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第556章 急不可耐了?

小说: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作者:南方椰湾 更新时间:2025-07-17 09:03:05 源网站:2k小说网
  ();

  “这为我们节省了相当一部分预算。”

  “江镇长,各位同志!这一千万元资金,包在我王传宗身上!”他的话不容置疑,“我知道财政的困难,我更知道这笔钱的分量。”

  “省里相关的文化、教育、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甚至国防教育、民政优抚部门……总有一个口子能支持这样的项目!”

  “我王传宗,豁出这张老脸,哪怕天天去蹲守省上相关领导的家门口,哪怕磨破嘴皮子跑断腿,我也要把这笔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昭彰!”

  “凤凰山下的铁证,就是我们守护历史、启迪未来的基石!这个教育基地,建定了!”

  就在王传宗教授那掷地有声的话音未落,会议室里激荡的使命感尚未平息。

  一个带着几分调侃、几分冷静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像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泼在了这团理想主义的火焰上。

  “王教授急不可耐了呀?呵呵!”宁堃唇角那抹似笑非笑格外清晰。

  “只是?”她欲言又止。

  王传宗闻声一愣,满腔的热忱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他转过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看向宁堃:“宁处长?只是…?”

  他下意识地追问,那个“只是”后面悬而未决的意味,让他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宁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这短暂的沉默,却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从激昂转向凝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王传宗更是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已经不自觉地撑在了光滑的会议桌面上,指节因为用力而绷紧,透出微微的白色。

  他满心期待着能尽快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蓝图。

  每耽误一天,都像是在他心上多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让他寝食难安。

  凤凰山下的铁证在无声呼唤,历史的警钟亟待敲响,时间仿佛在催逼着他。

  “王教授,首测环评报告我们顺利出具了,初步结论是乐观的。”

  “只是,我们这环评的最后一关——终评,还没有过呢。”

  “王教授,您应该清楚,环评,尤其是涉及到如此敏感的历史遗留毒害物质场地,可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尚方宝剑’哟。”

  宁堃轻轻摇头,一边说,一边翻开手边那个厚重的文件夹,动作熟练地抽出一叠打印得密密麻麻、布满数据和复杂图表的报表。

  她纤细的手指在报表上精准地滑动、点指着,“首测环评只是基础筛查,确定了污染源的核心区域和大致范围是不是安全无污染。”

  “但终评,才是真正决定这块土地能否安全用于建设、特别是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教育基地的关键。”

  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我们面对的是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生化毒剂残留。”

  “这些物质在地下埋藏了几十年了,其成分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降解产物可能更毒,迁移路径可能更难以预测。”

  “首测的数据是初步的,我们需要更精确、更深入的分析,才能准确评估其长期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

  宁堃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王传宗写满困惑的脸上:“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更精密的实验室仪器,进行终极的‘体检’。”

  “这包括,”她顿了顿,清晰地吐出两个对于王传宗来说略显陌生的专业名词组合,“我们还要用更精密的实验室仪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精准的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迁移模拟研究!”

  她指着报表上那些复杂的峰图、光谱线和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这些尖端仪器产生的数据,结合复杂的生物毒性实验评估残留物对活体细胞、生物体的实际毒害效应和迁移模拟研究。”

  “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土壤孔隙中的扩散路径和速度,预测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环境影响范围,才能构成终评报告的坚实核心。”

  她纤细的手指在报表上滑动,“这些仪器能检测到极其微量的有害物质,哪怕是万分之一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环评不通过。”

  “王教授,您的心情我理解。”

  “但请您务必明白:只有过了终评这一关,拿到那张‘通行证’,才是真正可以开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体建设的时候。”

  “在此之前,任何地面动土、地下挖掘的实质性建设行为,都是违规且极其危险的。”

  这番话,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记沉重的鼓槌,狠狠敲在王传宗的心头。

  他盯着宁堃摊开在桌上的那叠天书般的报表,看着那些跳动的数字、曲折的谱线。

  GC-MS、ICP-OES、生物毒性、迁移模拟……这些冰冷的专业术语构筑起一道他难以逾越的技术高墙。

  他引以为傲的历史学识、他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在这道基于现代科学和严苛法规的壁垒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王传宗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

  在他的认知里,首测环评已经通过,就该万事大吉了。

  “你首测环评不是过去了吗?”

  “难道说终评还会有问题?”王传宗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沙哑。

  他本能地抗拒着这个残酷的现实。

  “凤凰山下的毒气弹是历史罪证,我们是要揭露它、警示后人,难道因为可能存在的残留风险,就要让这段黑暗历史继续埋没?”

  “连一个教育基地都不能建?”王传宗的语气里充满了学者的困惑和理想主义者的不甘。

  宁堃看着这位可敬又有些“天真”的老教授,无奈地笑了笑。

  她的语气带着善意的提醒:“王教授呀,您可是做大学问的学者,学者最讲究的不就是严谨和实事求是吗?”

  “在最终的科学检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没有出来之前,在环评专家组的最终评审意见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谁又能打包票说‘绝对没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