嘴角微弯,得意地冲他眨了眨眼。
笑话,事业她要,男人她也要!
况且,接下来,占据她主要精力的应该是西域两处榷场的经营。
她如今是县主,手上除了封地,还有那么多赚钱的产业,本就不可能再事必躬亲地处理冰务司的事。
上位者只要会用人,自然可以运筹帷幄。
“放心吧,如今冰务司的事务早已步入正轨,人也都是我提拔任用的。就算我不做这个郎中了,旁人也休想那么简单就染指我一手创立的衙门。”
闻听此言,李德裕眼中满是欣赏与欣慰。
“有你这番话我便放心了。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你的!我阿娘这个人,心直口快,是个爽朗的性子。都说母子连心,我喜欢的姑娘,她必定也会喜欢。以后,若再有什么让你为难的事,你只管推到我身上,我去跟她说。”
两个人说着说着越凑越近。
在场的长辈自然不可能看不见。
女孩子娇俏明艳,笑语嫣然,自己儿子的眼睛盯在人家身上拔都拔不下来。
薛氏忍不住轻咳一声,教训儿子道:“裕儿,长辈们还在呢,规矩些!”
李德裕耳根一红,连忙拉开跟刘绰的距离。
刘绰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
韦氏笑着替他们解围:“母亲,左右都是一家人,又没外人在,五妹妹和二郎感情好,您该高兴才是啊!”
看完院子,又吃了一会茶,刘家三人便告辞离去。
回程的马车上,曹氏忍不住问:“绰绰,今日亲家娘子可有为难你?”
刘绰轻笑:“怎么,阿娘怕我受委屈?”
曹氏忙不迭道:“我瞧那个什么表妹看二郎的眼神可不单纯。阿娘是担心,亲家娘子为了娘家侄女说了什么让你不痛快的话。莫不是想让那个薛媛给二郎做妾室?”
刘坤摇头,“娘子,你胡说什么呢?河东薛氏也是极煊赫的门第,怎会让家中女娘与人为妾?”
刘绰将脑袋靠在曹氏肩上,懒懒道:“阿娘放心,她就是心疼二郎,觉得自家儿子这几年两地奔波,还没娶媳妇呢就忘了娘,有些怨气罢了。”
曹氏的气一下子消了不少:“她真这么说的?”
“嗯!”刘绰笑着点头,“阿娘你说怎么办,我这还没成亲呢,就给未来阿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曹氏捏了捏她的手:“无妨,反正娶你的人是二郎,又不是她。大不了,你除了每日的晨昏定省,就在自己的小院里,躲着她点就是。你是圣人钦封的县主,她还能真的为难你不成?”
刘坤失笑:“绰绰,我瞧二郎的阿耶倒是很喜欢你。你们新婚住的院子修缮的也好。你那个阿家,这样说起来,心眼也不坏。稍有怨言,也是人之常情。待你与二郎成婚后,她自然知道你的好。”
刘绰连连点头,骄傲道:“阿耶阿娘说得都对!”
夜深人静,薛媛独自站在廊下,望着院中摇曳的灯火,眼中满是阴郁。
“凭什么……”她低声呢喃,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自幼养在薛氏身边,本以为近水楼台,可李德裕却从未正眼看过她。
“刘绰……”她冷笑一声,“你以为嫁进李家,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与此同时,李吉甫和薛氏的卧房里,李吉甫也郑重地对薛氏道:“媛**婚事得早些定下来了。我瞧十月初八韦顾两家的婚宴就是为她相看的好时机。”
薛氏想了想赞同道:“夫君说的有理。左右咱们已经回到京中,媛娘休息得也差不多了。这几日,我多带她参加点宴会,应该很快就能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