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堂平助看了看斋藤一,又看了看其手中的《大日本史》,难抑错愕。

  “斋藤兄,你也要去‘伊东塾’?”

  斋藤一扫动目光,审视般上下打量藤堂平助:

  “这个问题我原样送还给你。平助,你也是去‘伊东塾’上课吗?”

  藤堂平助下意识地点点头:

  “没错。师傅他今天邀请我过来听课。”

  斋藤一闻言,嘴角泛起若隐若现的笑意。

  “那可真是巧了,我们都是要去‘伊东塾’听讲呢。快走吧,,免得迟到。”

  说罢,斋藤一从藤堂平助的身上收回视线,重新迈步向前。

  藤堂平助踌躇片刻后,紧走两步,追了上去。

  “斋藤兄,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你也对《大日本史》感兴趣吗?”

  据藤堂平助所知,斋藤一从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学问的人。

  其怀中正抱着的这本崭新的、一看就知是刚买来的《大日本史》,便是他不爱读书的一大证据。

  虽然这么说显得很没礼貌,但藤堂平助确实想象不出来“斋藤一认真上课,刻苦钻研学问”的画面。

  斋藤一淡淡道:

  “跟你一样,伊东老师今天邀请我过来听课。”

  “师傅邀请你?”

  “是的。就在‘队会’刚结束没多久,伊东老师突然找上我,邀请我来‘伊东塾’听讲。”

  “他说时局动荡,四海沸腾,若有志于‘平天下’,不妨多读读史书,说不定能从前人的奋斗中汲取到治世的经验。”

  “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了,所以就答应了。”

  “因为我从没学过《大日本史》,所以伊东老师特地允许我先来试听一节课。”

  “之后是常来上课,还是再也不来,都随我意,他绝不强求。”

  藤堂平助听罢,不着痕迹地扬起视线,若有所思地紧盯斋藤一的面庞,眉间现出迟疑之色。

  俄而,他终于下定决心,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斋藤兄,那个……”

  然而,未等他把话说完,斋藤一便有所预料地抢断道:

  “平助,如果你是想跟我谈今日的‘那件事情’,那你大可住嘴。”

  “新八他已经来找我谈过话了,向我灌输了一大堆大道理,听得我生烦了。”

  “我无意改变我的想法,该说的我都说了,我并不觉得我有做错什么,你们不必再劝了。”

  语毕,斋藤一绷起面部线条,那本就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庞更显冷漠,一副“再跟我谈此事,我就要翻脸”的不耐模样。

  藤堂平助见状,默默地闭拢嘴巴……看样子,永仓新八跟斋藤一的谈话很不顺利……

  瞧着对方那坚决的神情,藤堂平助无可奈何,只能暗暗地长叹一口气。

  ……

  ……

  伊东甲子太郎的私邸,某房间——

  斋藤一毫不客气地推开门扉,跨步入内。

  藤堂平助紧随其后,一边小声说着“打扰了”,一边飞快地扫视房内的场景。

  摆放整齐的一张张矮桌,将宽敞的房间分割成井然有序的一块块……真跟私塾似的。

  这一会儿,已经来了不少学生——无一例外,全都是新选组的队士——他们或是扎堆聊天,或是默默地翻书阅读。

  眼见有两位队长驾到,其中一位还是威名赫赫的三番队队长斋藤一,房内众人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争先恐后地起身行礼致意。

  藤堂平助摆了摆手,友善地笑笑:

  “我们现在并非上下级,而是一同求学的同窗。既是同窗,便不必多礼。”

  让房内众人都坐下后,藤堂平助和斋藤一在靠近窗户的两张空桌旁坐下,当起了同桌。

  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

  很快,房内的全部座位都坐满了,没有任何空位,包括藤堂平助和斋藤一在内,总计有24名学生。

  又过一会儿,走廊方向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哗——伴随着推门的响声,伊东甲子太郎踩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入房内众人的视界。

  霎时,房内众人纷纷挺直腰杆,端正坐姿。

  伊东甲子太郎在主座上坐定,满面笑意地朗声道:

  “诸位,晚上好!”

  “能够看见有这么多人在此,我很欣慰。”

  “我们必须要多读史书以自省,在西夷势大的当下便更该如此,切不能忘记‘日体西用’的根本——这正是我开设‘伊东塾’的初衷。”

  他说着环视全场,目光逐一滑过每一个人的面庞。

  在看见斋藤一时,他的目光在其身上多停了片刻。

  “多余的寒暄,我就暂且略过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快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在正式开始讲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大日本史》的作者……”

  早在经营伊东道场时,伊东甲子太郎便经常给门下弟子授课,以期培养出文武双全的优秀弟子。

  对于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他早已是驾轻就熟。

  他那不疾不徐的嗓音,清晰地传入在座每一个人的耳中。

  讲授的内容有条有理,深入浅出,令人不自觉地听入迷。

  藤堂平助留心观察身旁的斋藤一,发现对方格外认真,双眼眨也不眨地紧盯伊东甲子太郎……他似乎是真心实意地求学。

  ——咦?奇怪……

  这时,藤堂平助慢半拍地察觉一件怪事:在座的许多同学都是他的老熟人……大多是他的同门师兄弟,即伊东甲子太郎的门下弟子。

  藤堂平助眨了眨眼,不一会儿便自己想通了:

  ——这毕竟是师傅开设的私塾,听课的学生大多是师傅的弟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一念至此,藤堂平助不再多想,抖擞精神,认真听讲。

  ……

  ……

  时间流逝……

  转眼间,两月时光悄然已过。

  夏意去,秋意浓。

  若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这俩月的时局变化,那便是“无事发生”。

  东国也好,西国也罢,全都寂静异常,没有发生任何大事。

  当然,想也知道,这纯粹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东西两大阵营都在默默“憋大招”。

  为了便于称呼,世人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别,称靠北的“和宫朝廷”为“北朝”,称靠南的“睦仁朝廷”为“南朝”。

  由东国武士扶持的“北朝”,以及由西国武士扶持的“南朝”……简直就是五百年前的“南北朝”的经典复刻!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不得不说,黑色幽默确系历史的一抹重要底色。

  在经过足足两个月的“蓄力”后,最先发出巨大动静的阵营,赫然正是青登领导的“北朝”——新选组的“第二次大征兵”,圆满结束!

  为了补充因“长州征伐”、“第二次关原合战”等一系列战事所造成的战损,也为了进一步扩大兵力以震慑、迎击西国诸藩,青登在北抵奥羽,南达京畿的广大地域展开大规模征兵,即“第二次大征兵”。

  火枪队、火炮队与骑兵队被划为本次征兵的重点,计划添入四千新兵,使新选组的总兵力从六千扩充至一万。

  “一万”这个数字是青登精心研究过的。

  若是超过这个数字,那新兵就过多了,没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可观的战斗力。

  若是少于这个数字,则兵力太少,不足以抗衡西国。

  如今终究不是刀剑的时代,新选组的专精于近战的剑士已经够多了,没有再扩充的必要。

  于是乎,负责近战的一、二、三、四、五番队,仅仅只是补充先前的战损,并未展开进一步的扩编。

  新增的四千兵力基本都分配进火枪队、火炮、骑兵、负责传令与谍报活动的九番队,以及都察局、总务司等后勤部门。

  鉴于火枪队的兵力规模已膨胀至一个惊人的数字,青登又新设了两支崭新的火枪部队:十二番队与十三番队!

  随着新部队的建立,青登对新选组的人事编制展开大刀阔斧的调整。

  原六番队副队长相马主计调任为十二番队队长。

  原八番队副队长吉村贯一郎调任为十三番队队长。

  原三番队三席大石锹次郎调任为八番队副队长。

  此外,提拔浅野薰、川村隼人等潜力十足的新人,命他们分别担任新部队的副队长。

  现如今,新选组的组织架构如下——

  【都察局】(宪兵队)

  局长:近藤勇。

  局长助勤:武田观柳斋。

  目付500人。

  【总务司】(主理行政工作)

  总长:山南敬助。

  总长助勤:伊东甲子太郎。

  支配200人。

  【财务室】(主理财务工作)

  室长:艾洛蒂·昂古莱姆。

  室长助勤:河合耆三郎。

  勘定120人。

  【精炼寮】(主理武器锻造与修理)

  精炼头:北原春太郎。

  铁匠250人。

  【普请处】(主理野战工程、土木作业)

  普清头:东云夏次郎。

  手传150人。

  【医疗方】(主理医疗事务)

  医疗头:南条秋三郎。

  医护人员100人。

  中央机关与后勤部门,合计1320人。

  接着是战斗部队,即拔刀队——

  副长:土方岁三。

  副长助勤:尾形俊太郎。

  【一番队】(精锐步兵队):

  队长:橘司(冲田总司)。

  副队长:岛田魁。

  兵力300。

  【二番队】(精锐步兵队):

  队长:永仓新八。

  副队长:中岛登。

  兵力250。

  【三番队】(精锐步兵队):

  队长:斋藤一。

  副队长:中泽贞祇。

  兵力250。

  【四番队】(步兵队):

  队长:芹泽鸭。

  副队长:谷三十郎。

  兵力550。

  【五番队】(步兵队):

  队长:新见锦

  副队长:谷万太郎。

  兵力450。

  【六番队】(火枪队):

  队长:井上源三郎。

  副队长:安藤早太郎。

  兵力1150。

  【七番队】(骑兵队):

  队长:橘佐那子(千叶佐那子)。

  副队长:中泽琴。

  兵力600。

  【八番队】(火枪队):

  队长:藤堂平助。

  副队长:大石锹次郎。

  兵力1150。

  【九番队】(忍者队):

  队长:橘舞(木下舞)。

  副队长:山崎烝。

  兵力400。

  【十番队】(骑兵队):

  队长:原田左之助。

  副队长:松原忠司。

  兵力600。

  【十一番队】(炮兵队):

  队长:阿部十郎。

  副队长:野村利三郎。

  兵力680。

  【十二番队】(火枪队):

  队长:相马主计。

  副队长:浅野薰

  兵力1150

  【十三番队】(火枪队):

  队长:吉村贯一郎。

  副队长:川村隼人

  兵力1150

  精锐步兵800,普通步兵1000,火枪手4600,骑兵1200,忍者400,炮兵680,合计8680战兵。

  战斗员8680,中央机关及后勤人员1320,总兵力10000!

  毫无疑问,在诸藩军备普遍废弛的当下,这已是一股足以决定天下归属的强大军势!

  有意思的是,因为新选组的兵力规模扩充至十三支番队,所以最近市井间有不少人戏称新选组为“护京十三队”,即保卫京畿的十三支部队。

  此前之所以没有这样的绰号,便是因为跟“十三队”相比,“十队”少一个音节,而“十一队”又多一个音节,显得格外拗口。

  虽然这名号有调侃的成分,但其具体内涵无疑是偏褒义的,总比“壬生狼”这种蔑称要好得多。

  对于这种有利于新选组的组织形象的传闻,青登素来是乐见其成。

  青登一直很注重舆论的力量,深谙“喜事大报,丧事不报”的准则。

  于是乎……舆论机器,开动!

  还是老样子,瓦版小报像雪片一样派发;潜伏在市井间的九番队队士四处散布消息。

  如此,“新选组扩编成功,军力破万”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天下。

  新选组乃“北朝”的最核心的军事力量。

  此佳音的广为传播,自然是大大提振“北朝”的民心、军心。

  就在几天前,有人向青登提议:新选组的总兵力业已超过万人,不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不像是“组”,不妨改个名字,改为“新选军”,或是将新选组改编为秦津藩的藩军。

  截至目前为止,秦津藩始终处于“没有军队,无兵无将”的状态,其具体原因也很简单——有新选组在,还要什么藩军?

  对于这一提议,青登毫不犹豫地回绝。

  诚然,用“组”来称呼一支规模过万的大军,确实是相当怪异。

  但“新选组”这一名号已深入人心,友方闻之而安心,敌方闻之而惊惧!

  有这么一张“金字招牌”在,岂有弃之不用的道理?

  于是乎,在青登的拍板下,“新选组”之名将继续沿用,绝不更改。

  就像是有意跟“北朝”竞争,就在“北朝”的君臣士民因新选组的愈发强大而欢欣鼓舞的短短几天后,“南朝”也放出了一则重磅消息。

  不得不承认,“南朝”静默许久所憋出的这记“大招”,确实不同凡响,刚一放出,便瞬间压过“北朝”的势头——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与肥前藩发表联合声明:他们将组建共同进退的“西国同盟”!全力拥护睦仁天皇!讨伐大逆不道的“南幕府”!

  早在一个月前,青登就有陆续收到相关情报:西国四强藩往来密切,已有结盟的迹象。

  为分化西国,青登已尽了最大程度的努力。

  然而,不论是许以厚利的承诺,还是暗含胁迫的警告,所换来的都只有模糊的、虚以委蛇的答复。

  是时,青登已有不详的预感……默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而现在,不详的预感应验了!

  当“‘西国联盟’成立”的消息传出时……毫不夸张的说,天下俱惊!

  为了不刺激到“北朝”,西乡吉之助和桂小五郎在下关订立盟约后,便一直小心翼翼地封锁消息,绝不让外界知悉萨长已和好、结盟。

  两藩依旧摆出一副“互不往来”、“互相仇视”的态势,成功迷惑住了青登派出的一众探子。

  现如今,“西国同盟”已成,没有再继续遮掩的必要。

  原先封禁的种种情报,现在一股脑儿地外传出去。

  随着信息的解禁,青登得以知晓更多内情。

  据悉,有两位辩士在“西国联盟”的组建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其一是坂本龙马,其二是中冈慎太郎,两人都是土佐浪人。

  对于后者,青登不甚了解,而前者,他倒早有耳闻。

  在他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江户同心时,就听说过“坂本龙马”这号人物。

  他曾在小千叶剑馆求学,与佐那子、山南敬助是同门。

  其剑术天分奇高,纵使是在高手如云的小千叶剑馆,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曾在某级别极高的剑术大赛上一举夺魁,名震江户,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天才剑士。

  千叶定吉、千叶重太郎都对他青眼有加,连素来高傲的佐那子也十分敬重他。

  在结束他在小千叶剑馆的留学生涯后,他便回到土佐,往后再也没来过江户,从此音讯全无,连千叶定吉、佐那子都不知道他的具体下落。

  青登对坂本龙**了解,仅限于此。

  鉴于青登算是小千叶剑馆的半个弟子,坂本龙马也算是他的半个师兄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再度听到这一名字。

  相传,在促成“萨长同盟”后,坂本龙马单枪匹马地赶往土佐。

  在后藤象二郎的引见下,他与土佐老藩主山内容堂晤面。

  他们究竟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知道在会谈结束后,山内容堂同意与萨、长结盟!

  如此,“萨长同盟”变为“萨长土同盟”。

  在得知土佐已与萨、长站在一边,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肥前藩立即转变了态度——有了土佐的加盟,击败“南幕府”已非妄想!

  最终,在中冈慎太郎的极力劝说下,西国四强藩的最后一位也在盟约上留下了姓名、指印。

  一切正如西乡吉之助所规划的那般:“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形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土佐定则肥前定,肥前定则西国大定!

  “西国同盟”的成立,使天下局势再度动荡。

  东国大感惶恐,这不必说。

  西国的一些不入流的小藩因备受鼓舞,而争先恐后地投奔“西国同盟”。

  西国诸藩基本都是外样大名,长期遭受幕府的压迫,一不小心就会遭受减封、移封的严酷惩罚。

  以前,面对幕府的毫不讲道理的欺凌,他们敢怒不敢言。

  而现在,一个推倒幕府,重建天下秩序的机会就摆在他们眼前……他们怎会不动心?

  尽管这些小藩的实力很糟,兵力少,装备差,但好歹能壮壮声势,故西乡吉之助等人并不挑剔,统统予以接收,不断扩充“西国同盟”的阵容。

  因“西国同盟”的成立而掀起的风波,远不止于此。

  就在西乡吉之助等人对外宣布“‘西国同盟’已成”的不久后,同样沉寂许久的“北幕府”也有了动作——德川庆喜发表声明:“北幕府”将与“西国同盟”患难与共!

  就跟唱双簧似的,德川庆喜前脚刚语毕,后脚“西国同盟”就发声响应:承认“北幕府”为幕府正统,德川庆喜是合法合理的第十五代目征夷大将军,德川家茂已逝,橘青登窃取武家大权,号召“南幕府”的仁人志士起来反对橘青登的无道统治。

  显而易见,“北幕府”早就与西国达成有关协议!就差对外宣布而已!

  继公家之后,西国现在又拿到了武家的宣称权。

  单论手中所握有的“大义”,西国已完全不输给东国!

  “北幕府”彻底倒向“南朝”;“南幕府”则与“北朝”唇齿相依……至此,东西两大阵营的势力范围,彻底划分完毕!

  “西国同盟” “北幕府”的“南朝”。

  “南幕府” “佐幕诸藩”的“北朝”。

  双方悉已完成战争准备……有如关原合战一般定鼎天下的决战,已是迫在眉睫!

  ……

  ……

  匡天元年/明治元年(1865),10月10日——

  秦津藩,大津,橘邸,军议室——

  青登低着头,仔细阅读手中的卷宗。

  这份卷宗所记录的内容,正是坂本龙马与中冈慎太郎的详细信息。

  对于这两位浪人是如何促成“西国同盟”的,青登非常感兴趣,故特地命令九番队的队士们去收集这俩人的信息,能收集多少就收集多少。

  *******

  *******

  转眼间,又到月初啦!手头有月票的书友,请务必投票给本书哇!(流泪豹豹头.jpg)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