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416章 原由

小说:红楼兵圣 作者:键盘战斗家 更新时间:2025-11-14 14:30:54 源网站:2k小说网
  关外的人口容易统计,根据农垦队和牧场队很容易得出个大概。

  不过准确的数量无法得知。

  关外开垦的伤亡无法第一时间上报给节度府。

  不过关外至少有二十万被收容的灾民,加上最初那些年关外十七万的人口,所以关外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四十万大关。

  按照王信的规划。

  关外收容灾民的范围在百万。

  涵盖整个河套、小黄河一带、大宁等关外最富裕的几处,加上零零散散二三十万的胡人,最终不超过一百五十万。

  大同内人口超过了五十万,其中灾民在十万左右,以及十六万军士和军士家眷,属于军事人口。

  这个比例是不健康的。

  哪怕加上新收的代州和太原西北部的几个山区小城,增添了三五十万的人口,因为鱼鳞册的数据不准,实际多少人口,节度府还来不及清算出。

  大概是有三五十万。

  取其中来算。

  大同节度府控制范围下的人口,不包括还未彻底纳入治理的胡人,大概有一百四五十万。

  看上去大同强盛,但是强盛是建立在与内地经济循环的基础上。

  大同主要提供牛羊、马匹、皮革、牛皮、牛筋、火铳、鸟铳等商品,需要内地的棉布、草料、粮食、丝绸、铜镜、扇子、木材、油盐酱醋、茶叶、白酒.

  如果只是其中一半的商品由大同自己生产,勉强维持自给自足,那么大同必须要有一千万以上的人口才能办到。

  而大同一地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千万人口。

  这种与耕种模式不同,也不同于以战养战,虽然能带来巨大的力量,可也更考验生产关系。

  张辉的不满。

  王信没有轻易反驳。

  最好需要一个聪明人来为自己发声,以前是周世明,加上一个薛岩。

  薛岩跑路了。

  周世明翻脸了。

  盖因为两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理念,两人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

  薛宝钗虽然是个好帮手,奈何是个女子。

  蓝槐被王信请来,听到几名同行的抱怨和提议,蓝槐眼珠子转了两圈,很快想明白了节度使的处境和难处。

  “诸位东家。”

  蓝槐拱了拱手,当众不客气道:“大同的人们越来越有钱,虽然缺少食物,可是工钱还是照发啊,今年还没到冬天呢,一个大同城的用煤量就超过了京师。”

  “蓝掌柜。”

  张辉等人拱了拱手。

  大家都认得蓝槐,知道他是薛家永信票行在大同的大揽总。

  大家如今做生意离不开银票了。

  这玩意太好用。

  都知道银票的利益巨大,奈何这玩意需要的是信誉,不是个人的信誉,而是商行立足于这行的信誉,诸多的条件缺一不可,许多条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薛家百年的商号,而且还是皇商。

  信誉杠杠的。

  加上同为四大家,如今更有王信在大同的关系,薛家在大同多年贸易,以及在关内的渠道,种种机缘下,薛家推出的银票行才能轻易被众人接受。

  正因为了解,几名东家没有因为眼前的蓝槐只是名打工者就没有鄙视,反而各个客气。

  蓝槐也不是因为王信的原因才反驳,他更认可王信的思路。

  “京师的达官贵人们已经用起了煤,而大同数十万的百姓早就日常用起了煤,京师内外虽然有一两百万人,数倍于大同,但是日常用煤的人口不超过十万,反而数倍低于大同。”

  大家都是聪明人。

  蓝槐不客气道:“张东家要降低用工成本,但是大同今日的繁华,以及各家商号在大同的生意兴隆,建立在节度府规定的用工成本上,别家都如此,张东家你们几家却要降低成本,实际上太过无耻了些。”

  “蓝掌柜,没必要骂人吧?”

  张辉不满道。

  蓝槐不以为然,“聚众昌是大同的老字号,也是最早参与关外贸易的,分了最大的一杯羹,本应为行业翘楚,带领同行业蒸蒸日上,却不思回报想要挖断根基,果然是鼠目寸光之辈。”

  聚众昌老大的一家商行,众商人集资办立。

  如今被好几家后来者超过。

  张辉气的脸红脖子粗,恼怒的上前。

  “讲道理嘛,不要恶意伤人。”王信出面说话。

  因为王信出面,张辉不好发怒,郁闷的憋了回去,连张辉都如此,其余人越发不敢多言。

  王信并不担心几名商人的不满,也没有反对,顺势说道:“你们觉得用工成本高,想要降低成本,改变节度府的用工条例,那你们向节度府提案吧。”

  “啊?”

  张辉等人愣住了,还以为被否了。

  众人面面相觑。

  蓝槐皱起眉头,他多少听小姐介绍过王信的为人,可这也太过了些吧。

  王信真无所谓,笑道:“咱早就说过,商人也是百姓,谁也不比谁低下,大家都是平等的,既然如此,你们的提议,咱当然不会轻视之。”

  张辉无话可说,心里些许的不满也烟消云散,忍不住有些窃喜。

  君子欺之以方。

  看来往后可以多尝试下。

  蓝槐欲言又止,想要说什么,又觉得浪费口舌,心里更加惋惜。

  “我等如何向节度府提交提案?”

  有人好奇问道。

  “以前不是开过大会么,和以前一样吧,你们提案到节度府,由所有人参与商讨,大家都通过就通过。”王信理所当然道。

  众人大惊。

  张辉脸色唬的发白。

  这种事怎么能当众去辩论。

  道理越辩越明。

  到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几个商人是小人,百姓心里有杆秤,失去了人心,哪家商行还能撑得下去?同行之间都不敢信任他们。

  丢不起这个人啊,有人连忙**脸笑道:“这事还请节度使大人容我等回去再仔细斟酌一番。”

  “可。”

  王信面色如常笑道:“节度府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瞧瞧这话说的。

  多漂亮。

  再对比衙门那边,哪个商人不是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就算是自家的生意。

  族里当官的族人也是高高在上,他们经商的只有站着敬酒的份,也只有在大同了,生意才真正是他们自个的。

  节度府把事情办在明处。

  他们刚才想的不能让百姓看透,见不得光的思路,还是不要拿出来了吧。

  有些人已经放弃,用工成本高就高吧。

  利益虽然少了点,但依然丰厚。

  送走了商人们,王信回头看向蓝槐,好奇道:“宝钗小姐出了什么事?”

  蓝槐已经服气,闻言脸色严肃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