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市长的男大秘 第817章 开放之争

小说:女市长的男大秘 作者:老非 更新时间:2025-08-06 14:43:03 源网站:2k小说网
  京城,中南海怀仁堂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乎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层辩论已经持续了三个小时。

  窗外的海棠花在夜色中静静绽放,而会议室内的气氛却剑拔弩张。

  “我坚决反对无底线共享核心科技!”国防科工委主任费振东拍案而起,手中的文件哗啦作响,“世界列强早已对我们的科技成果虎视眈眈,‘寰宇一号’的量子加密技术如果被北约掌握,我们的战略**部队将毫无秘密可言!”

  科技部部长周文斌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地反驳:“费主任,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根据盛世科技的报告,他们公开的只是民用频段技术,军用核心算法始终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而且,我们开放民用频段的目的,就是在更广阔的领域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幼稚!”费振东直接打断,“你以为米国人分不清民用和军用的界限?当年GPS不也是……”

  后面几个大老也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大长老轻轻敲了敲茶杯,争论戛然而止。

  “卫东同志,说说你的看法。”大长老的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坐在末位的张卫东。

  张卫东站起身,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

  他走到电子屏前,调出一组数据图表:“各位领导,请先看这组数据——过去半年,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同比增长了300%,其中62%引用了盛世科技的开源代码。”

  他点击遥控器,画面切换到世界地图,上百个光点闪烁:“这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量子技术研究项目分布。可以看到,即便我们完全保密,其他国家也在加速追赶。”

  “你的意思是……”大长老若有所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张卫东目光坚定,“科技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其严防死守,不如保持领先优势。”

  他调出一份加密文件:“盛世科技目前有27个前沿项目处于实验室阶段,比公开技术领先至少5-8年。我建议建立**技术防火墙:一级技术完全开放,二级技术有条件共享,**技术绝对保密。”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大长老示意工作人员分发一份文件:“这是卫东同志昨晚提交给我的《科技发展战略白皮书》,大家先看看。”

  文件传递间,张卫东继续说道:“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封锁,而是靠持续创新。就像田径比赛,与其盯着对手的跑鞋,不如加快自己的步伐。”

  “说得好听!”费振东冷笑,“如果米国人用我们的技术造出量子武器呢?”

  张卫东不慌不忙地调出一段视频:“这是上周在东海进行的‘后量子时代’防御系统测试。”画面中,一枚模拟量子制导**在距离靶舰500米处突然失控坠海。

  “任何基于我们公开技术研发的武器系统,”张卫东嘴角微扬,语气坚定,“都会触发预设的量子陷阱。”

  会议室一片哗然。大长老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看来卫东同志早有准备。”

  “这只是第一道防线。”张卫东点击切换,屏幕上出现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图,“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在全国72所高校设立的‘未来科技学院’,每年可输送2万名顶尖工程师。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辩论的天平开始倾斜。

  大长老不时点头。

  周文斌趁机补充:“开放带来交流,交流促进创新。最近麻省理工的量子团队已经表示愿意与我们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

  “等等!”费振**然发现文件最后一页的绝密附件,“这个‘天网计划’是什么?”

  张卫东看向大长老,得到首肯后解释道:“是一个覆盖全球的量子监控网络,可以实时侦测任何基于我们技术的武器化尝试。”他顿了顿,“当然,这需要额外的预算支持。”

  大长老环视众人:“还有什么问题吗?”见无人应答,他拍板道:“就按卫东同志的方案办。散会。”

  走出会议室时,费振东拉住张卫东:“小子,你那个‘量子陷阱’真的靠谱?”

  费老并不是单纯的为了阻止技术共享,而是担心技术开放之后,反而被心怀企图的国家所利用,从而伤害了华国的利益。

  张卫东眨眨眼:“费叔,您还记得三个月前南海那次‘意外’吗?”

  费振东瞳孔骤缩——那是美军最先进的无人机集体失控坠海的事件。

  “原来是你……”他重重拍了拍张卫东的肩膀,大笑离去。

  夜色渐深,张卫东独自站在中南海的湖边。

  臧力力悄然出现在他身后:“东哥,刚截获的情报,米国DARPA启动了‘量子跃迁’计划,年度预算增加200%。”

  “意料之中。”张卫东捡起一块石子打水漂,“告诉王哲,‘女娲项目’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

  “还有……”臧力力犹豫道,“东瀛内阁通过了《超科技振兴法案》,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美元。”

  张卫东望着涟漪扩散的湖面,轻声道:“世界正在醒来,我们得跑得更快才行。”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起来。一条加密短信显示:「已确认千顶城将量子技术列为最高战略优先,普大哥下令削减军费15%转投科研」。

  张卫东嘴角微微上扬。这场无声的竞赛,已经悄然改变了全球格局。

  三天后,白宫战情室。

  总统盯着中情局提供的卫星照片——华国西北某沙漠中,一个巨大的环形设施正在建设中。

  “这又是什么鬼东西?”总统烦躁地问。

  “代号‘女娲’,疑似下一代量子计算机。”中情局长擦着汗,“我们的专家分析,其计算能力可能是‘寰宇一号’的1000倍。”

  国家安全顾问突然闯入:“总统先生,刚收到消息,华国宣布将在非洲援建10个‘智慧农业’中心,条件是用当地矿产开采权交换。”

  “见鬼!”总统抓起电话,“给我接NASA!告诉那些官僚,明年预算再增加30%,不,50%!”

  同样的场景在各国上演。东都、光城、雾城、千顶城……

  一道道紧急拨款令被签署,一项项激进科研计划被启动。

  世界科技格局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而在江城郊外的地下实验室里,张卫东正凝视着一个发光的球体——那是“女娲”的核心部件,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东哥,测试数据出来了。”王哲兴奋地跑来,“量子纠缠稳定性达到99.9999%,完全符合理论预期!”

  张卫东轻轻抚过球体表面,光芒在他眼中跳动:“通知‘种子计划’全体成员,明天开始72小时封闭测试。”

  “要不要先向中央汇报?”

  “不必。”张卫东摇摇头,“等成功了再说。”

  他知道,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实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当“女娲”睁开双眼时,世界将再次为之震动。

  实验室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张卫东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爷爷常说的一句话:“天上的星星越多,地上的路越亮。”

  如今,他正在为全人类点亮一盏前所未有的明灯。而这光芒,终将照进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