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傻女逃荒路上起飞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怀璧其罪啊!

小说:农门傻女逃荒路上起飞了 作者:楠小弓 更新时间:2025-10-28 06:29:27 源网站:2k小说网
  ();

  自从知道大儿子也眼热粉条生意以后,老头就开始盼着了。

  若是能把粉条作坊占下,他陶家子孙后代就不用愁了。

  “真是小瞧那帮流民了,尤其是那个叫桑甜丫的,一个丫头片子没想到这么有本事。”陶万山又嫉妒又羡慕,“刚捣鼓出粉条没多久。

  竟然又弄出个什么香辣酱,听说最近在镇上酒楼食肆可火了。

  这得多少银子啊。

  可惜啊,这丫头已经定亲,若是不然……”

  “爹!”陶才仁不悦打断他爹的话,“一个逃荒的流民而已,再有本事又如何,还配不上咱家的子侄。”

  听到儿子的话,老头不生气反而一喜,“你想到法子了,知道怎么得到粉条方子。

  若是有法子,能不能把香辣酱的方子一并弄来,这可都是银子。

  听说,镇上的五大酒楼都跟她签契书了,有了这些契书,她的香辣酱就不愁卖……”

  “本来已经想到法子了……”陶才仁摸着下巴,缓声道:“不过我改主意了。

  我想看看她还有啥本事?还能做多大?”

  “她越做越大,势力就越强,到时候更不好对她出手。”陶万山不同意,急急道:“你不是说镇丞过年这段时间都不在吗?

  回老家祭祖去了?趁着老东西不在,咱们赶紧行事啊。”

  “不,爹,那帮流民弄出这么大动静,你觉得光凭咱家就能把方子据为己有?”陶才仁有自知之明。

  “那……”陶里正焦急的站起来,来回踱步,“吞不下,撕块肉下来也行啊。

  才仁,你是咋想的?你跟爹说实话,别绕弯子了。”

  陶才仁不疾不徐又倒一杯水,慢悠悠喝着,幽幽开口,“爹,咱家吞不下有人能吞下啊。

  您猜,若是让镇丞大人知道粉条和香辣酱有多挣钱。

  拥有它们的人是个逃难来的流民,还是个没什么靠山的流民。

  您猜他会不会动心?”

  岂会不动心,是人就没有不爱财的。

  镇丞一镇之主,弄死这帮没什么靠山的流民,跟捏死一只蚂蚁差不多。

  在他的管辖范围,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把这帮流民踩到脚下。

  “怀璧其罪啊~”烛火昏黄,打在陶才仁半明半暗的脸上,莫名阴森。

  陶里正不是**,儿子的话他听懂了。

  就如乞儿抱着金疙瘩,迟早引来杀身之祸,到时候金疙瘩丢了命也没了。

  他默默坐了回去,半晌才哑声开口,“到时候咱家还能分一杯羹不?还能分多少?”

  “爹,做人不能太贪。”陶才仁提醒老爹,“怀璧其罪,说的不仅是那帮流民, 还有咱家。

  咱家往上数八代都是地里刨食的,你儿子我拼死拼活也只是个没有品级的吏员。

  咱家就算得到两个方子,又能独占多久?

  这些年我们挣的钱,哪一文没分镇丞大人一半,这一半保了咱家平安长久,保了你儿子我的位置。

  能分一杯羹已经不少了。

  定哥儿和良哥儿如今都在读书,以后咱家能不能翻身就看他们了。

  就算不能翻身,有这些存银,子孙后辈的日子也有指望。”

  “对对对,爹想岔了。”陶万山被怀璧其罪吓得身子一抖,一想到家里人有可能丢命。

  他啥想法都没了。

  “先让他们得意一段时间,等镇丞大人开春回来,才是好戏登场的时候。”陶才仁慢悠悠转着手里的杯子。

  里面的茶叶随着他的动作浮浮沉沉,浮沉皆由他掌控。

  “你岳丈那里……”陶万山看向儿子。

  “这件事到时候说不定还需要岳父大人帮忙,自然得告诉他。”陶才仁没想瞒着申家。

  申家在镇上几代经营,历任刑房司吏几乎都是申家人,可以说申家一直把控着曲河堡的刑房。

  都说流水的镇丞,铁打的衙役。

  这些在镇上世代经营的小吏不可小觑。

  就连镇丞刚到任的时候,也不敢轻而易举得罪这些没有品级的衙役。

  若是把人得罪了,衙门六房司吏都不配合,镇丞的政令也下达不下去的。

  当初若不是他设计娶了申家女儿,户房典史的位置也轮不到他来坐。

  比起镇丞,岳家才是他在镇衙行走自如的最大依仗。

  自是得罪不得。

  他有好处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岳家。

  陶里正看着儿子一口一个岳丈,叫的要多亲热就有多亲热。

  他这个亲爹心里就不舒服。

  但又无可奈何,谁让他们陶家不如申家呢,帮不上大儿子什么忙。

  …………………

  陶家一直没什么动静,出乎甜丫意料,但是人家不出招,她总不能上赶着招惹吧。

  也就只能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忙完生意上的事,她也开始跟着奴仆们一起锻炼身子。

  走商没个好身子可不行。

  每天一早一晚跟着奴仆们围着村子跑圈,从一开始的气喘吁吁,到后头的游刃有余。

  时间在跑圈中一天天流逝。

  转眼就到腊月二十二,是穆常平和冬妹成亲的日子。

  今个村里人都得去穆家吃喜酒,作坊都停工了。

  就连香辣酱的生意也停了。

  村里人放假奴仆们不放假,无论风霜雨雪,他们都雷打不动的起来跑圈。

  谁要是晚了,可是要挨姑爷鞭子的。

  习惯了早起,刺骨的寒意好像也没那么难以忍受,甜丫正洗脸呢。

  灶屋门突然被推开。

  浔哥**眼睛进来,甜丫把人拉进来,顺手关上门,搓搓他的脸,“今天又不用去读书,你起来这么早干啥?

  不再睡会儿?离天亮还有两刻钟呢。”

  冬天的清晨天亮的慢,此刻天上还是一片深蓝色。

  灶屋的烛火在积着薄雪的地面,投下一片橘红色的光晕。

  后院养的公鸡都不乐意打鸣,太冷了,都缩着脖子躲在茅草窝里。

  “陪阿姐去跑圈。”浔哥晃悠悠直奔洗漱架。

  “你跑啥的圈?你又不用去……”说到这儿甜丫猛地顿住,走商的事她还没告诉浔哥呢。

  以小孩对她的依赖,怕不会乐意,说不定还得闹一场呢。

  “去哪儿啊?”小孩黑漆漆的瞳仁一眨不眨盯着她,甜丫莫名心虚,正想理由呢。

  浔哥又开口了,“阿姐,我早就想问了,为啥让赵山他们练武啊?种地需要会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