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大宋,南京紫禁城。
乾清宫内,温暖如春,与北方的肃杀之气,判若两个世界。
崇祯皇帝,正靠在铺着厚厚软垫的龙椅上,有些百无聊赖地,翻看着一封封来自北方的战报。
“八月初三,我东路军王彦部,攻克林黄府,斩敌三千,俘虏上万......”
“八月初五,我西路军韩世忠部,兵临金国西京城下,金贼闭门不敢战......”
“八月初七,我中路军岳飞部,已前出至辽河西岸,与金军主力遥相对峙......”
捷报,一封接着一封。
朝堂之上,早已是一片欢腾。
文武百官,争相上表,歌颂陛下天威,赞扬元帅神武。
南京城内的百姓,更是张灯结彩,仿佛灭金大业,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最高指挥者,崇祯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只是觉得......太慢了。
崇祯皱着眉头,看着地图上,代表着岳飞中路主力那枚令旗的位置。
辽河西岸。
从大定府到辽河西岸,千里之遥,岳飞用了将近四个月。
这个速度,在旁人看来,已是神速,但在崇祯的眼中,却慢得如同蜗牛爬行。
他给岳飞的,是“利剑穿心”的闪击战略,要的是如水银泻地般,一泻千里,在金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兵临上京城下。
可岳飞呢?
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到一处,都要先清剿地方,再安抚百姓,收拢民心。
他打的已经不是一场纯粹的军事战争,而是一场“**仗”、“民心仗”。
崇祯承认,岳飞打得很稳,很漂亮,几乎没有任何纰漏,从战术层面上看,堪称完美。
但,这不符合他的心意。
因为,自己要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而是一场由他自己亲手导演的、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的、流传千古的......伟大胜利!
而岳飞的“慢”,正在打乱崇祯的节奏。
照这个速度下去,等岳飞磨磨蹭蹭地打到上京城下,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届时,自己这个皇帝,再“御驾亲征”,还有什么意义?难道是去给岳飞开庆功宴吗?
不行!
崇祯将手中的战报,狠狠地摔在御案上。
不能再等了。
自己必须立刻,马上,出现在北方的战场上!
从岳飞的手中,接过指挥权,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打这最后的灭国之战!
他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谁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
“来人!”崇祯沉声喝道。
“传朕旨意,朕意已决,即日起,御驾亲征!命御营军都统制何谦,尽起京营五万精锐,三日后,随朕北上!”
这道旨意,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平静的南京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陛下!万万不可啊!”
第二日的大朝会上,以左丞相张叔夜为首的文官集团,一片劝阻。
“陛下,金国距此数千里之遥,道路险阻,敌情不明,您乃万金之躯,系我大宋亿兆生民之所望,岂可轻身犯险?!”张叔夜老泪纵横,声嘶力竭。
“是啊,陛下!如今岳元帅在前线,势如破竹,灭金只在旦夕。您只需坐镇京中,运筹帷幄,何须亲冒矢石?”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崇祯冷冷地看着跪在下面的这群臣子,心中一阵冷笑。
他知道,这些人里,有的是真的出于关心他的安危。
但更多的,恐怕是另有图谋。
尤其是那个跪在最前面,哭得比谁都伤心的中书省中丞吴敏。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大宋,南京紫禁城。
乾清宫内,温暖如春,与北方的肃杀之气,判若两个世界。
崇祯皇帝,正靠在铺着厚厚软垫的龙椅上,有些百无聊赖地,翻看着一封封来自北方的战报。
“八月初三,我东路军王彦部,攻克林黄府,斩敌三千,俘虏上万......”
“八月初五,我西路军韩世忠部,兵临金国西京城下,金贼闭门不敢战......”
“八月初七,我中路军岳飞部,已前出至辽河西岸,与金军主力遥相对峙......”
捷报,一封接着一封。
朝堂之上,早已是一片欢腾。
文武百官,争相上表,歌颂陛下天威,赞扬元帅神武。
南京城内的百姓,更是张灯结彩,仿佛灭金大业,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最高指挥者,崇祯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只是觉得......太慢了。
崇祯皱着眉头,看着地图上,代表着岳飞中路主力那枚令旗的位置。
辽河西岸。
从大定府到辽河西岸,千里之遥,岳飞用了将近四个月。
这个速度,在旁人看来,已是神速,但在崇祯的眼中,却慢得如同蜗牛爬行。
他给岳飞的,是“利剑穿心”的闪击战略,要的是如水银泻地般,一泻千里,在金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兵临上京城下。
可岳飞呢?
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到一处,都要先清剿地方,再安抚百姓,收拢民心。
他打的已经不是一场纯粹的军事战争,而是一场“**仗”、“民心仗”。
崇祯承认,岳飞打得很稳,很漂亮,几乎没有任何纰漏,从战术层面上看,堪称完美。
但,这不符合他的心意。
因为,自己要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而是一场由他自己亲手导演的、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的、流传千古的......伟大胜利!
而岳飞的“慢”,正在打乱崇祯的节奏。
照这个速度下去,等岳飞磨磨蹭蹭地打到上京城下,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届时,自己这个皇帝,再“御驾亲征”,还有什么意义?难道是去给岳飞开庆功宴吗?
不行!
崇祯将手中的战报,狠狠地摔在御案上。
不能再等了。
自己必须立刻,马上,出现在北方的战场上!
从岳飞的手中,接过指挥权,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打这最后的灭国之战!
他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谁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
“来人!”崇祯沉声喝道。
“传朕旨意,朕意已决,即日起,御驾亲征!命御营军都统制何谦,尽起京营五万精锐,三日后,随朕北上!”
这道旨意,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平静的南京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陛下!万万不可啊!”
第二日的大朝会上,以左丞相张叔夜为首的文官集团,一片劝阻。
“陛下,金国距此数千里之遥,道路险阻,敌情不明,您乃万金之躯,系我大宋亿兆生民之所望,岂可轻身犯险?!”张叔夜老泪纵横,声嘶力竭。
“是啊,陛下!如今岳元帅在前线,势如破竹,灭金只在旦夕。您只需坐镇京中,运筹帷幄,何须亲冒矢石?”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崇祯冷冷地看着跪在下面的这群臣子,心中一阵冷笑。
他知道,这些人里,有的是真的出于关心他的安危。
但更多的,恐怕是另有图谋。
尤其是那个跪在最前面,哭得比谁都伤心的中书省中丞吴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