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奋斗的年代 第405章 大亮,我想求你办件事。

小说:四合院之奋斗的年代 作者:倚门看雨 更新时间:2025-07-17 16:41:06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三人走进饭店,找了个位置刚坐下,刘彩霞便笑吟吟的走了过来。

  “援朝老弟,后厨现在还剩两条鱼,一斤多肉,基本的菜都能做,你看看想吃点儿啥?”

  “姐今天我请客,你得问我的老战友想吃啥。”

  何援朝说完,朝李鸿涛努了努嘴,示意刘彩霞问他。

  李鸿涛正琢磨何援朝跟饭店女服务员的关系呢,听到这话,顿时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模样儿道:

  “大亮你小子说啥呢?到了我的地盘让你请客,你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何援朝想着李鸿涛这两天跟着忙乎的情形,哪好意思让他请客,忙笑着接过话茬道:

  “指导员这有啥,咱俩这关系谁请客不都一样,分那么清楚干啥?”

  “既然不用分那么清楚,你就别抢着请客。”

  李鸿涛眼睛一瞪,语气不容拒绝的道:“赶紧麻利滴点菜,完事消停的让我付账,要不我真跟你急。”

  ……

  俩人因谁请客的事儿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把一旁的小战士看的目瞪口呆。

  刘彩霞倒没当回事儿,这种情形在东北太常见了,要是喝完了酒,因为抢着付账打起来的都有,俩人这光动嘴都是小场面。

  何援朝今天刚买了围巾送自己,从内心深处来讲刘彩霞是不想让小老弟破费的,可不知俩人为啥吃这顿饭,怕好心办坏事儿,站在一旁看了半天也没吭声。

  最后听出事情办完了,刘彩霞心里有了底,见李鸿涛说完话,不等何援朝开口,她便抢先道:

  “哎呀!我说你俩可别犟咕了,再等一会儿饭店的菜就卖没了,你们先点菜,我去后厨看看能不能做,要是能做你们再商量谁付账的事儿。”

  李鸿涛也下过馆子,自然知道这时候国营饭店的规矩,平常服务人员都是在服务台里面等着顾客自己去点菜付钱的,今天能过来点菜,估摸是认识何援朝的原因。

  这会儿他还以为女服务员有些不耐烦了,给了刘彩霞一个歉意的眼神儿后道:

  “对对对,服务员同志说的有道理,大亮你就别墨迹了赶紧点菜,别因为咱俩耽误人家工作。”

  何援朝见刘彩霞因为自己在一旁站了半天,也有些不好意思,听了李鸿涛的话也没再争辩,开口说了两个菜名。

  李鸿涛见何援朝点了俩菜就不再吱声,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也没废话,朝墙上挂着的菜单看了两眼后,接着又点了俩菜跟一瓶汾酒。

  三人四个菜,有荤有素完全可以吃饱,这年代讲究艰苦朴素,人们对粮食格外珍惜,没人会为了面子铺张浪费。

  刘彩霞见俩人谁都没有在点菜的意思,也没多问,说了句“我去厨房看看”后,便转身朝后厨走。

  何援朝、李鸿涛俩人虽多年没见面,但因这两天的接触并没有显得生疏,刘彩霞刚走,俩人就热络的聊了起来。

  话题的主要的内容是当年在老部队时的人和事,聊的最多的还是老首长陈刚。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原主的记忆何援朝已经消化了绝大部分,应付起李鸿涛没有一点问题。

  捡着无伤大雅的糗事说了两件,何援朝、李鸿涛都哈哈大笑起来,越发怀念起当初在一起四处打仗的日子。

  一旁的小战士跟何援朝不熟,也插不上话,但听着俩人说话的内容,脸上不禁流露出一副羡慕不已的神色。

  尤其是听说一个刚参军的战士一周内连升**,从士兵直接升到了连长,更是一脸恨不得取而代之的表情。

  何援朝、李鸿涛俩人说的热闹,直到刘彩霞从后厨回来,俩人才止住了话头。

  听说点的四个菜都能做,俩人又起身争着付钱。

  这回没有争执太长时间,刘彩霞看俩人又要撕吧,直接接过了李鸿涛手里的钱和票。

  看着去服务台找零钱的刘彩霞,李鸿涛得偿所愿,拍着何援朝的肩膀,得意的笑道:

  “行了大亮,这回没法和我争了吧!要说还是人家服务员同志有眼光,知道谁是主谁是客。”

  钱都付了,何援朝还能说什么,只能一脸不甘心的模样儿坐回椅子上。

  李鸿涛见到何援朝的表情,心中暗自得意,嘴上却道:

  “多大点事儿啊!不就一顿饭吗,你要是真想请我,等哪天我去京都时你再请,而且必须是烤鸭,到时你要是推脱我可不答应。”

  听到这话,何援朝来了兴致,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指导员你要去京都,啥时去?”

  何援朝现在有了原主的大部分记忆,已经不再抗拒和以前的战友联络,他深知人脉的重要性,早打算好要好好维护这些战友的关系。

  见何援朝问到这事儿,李鸿涛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从兜里掏出烟递了一根给何援朝和小战士,又点燃自己嘴里的烟,抽了一口后才道:

  “我的情况你也知道一些,我当年因父母兄弟被国民谠兵杀害才参的军,家里如今也没啥直系亲属了。

  现在我面临转业,你嫂子是京都人,我想着去京都看看能不能把工作关系落过去。”

  “想想办法应该不难。”

  何援朝见过外省市转业军人落户京都的,也曾了解过这方面情况,弹了弹手里的烟灰道:

  “据我了解,京都市安置转业军人工作遵循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总原则,但也会有例外。

  安置办也会考虑到家庭等因素,如配偶、父母的情况等,像指导员你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申请把户口落在嫂子家。

  至于具体情况,等我回京都后再去问问,但我估计问题应该不大。”

  李鸿涛听了何援朝的话,心里不自觉的松了口气,转业后安置在哪的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长时间。

  一方面是妻子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他不想再回到父母被害的伤心地。

  何援朝说完话见李鸿涛没回应,以为他在担心,便安慰道:

  “指导员你也不用太担心,现在全国到处都缺有文化的干部,像你这种高中学历的根本不用愁工作的事儿,只要申请了,估摸十有八九能成。”

  “唉!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能不愁吗?”

  李鸿涛感慨了一句,接着面露为难的道:“大亮,我想求你办件事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