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青青的水性确实了得。

  她不像牛大壮那样靠蛮力划水。

  而是像条鱼似的,身体轻轻一扭就能滑出老远。

  刚到水底,卢青青就蹲下身,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了块淤泥。

  淤泥装进透明试管里,又在管壁上贴了张标签。

  牛大壮游到卢青青身边时,正好看见她把试管举到眼前观察。

  阳光透过水面照在卢青青脸上,睫毛上挂着的水珠像碎钻。

  牛大壮突然觉得心跳快了半拍,赶紧把头埋进水里,假装观察水底的石子。

  卢青青似乎没察觉到他的异样,采集完标本。

  突然冲他比划了个 “来追我” 的手势,然后像条白鳝似的往深水区游去。

  卢青青的动作舒展流畅,脚蹼似的脚踝在水里划出优美的弧线。

  牛大壮哪肯认输?运起内息,四肢并用追了上去。

  水波在耳边呼啸而过,他能看见卢青青在前面灵活地躲闪着水下的水草。

  时不时还回头冲他做个鬼脸,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这不是在考察场地。

  倒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跟伙伴们在河里打水仗的日子。

  追出约莫五十米,牛大壮渐渐赶上了卢青青。

  他伸手想拍她的肩膀,却不小心撞到了她的小腿。

  卢青青像是受了惊,猛地转身,在水里瞪了他一眼。

  阳光穿过水波,把她的身影映得有些模糊,却更显得身姿曼妙。

  牛大壮突然觉得脸上发烫,赶紧别过头去,假装研究水底的淤泥。

  卢青青却像是没在意,冲他招招手,示意他跟着往另一片水域去。

  那里的水色更深,水底沉着些枯木。

  几只小鱼从枯木缝里钻出来,又倏地游进了水草深处。

  “这儿的淤泥质地不一样。”

  卢青青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黑泥,泥里混着细碎的贝壳渣。

  “你看,含沙量更高,透气性好,适合龙虾打洞。”

  她把淤泥装进另一个试管,又在标签上写了坐标。

  牛大壮突然觉得这位平时一本正经的教授,此刻在水里倒像个孩子。

  牛大壮忍不住问:“您小时候是不是经常跟男孩子一起野?”

  卢青青抬眼看他,嘴角带着笑:“没错,不然怎么能横穿黄河?”

  “我爸是水文站的,从小就把我扔在河里练水性,说女孩子也得有股野劲儿。”

  她突然往水面游去,“差不多了,上去吧,标本够研究一阵了。”

  两人上岸时,夕阳已经把水面染成了金红色。

  卢青青把装满标本的试管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

  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背上,勾勒出纤细的脊背曲线。

  牛大壮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刚才在水里看到的那抹黑色。

  那是一片浓密的黑森林,牛大壮推断,卢青青在那方面一定很强……

  想到这里,牛大壮的脸上又是一阵发烫,赶紧拿起衣服往身上套。

  卢青青似乎没察觉到牛大壮的异样,正举着一支试管对着阳光观察:

  “你看这淤泥的分层,表层灰黑色的是腐殖质。”

  “中间黄褐色的含沙量高,最底下那层青黑色的……”

  卢青青突然转头,水珠顺着下颌线滑进衣领,她接着道:

  “这就是泥炭土,保水性极好,简直是为龙虾打洞量身定做的。”

  牛大壮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跟着那滴水珠往下走。

  直到被卢青青抬手在眼前晃了晃才回过神:“啊?您说啥?”

  “我说这儿的地质条件,比我实验室的模拟环境还好。”

  卢青青把试管放进采样箱,拉链声在空旷的沼泽地格外清晰。

  “不过你别高兴太早,基础设施投入省不了。”

  她指着远处那些被水洼隔开的小岛,说道:

  “这些地块看着零散,其实是天然的养殖分区。”

  “养殖场规划的时候,必须得修桥把它们连起来。”

  牛大壮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些长满芦苇的小岛像翡翠般散落在水面上。

  最近的两座岛之间也隔着丈许宽的水道。

  “修桥?” 他挠了挠头,“小时候我们都是凫水过去,或者搭个木筏子。”

  “养殖可不能这么粗放。” 卢青青走到岛边,弯腰掬起一捧水。

  水里的小鱼苗从指缝间溜走,“投饵、巡查、捕捞都需要通路。”

  “你看那座最大的岛,将来可以建中央控制室,装水质监测设备;”

  “周边的小岛可以做育苗区、暂养区。桥不仅要通人,还得能过小型货车。”

  卢青青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草图,振振有词地说道:

  “主航道上修三座景观桥,既能通车又能当观景台;”

  “小岛之间修木栈道,游客可以沿着栈道赏景、钓龙虾。”

  “这样一来,养殖和旅游就能结合起来……”

  牛大壮看着草图里纵横交错的线条,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车水马龙的景象。

  “卢教授,您这是把养殖场当成景区来设计啊?”

  “不然呢?” 卢青青扔掉树枝,拍了拍手上的泥。

  “现在的消费者就认生态、认体验。等龙虾养好了,搞个‘龙虾文化节’。”

  “到时候让游客自己钓、自己做,再配上你们村的桃花林,不比单纯卖龙虾赚得多?”

  牛大壮的心猛地一跳,他不是没想过搞旅游。

  但总觉得缺个引爆点,卢青青的话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他心里那扇紧锁的门。

  “可这么一来,投入就不止两个亿了。” 牛大壮摸着下巴盘算。

  “光修桥和栈道就得几千万,还得建游客中心、停车场……”

  “钱要花在刀刃上。” 卢青青站起身,风掀起她的湿发,露出光洁的额头。

  “初期先建必要的生产设施,旅游配套可以慢慢来。”

  “比如那些木栈道,先用防腐木简单搭一下,等有了收益再升级。”

  卢青青突然凑近牛大壮,身上带着水草的清香。

  “旅游生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我觉得最适合桃源村。”

  牛大壮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后退半步,假装看水里的野鸭:

  “我也是这么想的。桃源村有山有水有特产,就是缺个整体规划。”

  牛大壮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只是目前资金主要得投在龙虾场。”

  牛大壮唏嘘道:“旅游这块只能往后排。”

  “我可以帮你申请科研经费。” 卢青青突然说。

  “我正在申报一个‘生态养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课题。”

  “你们村的项目完全符合申报条件。要是能批下来,至少能解决一部分启动资金。”

  牛大壮猛地转身,眼里闪着不敢相信的光:“真的?那可太谢谢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