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咋滴,杨梅这话让牛大壮心里有点膈应。

  什么叫包自己一夜,给钱么?自己又不是鸭!

  不过想想这种事又不是男人吃亏,爽就是了。

  更何况,这一番折腾,牛大壮又一如既往地收割了一波灵力。

  牛大壮继续开车,把车开出小树林,开到桃源村。

  之前杨梅带来的那两个工作人员,一直在高强度的劳作当中。

  杨梅下车后,带齐了所需材料,也打酱油似的加入光纤安装程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牛大壮就背着手,在校园里溜达。

  夕阳的余晖洒在桃源村的山峦上,将层层叠叠的梯田染成金红色。

  远处的山坳里,几缕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饭的香气。

  桃园小学的操场上,杨梅和她的两个工人开始收拾着工具。

  这半天的忙活,三人组刚刚完成了学校的网络入户工程。

  牛大壮站在校门口,看着崭新的光纤线路,满意地点了点头。

  “辛苦了,杨经理!”牛大壮由衷地说道。

  “不辛苦,这都是应该做的。”杨梅大咧咧地说道。

  顿了顿,杨梅接着道:“牛总,网络已经调试好了,信号很稳定!”

  “诺,这是我们这次光纤安装的所有费用,你是微信还是支付宝?”

  牛大壮拿出手机,直接扫码付款,除了结算费用外,又多发了六百块钱。

  “今天辛苦你们了,多出的六百块,就当是请你们吃顿便饭。”

  杨梅一愣,连忙摆手:“这怎么行?工钱已经结清了,我们不能再收……”

  其实杨梅还想说,之前不是已经多付了1688.88元么?

  但那个貌似是她和牛大壮之间的小秘密,不便说出来。

  “都说了就是请你们吃顿便饭,回县城后多多照顾我桃源餐馆的生意。”

  牛大壮咧嘴一笑:“我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们去了餐馆肯定多消费。”

  “瞧吧,我这是不是很会做生意?这么着就捆绑了你们三个消费者!”

  “哈哈哈,好说好说!”杨梅笑了:“既然如此,那就却之不恭了。”

  说完,杨梅带领两位助手,准备就此离开桃源村。

  “对了牛老板,桃源村是个好地方,我还希望再来这里干活儿呢!”

  杨梅意有所指地说道:“以后桃源村谁家需要安装网络,一定记得找我!”

  牛大壮哈哈一笑:“那当然,以后桃源村家家户户都要通网,少不了麻烦你们。”

  其实牛大壮的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喜欢来桃源村,天天来都可以。

  “那就这么说定了!”杨梅突然凑到牛大壮的耳朵旁边,小声说道:

  “对了,下次我来桃源村,咱们不去小树林,去山顶,去田野,去河边……”

  牛大壮心头一跳,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她微微泛红的耳根上。

  他当然明白杨梅的意思——今天在小树林里翻云覆雨。

  明明都折腾了一个小时,杨梅显然还意犹未尽。

  他咧嘴一笑,压低声音道:“行,下次咱们再‘好好聊聊’。”

  杨梅潇洒地挥了挥手,拉开车门就要开车走人。

  就在这时候,杨梅的一个助手肚子里咕噜噜叫了一下。

  他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学校食堂——几位老师正在做晚饭呢。

  那个助手就厚着脸皮问道:“牛老板,我们可否在学校食堂蹭一顿饭?”

  牛大壮满口答应:“老师们正在做饭,很荣幸你们能够一起进餐。”

  “不了不了!”杨梅连忙打断他,“我们还得赶回县城,就不耽误了。”

  杨梅是个领队,她说走,那两位助手就只能跟着走。

  很快,皮卡车离开了桃源村,车窗内,杨梅的手臂伸出来挥了又挥。

  牛大壮望着远去的皮卡车,心里琢磨着下次该怎么“安排”杨梅呢?

  此时此刻,天色渐暗,校园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

  唐芳带着几个老师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她们今天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村里的孩子转学。

  “网络通了?”唐芳一进门就兴奋地问道。

  “通了,信号很好!”牛大壮笑着回答。

  唐芳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太好了!明天上午八点,桃源小学正式开学!”

  “好!!”老师们齐声欢呼,有的甚至激动地鼓起掌来。

  牛大壮看着她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些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愿意扎根在偏远山村教书,实在不容易。

  唐芳也是,虽然年过二八风韵在,正式风华绝代的年纪。

  可她为了桃源学校的教育,这些日子一直起早贪黑。

  她最近习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做事也是雷厉风行。

  说实话,牛大壮能够从唐芳的身上学到一些道理,比如业精于勤。

  晚饭吃得很快,唐芳迅速召集老师们开会,梳理明天的开学流程。

  作为学校开学工作的重要安排部署会议,牛大壮被邀请列席参会。

  会议结束后,唐芳走到牛大壮面前,汇报道:

  “牛总,目前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预计有235人。”

  “暂时还有十几个孩子因为家长犹豫,暂时没转过来。”

  牛大壮点点头:“唐校长,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能在短时间内动员这么多孩子转学,不容易。”

  唐芳苦笑了一下:“最难的不是小学,而是学前班。”

  “学前班怎么了?”牛大壮皱起眉头。

  “问题出在人数上。”唐芳揉了揉太阳穴,显得有些疲惫,说道:

  “我们原本计划只收五六岁的孩子,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意外。”

  “大部分家长们一听咱们学前班免费,连三四岁的都要往这儿送。”

  牛大壮追问道:“那……学前招生人数具体有多少?”

  唐芳回答:“五六岁的有40个,三四岁的有55个。”

  牛大壮皱了皱眉:“这么多?桃源村有这么多娃娃吗?”

  “是啊,我们通过走村串户,确实统计了学龄前儿童就是这么多。”

  唐芳说道:“咱们现在教室和师资都不够,如果全收,根本安排不过来。”

  牛大壮思索片刻,提议道:“要不咱们先收五六岁的?”

  “毕竟三四岁的孩子太小,家长应该能理解得吧。”

  “刚好,收五六岁的孩子,完全可以用一年级的教材教他们……”

  唐芳连忙摇头:“不行,学前教育有严格规定,不能小学化。”

  “而且,如果只收大的不收小的,家长们肯定闹意见,到时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