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浩,送陈阿婆过去。”
“是。”
王浩拉开车门,恭敬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陈兰芝没有上九爷的车,只是淡淡道:“我坐你们后面的车就行。”
她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和距离。
九爷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只是缓缓摇上了车窗。
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掉头,很快就消失在了巷子深处。
王浩亲自开车,带着陈兰芝穿过几条街道,最终在一处僻静的四合院前停了下来。
院门是朱红色的,带着几分古朴。
王浩拿出钥匙打开门,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
院子不大,但打理得井井有条。
中间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摆着石桌石凳。东西两边是厢房,正对着的是三间正房。
“陈阿婆,这里水电都通了,厨房里米面粮油也都备了一些,您看看还缺什么,我马上去办。”王浩的态度,比之前更加恭敬了。
“不用了,这里很好。”陈兰芝环顾四周,对这个地方很满意。
这里远离了城中村的喧嚣和混乱,又不是那种引人注目的豪宅,藏在寻常巷陌里,正是她想要的安身之所。
“那您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了,有任何事,可以打这个电话找我。”王浩递上一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然后便带着人离开了。
院子里,终于只剩下陈兰芝一个人。
她关上院门,插上门栓,整个世界的纷扰仿佛都被隔绝在了外面。
她没有急着去收拾房间,而是走到石桌旁坐下,从帆布包里,掏出了那份在车站买的《广城特区报》。
借着从屋里透出的灯光,她一字一句地仔细看了起来。
报纸上,大篇幅地报道着各种招商引资的政策,以及一些新兴工厂的成功案例。
其中一篇文章,分析了三来一补模式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提到了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行业。
陈兰芝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服装加工这四个字上。
她想起了在火车上,林志华说的那些话。
广城的人,脑子活络,敢穿敢试。
很多内地不敢穿的喇叭裤、花衬衫,在这里已经成了潮流。
她前世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活到那么大岁数,眼光还是有的。
她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衣食住行,永远是最大的市场。
而衣,排在第一位。
现在的人,普遍穿着都是蓝黑灰,款式单调,颜色沉闷。
如果能拿出一些新颖的款式,用上大胆的颜色,绝对不愁卖。
更重要的是,做服装,启动资金要求不高,门槛也相对较低。
她一个人,完全可以先从设计和找布料开始,找个小裁缝铺代工,先做几件样品出来试试水。
她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好几个后世风靡一时的经典款式。
连衣裙、蝙蝠衫、牛仔裤……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炸裂般的存在。
她收起报纸,站起身,走进正房。
屋子已经被人打扫干净了,床上的被褥都是新的。
陈兰芝从帆布包里拿出自己的换洗衣物,又从银镯空间里,取出了那沓厚厚的钱和票据。
看着手里的本钱,她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第一步,站稳脚跟,已经完成。
第二步,就是赚钱。
她走到桌前,拿起屋里备好的纸笔,借着灯光,开始在纸上勾画起来。
……
周建国最近的日子,过得像吞了只绿头苍蝇,恶心,又吐不出来。
厂里关于他媳妇李桂花“扶弟魔”的传闻,虽然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但那些同情鄙夷的眼神,却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跟在他身后。
他走到哪儿,都觉得有人在背后戳他脊梁骨。
更让他憋屈的是,他那个妈,竟然又走了。
不仅走了,还从千里之外汇回来三百五十块钱,三百块都给了周建军那个闷葫芦,只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了他爹五十块。
这事儿像长了腿,没两天就传遍了全村,顺带着也飘进了钢铁厂。
“听说了吗?周家那个老二,要发了,**从外面给他寄了三百块!”
“啧啧,这当**,心都偏到胳肢窝了。”
“可不是,老大两口子都在厂里挣钱,一分没捞着,倒便宜了那个还在读书的。”
周建国把手里的扳手捏得嘎吱作响,额角的青筋一突一突地跳。
三百块!
他辛辛苦苦在车间里吃灰流汗,一个月才挣三十几块,李桂花那个败家娘们一下子就掏空了他几年的积蓄。
现在倒好,他那个只会看书的二弟,不声不响就得了三百块!
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下了班,他没回家,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在镇上买了两瓶最便宜的劣质白酒,又称了半斤猪头肉,车头一拐,径直朝着王家村的方向去了。
他得去找周建业。
那个蠢货虽然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而且够贪,够不要脸。
现在这种时候,只有这种烂人,才最好用。
王家的大门虚掩着,周建国还没进院,就听见里面传来刘桂花尖利的咒骂声。
“废物!两个都是废物!一个躺在床上挺尸,一个连口吃的都弄不回来!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养了你这么个闺女,又招了这么个丧门星女婿!”
周建国推门进去,院子里的景象比他想象的还要惨淡。
王翠芬有气无力地躺在柴房门口的草堆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眼神空洞。
而周建业,正蹲在猪圈旁边,拿着个破瓢,从猪食槽里舀东西喝。
看见周建国,周建业的动作一僵,脸上闪过一丝羞愤,随即又变成了麻木。
“哟,大哥来了。”他放下瓢,用袖子擦了擦嘴,声音沙哑。
周建国皱了皱眉,把手里的酒和肉往地上一放。
“屋里说。”
刘桂花看见酒肉,眼睛亮了一下,脸上的咒骂也停了,但嘴上还是不饶人:“怎么,周家大少爷这是来视察我们这猪圈够不够宽敞?”
周建国懒得理她,径直走进了那间又暗又潮的屋子。
周建业跟了进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包猪头肉,喉结上下滚动。
“王浩,送陈阿婆过去。”
“是。”
王浩拉开车门,恭敬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陈兰芝没有上九爷的车,只是淡淡道:“我坐你们后面的车就行。”
她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和距离。
九爷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只是缓缓摇上了车窗。
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掉头,很快就消失在了巷子深处。
王浩亲自开车,带着陈兰芝穿过几条街道,最终在一处僻静的四合院前停了下来。
院门是朱红色的,带着几分古朴。
王浩拿出钥匙打开门,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
院子不大,但打理得井井有条。
中间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摆着石桌石凳。东西两边是厢房,正对着的是三间正房。
“陈阿婆,这里水电都通了,厨房里米面粮油也都备了一些,您看看还缺什么,我马上去办。”王浩的态度,比之前更加恭敬了。
“不用了,这里很好。”陈兰芝环顾四周,对这个地方很满意。
这里远离了城中村的喧嚣和混乱,又不是那种引人注目的豪宅,藏在寻常巷陌里,正是她想要的安身之所。
“那您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了,有任何事,可以打这个电话找我。”王浩递上一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然后便带着人离开了。
院子里,终于只剩下陈兰芝一个人。
她关上院门,插上门栓,整个世界的纷扰仿佛都被隔绝在了外面。
她没有急着去收拾房间,而是走到石桌旁坐下,从帆布包里,掏出了那份在车站买的《广城特区报》。
借着从屋里透出的灯光,她一字一句地仔细看了起来。
报纸上,大篇幅地报道着各种招商引资的政策,以及一些新兴工厂的成功案例。
其中一篇文章,分析了三来一补模式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提到了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行业。
陈兰芝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服装加工这四个字上。
她想起了在火车上,林志华说的那些话。
广城的人,脑子活络,敢穿敢试。
很多内地不敢穿的喇叭裤、花衬衫,在这里已经成了潮流。
她前世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活到那么大岁数,眼光还是有的。
她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衣食住行,永远是最大的市场。
而衣,排在第一位。
现在的人,普遍穿着都是蓝黑灰,款式单调,颜色沉闷。
如果能拿出一些新颖的款式,用上大胆的颜色,绝对不愁卖。
更重要的是,做服装,启动资金要求不高,门槛也相对较低。
她一个人,完全可以先从设计和找布料开始,找个小裁缝铺代工,先做几件样品出来试试水。
她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好几个后世风靡一时的经典款式。
连衣裙、蝙蝠衫、牛仔裤……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炸裂般的存在。
她收起报纸,站起身,走进正房。
屋子已经被人打扫干净了,床上的被褥都是新的。
陈兰芝从帆布包里拿出自己的换洗衣物,又从银镯空间里,取出了那沓厚厚的钱和票据。
看着手里的本钱,她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第一步,站稳脚跟,已经完成。
第二步,就是赚钱。
她走到桌前,拿起屋里备好的纸笔,借着灯光,开始在纸上勾画起来。
……
周建国最近的日子,过得像吞了只绿头苍蝇,恶心,又吐不出来。
厂里关于他媳妇李桂花“扶弟魔”的传闻,虽然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但那些同情鄙夷的眼神,却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跟在他身后。
他走到哪儿,都觉得有人在背后戳他脊梁骨。
更让他憋屈的是,他那个妈,竟然又走了。
不仅走了,还从千里之外汇回来三百五十块钱,三百块都给了周建军那个闷葫芦,只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了他爹五十块。
这事儿像长了腿,没两天就传遍了全村,顺带着也飘进了钢铁厂。
“听说了吗?周家那个老二,要发了,**从外面给他寄了三百块!”
“啧啧,这当**,心都偏到胳肢窝了。”
“可不是,老大两口子都在厂里挣钱,一分没捞着,倒便宜了那个还在读书的。”
周建国把手里的扳手捏得嘎吱作响,额角的青筋一突一突地跳。
三百块!
他辛辛苦苦在车间里吃灰流汗,一个月才挣三十几块,李桂花那个败家娘们一下子就掏空了他几年的积蓄。
现在倒好,他那个只会看书的二弟,不声不响就得了三百块!
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下了班,他没回家,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在镇上买了两瓶最便宜的劣质白酒,又称了半斤猪头肉,车头一拐,径直朝着王家村的方向去了。
他得去找周建业。
那个蠢货虽然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而且够贪,够不要脸。
现在这种时候,只有这种烂人,才最好用。
王家的大门虚掩着,周建国还没进院,就听见里面传来刘桂花尖利的咒骂声。
“废物!两个都是废物!一个躺在床上挺尸,一个连口吃的都弄不回来!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养了你这么个闺女,又招了这么个丧门星女婿!”
周建国推门进去,院子里的景象比他想象的还要惨淡。
王翠芬有气无力地躺在柴房门口的草堆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眼神空洞。
而周建业,正蹲在猪圈旁边,拿着个破瓢,从猪食槽里舀东西喝。
看见周建国,周建业的动作一僵,脸上闪过一丝羞愤,随即又变成了麻木。
“哟,大哥来了。”他放下瓢,用袖子擦了擦嘴,声音沙哑。
周建国皱了皱眉,把手里的酒和肉往地上一放。
“屋里说。”
刘桂花看见酒肉,眼睛亮了一下,脸上的咒骂也停了,但嘴上还是不饶人:“怎么,周家大少爷这是来视察我们这猪圈够不够宽敞?”
周建国懒得理她,径直走进了那间又暗又潮的屋子。
周建业跟了进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包猪头肉,喉结上下滚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