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太子殿下被这个消息打击的不轻,连连摇头,目光溃散。

  似乎还不太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

  李丞相眼神了然。

  装模作样的小屁孩。

  但令人惊讶的是,还真有人被太子殿下这一副模样给骗到了。

  连入了朝堂的官员们都尚且如此。

  传到民间去,那些本就对太子殿下满怀赞叹的百姓们又如何呢?

  这一手妙啊!

  李丞相的眼神又开始变了,目光在姜姜身上停留了好几秒,看到那双如同小兔子一般红红的泪眼,忍不住撇过了头。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很明显。

  人群中太子殿下安排的托终于发挥起了作用。

  站出来,要求太子殿下惩治太后娘娘。

  太子殿下不可置信。

  太子殿下伤心欲绝。

  太子殿下左右为难。

  “你们这是逼孤,你们在逼孤啊?”

  托满脸孤愤,说话更是大胆至极。

  “有一句话说的好,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便是太后娘娘也不能免俗,微臣知道,处置了太后娘娘有违孝道。

  但昨日宴席上丢了性命的朝臣何其无辜?殿下若包庇,岂不是有违公平二字?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这话捧的。

  杀了太后反而是大局为重了。

  李丞相无语。

  悄悄给太子殿下一个眼神。

  演的太过了。

  会显得假。

  “他这岂不是在逼迫太子殿下?”

  柳驸马义愤填膺,没看出丝毫破绽,反而还碰了碰旁边同僚的手。

  “咱们要不要站出去,呵斥他!”

  收到一个看**一样的眼神。

  柳驸马:“看着我做什么?陆兄,这可是表忠心的好机会。”

  不要以为他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里在想什么。

  长公主能干,赶在第一梯队抱到了太子的大腿,现在也混成了核心人物。

  这些人羡慕嫉妒着呢。

  嘴上说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不起他吃妻子的软饭。

  实际上这软饭,他们想吃还吃不到呢。

  “你真不去?你不去我去了。”

  同僚包容的看着他,然后指了指跪在最前头,和太子殿下对喷的年轻官员。

  “他,蒋阳,正五品,还是前段时间因为考试考得好升上来的,身后无家族相助,也无妻族帮衬,却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和太子殿下对着干,甚至一点都不害怕。”

  仔细看来,那人的眼中确实没有丝毫害怕的意思。

  好像还有点激动……

  柳驸马:“他在激动什么?”

  没救了!

  同僚给了他一个白眼,又忍不住嫉妒咬牙。

  当然是激动能得太子青眼。

  这次开大,表面上是得罪了太子殿下,但实际上是太子殿下用自己的声名,给这个小官铺路。

  这次过后,他在民间的名声就算是立住了。

  多好的一个清官呀。

  百姓们大多很忙,少有的闲暇时间便喜欢用来八卦。

  家里稍微有一点经济实力的,就会去茶楼听说书。

  这是京都下层百姓间情报的主要传递方式。

  而百姓们最喜欢听的内容,无外乎家长里短,新鲜逸事,离奇八卦,英雄史诗。

  以位卑对抗位尊,还是皇家的大八卦……

  传出去,蒋阳就是在世包青天!

  这种好事怎么被他给遇上了!

  有些看明白的官员们嫉妒的牙痒痒,若是眼神能够杀人,跪在中间的蒋阳早就被他们杀了无数次了。

  蒋阳当然察觉得到他们隐晦的眼神,但他毫不在意。

  只有激动!

  按着早就约定好的套路,他重重磕头。

  “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姜姜眼眶含泪,忽然拍案而起。

  “你们都在逼孤做着大不孝之人!”

  袖子一甩。

  走了。

  她走了!

  “这……丞相大人,该如何是好啊?”

  李丞相差点要眯着了,听人这么问自己,慢悠悠的睁开眼睛,瞥过去一眼。

  “下朝吧。”

  “这……罢了罢了,看来要明日再议了。”

  “明日?”

  熟知姜姜尿性的李丞相揣着手,笑了声。

  “明日休息,你忘了?”

  “这……”

  难不成这么大的事儿,还得等到休息完之后再来商量?

  几个大臣你看我,我看你。

  得。

  这还真是咱们这位太子殿下做得出来的事儿。

  众人议论纷纷,默契的远离了跪在中间的人。

  蒋阳也不在乎这些,顶着磕红的脑袋,默默爬了起来。

  得记住现在的情绪。

  下次上朝,情绪要连贯。

  ……

  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而刚放下了一个大雷的姜姜,此时却在数着父皇送来的信件,默默算着日子。

  “足足有12天了……”

  不会真出什么事儿了吧。

  阴沟里翻船了?

  “殿下。”

  “进。”

  姜姜立刻用书盖上信件。

  看到进来的人是李四娘,神情自然。

  “身子好了?”

  李四娘也很坦然,笑容恬静:“好多了,多谢殿下关心,祖父托我给殿下道谢,多谢殿下照顾舍弟,麻烦殿下了。”

  想到小胖子,姜姜是真的有点想笑了。

  “不麻烦。”

  没他那一嘴,她还得多找点托才能有那种效果。

  李四娘显然也知道自家弟弟无意间办了件大事,除了感慨他命好之外,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于是转而谈起了朝堂上的话题。

  在东宫这是被允许,甚至被鼓励的。

  因此她说的坦然,没有了第一次小心翼翼参与进来的忐忑。

  “蒋大人走了,一瘸一拐的,周大人与他说了几句话。”

  “周元?他的眼光向来很准。”

  姜姜咬住了笔头,这是她思考时的独特方式,或许没什么威慑力,但足以告诉他人自己不希望被打扰。

  果然李四娘住了嘴,安静等待在一旁。

  “今日先不做什么,任由流言发酵,明日我做出恼恨蒋阳的姿态,你们来一个人劝我,叫上起居郎,事先对好台词。”

  母妃说过,一个人若是太过完美,那么那个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瑕疵。

  人们或许会钦佩完美的人,但大多数人都在内心里恐惧甚至排斥绝对完美。

  反而有一定的瑕疵,更有利于形象的建设。

  她还小,母妃说她可以犯错。

  有些私心,想护着祖母,却被忠臣劝谏,放弃诛杀忠言逆耳的直臣,从此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君臣相得。

  这样的储君形象。

  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应该很受民间话本子的欢迎。

  忠言逆耳的直臣,巧用妙计劝谏储君的忠臣,还有胸襟宽广的储君。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