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福的脚像被钉在了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灶房里有锅巴,自己去铲。”陈兰芝的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吃完了,碗自己洗干净。”
说完,她不再理他,继续给周建军夹菜,仿佛刚才只是在吩咐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
周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端着那碗肉,站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连个长工都不如。
他最终还是没敢坐下,灰溜溜地进了灶房,铲了些锅巴,就着那两块肉,蹲在灶门口,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滴进碗里,又咸又涩。
一顿饭,吃出了两个世界。
西屋这边,是母子俩的温情和暖意。
东屋那边,是周福一个人就着冷锅巴和眼泪,咀嚼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夜深了,院子里静得只剩下秋虫的鸣叫。
周福躺在东屋冰冷的土炕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隔着一堵墙,他能隐约听见西屋里传来的动静。
那是陈兰芝和周建军低低的说话声,虽然听不清内容,但那份融洽和亲近,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得他心口发疼。
他竖着耳朵,想听得更清楚些,可听到的,只有自己越来越响的心跳声和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声音。
西屋里,煤油灯的火苗被捻得很亮。
陈兰芝没睡,她坐在桌前,就着灯光,用那支崭新的英雄钢笔,在一本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上画着什么。
周建军坐在她对面,没有看书,只是安静地看着母亲。
灯光下,母亲的侧脸专注而柔和,那双曾经只会流泪的眼睛,此刻却像淬了火的星辰,闪烁着他从未见过的光芒。
她画的不是花鸟鱼虫,而是一些奇怪的衣服样子。
有的领子很大,有的袖子很宽,款式新颖又大胆,是他从未见过的样式。
“妈,这是……”
“衣服样子。”陈兰芝头也没抬,手里的笔没停,“等妈把这些样子画出来,找人做成成衣,拿到广城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标注着尺寸和用料。
“咱们不能光指望那点死钱,钱要是不生钱,就是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你只管好好读书,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妈都得给你提前备好。”
周建军看着那些鬼画符一样的图样,心里却无比踏实。
他不懂生意,但他懂他的母亲。他知道,母亲说的,就一定能做到。
这种全然的信任和依赖,让他感觉自己像一艘在暴风雨里飘摇了许久的小船,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兰芝就起来了。
她先是在灶房里,利索地熬了一锅喷香的小米粥,又烙了几张葱油饼。
饭桌上,她递给周建军几张票子和一毛钱:“吃完饭,去趟镇上的供销社,买几样东西。”
她把一张写得清清楚楚的单子递过去,上面罗列着各色棉线、大小不一的纽扣,还有几尺白棉布。
“多看,多问,别怕被人笑话是爷们干婆娘活,买东西也是一门学问。”
周建军接过钱和单子,郑重地点了点头。
打发儿子出了门,陈兰芝把那块卡其色的的确良布料仔细叠好,用包袱皮包了,也出了门。
她没在村里耽搁,径直去了村西头,那里住着一户姓钱的人家。
钱家男人死得早,留下一个寡妇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钱寡妇是村里出了名的手巧,一手针线活,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
陈兰芝到的时候,钱寡妇正在院子里缝补旧衣裳。
“钱嫂子。”陈兰芝笑着打了声招呼。
钱寡妇抬起头,看见是陈兰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局促地站了起来。
陈兰芝如今在村里,可是个风云人物,她这种老实巴交的寡妇,见了都有些害怕。
“是……是兰芝啊,你咋来了?”
“找你帮个忙。”陈兰芝也不绕弯子,直接打开包袱,露出里面的布料和画好的图样子,“我想请你帮我做件衣裳,就照这个图上的样子做,工钱我按镇上裁缝铺的双倍给你。”
钱寡妇看着那块崭新的料子,眼睛都直了,再看看那图纸上新奇的样式,更是有些手足无措。
“这……这我没做过啊,怕给你做坏了。”
“没事,嫂子你手艺我信得过。”陈兰芝把图纸铺在石桌上,耐心地讲解起来,“这里要收腰,这里要加垫肩,还有这领子,要翻出来……”
她讲得细致,钱寡妇听得认真,渐渐地,眼里的怯懦变成了好奇和跃跃欲试。
“工钱我先付一半,等做好了,再付另一半。”陈兰芝从兜里掏出两张崭新的一块钱,拍在石桌上。
钱寡妇看着那两块钱,眼睛都红了。
帮人做件衣裳,就能挣两块钱,这可是她缝补一个月旧衣服都挣不来的。
“行!兰芝,你放心,这活我接了!保证给你做得妥妥帖帖!”钱寡妇把钱收下,像是接了个天大的宝贝。
陈兰芝笑着点点头,她知道,这第一步,算是走对了。
……
钢铁厂,锻造车间。
“咣当!咣当!”巨大的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铁锈和机油混合的刺鼻味道。
午休时间,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啃着窝头,就着咸菜,扯着闲篇。
“哎,听说了吗?周家村那个周建国,**发大财了!”一个满脸油污的工人,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道。
“啥大财?”
“我三姨家的表侄女,就嫁在周家村隔壁,她说,周家那老娘们,从南边回来,带了三万块钱!”
“啥?!”
“三万?!”
啃窝头的人,嘴里的窝头都忘了嚼,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圆了。
“我的乖乖,三万块钱,那得用麻袋装吧?”
“怪不得周建国他弟弟前阵子闹那么凶,敢情是家里有金矿啊!”
“要是我家有三万块,我他**还上个屁的班!”
议论声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往周建国耳朵里钻。
他独自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地吃着饭盒里的白米饭,饭盒底下,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
周福的脚像被钉在了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灶房里有锅巴,自己去铲。”陈兰芝的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吃完了,碗自己洗干净。”
说完,她不再理他,继续给周建军夹菜,仿佛刚才只是在吩咐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
周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端着那碗肉,站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连个长工都不如。
他最终还是没敢坐下,灰溜溜地进了灶房,铲了些锅巴,就着那两块肉,蹲在灶门口,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滴进碗里,又咸又涩。
一顿饭,吃出了两个世界。
西屋这边,是母子俩的温情和暖意。
东屋那边,是周福一个人就着冷锅巴和眼泪,咀嚼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夜深了,院子里静得只剩下秋虫的鸣叫。
周福躺在东屋冰冷的土炕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隔着一堵墙,他能隐约听见西屋里传来的动静。
那是陈兰芝和周建军低低的说话声,虽然听不清内容,但那份融洽和亲近,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得他心口发疼。
他竖着耳朵,想听得更清楚些,可听到的,只有自己越来越响的心跳声和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声音。
西屋里,煤油灯的火苗被捻得很亮。
陈兰芝没睡,她坐在桌前,就着灯光,用那支崭新的英雄钢笔,在一本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上画着什么。
周建军坐在她对面,没有看书,只是安静地看着母亲。
灯光下,母亲的侧脸专注而柔和,那双曾经只会流泪的眼睛,此刻却像淬了火的星辰,闪烁着他从未见过的光芒。
她画的不是花鸟鱼虫,而是一些奇怪的衣服样子。
有的领子很大,有的袖子很宽,款式新颖又大胆,是他从未见过的样式。
“妈,这是……”
“衣服样子。”陈兰芝头也没抬,手里的笔没停,“等妈把这些样子画出来,找人做成成衣,拿到广城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标注着尺寸和用料。
“咱们不能光指望那点死钱,钱要是不生钱,就是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你只管好好读书,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妈都得给你提前备好。”
周建军看着那些鬼画符一样的图样,心里却无比踏实。
他不懂生意,但他懂他的母亲。他知道,母亲说的,就一定能做到。
这种全然的信任和依赖,让他感觉自己像一艘在暴风雨里飘摇了许久的小船,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兰芝就起来了。
她先是在灶房里,利索地熬了一锅喷香的小米粥,又烙了几张葱油饼。
饭桌上,她递给周建军几张票子和一毛钱:“吃完饭,去趟镇上的供销社,买几样东西。”
她把一张写得清清楚楚的单子递过去,上面罗列着各色棉线、大小不一的纽扣,还有几尺白棉布。
“多看,多问,别怕被人笑话是爷们干婆娘活,买东西也是一门学问。”
周建军接过钱和单子,郑重地点了点头。
打发儿子出了门,陈兰芝把那块卡其色的的确良布料仔细叠好,用包袱皮包了,也出了门。
她没在村里耽搁,径直去了村西头,那里住着一户姓钱的人家。
钱家男人死得早,留下一个寡妇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钱寡妇是村里出了名的手巧,一手针线活,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
陈兰芝到的时候,钱寡妇正在院子里缝补旧衣裳。
“钱嫂子。”陈兰芝笑着打了声招呼。
钱寡妇抬起头,看见是陈兰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局促地站了起来。
陈兰芝如今在村里,可是个风云人物,她这种老实巴交的寡妇,见了都有些害怕。
“是……是兰芝啊,你咋来了?”
“找你帮个忙。”陈兰芝也不绕弯子,直接打开包袱,露出里面的布料和画好的图样子,“我想请你帮我做件衣裳,就照这个图上的样子做,工钱我按镇上裁缝铺的双倍给你。”
钱寡妇看着那块崭新的料子,眼睛都直了,再看看那图纸上新奇的样式,更是有些手足无措。
“这……这我没做过啊,怕给你做坏了。”
“没事,嫂子你手艺我信得过。”陈兰芝把图纸铺在石桌上,耐心地讲解起来,“这里要收腰,这里要加垫肩,还有这领子,要翻出来……”
她讲得细致,钱寡妇听得认真,渐渐地,眼里的怯懦变成了好奇和跃跃欲试。
“工钱我先付一半,等做好了,再付另一半。”陈兰芝从兜里掏出两张崭新的一块钱,拍在石桌上。
钱寡妇看着那两块钱,眼睛都红了。
帮人做件衣裳,就能挣两块钱,这可是她缝补一个月旧衣服都挣不来的。
“行!兰芝,你放心,这活我接了!保证给你做得妥妥帖帖!”钱寡妇把钱收下,像是接了个天大的宝贝。
陈兰芝笑着点点头,她知道,这第一步,算是走对了。
……
钢铁厂,锻造车间。
“咣当!咣当!”巨大的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铁锈和机油混合的刺鼻味道。
午休时间,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啃着窝头,就着咸菜,扯着闲篇。
“哎,听说了吗?周家村那个周建国,**发大财了!”一个满脸油污的工人,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道。
“啥大财?”
“我三姨家的表侄女,就嫁在周家村隔壁,她说,周家那老娘们,从南边回来,带了三万块钱!”
“啥?!”
“三万?!”
啃窝头的人,嘴里的窝头都忘了嚼,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圆了。
“我的乖乖,三万块钱,那得用麻袋装吧?”
“怪不得周建国他弟弟前阵子闹那么凶,敢情是家里有金矿啊!”
“要是我家有三万块,我他**还上个屁的班!”
议论声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往周建国耳朵里钻。
他独自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地吃着饭盒里的白米饭,饭盒底下,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