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七章 海外进献
京城,上书房。
梁渊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算算日子,对马县那边的奏报今天就到了吧?”
自从林存浩到了对马县后,每隔七天,都会向京城递上一份奏章,汇报当地状况。
因为对马县的奏章要通过战舰走海路,所以传递消息暂时由兵部代管。
全权处理此事的于谦站出来,从袖筒里摸出一封奏章。
“陛下明鉴,今天确实有对马县的奏报抵京。”
“除了这封奏报外,另有六十万斤上好海鱼运抵京城,进献陛下。”
梁渊微微有些讶异,没想到对马县这么快就有东西送回来。
“林爱卿倒是有心了。”
曹吉祥接过奏章,展开放在梁渊面前。
看着林存浩在奏章中提及的渔获,梁渊嘴角泛起一丝笑容。
“光是西海岸和中部的八九千渔民出海打鱼,就能打到八九十万斤。”
“这算下来,每个人能打一百多斤鱼。”
如今林存浩定的税率是七成,也就是对马县衙每天能征收五六十万斤鱼。
梁渊默默在心里算了笔账,对马县缴纳的七成赋税。
不仅能够供应大明军队,宗室和两万流放人员的消耗。
甚至可以反哺大明,往北直隶和山东等地运送,让百姓吃上更便宜的鱼!
这样不仅能大大刺激两边的贸易,还能给大明北方的几个省,提供食物补充!
梁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接着往下看去。
随着征倭军和破浪营的四处出击,海上的倭寇,海盗大部分被剿灭。
没有剿灭的,也知道风头不对,全都躲了起来。
现在高丽,对马,大明三方的沿海贸易,一天比一天兴旺。
原本有七成商船会被倭寇劫掠,如今已经降到不足半成!
整个对马县在林存浩的治理下,一天一个样子,各种商铺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听到渔民一天打一百斤鱼,兵部侍郎于谦满脸笑容地对梁渊禀告。
“陛下,这虽然只是八九千渔民的产出,但却足以让大明驻军和宗室吃鱼吃到饱。”
“朝廷的军费以及粮食支出大大减少。”
“而且那些农户和军户工户,也会产出别的价值。”
说到这里,于谦轻轻叹了一口气,钦佩地看着梁渊,真心实意地说。
“当初臣还觉得,出兵倭岛是件不合算的事。”
“如今看来,陛下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那时候您恐怕已经想到如今的局面了吧?”
最近这段时间,于谦越来越觉得陛下深不可测。
看似无用的闲棋,总能在陛下手中发挥出惊天妙用,让人忍不住赞叹!
梁渊轻轻点头,毫不客气地接下来于谦对自己的夸赞。
“倭国不过是弹丸之地,之所以有恃无恐,无非是有海上风浪这道天险。”
“现在咱们大明的新式战舰,劈波斩浪如履平地。”
“倭寇没有了倚仗,自然只能臣服于我大明的铁蹄之下!”
吏部尚书王直,捋着胡子不紧不慢地说。
“我觉得陛下不仅是高瞻远瞩,更重要的是慧眼识人,知人善任!”
“之前林大人敲登闻鼓告御状,陛下想要见他,我们还觉得是小题大做。”
“没想到,这位林大人,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在海外做出如此耀眼功绩!”
当初王直等六部大臣,见到林存浩破衣烂衫的样子,都从心底里看不起他。
甚至觉得,这样一个落第的乡巴佬,肯定是没中举疯了,敲登闻鼓只是疯病发作。
完全没有见的必要,直接让殿前侍卫乱棍打出就行。
可没想到,陛下不仅见这个乡巴佬,还赏赐御膳!
真是太抬举这个疯子了!
但是现在看来,陛下的眼光远超常人,一眼便看出林存浩,是块蒙尘的真金!
听着大臣们的溢美之辞,梁渊嘴角泛起淡淡的笑容。
“诸位爱卿,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以林爱卿的才学,只要稍加打磨,定然会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繁荣昌盛,做出更大贡献!”
六部重臣纷纷点头,林存浩才学过人,又极得陛下赏识,日后定能大展拳脚!
“父皇,父皇!”
上书房外传来一声声稚嫩的呼喊,大皇子朱见深满脸笑容地跑了进来。
梁渊看着粉雕玉琢的儿子,脸上也露出笑意,将他抱起来坐在自己腿上。
“皇儿找父皇有什么事?”
朱见深见到这么多大臣,却没有丝毫怯场,昂头看着梁渊说。
“父皇,母后让儿臣过来叫您。”
“今天御膳房做了对马县进贡来的大海鱼,有一百多斤呢!”
“母后说您喜欢吃鱼,让儿臣过来教您尝尝!”
朱见深一边说,一边伸出小胳膊,努力比划那条鱼有多大,逗得群臣忍俊不禁。
梁渊也被可爱的朱见深逗笑,连连点头。
“好,好。”
“诸位爱卿,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吧,朕去陪皇后和皇儿,尝尝海外进献的大鱼。”
京师,西城。
淮王后裔朱荣盛,提着鸟笼进了茶楼,经常跟他一起喝茶的朱诚开等人,已经来了。
“各位,皇上给的赏赐,你们也有吧?”
朱荣盛放下鸟笼,用碗盖撇撇浮沫,不紧不慢地问。
坐在对面的朱诚开脸上泛起一丝笑意。
“那是自然,陛下可说了,这些海鱼,每个宗室每月免费配送五十斤。”
“从今以后,咱们这些总是,每家每顿都能吃海!”
林存浩进献那么多海鱼,梁渊一个人自然吃不完,于是便降旨给宗室们分了一些。
朱荣盛将茶碗放下,眉宇间带着几分调侃说。
“诚开,海鱼吃多了,你不怕扎嘴?”
同桌的另外一个宗室赞许地点头。
“就是,这玩意吃个新鲜还行,老吃容易腻。”
“吃不完的就干脆卖出去,还能多点进项。”
海鱼在京城是稀罕物,不管是卖给酒楼还是富商,都能卖出个好价钱。
朱诚开轻轻叹了口气,带着几分自嘲说。
“前段时间,咱们还在这说呢,姓林的不流血不流汗,陛下不该给他那么好的待遇。”
“现在,我感觉陛下做的太对了!”
“每个月五十斤海鱼,这人让咱们挣的银子,可不少!”
第六十七章 海外进献
京城,上书房。
梁渊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算算日子,对马县那边的奏报今天就到了吧?”
自从林存浩到了对马县后,每隔七天,都会向京城递上一份奏章,汇报当地状况。
因为对马县的奏章要通过战舰走海路,所以传递消息暂时由兵部代管。
全权处理此事的于谦站出来,从袖筒里摸出一封奏章。
“陛下明鉴,今天确实有对马县的奏报抵京。”
“除了这封奏报外,另有六十万斤上好海鱼运抵京城,进献陛下。”
梁渊微微有些讶异,没想到对马县这么快就有东西送回来。
“林爱卿倒是有心了。”
曹吉祥接过奏章,展开放在梁渊面前。
看着林存浩在奏章中提及的渔获,梁渊嘴角泛起一丝笑容。
“光是西海岸和中部的八九千渔民出海打鱼,就能打到八九十万斤。”
“这算下来,每个人能打一百多斤鱼。”
如今林存浩定的税率是七成,也就是对马县衙每天能征收五六十万斤鱼。
梁渊默默在心里算了笔账,对马县缴纳的七成赋税。
不仅能够供应大明军队,宗室和两万流放人员的消耗。
甚至可以反哺大明,往北直隶和山东等地运送,让百姓吃上更便宜的鱼!
这样不仅能大大刺激两边的贸易,还能给大明北方的几个省,提供食物补充!
梁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接着往下看去。
随着征倭军和破浪营的四处出击,海上的倭寇,海盗大部分被剿灭。
没有剿灭的,也知道风头不对,全都躲了起来。
现在高丽,对马,大明三方的沿海贸易,一天比一天兴旺。
原本有七成商船会被倭寇劫掠,如今已经降到不足半成!
整个对马县在林存浩的治理下,一天一个样子,各种商铺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听到渔民一天打一百斤鱼,兵部侍郎于谦满脸笑容地对梁渊禀告。
“陛下,这虽然只是八九千渔民的产出,但却足以让大明驻军和宗室吃鱼吃到饱。”
“朝廷的军费以及粮食支出大大减少。”
“而且那些农户和军户工户,也会产出别的价值。”
说到这里,于谦轻轻叹了一口气,钦佩地看着梁渊,真心实意地说。
“当初臣还觉得,出兵倭岛是件不合算的事。”
“如今看来,陛下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那时候您恐怕已经想到如今的局面了吧?”
最近这段时间,于谦越来越觉得陛下深不可测。
看似无用的闲棋,总能在陛下手中发挥出惊天妙用,让人忍不住赞叹!
梁渊轻轻点头,毫不客气地接下来于谦对自己的夸赞。
“倭国不过是弹丸之地,之所以有恃无恐,无非是有海上风浪这道天险。”
“现在咱们大明的新式战舰,劈波斩浪如履平地。”
“倭寇没有了倚仗,自然只能臣服于我大明的铁蹄之下!”
吏部尚书王直,捋着胡子不紧不慢地说。
“我觉得陛下不仅是高瞻远瞩,更重要的是慧眼识人,知人善任!”
“之前林大人敲登闻鼓告御状,陛下想要见他,我们还觉得是小题大做。”
“没想到,这位林大人,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在海外做出如此耀眼功绩!”
当初王直等六部大臣,见到林存浩破衣烂衫的样子,都从心底里看不起他。
甚至觉得,这样一个落第的乡巴佬,肯定是没中举疯了,敲登闻鼓只是疯病发作。
完全没有见的必要,直接让殿前侍卫乱棍打出就行。
可没想到,陛下不仅见这个乡巴佬,还赏赐御膳!
真是太抬举这个疯子了!
但是现在看来,陛下的眼光远超常人,一眼便看出林存浩,是块蒙尘的真金!
听着大臣们的溢美之辞,梁渊嘴角泛起淡淡的笑容。
“诸位爱卿,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以林爱卿的才学,只要稍加打磨,定然会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繁荣昌盛,做出更大贡献!”
六部重臣纷纷点头,林存浩才学过人,又极得陛下赏识,日后定能大展拳脚!
“父皇,父皇!”
上书房外传来一声声稚嫩的呼喊,大皇子朱见深满脸笑容地跑了进来。
梁渊看着粉雕玉琢的儿子,脸上也露出笑意,将他抱起来坐在自己腿上。
“皇儿找父皇有什么事?”
朱见深见到这么多大臣,却没有丝毫怯场,昂头看着梁渊说。
“父皇,母后让儿臣过来叫您。”
“今天御膳房做了对马县进贡来的大海鱼,有一百多斤呢!”
“母后说您喜欢吃鱼,让儿臣过来教您尝尝!”
朱见深一边说,一边伸出小胳膊,努力比划那条鱼有多大,逗得群臣忍俊不禁。
梁渊也被可爱的朱见深逗笑,连连点头。
“好,好。”
“诸位爱卿,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吧,朕去陪皇后和皇儿,尝尝海外进献的大鱼。”
京师,西城。
淮王后裔朱荣盛,提着鸟笼进了茶楼,经常跟他一起喝茶的朱诚开等人,已经来了。
“各位,皇上给的赏赐,你们也有吧?”
朱荣盛放下鸟笼,用碗盖撇撇浮沫,不紧不慢地问。
坐在对面的朱诚开脸上泛起一丝笑意。
“那是自然,陛下可说了,这些海鱼,每个宗室每月免费配送五十斤。”
“从今以后,咱们这些总是,每家每顿都能吃海!”
林存浩进献那么多海鱼,梁渊一个人自然吃不完,于是便降旨给宗室们分了一些。
朱荣盛将茶碗放下,眉宇间带着几分调侃说。
“诚开,海鱼吃多了,你不怕扎嘴?”
同桌的另外一个宗室赞许地点头。
“就是,这玩意吃个新鲜还行,老吃容易腻。”
“吃不完的就干脆卖出去,还能多点进项。”
海鱼在京城是稀罕物,不管是卖给酒楼还是富商,都能卖出个好价钱。
朱诚开轻轻叹了口气,带着几分自嘲说。
“前段时间,咱们还在这说呢,姓林的不流血不流汗,陛下不该给他那么好的待遇。”
“现在,我感觉陛下做的太对了!”
“每个月五十斤海鱼,这人让咱们挣的银子,可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