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191章 本地草药治疗本地人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9:55 源网站:2k小说网
  “还记得我问她喝水多吗?她说不多,喜欢凉水。高热出汗多,按理来说会喝很多水,可她喝水不多。”

  “对!这不正常。”

  “还有,她说她早上起来口干口苦,说明什么?”

  “肝胆有热!”

  “对,舌苔黄腻,脉滑数,考试考过吧?”

  “湿热!”

  “这几个异常点结合起来说明,除了胃经燥热外,还有肝胆湿热。”

  “我明白了!除了清胃热,还必须清肝胆湿热,才能完全治好,不然只清胃热,可能没有效果,或者容易复发。”

  “不错不错,此时应有掌声。”

  林远志做了一个拍手的动作,但并没有真的拍。

  封总跟着用力鼓掌,然后问道:“林师兄,那药方怎么定?”

  “白虎汤,石膏用到60克,去掉粳米,加清肝胆湿热的茵陈和龙胆草,去湿的薏米仁,清热的蒲公英、大黄和金银花,理气的豆蔻,活血的泽兰。”

  “豆蔻是温性的啊,不会助热吗?还有,为什么要加活血的泽兰?”

  “她不是说右上腹会隐隐作痛吗?考虑到可能有瘀血就加了泽兰;又说胃口不好,所以就加了芳香化湿的豆蔻,在一堆清热药里加个温性药,不会有助热的风险。你看经方,也是经常寒热混用的。”

  “原来还需要考虑这么多!我还以为只需要用白虎汤原方就可以了。”

  “回去让徐主任写下药方,这个病人就解决了。如果,如果吃了药之后还是没法退烧……”

  “加大石膏的用量?我看过很多医案治疗高热,都会加大石膏用量,甚至用到五百克!伤寒论里,石膏的用量是一斤,换算成现在的剂量也有两百多克。”

  “那不行,超过药典规定的60克,徐主任不会同意的。”

  “那林师兄,你还有什么办法?”

  “加大青叶,板蓝根。”

  “啊?”

  “大青叶和板蓝根,都是我们岭南本地有的药材,知道吧?”

  “知道啊,板蓝根在凉茶里经常加的。大青叶和板蓝根都属于大青木,大青叶是叶,板蓝根是根。大青叶很少用,有股臭味。”

  “我爷爷经常在药铺周边的野地里采药,他说,用本地草药治疗本地人,有奇效。”

  “林师兄,你爷爷也是中医?怪不得……你懂这么多!那他现在还给人看病吗?”

  “早就去世了。”

  “啊,对不起,我不知道……”

  “没事,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

  之后,两人回到中医门诊。

  听完林远志的汇报,徐荣写下了药方。

  “阳明病高热不退加肝胆湿热啊……这个药方倒是对症,我觉得应该能起效。”

  徐荣对此十分认同。

  “如果没效果,那也没关系,反正病人不在乎。就像你们说的,她都治疗好几个月了,早就不抱希望了。”

  这个奇特病例,就这样跳过了,然后继续叫号。

  连续十几个号都没什么特别,都是一些常见病,脾胃不适,失眠多梦,眼花耳鸣之类。

  一个四十岁的中年妇女,穿着朴素,她一坐下就说:“我是苏沐青苏副院长的亲戚,是她给我加的号。”

  院内有八个副院长,林远志也才见过三个,而且没有过直接交谈。

  苏沐青,听名字应该是个女院长。

  那个妇女的症状很简单,说是得了怪病,双脚足心热,已经三年,去过很多医院都治不好。

  自己也去网上查了很多秘方,什么蒲公英泡脚、吴茱萸粉贴足心……通通没效。

  晚上特别严重,冬天睡觉,无论多冷,盖被子都不盖双脚。

  发热最厉害的时候,感觉双脚酸胀难忍,根本就睡不着,必须起来用凉水泡脚才好受一点,所以病了三年,几乎也失眠了三年。

  整个人脸色发黄,浑身无力,食不知味,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

  当然,她现在的身体状态,不能说是足心热直接导致的,而是长期失眠导致的。

  “口渴吗?喜欢热水还是凉水?”

  “比较渴,喜欢喝凉水,喝一点就觉得饱了。”

  林远志号脉看舌后,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然后交给封总上手。

  封总检查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觉得是属于肾阴虚。”

  徐荣说道:“小封,来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内热的迹象。而且足心热,也是属于五心烦热之一,足心的位置就是涌泉穴,肾经的起始点,肾阴虚才会足心热。”

  林远志点头:“小封,接着说。”

  “啊,还要说什么?”

  “用药啊。”

  “哦,阴虚内热,我认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比较适合,如果想要快速见效,可以直接煮汤药。”

  封总一边说,一边紧张地左看右看,生怕自己出错被骂。

  大概以前在其他医院实习的时候,被骂习惯了。

  徐荣拿起笔,看了看林远志,问道:“小林,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我也觉得用知柏地黄丸合适。”

  徐荣于是低头写起来,道:“那我开方了,开个五副药先回去试试看吧。”

  等到那个妇女离开后,林远志说道:“原来是苏院长加的号……我感觉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

  徐荣问道:“你是说加号的人会越来越多?”

  “除了同事的亲戚来加号,其他科室介绍过来的病人要求加号,现在还有领导给亲戚加号……这样下去,我们这边岂不是很快就爆满了吗?现这种苗头,我觉得必须及时掐灭。”

  封总小声说道:“一般门诊,一天看一两百个病人都很常见。我们……中医科已经算少的了。”

  林远志说道:“你自己应该也明白,中医看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连续看十几二十个人就很累了,不像其他科室,病人来了,问几句就叫病人去做检查,等做完检查回来就直接看报告结果,确诊后,按照教科书里的流程开药开治疗,不费什么脑力。我们中医,检查是自己在做,看似简单,但跟破案一样,一步都不敢错。”

  封总无言以对,他刚才也就看了一个病人,还体会不到连续看十几二十个人是什么样的身体状态。

  “过度消耗脑力,会导致学习能力差,反应速度慢,看诊的准确率不断下降。”林远志补充道。

  “对。”徐荣长叹一声,“这个我深有体会,而且这种累还会带回家,让你都不想跟家里人多说话,甚至不想管家里的事,严重影响家庭关系。所以,我们门诊的号一天四十个,不多,但也不少。其他门诊也有数量限制,是主治医生主动不断加号,才会导致破百。”

  林远志看着封总,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医生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还短十几年了吧?”

  封总似有所悟地点头,道:“我刚才有点兴奋过头了,忘了这一点。你们说得对,医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过度消耗,对自己不好,降低了看诊准确率,对病人也不好。”

  徐荣笑道:“所以说当医生也很矛盾啊,病人太少了,觉得冷清,太多了,又觉得累,很少会不多不少刚刚好。”

  林远志说道:“不行,咱们一定要想想办法,防止加号继续恶化下去。”

  话音刚落,手机响起。

  林远志一看来电联系人。

  居然是宣传科长潘天冬。

  林远志起身走到窗前接听,两眼望着医院对面的小巷。

  “喂,潘科长,是不是现在才想起来,有什么奖励漏了没发给我?”

  “不,是有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