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那天钓鱼的小河里鱼多吗?”

  回到家中,杨承志对杨大山问道。

  “最近涨水,那河里的鱼可多了,大的小的都有,咋了,你小子又嘴馋了吗?”

  杨大山吧嗒着旱烟笑着问道。

  以前的时候,生产队农活都干不过来,杨大山很少下河摸鱼。

  所以,杨承志的童年几乎没怎么吃过这种野生鱼。

  上次在院里炖的那条胖头鱼味道确实非常不错,现在想想还直流口水呢。

  不过,杨承志询问这个并不是因为嘴馋,而是另有原因。

  “爹,您明天能带我过去看看吗?”

  杨大山有些摸不到头脑,问道:“你要馋了我明天给你再去钓两条回来不就得了,带你去干啥,你每天那么多活,哪有时间啊。”

  “就是,让你爹去吧,你没看那天钓上来一条大鱼把你爹给得瑟的,看你们爱吃,他也很有成就感。”

  王淑华说道。

  “那咋的了,孩子们爱吃我就去钓,以前没时间,现在有了。”

  杨大山笑着说道。

  “爹,我不是想吃鱼,而是想看看哪种鱼适合做罐头。”

  杨承志说道。

  罐头厂的产品线太过单一了,目前只有三种水果罐头,想要扭亏为盈基本不可能。

  因此,杨承志准备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他把目标锁定在了鱼罐头、肉罐头、鹌鹑蛋罐头等等品类。

  除了这些,水果罐头也要增加种类才行。

  而且味道方面也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以前他吃过的鱼罐头,大多都是海里沙丁鱼居多。

  今天开车回来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杨大山那天钓的那条鱼,脑瓜子灵光一闪,就萌生了用淡水鱼做罐头的想法。

  “做罐头?你小子又搞什么鬼,怎么又研究起来罐头了?”

  杨大山问道。

  王淑华也是一脸好奇。

  杨小梅这会儿刚好从长胜服装加工厂下班,推门进来就听到了自家弟弟与老爹的谈话。

  忍不住问道:“爹,承志,你们说啥呢。”

  “你弟弟要拿淡水鱼做罐头。”

  王淑华说道,简单的把刚才事情的经过跟杨小梅诉说了一遍。

  杨小梅也好奇了起来,对杨承志询问:“承志,别卖关子了,究竟咋回事快说说呗。”

  杨承志知道自己注资罐头厂的事情瞒不住,于是就跟家里人诉说了一遍。

  虽然杨承志最近确实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事业方面也是蒸蒸日上。

  但老一辈人却始终属于保守派。

  见杨承志一下子就投进了50万,不仅杨大山惊讶,王淑华也满脸的震惊之色。

  只听杨大山说道:“我听人家说东风镇那罐头厂都亏损好几年了,你现在一下投那么多钱进去,这事儿能行吗?”

  “是啊,我也觉得这事儿有点鲁莽了,那可是50万啊,怎么说投就投进去了?”

  王淑华点头。

  说话的同时,老两口的脸色也变得焦急了起来。

  “爹、妈,做这件事之前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别的你们不用管,明天先带我去河边看看吧。”

  杨承志一脸坚决的说道。

  父母都是庄稼人,一辈子本本分分的,没经历过什么风浪。

  做事保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杨承志并不怪他们。

  但有些事情,他也不想过多的与父母解释,他有自己的处事风格与节奏。

  杨小梅倒是没说什么,不过心里却依旧感觉杨承志敢干。

  那可是50万啊。

  说投就投进去了。

  换做她肯定不敢这么做。

  但话又说回来了。

  如果杨承志向爹妈以及她这样保守,也不可能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长到如今这种地步。

  杨小梅相信自家弟弟的投资眼光,无论自家弟弟做什么,她都会无条件的支持。

  “好,我跟你妈都老了,也没见过啥世面,随你们年轻人怎么折腾吧,明天早上咱俩就去那条河看看。”

  杨大山点头。

  第2天一早,杨承志先是到后山进行了三个小时的训练,随即回家吃早饭。

  然后就带着杨大山开车来到了那天钓鱼的小河旁。

  说是小河,其实这条河面也有七八十米宽,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

  夏天雨水充盈,河道不仅变宽了不少,而且深度也有增加。

  杨承志到来的时候,河两岸已经有不少人在此处钓鱼了。

  “爹,这条河我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呢?”

  杨承志问道。

  “你忘了,你10岁那年偷偷跟几个半大孩子来这里洗过澡,还被淹到了,回家让我好顿抽。”

  杨大山笑道。

  杨承志一脸尴尬,这才想起来那段童年往事。

  这条河距离长胜大队有三四里路,小的时候他们确实经常来这边玩儿。

  只是因为大人怕出危险,明令禁止罢了。

  杨承志踏步来到一个钓鱼人跟前,发现对方水桶里已经放了好几条鱼。

  有鲤鱼、鲢鱼、草鱼以及一些体型较小的鲫鱼。

  “叔,您经常来这条河钓鱼吗?”

  杨承志对这钓鱼人问道。

  对方面生的很,应该是临近几个村子的。

  “是啊,我喜欢吃这口,农闲的时候偶尔会过来钓一下,回家解解馋。”

  那人笑着说道。

  说话的同时,又有一条鱼上钩了。

  是一条二斤左右的狗鱼。

  “这一天能钓上来多少条鱼啊?什么鱼比较多。”

  杨承志继续问道。

  “我这一天只钓两三个小时,你看看就这么多了,要是舍得时间,最少能掉二三十斤,最近雨水勤,鱼也多,要是能下网的话估计会更多。”

  说着,那人把自己的钓鱼桶摆到杨承志面前说道:“你看看,这条河里啥鱼都有,而且还相当的肥。”

  杨承志点头。

  前世的鱼罐头种类多半都是海鱼居多。

  但他也吃过淡水鱼罐头。

  一般都是当地的特产。

  就比如鲤鱼罐头、鲢鱼罐头、草鱼罐头等等。

  他准备让东风镇罐头厂也开始生产这一类罐头,增加产品线的丰富度。

  而原材料方面,他准备自产自销。

  也就是说,承包一段河流或者鱼塘,自己养鱼自己消化。

  这样,不仅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还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他观察了一下,这条河道虽然河水丰厚,但若想供应罐头厂的生产,恐怕不太现实。

  长期打捞,甚至会造成生态危机。

  杨承志不想因为自己赚钱,而给这条河流的生态造成不好的因果。

  因此,他已经做好决定。

  先期生产的原材料,到松花江的渔业码头购买,在生产期间,承包或者自己挖几个鱼塘,专门饲养上述三类鱼。

  等鱼长大后,就可以彻底摆脱购买原材料,全靠自产自销了。

  除此之外,杨承志还准备走访一下当地的养鸡场。

  打探一下鹌鹑蛋的具体价格,将鹌鹑蛋罐头也列入生产清单中。

  把杨大山送回长胜大队后,杨承志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东风镇罐头厂。

  此时,罐头厂院内已经占满了人。

  与昨天的压抑气氛相比,今天可谓是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或许是为了庆祝罐头厂的重获新生。

  厂门口的牌匾是重新粉刷过的,上面还寄了两朵大红花,喜庆的气氛彻底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