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427章 逼迫

小说:红楼兵圣 作者:键盘战斗家 更新时间:2025-11-14 14:30:54 源网站:2k小说网
  行刑的地方是菜市口。

  菜市口人山人海,魏照临危不惧,挡在姜恒的面前,用自己的性命赌对方不敢动手。

  朝廷前脚派来大同的新御史,刚踏进大同,后脚就被杀了。

  这要是发生了,朝廷就算再不想多事,也无法继续视而不见,何况魏照是大同的巡抚御史,按官场上的规则而言,他才是大同最大的官。

  下面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节度府和督查队的人也的确感到棘手,最后派人去通传节度府,由节度府拿出主意。

  最危险的反而是下面的人,看到有人离开去通报,魏照心里反而落定。

  只要愿意谈就好。

  无视百姓们的议论,也不理姜恒的话,就这么在行刑台上坐等。

  保住姜恒的性命,并不止是姜恒在太原军镇的影响力,更有连他都轻易被大同军杀害,其余的军官还有谁敢贸然出头得罪大同军镇。

  那么如何才能保住姜恒呢。

  大概要让太原那边不再阻扰商队,还有宣府军撤回,这两条可以答应,唯独周文,王信必然想要保住周文,所以在这一步上不能松口。

  哪些可以让步,哪些必须不让。

  刹那之间魏照有了主意。

  无论如何,就算保下姜恒的性命,对付王信也要拖延上一二年,心里越发埋怨身后的姜恒。

  堂堂一个总兵竟然在家丁们的保护下被抓走。

  无能之辈啊。

  魏照习惯了这种事情,只不过这次的影响对自己特别大,连自己的大计都得重调。

  去得快,回来的也快。

  多了一个少年郎,那少年郎毫不怯场的来到魏照面前。

  “我叫贾环,是节度府的书吏,前来提醒御史大人,按照大周律阻扰与包庇者同罪,虽然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轻一等,但按照罪犯姜恒的罪名,御史大人也要砍脑袋。”

  魏照呆呆的看着他们的身后。

  连个官都没有来。

  见魏照不说话,贾环兴奋道,“不说话就是默认,地方百姓揪拿**污吏以来,还只杀过县令,没想到今日能杀御史啊。”

  最怕眼前这样的愣头青,节度府是不是赌自己,所以故意派这个愣头青?

  既然已经派了过来,以这种愣头青的做派,还真有被自己砍脑袋的可能,魏照的话堵在嘴里,否认不是,承认也不是,进退两难。

  “还不请御史大人下去?”

  陶升担任大同推官,主管司法审判,连忙重新派人去把魏照“请”下来。

  这回魏照不再强硬,软绵绵的被几名差役架下行刑台。

  “大人!”

  “大人不能走啊。”

  姜恒哭喊的撕心裂肺,对死亡的畏惧让他疯狂,更不提他遭受的是剥皮抽筋,整个人抖成了筛子。

  “杀了他!”

  “杀了他!”

  一个疯老妇人嘴里只有几颗牙齿,浑身脏兮兮的衣衫破烂,在人群里喊道,声音凄厉的让周围的百姓都纷纷安静了下来。

  姜恒眼珠子一缩。

  “又有新案情了。”稽查队的队员向同伴说了句,随后走了上去。

  本以为经过许多的明察暗访,掌握的罪证已经全了,没想到还有疏漏,不过也不奇怪,眼前的老太太疯疯癫癫,有时候疯有时候清醒。

  说是剥皮抽筋那就是剥皮抽筋。

  因为太过残忍,许多百姓于心不忍,倒是那老太太不愿意离开,挤到最近的台前,百姓早已主动让开道路。

  两名稽查队的队员无奈跟着老太太。

  每剥一下。

  血粼粼的场景,大多数百姓纷纷眯起眼睛,不敢仔细看,只听到姜恒在行刑台上杀猪似的挣扎,却被捆绑的一丝不动。

  “好啊!”

  “给我吃啊!”

  老太太伸着手,张开萎缩而恐怖的嘴,甚至想要爬上去,看样子要亲自撕咬姜恒,吓得稽查队的人连忙制止了老太太。

  “老太太会不会出事?”

  年纪大的稽查队队员担心道。

  “这姜恒灭了多少家满门,他倒是惯会斩草除根,许多受害者没有了至亲,看来这老太太必然是其中一位。”年轻的稽查队队员心地善良,对老太太满是怜悯,不嫌弃对方身上脏。

  许多百姓看不下去离开了,留下来的百姓也看得少。

  姜恒已经死了。

  老太太也死了。

  人们发现的时候,老太太嘴角带着笑容。

  人们埋葬了这位可怜的老妪。

  犹如这里曾经的乱葬岗,埋了几千年的枯骨,如今不过又添了一具罢了。

  “老百姓可能很好欺负,非常的软弱,像绵羊似的,哪怕是一群羊,在一只狼面前连逃都不会逃,乖乖的让狼咬死。”听到刑场的事,王信忍不住同情。

  “但是再软弱的人,他的心里是有数的,他可能很迷糊,但是终归有想透彻的那天。”王信冷笑道:“所以常言老而不死是为贼,从心底里把百姓当贼一样防备,但凡有一丝不顺从、或不听话的行为,都会成为他们最痛恨。”

  曾直、严中正等人低着头。

  节帅最恨为非作歹的官员,哪怕是对胡人都没有这么痛恨。

  如果给予排名。

  为非作歹的官员是第一,其次才是胡人这些。

  节帅如此重视,下面的人谁敢乱来?

  “所以节帅才要尽快拿下山西。”贾环负责跑腿,正好遇到这件事,还是他回来说的,胆子越来越大,“天下万民等着节帅去救。”

  “闭嘴!”

  王信反感骂道。

  贾环虽然只是普通的文吏,但是才几个月而已,地位在节度府越来越敏感,很多人开始看好贾环。

  贾环低下头。

  王信不理贾环,有些事必须要敲打,讲大道理没用,平日里大道理讲了无数次。

  “准备出发吧。”

  王信吩咐道。

  节度府的确要出兵。

  胡患已经解决十之八九,胡患没有了,商行也不愿意再请太多的雇佣军,不到三个月而已,已经有了六千多军人被退回来,提前结束了雇佣,也同意支付解约费。

  后方的压力减轻,还多了六千多精锐的军力。

  如今的时机不接管太原军,那才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这个道理没人不懂。

  一千亲卫营随时等候作战,又调了大同城的三个甲等营、两个乙等营,配合代州那边的三个营,合计两万五千兵马,南下太原的有一万九千兵马。

  具体的粮草调动,这些事务由严中正等人去安排,王信最后过目和拍板。

  魏照没有来节度府,而是去了巡抚衙门。

  节度府和巡抚衙门是大同早就有的。

  冯庸坐镇大同的时候,虽然也是节度使,但只是永兴节度使,权责上要低于大同巡抚。

  后来冯庸落败,节度府空置了几年。

  一直到王信担任大同节度使,这里才又被腾了出来,反倒是巡抚衙门沉沉浮浮,如今又迎来新的主人。

  曾直负责节度府的主要事务,皱着眉头问道,“如何应对这位新御史?”

  “公事公办。”

  王信没有在意。

  明初的时候哪里有什么贸易,放眼周边何处不是蒙古人的地盘?

  连中国都被治理的如此凄惨,何况是周边。

  西欧国家的所谓文艺复兴,实质上也是类似晋朝衣冠南渡的某种形式。

  在黑暗降临的土地上,所有的文明都在毁灭,或者逃离世外桃源。

  而在十四世纪的时候,主要文明之外的地区,反倒是贫瘠些的西欧,就算是这个时候的西欧,对比蒙古帝国的存在也算是一片“净土”。

  有需求才有贸易!

  那么明初的时候商税低,要反过来鼓励商业,所以连军粮都是通过商行来运转,还有解放工匠,对工匠的禁锢,相比较元朝,明朝有了质的进步。

  冶铁业也向民间开放,带来铁产量的突飞猛进,有了后来明朝铁锅是出口拳头产品的行业基础。

  到了这个时期,明代的商税依然收不上来,或者朝廷想要收商税却无法落实。

  难道商人有权力拒绝朝廷?

  真正拒绝的是官员。

  商业是在官员们手里的,靠着手里的权力垄断。

  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大周承袭明制。

  越是官商越是惧怕大同,同样的,大同的繁荣,乃至于税收靠的也是商业为主,包括个人税不也是建立在商业繁荣之上,人们有了丰厚的回报,才有缴个税的条件。

  可偏偏这个商税,官府收不到手里。

  因为设计中少了这一环。

  就像官商这种落后关系,无论条件多么的富庶,在这种落后生产关系下,不会有一丝兴盛的可能。

  哪怕在外力的影响下,稍微压缩了这个落后的生产关系,带来了一丝繁荣,可要不了多久,落后的生产关系注定了生产力无法进入先进生产关系。

  所以大同的新增利益再多,落后的官府也别想得到一分一毫。

  “士农工商。”

  “既然鄙视经商,何必靠商税而活。”

  王信冷笑。

  自从上次姐夫亲自给自己上药,贾环心里就认定了姐夫。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想起最近姐夫对自己恶劣的态度,贾环有些心灰意冷,“齐缪,你说节帅会不会后悔和我姐姐的婚事?”

  工人一个月至少六天假,有些商行甚至八天假。

  节度府定的是六天。

  每个月六天休,六钱六分的俸禄,一年八两银子。

  普通吏员定为五级,每二年升一级,每级提高二两五钱的俸禄,也就是二级吏员的工资每年是十两五钱。

  贾环和齐缪都是一级吏员,每年才八两银子。

  不过他们二人都是单身,八两银子生活的很滋润,并不为钱财犯愁,但是想要养家糊口的话,二级吏员很吃力,**吏员就不错了,四级吏员是小足,五级吏员到小康。

  “不会吧?”齐缪不敢确定。

  贾环脸色阴冷。

  自己姐弟是庶出,从小受够了白眼。

  可是自己能怎么办。

  贾环心里难受,夜晚睡觉的时候,把玉佩握在手里。

  这枚玉佩是娘留给姐姐的。

  自己临走前,姐姐送给了自己。

  紧紧的握着手里的玉佩。

  贾环努力让自己静下来,明天还要继续努力,姐夫会不会嫌弃他们姐弟的出身,自己无法改变,但是自己一定要让姐夫看到自己的优秀。

  否则。

  自己凭什么报仇!

  贾环睡着了。

  梦中稚嫩的脸庞紧皱双眉。

  第二日。

  齐缪睁开眼睛,第一时间向对面床铺看去,果然,床上空无一人,连被褥都叠的整齐。

  “这哪里像节帅的小舅子。”

  齐缪叹服。

  这样的人要是能出头,他一点也不嫉妒。

  他是坚持不了的。

  没苦硬吃啊。

  既然到了节帅府,哪怕在节帅府当个普通吏员,只要认真工作不出错,按部就班至少也能到**吏员,争取一个四级希望很大。

  要是自己的话,根本做不到贾环的地步啊。

  想起上个月贾环大腿根好了又破,破了又好,光那个疼痛就令人难以忍受,他却坚持了下来。

  因为兵马调动的事情,节度府忙了起来。

  各处的事情也多。

  贾环一边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一边帮助同仁,又在上司面前保持好印象,即懂大户子弟的气派,又懂得疾苦,本身聪慧,学什么都快。

  抱着公文来到曾直公房。

  没有故意讨好曾直,更没有仗着关系要和曾直混脸熟,一副认真办事的模样,恭敬的离开。

  “贾环。”

  曾直出声。

  “中郎大人。”贾环停下脚步,回过声问道:“有什么吩咐?”

  曾直没有出声,打量眼前的少年。

  贾环面不变色,气度不好也不坏,令曾直越发满意。

  “你可知昨日节帅为何对你不满?”

  “请中郎大人教我。”

  一个教字,让曾直心情大悦,笑道:“节帅常说以人为本,此次咱们的确要图谋山西,可为的非节帅一人之利,而是真真正正的为了百姓。”

  能不能悟透,就看贾环自己了。

  曾直打量这贾环。

  贾环恍然大悟。

  是啊。

  这才是姐夫,难怪姐夫不满意自己的话,贾环知道以后自己该怎么说话了。

  姐夫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那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

  自己沉得住气。

  十年。

  二十年。

  自己一定能等到机会,至于可能吃二十年的苦,贾环没有在乎。

  同时。

  魏照穿着威风的官服,摆着御史的派头,在官吏的护送下来到节度府,当众向王信问道:“三年归京述职,节帅什么时候回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同的动向,魏照虽才来不久,也明白了大同即将对太原下手。

  如今的太原对于大同而言犹如**衣服的新娘。

  魏照思考了一夜,实在没有了主意,决定搬出朝廷。

  曾直等人皱起眉头。

  节帅当然不可能回京,和以往不同,现在节度府与朝廷的关系,节帅回去京城的风险太高,谁都冒不起这个风险。

  魏照故意当众询问,让节帅没有了回转的余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