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346章 你想搞特殊是吗?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救灾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水位持续下降,但清理废墟、防疫和医疗保障的任务愈发繁重。

  临时救灾指挥中心设在相对完好的西虹市第三中学主楼内,电话铃声、电台呼叫、人员调度声此起彼伏,气氛紧张得像一根绷紧的弦。

  最高指挥员金国山,这位素以精力充沛、作风硬朗著称的军官,此刻却像换了个人。

  他脸色晦暗,眉头紧锁,一只手无力地撑着额头,另一只手捂着喉咙,不时发出压抑而痛苦的干咳声,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

  他的办公桌上,除了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地图,还散落着几种抗生素药盒和一小瓶知名中成药“六神丸”。

  “老乔、老乔来了没有?”金国山艰难地对着通讯员挥挥手,声音如同砂纸摩擦。

  老乔很快赶了过来,一看金国山的状态,心里就咯噔一下:“首长,您这老毛病又犯了?”

  金国山痛苦地点点头,嘶哑地说:“三天了,吃了头孢还有这六神丸,一点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重。有点怕冷,后背、腰酸疼得直不起来,浑身都不对劲。这样下去指挥工作要耽误了!”

  乔军医立刻为他检查,一看咽喉,只见咽部黏膜颜色紫暗,肿胀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触手额头微烫但手足发凉。

  听了听肺部,呼吸音粗,伴有痰鸣,但咳痰费力。

  “首长,症状确实有点严重。”乔军医眉头紧锁,“我先给您挂上点滴,补充点能量和维生素,再用点激素和雾化缓解一下急性症状试试。”

  持续两天的静脉输液和雾化治疗,金国山的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反而畏寒乏力、腰背酸痛更加严重,精神愈发萎靡,几乎无法主持会议。

  “老乔!你这法子不灵啊!”金国山有些焦躁,也更虚弱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再这样下去,要误大事了!”

  乔军医也是满头大汗,压力巨大。

  他猛地一拍脑袋:“对了!怎么把他给忘了!首长,您等等,我去请个人!说不定他有办法!”

  不一会儿,乔军医拉着林远志匆匆赶了过来。

  “首长,这位是小林医生,林远志,中医,针灸用药都是一把好手,在下面医疗点救了不少疑难杂症,让他给您看看!”

  金国山抬起沉重的眼皮,打量了一下年轻的林远志,眼神里闪过一丝怀疑,但病痛的折磨让他还是点了点头,勉强伸出手腕。

  林远志没有多言,沉心静气,仔细为金国山诊察。

  他不仅诊了脉(沉细),看了舌(淡胖,苔白水滑),还详细询问了诸多细节: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不成形,痰多而粘、咳吐不爽、胸闷脘痞,口中虽干但确不欲饮,周身酸重疼痛,以腰背为甚。

  最后还问之前服用过什么药物。

  片刻后,林远志心中已有定论。

  他看向金国山和乔军医,语气沉稳而肯定:“这不是简单的上火或细菌感染。”

  “哦?那是什么问题?”金国山嘶哑地问。

  “您的病机是:少阴阳虚,外寒内饮,虚阳上浮,寒客咽嗌。”林远志清晰地说道,“平素可能就有些阳虚的底子。这次洪灾,连日劳累,又外感风寒湿邪。寒邪外束,阳气更虚,无法温运水液;虚阳上浮,郁于咽喉,所以咽痛剧烈、咽部紫暗,但这是一种虚火,并非实热。所以越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的药,越会损伤阳气,导致病情加重。”

  这一番透彻的分析,让金国山和乔军医都听得怔住了。

  尤其是金国山,他患慢性咽炎多年,看遍中西医,大多是“慢性炎症”、“上火”、“免疫力低”之类的解释。

  “那该怎么治?”金国山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急切和希望。

  “以温阳散寒,化饮利湿,引火归元为主。”林远志成竹在胸,“方药可以用《伤寒论》中的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为基础方,它能散寒开结,化痰利咽。再加入附子、细辛、桔梗。方散寒化痰散结。”

  他顿了顿,补充道:“服药后,咽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你这病根在于阳虚寒湿,需要长时间温阳化湿、调理体质,才有可能根治,防止复发。”

  “根治!”金国山听到这两个字,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声音都因激动而更加嘶哑,“你是说我这老毛病,能根治?”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困扰他十几年、让他痛苦不堪的顽疾,竟然有根治的希望?

  “理论上,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坚持调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有很大希望达到临床治愈,即长期不复发状态的。”林远志肯定地回答。

  “好好!就用你的方子!老乔,赶紧安排人按林医生的方子抓药煎药!”金国山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精神都振奋了不少。

  林远志开具了药方:制附片(先煎)、桂枝、细辛、法半夏、桔梗、炙甘草。并详细交代了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

  林远志离开后,金国山难掩激动,对乔军医感叹道:“老乔,你从哪儿挖来这么个宝贝?年纪轻轻,眼光毒辣,还敢说能‘根治’!这小伙子,是个人才,不给部队效力可惜了。”

  乔军医笑道:“首长,这可是我们自己培养——哦不,是灾区发掘的‘高手’!怎么样?有两下子吧?”

  金国山郑重地说:“这样的人才,不能放走!老乔,你想办法,做做工作,必须把他吸收到我们部队医疗系统里来。待遇、编制,我来安排!”

  “是!首长!我尽力去做工作!”乔军医立刻领命,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

  下午,天气闷热。

  在学校操场的临时就餐点,林远志和一群刚换班下来的战士们蹲在地上,吃着简单的盒饭。

  虽然劳累,但气氛轻松,大家有说有笑。

  乔军医看准时机,端着自己的饭盆凑到林远志身边蹲下,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哎,小林,跟你商量个正经事。”

  “老乔,你说。”林远志咽下嘴里的饭。

  “上午的事,你处理得漂亮!首长对你赞不绝口!”乔军先夸了一句,然后压低声音,“首长发话了,像你这样有真本事的人才,留在地方太浪费了!想特招你入伍,进部队医院,或者直接到一线作战部队当军医!怎么样?有兴趣没?这可是个好机会!金指挥员亲自打招呼,手续、编制都好办!”

  林远志愣了一下,放下饭勺,沉默了几秒钟,缓缓摇头:“忽然要我加入部队,我还没想好。这件事太大了,我需要时间考虑。”

  乔军医没想到他会拒绝得这么干脆,有点急了:“哎,你小子!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部队待遇好,稳定,有地位,还能跟着部队到处走,见识广!比你以后自己今后进医院或者开个小诊所强多了!再说了,部队官兵训练伤、职业病多,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失眠焦虑,都是你的用武之地啊!”

  林远志的目光望向远处还在忙碌清理废墟的战士们,眼神有些复杂:“老乔,我明白您的好意。部队很好,官兵们也需要帮助。但我学医的初衷,是想更自由地探索和实践中医,可能部队的纪律和体系,对我来说是一种约束。我还没想清楚自己未来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所以抱歉,我现在不能答应你。”

  乔军医知道强求不来,叹了口气,又换了个策略:“行吧,你小子有主见。我也不逼你。这样,等这次抗灾结束,你跟我回部队医院待几天,就当是参观见学,体验一下军医的工作和生活!我让你看看咱们部队是怎么用中西医结合保障官兵健康的!到时候,你说不定就改变主意了!”

  林远志不想把关系弄僵,笑了笑:“好吧,到时候再说。”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只见一个年轻战士端着满满的饭盒,愁眉苦脸地站在原地,他的班长正在训斥他:“小丁!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吃饭?体力消耗这么大,不吃饭怎么行?你想搞特殊是吗?”

  小丁委屈地低着头,含糊不清地说:“班长,不是我故意不吃,是舌头,舌头疼得厉害像针扎一样,根本不敢碰东西……”

  班长更生气了:“又来了!上次军医不是给你看过了吗?说舌头好好的,没溃疡没红肿,你就是找借口!”

  周围的战士也纷纷劝道:“小丁,多少吃一点吧!”

  “是不是太累了上火了?”

  “多喝点水试试?”

  林远志听到对话,站起身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他问。

  班长见林远志过来,立刻敬礼:“林医生!你来得正好!你给看看这小子,老说舌头疼,不肯吃饭,检查又没事,太影响纪律了!”

  战士们也七嘴八舌地说:“林医生,给小丁看看吧!他可能真不舒服,昨天就说舌头痛了。”

  “对,你针灸那么厉害,给他扎两针试试?”

  小丁看到林远志,像是看到了希望,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张开嘴,含糊地说:“林医生,真的疼。不敢碰!”

  林远志让他走到光线好些的地方,仔细观察他的舌头。

  只见舌体颜色淡红,并不发红,舌苔薄白,也没有溃疡、裂纹或明显的红肿。

  他让小丁伸出舌头活动一下,也没有发现异常。

  “口渴吗?想喝冷的还是热的?”林远志问。

  “不,不怎么渴,冷热都不想喝。”小丁回答。

  “心里觉得烦不烦?睡眠怎么样?”

  “不烦,就是没劲,睡得很好。”

  林远志又仔细切了他的脉,脉象沉细,重按才得。

  “之前医生给你开过什么药?”林远志问。

  “开过维生素B2,还有黄连上清片。吃了没啥用。”小丁小声说。

  林远志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判断。他对班长和周围的战士解释道:“小丁这不是装病,也不是普通的上火。他的舌头疼痛,是一种阴证、寒证。”

  大家面面相觑,一脸疑惑:“舌头疼,寒证?”

  “对啊,不都是上火才疼吗?”

  林远志耐心科普:“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足少阴肾经也系舌本。所以舌头的问题,不仅与心火有关,也与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有关。

  如果是实热证,舌头会发红、起刺、口干喜冷饮、心烦失眠。

  但小丁舌淡不渴、脉沉细、神疲乏力,这是一派阳虚寒凝之象。

  寒主收引凝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会感到舌头刺痛。

  之前用的清热泻火药,都是寒凉的,反而更伤阳气,加重病情。”

  “那怎么办?”小丁急切地问。

  “应当温阳散寒。方药可以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加减,温补肾脾之阳,散寒通滞。”林远志看了看天色和周围的环境,“但现在煎药来不及了,而且他也吃不下东西。我用艾灸给他先应急处理一下,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效果应该很快。”

  他让小丁跟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型一次性艾灸贴,选取了照海穴、复溜穴、足三里穴,将点燃的艾灸贴贴在穴位上。

  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感透过皮肤,缓缓渗入经络。小丁起初还有些紧张,但随着温热的持续,他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十五分钟后,艾灸完毕。

  林远志取下灸盒:“感觉怎么样?试试动动舌头。”

  小丁小心翼翼地活动了一下舌头,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哎?好像真的不那么疼了!虽然还有点感觉,但不像刚才那样针扎似的了!”

  他尝试着轻轻咀嚼了一下,虽然还不敢用力,但已经可以忍受。

  “太好了!林医生!我能吃饭了!”

  他激动地端起饭盒,小心翼翼地开始吃了起来。

  周围的战士和班长都看得目瞪口呆!

  “艾灸治舌头疼?神了!”

  “这么快?比吃药还快!”

  “林医生,你什么怪病都能治啊?”

  这一幕前后,都被采访团的摄影师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