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 第652章

小说: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 作者:黄宾 更新时间:2025-07-24 20:31:30 源网站:2k小说网
  ();

  何大清心中满是纠结,一想到女儿即将远走他乡,从此分隔两地,心中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揪住,疼得利害。

  雨水自幼在他身边长大,父女俩相依为命,那些一同度过的日子,桩桩件件,皆是难以割舍的回忆。

  然而,他也清楚,以雨水的聪慧和志向,困在这一方小天地实在可惜。

  外面的世界充满机遇,去闯荡一番,说不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经过无数次内心的挣扎与权衡,他微微叹了口气,缓缓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这个计划。

  两个人商量好之后,何雨柱便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冲着正在洗衣服的何雨水喊道:“雨水,先别洗了,进来一下,爹和我有事儿跟你说。”

  何雨水手上动作一顿,赶忙用围裙擦干手,快步走进屋来。

  “爹,哥,找我有什么事吗?”何雨水一进门,就直接开口问道,脸上还带着几分好奇,眼睛在两人脸上来回打量着。

  何大清看着女儿,神色关切,轻声问道:“你觉得以你的成绩,能够考上大学吗?”

  “啊!爹,我之前不是已经跟您说过了吗?”何雨水一听这话,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现在大学招生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一百个高中生里面,能有一两个考上大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高三年级好几百人呢,上一届高考,也就寥寥几个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竞争太激烈了,想考上大学,简直比登天还难。”

  何雨水语气中满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眼神里也隐隐透着一丝迷茫。

  如今的大学招生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一百个高中生里都未必能有一个被录取,她心里清楚,自己的大学梦,前路坎坷。

  即便身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京城地区,招生比例相较于全国其他地方略高,但各大高校每年招收人数依旧极为有限,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态势极为惨烈。

  顶尖大学学府的录取分数线宛如高不可攀的山峰,令人望而却步,就连大专院校的招生门槛,何雨水也对自己能否跨越毫无底气。

  每次模拟考试成绩公布时,那不尽人意的分数,就像一盆盆冰冷刺骨的水,无情地浇灭她心中那本就微弱的希望火苗,让她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焦虑之中。

  何大清望着垂头丧气的何雨水,满心的期望瞬间化作了失望,只觉一股无名火“噌”地一下从心底蹿起。

  他的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仿佛打了个死结,额头上的皱纹也愈发明显,活像一道道深壑。

  他瞪着双眼,语气中满是恨铁不成钢,责备道:“平日里我苦口婆心,天天念叨着让你好好学习,可你呢?整天就知道没心没肺地到处瞎玩,像个脱缰的野马似的。大好的光阴,那可都是千金难买啊,就这么被你肆意挥霍,白白浪费掉了。现在可好,遇到事儿了,知道发愁了?早干嘛去了!”

  “人家就是学不进去嘛!”何雨水嘟囔着嘴,两颊微微鼓起,像是藏着满腹的委屈。

  她的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哼哼,带着几不可闻的颤音,小声嘀咕道:“我也努力试过了,可那些公式、定理,一看到就脑袋发懵。”

  说罢,她眼神中闪过一丝委屈与倔强,倔强地抿着嘴唇,仿佛在向这个让她头疼的学习难题无声抗议。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静静观察着这一切的何雨柱,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清了清嗓子,用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口吻开口说道:“雨水啊,我瞧着你在这儿这般消沉,也不是个事儿。既然如此,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南方吧!”

  这话如同春日惊雷,又仿佛一道划破阴霾的光,直直照进了何雨水那满是黯淡、陷入泥沼般的世界。

  “好啊好啊!哥,我跟你走。”何雨水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本因心事重重而低垂的脑袋,此刻像被弹簧弹起一般猛地抬起。

  她的脸上绽放出比春日暖阳还要灿烂的笑容,整个人喜出望外,忍不住在原地欢呼雀跃起来。

  那欢快的模样,像极了在圣诞节早晨,拆开礼物发现是自己心心念念已久心爱糖果的小孩子,满心满眼都是藏不住的喜悦。

  何大清瞧着何雨水那眉眼弯弯、嘴角上扬,周身都洋溢着兴奋劲儿的模样,心底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他暗自思忖,虽说雨水这一去,家里少了个热闹的身影,不过好在自己身边还有一儿一女相伴左右,平日里也能说说话、解解闷,倒也不至于太过孤单寂寥。

  这般想着,他微微前倾身子,神色郑重,语重心长地开口叮嘱道:“雨水啊,到了那边可千万不能光顾着贪玩,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都是顶要紧的,你一定要全神贯注,认真学习啊。”

  “学?还要学什么?”何雨水瞪大了眼睛,满脸的茫然,反问道。

  她的眉头不自觉地拧成了个“川”字,眼神中满是困惑,那模样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在她的认知里,去南方本应是一脚迈进一个全新的、自由自在的天地,是一场远离书本与课堂束缚的冒险,怎么又和学习扯上了关系?

  何大清一脸严肃,神色中满是不容置疑,不假思索地开口说道:“那还用问?自然是一门心思钻研那边的课本,一门心思只为考上大学。你可千万要把学业放在首位,可别虚度了光阴,往后的日子还长,这学业可是决定你未来走向的关键,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荒废。”

  “我去了还要上学?”何雨水惊讶得合不拢嘴,眼睛瞪得溜圆,那模样仿佛被施了定身咒,整个人都僵在原地。

  她怎么也没想到,去南方这事儿,居然还跟上学紧紧绑在了一块儿。

  一时间,脑海里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密密麻麻的书本瞬间堆叠如山,做不完的习题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当然了,我和你哥已经仔仔细细商量好了。你先过去,用整整半年的时间,心无旁骛地学习那边的方言和英语。你想想,香江那边的情况,和咱们这儿简直是天壤之别。在那儿,甭管是大学的高等学府,还是中学的知识殿堂,甚至连初中阶段,教学语言都被限定为英语。这可是当时殖民当局为了推行英语教育、强化殖民统治,特意颁布的硬性规定,意图从文化和语言上进行深度渗透。不仅如此,在整个社会层面,所有办公场合的官方语言,一律只能使用英文。也就是说,但凡你要和**部门打交道,里面的职员日常交流、沟通事宜,统统都只会说英语。而且,所有往来的公文、文件,也必须用英语撰写,要是不懂英语,根本没法看明白。所以啊,等你过去之后,我们计划让你先用半年时间,一门心思扑在粤语和英语的学习上。等到秋天的时候,你就具备了一定基础,可以去新亚学院念预科啦!但这预科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渡到大学课程的,得经过一年扎扎实实的学习,把预科阶段的知识学透彻,才能正式在新亚学院开启大学的课程之旅。对了,阮桃和阮蜜两姐妹,我们也给她们做了同样的安排,秋天的时候,她们也只能先去念预科而已。不过你心里得清楚,新亚学院提供的预科班,严格来讲,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学习范畴,只是为进入大学做全方位准备的过渡阶段。”

  预科班的课程设置精细且科学,其核心目标便是全方位助力学生为报考大学筑牢根基,做好十足的准备。

  大体框架上,预科生的课程与普通高中相仿,清晰划分为文科、理科和商科这三个泾渭分明的方向,每个方向都有着与之适配的独特课程体系。

  何雨水作为预科班的一员,摆在她面前最为紧迫、亟需攻克的难关,无疑是语言关。

  这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意味着她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香江高中所要求的语言技能,从语法的精准运用,到词汇的海量积累,再到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如鱼得水,不至于因语言障碍而举步维艰。

  按照既定的教育流程,学生需历经一整年的预科学习,修满相应学分,各项考核达标后,才有资格获得踏入大学深造的入场券。

  何雨水听闻这一规定时,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她原本在心中暗自设想,凭借自身的努力与积累,或许能够幸运地直接跳过预科阶段,一步到位迈入大学那充满学术魅力的殿堂。

  此时,她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哥哥何雨柱,何雨柱读懂了妹妹眼中的疑惑,微微点了点头,以无声的动作表示认同父亲的观点,认可这一严谨且必要的教育安排。

  他语重心长地解释道:“雨柱,你得明白,眼下你留在京城,受限于各种条件,最多也就上个大专。但你想想,大专学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对你往后的长远发展,助力着实有限。我在商海摸爬滚打这些年,太清楚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了。香江那边的大学,教育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更是一流。所以,我深思熟虑后,决定带你去香江读大学。等你学成毕业,就到我的公司里帮忙。你头脑灵活、手脚勤快,还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香江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心雕琢下,未来定能在商界闯出一片广阔天地,成就一番大作为!”

  听到哥哥的话,何雨水的心情仿若乘坐过山车般,瞬间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

  起初,她脑海中闪过自己终于不用再被学业束缚的念头,那一刻,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喜悦,恰似背负了许久的沉重枷锁“哗啦”一声,从身上彻底卸下,浑身都轻快起来。

  她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眼神中满是如释重负的畅快。

  然而,当哥哥和父亲依旧希望她继续学业的话语传入耳中时,那刚舒展的眉头瞬间又拧成了麻花,刚刚放松下来的神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一扯,再度紧绷得如同即将拉断的琴弦。

  她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淡,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原本轻快的呼吸也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不过,尽管满心失望,何雨水对哥哥在香江的生活,却早已在心底埋下了向往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愈发茁壮。

  平日里,从哥哥和嫂子不经意的只言片语中,她像拼图一般,慢慢拼凑出了香江生活的模样——那是一种极尽奢华的生活方式。

  哥哥一家住着宽敞气派的大别墅,庭院深深,花草繁盛,别墅内房间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数都数不过来。

  家中还有一群训练有素的佣人,他们脚步轻快,时刻待命,将家里的一切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忙前忙后地伺候着一家人的起居。

  每日餐桌上,摆放着各种刚从海里新鲜捕捞上来的海鲜美食,活蹦乱跳的虾蟹、鲜嫩肥美的鱼贝,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日子久了,那曾经稀罕无比的猪肉和牛肉,竟也成了寻常之物,一家人都吃得有些厌倦了。

  穿着华丽的衣裳,每一件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那些衣裳或是剪裁精妙的西式洋装,裙摆摇曳间散发着别样风情,或是绣工精湛的中式旗袍,盘扣与刺绣皆彰显着极致的奢华。

  出门时乘坐着豪华的小轿车,车身锃亮,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车轮滚滚,尽显气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