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第120章 鲁肃火牛破城,郑牧再立恩威(求追定)

小说:兴汉 作者: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2025-10-31 13:31:58 源网站:2k小说网
  东城虽然只是下邳国南部一个小城。

  但身为下邳相的郑牧,是不会允许辖区内的城池被袁术抢占的。

  城虽小,但也是不容侵犯的。

  郑牧要打造江淮防线,东城是必然要夺回来的。

  “宪和,你留在淮陵。”

  “牧只有一个要求,这淮陵的官吏中,不得有袁术的人,也不得有下邳陈氏的人。”

  东城目前不需要简雍亲往,郑牧将简雍留在淮陵,又留下五百丹阳兵助简雍行事。

  而淮陵原本的一千守兵,则是被郑牧带上同往东城。

  这一千守兵,虽然算不上精锐,但若要留在淮陵城却也会给简雍平添不少麻烦,故而郑牧将这一千守军打散到军中,视其表现决定是否要留下来编入丹阳精卒中。

  只要打仗,就必然会有军卒减员。

  郑牧也不可能一有丹阳兵减员就去丹阳招募丹阳勇士,要想让丹阳精卒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得随时挑选猛卒勇士进行补员。

  简雍也知道淮陵的重要性,这城池不是打下来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要掌控淮陵就得先将袁术和陈珪的人给踢出去。

  “郑相放心,淮陵有雍,可速去东城。”简雍也收起了平日里的不羁,应下了郑牧的重任。

  郑牧又将淮陵令带上。

  这个淮陵令也是有些本事的,乃是彭城广戚人,名仕姜肱的从孙。

  广戚姜肱博通《五经》,又精通星纬之学,在世的时候慕名来求学的有三千多人。朝廷的公卿曾争着请姜肱出仕,但姜肱兄弟都不肯入朝为官,由此而知名。

  姜肱兄弟死后,广戚姜氏虽然逐渐没落,但因为家族底蕴在,亦是远胜于寻常士子。

  淮陵令姜山,虽说才名不如祖上,但凭借家族底蕴二十举孝廉,不到三十就当上了淮陵令,这是寻常士子望尘莫及的。

  郑牧带上姜山的目的,一是为了避免姜山在淮陵给简雍生事,二也是为了敲打姜山。

  只有让这个淮陵令亲眼见到郑牧在战场上的手段,才能替郑牧老老实实的守好淮陵。

  简雍不可能一直待在淮陵,而郑牧也需要淮陵有个能用的人来驻守。

  若姜山识趣,郑牧不介意给姜山扬名的机会,若不识趣,那就换一个。

  就如同襄贲城的襄贲令张集一样,多换几个自然就有识趣的了。

  姜山不敢忤逆郑牧的决定,只是跟妻儿老小告别后,就跟在郑牧身边。

  ......

  东城。

  桥蕤自被击败回城后,就一直有些闷闷不乐。

  身为袁术器重的大将,桥蕤也是有傲气的,然而这傲气却在东城被粉碎了。

  在刚得到郑牧的文书时,桥蕤意气风发的要击败郑牧然后去寿春请功,结果桥蕤连郑牧的面都没见到就败了!

  “桥校尉,这已经过去了十日了,那郑牧想必是不会再来东城了,不如解除禁令,让城门如常开启和关闭?”东城令小心翼翼的询问桥蕤的意见。

  虽说东城的城门每日里都有开启和关闭的,但桥蕤担心郑牧会再次兵临东城,只允许城门开启两个时辰,其余时候都不允许城内外的士民进出,这让东城令的压力很大。

  往日里都是六个时辰的开启时间,现在变成两个时辰,好多外出的士民都来不及回城只能露宿城外。

  桥蕤瞪了东城令一眼:“本将没下令只开启一个时辰,已经在照顾东城的士民了。郑牧离开东城,只是去打淮陵了,倘若郑牧再趁着城门开启的时候忽然杀回,是你去抵挡还是本将去抵挡?”

  东城令被喝斥了一顿,心中更是无奈。

  闹腾的士民是不会来桥蕤这里寻不痛快的,但这些士民会去找东城令去质问东城令为什么要关门。

  就在此时,一个小吏急急来报:“县令,西城出事了。城外鲁家庄的庄主过了时辰要出城,但城门卫不许!”

  桥蕤顿时不愉:“区区一个小村庄主,难道还敢闯城门吗?”

  东城令额头冷汗直冒,还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桥校尉,鲁家庄的鲁肃,身得十分强壮,又精通骑射,其麾下门客亦是骁勇善射的。这若真的起了冲突,城门卫可能拦不住。”

  桥蕤眼一冷:“既然东城还有勇士,那就将其征募入军中。”

  “啊,这——”东城令有些傻眼。

  这还能正征募吗?

  如鲁肃这样的地方豪杰,又岂会愿意被征募入军中啊!

  桥蕤心中本就因为作战不利而窝火,见东城令又是这般唯唯诺诺的模样,顿时心中火气大增:“就知道你们这群废物靠不住!待本将亲自拿下那鲁肃,看谁还敢违背本将的禁令!”

  当即。

  桥蕤带上百余亲卫,来到了西城城门口。

  见鲁肃身得人高马大极其壮硕,桥蕤顿时眼前一亮:“好一个猛士!”

  城门卫见桥蕤到来,连忙上前跟桥蕤述说缘由:“校尉,那便是鲁肃,一早开城门的时候就推着橘子来城中贩卖,但是误了时间执意要出城。末下不敢违背校尉禁令,便将其拦住,可这鲁肃态度蛮横,非得出城。”

  桥蕤挥了挥手,示意城门卫退下,走近鲁肃,热情招揽道:“本将乃左将军袁公麾下,鲁壮士有英雄气,何不来本将军中,共谋功业,他日也能光宗耀祖,岂非快事?”

  见桥蕤到来,鲁肃内心微喜,但表面却是冷哼:“连城都出不了,家也回不了,还谈什么共谋功业?”

  桥蕤大笑:“只要鲁壮士肯入本将麾下,随时都可以出城回家。”

  鲁肃故作狐疑的打量桥蕤,又指了指城门:“你若开城门,我便信你!”

  桥蕤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让城门卫去城楼视察了一阵,待城门卫回禀城外无异状外,遂让军卒打开城门:“鲁壮士,这城门也开了,足见本将诚意!”

  “桥校尉的确很有诚意!”鲁肃忽然眼神一变,趁着身边的城门卫一个不注意,直接拔出了城门卫的佩刀,随即一刀抹了城门卫的脖子,大喝:“奉下邳相令,诛杀袁术贼将桥蕤!不想死的都滚开!”

  随着鲁肃的这一声大喝,鲁肃的五十门客纷纷抽出了藏在橘车中的环首刀,趁着桥蕤还未反应过来直接杀向桥蕤。

  “鲁肃,你在做什么?”跟在桥蕤身边儿的东城令已经吓得脸色惨白了。

  鲁肃不答,只是狞笑着冲向桥蕤。

  虽说事发突然,但桥蕤并未因此而慌乱,表情也瞬间变得凶狠:“真当本将会惧你这等刺客手段?”

  鲁肃一边跟桥蕤的亲卫搏杀,一边大笑:“谁跟你说,这是刺客手段了?看看城外吧,桥蕤!”

  桥蕤脸色大变。

  而城楼的军卒也发出了惊呼声:“敌军来袭!敌将来袭!敌军来袭!”

  桥蕤已经足够谨慎了,在开城门的时候还专门让城门卫眺望了城外,但桥蕤却没想到鲁肃会忽然在城门口发难。

  而在城门口开启的那一瞬间,城外的郑牧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骑兵先行,步兵押后。

  虽说距离城门口尚有千余步,但对于骑兵而言,这千余步压根算不上多远的距离。

  “弓箭手,拦住城外的贼兵!其余人,合力扑杀!”桥蕤连忙下达命令,要趁着郑牧的骑兵抵达城门口的时间将鲁肃这五十人击杀。

  但鲁肃的安排又岂会只有这五十人?

  桥蕤的命令刚下达不久,一个副将就急急而来:“将军,军需库起火了!”

  军需库就是桥蕤平日里储存兵甲军械的地方,军需库起火,若是不去救,就意味着桥蕤的兵都得变成没了爪牙的虎狼。

  “是你安排人放的火?”桥蕤狠狠的盯着鲁肃。

  鲁肃大笑:“若无人能接近你的军需库,我又岂敢来城门发难?不仅军需库,你的粮草库也有我的人,只是这点火的时间会迟一些。桥蕤,东城士民苦你多日了,你若识相就速速退出东城,否则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

  鲁肃这话一出,城门口的桥蕤兵顿时慌了神。

  军需库一时半会儿是烧不完的,可这粮草库烧起来却是很快。

  武器没了还能打造,粮食没了,那不得饿死?

  果然,鲁肃刚说完,这粮草库的方向也起火了。

  “是本将小觑你了!”桥蕤见周围的军心竟然被鲁肃给煽动了,心中更是愤愤。

  但桥蕤并未再与鲁肃多言,而是喝令众军卒继续跟鲁肃抢夺城门。

  军需库和粮草库的火,一时半会儿是灭不了的,但鲁肃却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只要守住了城池,一切还来得及。

  鲁肃见桥蕤竟然没有撤走,眼神也变得凝重。

  “只能用最后一招了!就是太费钱了!”鲁肃有些心疼的向城内的方向大喊:“点火!”

  随着鲁肃的声音落下,却见城门口不知何时停留的三辆牛车,忽然快速的奔跑起来,叫声凄厉。

  “这是——”桥蕤的瞳孔猛地紧缩。

  牛车的尾巴上缠绕着油布,被火一烧,受惊的牛直接撞向了城门口的桥蕤兵,其中一头怒牛径直往桥蕤而去。

  “鲁肃你这莽贼!”桥蕤又惊又怒。

  牛比珍贵,鲁肃这一次性坏了三头牛,不论是谁来了都想将鲁肃给狠狠的批一顿。

  但鲁肃决心要破桥蕤,哪怕这三头牛十分的珍贵,也得拿出来,否则命都没了还要什么牛?

  原本鲁肃是不准备用火牛的,谁知道军需库和粮草库起火都不能分桥蕤的心,这才无奈的让伪装了身份的牛车车夫点火。

  桥蕤虽然躲开了火牛的冲击,但城门口的军卒也被这三头火牛冲得七零八落的。

  而这时,已经有丹阳骑卒冲到了城门口!

  眼见城门守不住了,桥蕤只能狠狠的再骂了一句鲁肃,遂带着军卒去抢军械库和粮草库。

  失去了城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战败了,守住军械库和粮草库,桥蕤就还有再战的机会。

  城外。

  郑牧策马与淮陵令姜山立在小山坡头。

  见郑牧的骑兵陆续入城,而典韦的步卒也随后跟上,姜山的眼神已经瞪圆了:“东城破了?”

  本以为郑牧在东城还得强攻苦战,结果潜伏了两个时辰,一战就拿下了东城的西城门,姜山的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很惊讶吗?”郑牧仗剑而笑:“打你的淮陵,不是过是牧的疑兵之计,目的只是为了麻痹桥蕤,去城内布置一些人手,以便于里应外合夺取城门。”

  姜山心有疑惑:“既然城内有内应,为何不夜间行事?”

  郑牧轻笑:“桥蕤让东城的城门只开两个时辰,就意味着桥蕤一直都在提防牧偷袭东城;城门一关,有擅自接近城门的都会被桥蕤审问,这内应就无法行事了。”

  “相反,若是在白日行事,桥蕤的戒心就会降低,因为桥蕤不认为内应能在白日里夺取城门给牧寻得战机。”

  “兵法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越是桥蕤认为不可能的时机,就越是内应能成事的时机。”

  姜山吃了一惊,眼神变得复杂:“郑相用兵如神,下官佩服。”

  郑牧大笑:“淮陵令,不用说得如此违心!这不是牧的计策,而是东城鲁肃的部署,牧只是应邀而来,助鲁子敬一臂之力。”

  “东城鲁肃,鲁家庄的庄主?他竟然有这本事?”姜山听过鲁肃的名气,毕竟鲁肃在东城仗义疏财、慷慨结士,自然会有人在姜山跟前提及。

  姜山并未将鲁肃当回事,也没有结交的心思,广戚姜家曾经是名门,姜山又岂会看得起一个富家子?

  然而现在,瞧不起的富家子,竟然用计助郑牧拿下了东城?

  还是用姜山不能理解的方式,在白日里应外合!

  郑牧扫了一眼面色逐渐凝重的姜山,言语中似有提醒之意:“淮陵令,善用兵的人,是不会去遵循兵法中的死理的。你是广戚伯淮公的从孙,以你姜家的家学传承,更适合教化万民。以后这军务就别占了,淮陵、高山和东城,三县百姓想必很乐意听听伯淮公的五经之学。”

  姜山不由打了个寒颤,听懂了郑牧话中的深意,敬畏的拱手:“下官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