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援朝知道中年男人这是遇到难事儿了,有些好奇,啥事儿能把一个大老爷们儿逼成这样,但也没有明问,而是旁敲侧击道:
“都说了我不要,你怎么非要缠着我,再问问别人,兴许他们要呢。”
这句话似乎勾起了中年男人的伤心事儿,眼泪顿时从眼眶里滑落出来。
“我都在县城里转悠两三天了,这玩意不当吃不当喝的现在哪会有人要。”
“合着我是冤大头呗!”
何援朝玩味的看着中年男人,语气里听不出喜怒。
中年男人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一着急竟然把实话秃噜了出来,见何援朝说完话没有转身走,赶忙抓住机会找补道:
“同志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现在急需要钱救命,昨天倒是有人对砚台感兴趣,可给的价格实在太低了……”
“救命?救谁的命?”
何援朝看出中年男人应该不是在撒谎,一脸严肃的打断他的话道:
“家里人遇到难事了,还是被人恐吓勒索了,要真有这事儿我劝你赶紧去找公安,不要私下解决,要不对方尝到甜头,你以后更麻烦。”
这年头老百姓见识少,思想朴实不假,可**倒灶的事儿也不少。
中年男人见自己口误让何援朝误会,赶忙解释起来。
“同志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儿,是我老娘病了,大夫让尽量吃点儿好的补补,你也知道现在这形势,粗粮都不够吃,想要吃好的只能去黑市想办法。
可我工资一个月就三十几块钱,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实在有些负担不起,没有办法才想着把家里传下的砚台卖了救急。”
何援朝听完,虽不确定是真是假,但见中年男人还是个孝子,也动了恻隐之心。
“你的砚台想卖多少钱?”
他的想法很简单,要是卖的不贵,不管真假自己都买了,全当做好事,为媳妇儿肚子里的孩子积福报。
以前何援朝是不相信这些的,可经历穿越的事儿后,他对这些超自然力量也有了敬畏之心。
中年男人见何援朝似乎有要买的心思,擦了擦脸上的眼泪,领着何援朝走到路边把布包打开递到他面前道:
“价钱不急,你先看看砚台。”
何援朝完全不懂古董,可规矩却多少知道一些,他没有接中年男人递过来的砚台,身体也没有往前凑,保持着一定距离装模做样的打量起中年男人手里的砚台。
砚台的大小跟成年人手掌差不多大,呈椭圆形,整体泛着暗朱砂色的光泽,表面刻有祥云、蟠龙图案,最有意思的是砚台侧面的鳞爪在视线的变动下忽隐忽现。
是个好物件,何援朝没看出个子丑寅某,可光看外表老旧的模样儿,也能猜出个大概。
“东西不错,你开个价吧!”
中年男人也是个棒槌,对古董没啥研究,光知道砚台是御赐的东西,行情、价格什么的一概不知。
听了何援朝的话后,中年男子犹豫了一下,咬咬牙说出了心里预期的价格。
“我想卖一百五。”
“我知道你这玩意为啥卖不出去了,价格这么高有人买才怪呢!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算了,你再问问别人吧!”
说完,何援朝抬脚就要走。
其实何援朝也不是出不起钱,只是觉着花一百多买个不知真假的玩意有些不值当,就算做好事儿也得量力而行不是。
中年男人好不容易碰见个动心思买的,哪能轻易放过,一把抓住何援朝的胳膊哀求道:
“同志你要嫌贵,那就一百三,不行的话给一百也成,这可是以前皇帝用过的东西,我求求你,买了吧!”
说着,两腿一弯就要给何援朝跪下。
何援朝被中年男人的举动吓了一跳,忙伸手扶住了他。
“行了行了,别整这一出,我服了,砚台我要了。”
“真的?”
中年男人一脸的不可置信,也顾不得下跪了,赶紧把砚台包好递到何援朝跟前儿,一副怕他反悔的模样儿。
何援朝掏出钱数出十张大黑十递给了中年男人,想了想,又数出五张递过去道:
“一百是我买砚台的钱,这五十算是我对大**一点儿心意。”
这会儿他也想开了,上当就上当吧,不冲别的,光中年男人要下跪的举动也值一百五十块钱,不把人逼到份儿上,哪个大老爷们儿能这样。
中年男人满脸激动的接过钱放进口袋,双手捧着布包千恩万谢的递给了何援朝。
接过砚台,何援朝没在意中年男人感谢的话,反而饶有兴致的问道:
“你非缠着我买砚台,怎么知道我能买,万一我要是没钱呢?”
有了给老娘买补品的钱,中年男人没了后顾之忧,也恢复了往日的性格,微笑着道:
“同志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听中年男人这么说,何援朝顿时来了兴趣。
“真话怎么说,假话又怎么说,都说说,我也跟着涨涨见识。”
中年男人也没隐瞒,笑着把话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
“假话是看你的穿着打扮一定是非富即贵的人,真话是你从商店买围巾时我看见你有钱了。”
何援朝听完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中年男人见状,也在一旁跟着笑,看着何援朝的眼里充满了感激的神色。
告别了卖砚台的中年男人,何援朝走在回招待所的路上时心里还在嘀咕着:
“阳曲的特产没买着,倒是买了块儿砚台,也不错,寓意挺好,回去留给孩子,说不准家里以后还能出个大学生呢!”
他此时哪里能想到,这一块儿不起眼的砚台后世竟卖出了天价,真真应了一句老话,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累断肠。
回到招待所,见张立德、张昭爷俩儿都不在,何援朝也没耽搁,把羊绒围巾和砚台放好后,便拿着雪纺围巾出门赶往饭店。
跟李鸿涛约的地点就是刘彩霞工作的饭店,何援朝这两天基本天天去,轻车熟路,迈着两条大长腿走了二十多分钟便到了地方。
(本章完)
何援朝知道中年男人这是遇到难事儿了,有些好奇,啥事儿能把一个大老爷们儿逼成这样,但也没有明问,而是旁敲侧击道:
“都说了我不要,你怎么非要缠着我,再问问别人,兴许他们要呢。”
这句话似乎勾起了中年男人的伤心事儿,眼泪顿时从眼眶里滑落出来。
“我都在县城里转悠两三天了,这玩意不当吃不当喝的现在哪会有人要。”
“合着我是冤大头呗!”
何援朝玩味的看着中年男人,语气里听不出喜怒。
中年男人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一着急竟然把实话秃噜了出来,见何援朝说完话没有转身走,赶忙抓住机会找补道:
“同志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现在急需要钱救命,昨天倒是有人对砚台感兴趣,可给的价格实在太低了……”
“救命?救谁的命?”
何援朝看出中年男人应该不是在撒谎,一脸严肃的打断他的话道:
“家里人遇到难事了,还是被人恐吓勒索了,要真有这事儿我劝你赶紧去找公安,不要私下解决,要不对方尝到甜头,你以后更麻烦。”
这年头老百姓见识少,思想朴实不假,可**倒灶的事儿也不少。
中年男人见自己口误让何援朝误会,赶忙解释起来。
“同志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儿,是我老娘病了,大夫让尽量吃点儿好的补补,你也知道现在这形势,粗粮都不够吃,想要吃好的只能去黑市想办法。
可我工资一个月就三十几块钱,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实在有些负担不起,没有办法才想着把家里传下的砚台卖了救急。”
何援朝听完,虽不确定是真是假,但见中年男人还是个孝子,也动了恻隐之心。
“你的砚台想卖多少钱?”
他的想法很简单,要是卖的不贵,不管真假自己都买了,全当做好事,为媳妇儿肚子里的孩子积福报。
以前何援朝是不相信这些的,可经历穿越的事儿后,他对这些超自然力量也有了敬畏之心。
中年男人见何援朝似乎有要买的心思,擦了擦脸上的眼泪,领着何援朝走到路边把布包打开递到他面前道:
“价钱不急,你先看看砚台。”
何援朝完全不懂古董,可规矩却多少知道一些,他没有接中年男人递过来的砚台,身体也没有往前凑,保持着一定距离装模做样的打量起中年男人手里的砚台。
砚台的大小跟成年人手掌差不多大,呈椭圆形,整体泛着暗朱砂色的光泽,表面刻有祥云、蟠龙图案,最有意思的是砚台侧面的鳞爪在视线的变动下忽隐忽现。
是个好物件,何援朝没看出个子丑寅某,可光看外表老旧的模样儿,也能猜出个大概。
“东西不错,你开个价吧!”
中年男人也是个棒槌,对古董没啥研究,光知道砚台是御赐的东西,行情、价格什么的一概不知。
听了何援朝的话后,中年男子犹豫了一下,咬咬牙说出了心里预期的价格。
“我想卖一百五。”
“我知道你这玩意为啥卖不出去了,价格这么高有人买才怪呢!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算了,你再问问别人吧!”
说完,何援朝抬脚就要走。
其实何援朝也不是出不起钱,只是觉着花一百多买个不知真假的玩意有些不值当,就算做好事儿也得量力而行不是。
中年男人好不容易碰见个动心思买的,哪能轻易放过,一把抓住何援朝的胳膊哀求道:
“同志你要嫌贵,那就一百三,不行的话给一百也成,这可是以前皇帝用过的东西,我求求你,买了吧!”
说着,两腿一弯就要给何援朝跪下。
何援朝被中年男人的举动吓了一跳,忙伸手扶住了他。
“行了行了,别整这一出,我服了,砚台我要了。”
“真的?”
中年男人一脸的不可置信,也顾不得下跪了,赶紧把砚台包好递到何援朝跟前儿,一副怕他反悔的模样儿。
何援朝掏出钱数出十张大黑十递给了中年男人,想了想,又数出五张递过去道:
“一百是我买砚台的钱,这五十算是我对大**一点儿心意。”
这会儿他也想开了,上当就上当吧,不冲别的,光中年男人要下跪的举动也值一百五十块钱,不把人逼到份儿上,哪个大老爷们儿能这样。
中年男人满脸激动的接过钱放进口袋,双手捧着布包千恩万谢的递给了何援朝。
接过砚台,何援朝没在意中年男人感谢的话,反而饶有兴致的问道:
“你非缠着我买砚台,怎么知道我能买,万一我要是没钱呢?”
有了给老娘买补品的钱,中年男人没了后顾之忧,也恢复了往日的性格,微笑着道:
“同志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听中年男人这么说,何援朝顿时来了兴趣。
“真话怎么说,假话又怎么说,都说说,我也跟着涨涨见识。”
中年男人也没隐瞒,笑着把话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
“假话是看你的穿着打扮一定是非富即贵的人,真话是你从商店买围巾时我看见你有钱了。”
何援朝听完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中年男人见状,也在一旁跟着笑,看着何援朝的眼里充满了感激的神色。
告别了卖砚台的中年男人,何援朝走在回招待所的路上时心里还在嘀咕着:
“阳曲的特产没买着,倒是买了块儿砚台,也不错,寓意挺好,回去留给孩子,说不准家里以后还能出个大学生呢!”
他此时哪里能想到,这一块儿不起眼的砚台后世竟卖出了天价,真真应了一句老话,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累断肠。
回到招待所,见张立德、张昭爷俩儿都不在,何援朝也没耽搁,把羊绒围巾和砚台放好后,便拿着雪纺围巾出门赶往饭店。
跟李鸿涛约的地点就是刘彩霞工作的饭店,何援朝这两天基本天天去,轻车熟路,迈着两条大长腿走了二十多分钟便到了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