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彻查到底
闻言,楚潇哭笑不得。
凭借‘楚管家’的身份,顺利打入走私团伙内部。
短短几天时间,林家走私船由长江进入京城的数量,已经增加了很多。
有了强硬的靠山,他们就是面临长江水师的检查,也没有什么担忧。
魏国公府的旗号一亮出,便要求免检通行。
不过,还是有一些正直的水师官兵,根本不吃他们这一套。
直接出手扣船抓人!
林家知道消息之后,立即找上‘楚管家’进行疏通。
不但放人,货物也安全无恙。
近段时间,魏国公贾虎找到不少言官参奏。
坊间里面对他已经唾骂不已。
贾家的门楣,都被中山王这个不孝之子给败光了。
无奈之下,贾虎只好告假躲在家里。
每天几乎一封密信,写给自己的“老叔”陈熙,询问案情进展如何。
希望能够早日解脱!
“魏国公爷遭到的非议,下官心里十分清楚。”
“还请信国公,让他多担待一些时日。”
“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收网了。”
“根据林家那边的消息,那些海外的货船,现在已经全部进入长江。”
“最多三天时间就可以全部进入京城。”
“那个时候才是我们收网的最佳时机。”
“龙大江,我们还不知道他背后到底有没有人?”
“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要慎重了。”
“这件事情,燕王殿下和信国公还得好好斟酌一番。”
楚潇说道。
大明水军,有着特殊的地位。
可以说是天子的亲卫军一样!
总兵以上的提督、都督等高级将领,几乎都是皇上的心腹。
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朱棣和陈熙闻言,对视一眼。
“楚潇言之有理!”
“我回去立即找父皇禀告。”
“之后再动龙大江!”
“如果水师真的有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即便就是天子亲卫军又如何?”
朱棣说道。
……
御书房。
朱允炆将户部支度奏报看完,放在桌子上。
“启禀皇爷爷,孙儿已经看完。”
“今年的收支情况,不是那么理想。”
“对北元的攻击,已经耗费了不少银钱。”
“接下来很多地方到了是用钱的时候。”
“朝廷在后面恐怕要过苦日子了。”
朱允炆说道。
最近这段时间,朱元璋没有考校他的经学典籍。
传授他一些朝廷银钱支度的东西。
朱元璋的御桌上,已经放满了东瀛详情的各种卷宗。
这些卷宗,都是朱允炆奉他命令整理出来的。
闻言,朱元璋将手里东瀛地图放下。
“苦日子是一定要过的。”
“但绝对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你先说说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朝廷获得更多的钱财?”
朱元璋说道。
听到他的话,朱允炆沉思片刻。
“如果要朝廷获得更多的钱财,只有两个途径,开源和节流!”
“开源,除了增加赋税之外,应该没有其他的办法。”
“而且,皇爷爷也严令禁止,不能无故增加税收。”
“所有,只能采取节流!”
“孙儿认为得精兵简政。”
“现在大明衙门的官员越来越多。”
“财政开支跟着越来越大。”
“裁员之后,可以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
朱允炆说道。
他的回答,朱元璋虽然不满意。
但还是要给予他一定的鼓励。
“精兵简政,你能够想到这个,朕很欣慰。”
“但这样的政策实施起来,牵扯面实在太广。”
“遇到的阻力,也是难以想象。”
“必须慎重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
“你提到开源一事,朝廷的确不可无故增加税收,向百姓要钱。”
“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比如,咱们的敌人!”
朱元璋说道。
“敌人?”
“是东瀛吗?”
“根据孙儿的查证,东瀛的物产十分贫瘠啊!”
“除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矿产外,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朱允炆说道。
朱元璋伸手,轻轻扣着东瀛地图上的石见山。
银矿的事情,他还不打算告诉朱允炆。
“具体的情况怎么样,还得派人多多查证。”
“朕打算派出一些得力干将,借着贸易之名去东瀛走访一番。”
朱元璋说道。
“贸易?”
“皇爷爷,这不是跟你的海禁政策相悖吗?”
“朝堂上的大臣,一定会提出反对意见。”
朱允炆惊讶道。
“他们都是大明内部的敌人。”
朱元璋厉声道。
就在此时,小云子走了进来。
“皇上,燕王殿下求见!”
小云子说道。
“传!”
小云子一声通报,朱棣进入御书房。
他朝着父皇和皇太孙行礼!
随后将走私船一案的最新案情,呈交在御前。
“启禀父皇,水师那边的情况,现在已经基本查透。”
“副将马忠全部招供。”
“不过,他将水师总兵龙大江供了出来。”
“儿臣请旨,彻查到底。”
朱棣说道。
快速看完记录,朱元璋随手递给朱允炆。
“这件事情,一定要彻查到底!”
“你做事一直比较稳妥。”
“不过,也不必顾忌太多。”
朱元璋对着朱棣说道说道。
“儿臣遵令!”
朱棣躬身道。
作为燕王的他,可以直接借着父皇的谕令彻查此事。
但现在的朝中局势实在不妙。
他跟晋王又一直在较劲。
先斩后奏让人抓住把柄,那就麻烦了。
父皇也会因此不满。
何况还有一个皇太孙,在一旁盯着。
“藩货走私的幕后官员,他们的身份都查清楚了吗?”
“你每天送来的案情记录,朕已经仔细看过。”
“涉案金额,十分巨大,高达数十万两银子。”
“他们挣的银子,可比朕挣得更多。”
朱元璋说道。
“启禀父皇!”
“那些参与的官员,就是黄仁、刘伟等江南籍人。”
“按照我们的计划,三天之内就可以收网。”
朱棣说道。
“这样最好!”
“到时候,那些倭奴商人一起给朕收拾!”
“朕一直都在犯愁,银子不够花呢!”
朱元璋说道。
……
卧房,戌时。
楚潇坐在书桌前,开始写日记。
“早朝结束,我直接去了锦衣卫诏狱。”
“通过审理长江水师副将马忠,把水师总兵龙大江揪了出来。”
“这次即便是拥有天子亲卫军称号的水师,也将迎来大清洗。”
“各方实力也会因此推出自己的人,对清洗过水师的官缺进行争夺。”
“朝堂上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
“那些参与林氏的幕后官员,我也一一查询清楚。”
“他们是江南籍官员,担任的职务几乎都是员外郎、主事、翰林等。”
“不过,他们的官阶不高,最大也就正五品。”
“但他们的背后的家族利用海禁政策,垄断了出海生意。”
闻言,楚潇哭笑不得。
凭借‘楚管家’的身份,顺利打入走私团伙内部。
短短几天时间,林家走私船由长江进入京城的数量,已经增加了很多。
有了强硬的靠山,他们就是面临长江水师的检查,也没有什么担忧。
魏国公府的旗号一亮出,便要求免检通行。
不过,还是有一些正直的水师官兵,根本不吃他们这一套。
直接出手扣船抓人!
林家知道消息之后,立即找上‘楚管家’进行疏通。
不但放人,货物也安全无恙。
近段时间,魏国公贾虎找到不少言官参奏。
坊间里面对他已经唾骂不已。
贾家的门楣,都被中山王这个不孝之子给败光了。
无奈之下,贾虎只好告假躲在家里。
每天几乎一封密信,写给自己的“老叔”陈熙,询问案情进展如何。
希望能够早日解脱!
“魏国公爷遭到的非议,下官心里十分清楚。”
“还请信国公,让他多担待一些时日。”
“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收网了。”
“根据林家那边的消息,那些海外的货船,现在已经全部进入长江。”
“最多三天时间就可以全部进入京城。”
“那个时候才是我们收网的最佳时机。”
“龙大江,我们还不知道他背后到底有没有人?”
“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要慎重了。”
“这件事情,燕王殿下和信国公还得好好斟酌一番。”
楚潇说道。
大明水军,有着特殊的地位。
可以说是天子的亲卫军一样!
总兵以上的提督、都督等高级将领,几乎都是皇上的心腹。
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朱棣和陈熙闻言,对视一眼。
“楚潇言之有理!”
“我回去立即找父皇禀告。”
“之后再动龙大江!”
“如果水师真的有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即便就是天子亲卫军又如何?”
朱棣说道。
……
御书房。
朱允炆将户部支度奏报看完,放在桌子上。
“启禀皇爷爷,孙儿已经看完。”
“今年的收支情况,不是那么理想。”
“对北元的攻击,已经耗费了不少银钱。”
“接下来很多地方到了是用钱的时候。”
“朝廷在后面恐怕要过苦日子了。”
朱允炆说道。
最近这段时间,朱元璋没有考校他的经学典籍。
传授他一些朝廷银钱支度的东西。
朱元璋的御桌上,已经放满了东瀛详情的各种卷宗。
这些卷宗,都是朱允炆奉他命令整理出来的。
闻言,朱元璋将手里东瀛地图放下。
“苦日子是一定要过的。”
“但绝对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你先说说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朝廷获得更多的钱财?”
朱元璋说道。
听到他的话,朱允炆沉思片刻。
“如果要朝廷获得更多的钱财,只有两个途径,开源和节流!”
“开源,除了增加赋税之外,应该没有其他的办法。”
“而且,皇爷爷也严令禁止,不能无故增加税收。”
“所有,只能采取节流!”
“孙儿认为得精兵简政。”
“现在大明衙门的官员越来越多。”
“财政开支跟着越来越大。”
“裁员之后,可以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
朱允炆说道。
他的回答,朱元璋虽然不满意。
但还是要给予他一定的鼓励。
“精兵简政,你能够想到这个,朕很欣慰。”
“但这样的政策实施起来,牵扯面实在太广。”
“遇到的阻力,也是难以想象。”
“必须慎重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
“你提到开源一事,朝廷的确不可无故增加税收,向百姓要钱。”
“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比如,咱们的敌人!”
朱元璋说道。
“敌人?”
“是东瀛吗?”
“根据孙儿的查证,东瀛的物产十分贫瘠啊!”
“除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矿产外,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朱允炆说道。
朱元璋伸手,轻轻扣着东瀛地图上的石见山。
银矿的事情,他还不打算告诉朱允炆。
“具体的情况怎么样,还得派人多多查证。”
“朕打算派出一些得力干将,借着贸易之名去东瀛走访一番。”
朱元璋说道。
“贸易?”
“皇爷爷,这不是跟你的海禁政策相悖吗?”
“朝堂上的大臣,一定会提出反对意见。”
朱允炆惊讶道。
“他们都是大明内部的敌人。”
朱元璋厉声道。
就在此时,小云子走了进来。
“皇上,燕王殿下求见!”
小云子说道。
“传!”
小云子一声通报,朱棣进入御书房。
他朝着父皇和皇太孙行礼!
随后将走私船一案的最新案情,呈交在御前。
“启禀父皇,水师那边的情况,现在已经基本查透。”
“副将马忠全部招供。”
“不过,他将水师总兵龙大江供了出来。”
“儿臣请旨,彻查到底。”
朱棣说道。
快速看完记录,朱元璋随手递给朱允炆。
“这件事情,一定要彻查到底!”
“你做事一直比较稳妥。”
“不过,也不必顾忌太多。”
朱元璋对着朱棣说道说道。
“儿臣遵令!”
朱棣躬身道。
作为燕王的他,可以直接借着父皇的谕令彻查此事。
但现在的朝中局势实在不妙。
他跟晋王又一直在较劲。
先斩后奏让人抓住把柄,那就麻烦了。
父皇也会因此不满。
何况还有一个皇太孙,在一旁盯着。
“藩货走私的幕后官员,他们的身份都查清楚了吗?”
“你每天送来的案情记录,朕已经仔细看过。”
“涉案金额,十分巨大,高达数十万两银子。”
“他们挣的银子,可比朕挣得更多。”
朱元璋说道。
“启禀父皇!”
“那些参与的官员,就是黄仁、刘伟等江南籍人。”
“按照我们的计划,三天之内就可以收网。”
朱棣说道。
“这样最好!”
“到时候,那些倭奴商人一起给朕收拾!”
“朕一直都在犯愁,银子不够花呢!”
朱元璋说道。
……
卧房,戌时。
楚潇坐在书桌前,开始写日记。
“早朝结束,我直接去了锦衣卫诏狱。”
“通过审理长江水师副将马忠,把水师总兵龙大江揪了出来。”
“这次即便是拥有天子亲卫军称号的水师,也将迎来大清洗。”
“各方实力也会因此推出自己的人,对清洗过水师的官缺进行争夺。”
“朝堂上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
“那些参与林氏的幕后官员,我也一一查询清楚。”
“他们是江南籍官员,担任的职务几乎都是员外郎、主事、翰林等。”
“不过,他们的官阶不高,最大也就正五品。”
“但他们的背后的家族利用海禁政策,垄断了出海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