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没啥,就是写了个剧本,希望这帮人来帮我捋捋内容,研究研究是否合理。”

  电话这头,关凌的语气平淡。

  “就这,你要用到这么多人?”

  韩三品有点不知所措:“航天科技局,中科院,高校教授,还有天宫一号,神州系列理论组。你是真不把我当外人儿啊,我本事这么大?”

  “你稍微放点儿风声,或许他们愿意主动过来。”

  “那你先给我透个风。”

  “我要拍的电影内容,在火星。”

  关凌说完这俩字之后,韩三品那头,猛地发出了一声声音。

  “诶呦。”

  “怎么了韩董?”

  “刚才站起来的时候不小心撞在桌子角上了,有点疼。”

  韩三品回应了一句,但是声音当中却完全没有疼痛的意思,而是充满欣喜。

  “火星?你现在在火星吗?”韩三品问了一嘴,刚说出口就给了自己一巴掌,“你现在在办公室吗?我去找你。”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关凌笑着道,“把人都码齐了再说吧,这剧本,你看着没啥用。你审核过了不过的,我也不怎么信你。”

  当关凌这话说完,韩三品脑瓜子仍然是嗡嗡的。

  “我去找,具体人物有要求吗?没有我就随便透风了。你这是要整一部科幻电影。”

  “而且还很硬。”

  关凌补充道,“不是《源代码》,《盗梦空间》那种,这是一部真正的硬科幻电影。”

  “硬科幻电影的剧本,你几天就写完了,你抄的吧?”韩三品口不择言,有些不信。

  “我改编的,剧本早就在我手里,很早之前我就在写了。只是这次结合国内的情况,把背景换在了国内,这部电影我至少精心打磨了半年了。”

  关凌没想到韩三品这货竟然误打误撞猜对了,抓紧做了个应对措施。

  还好对方并未多想。

  “打磨了半年还藏着掖着,是不是准备等我退休了再做。”

  “你退休了,这钱中影就没得赚了。”关凌直说道,“我这人念旧情,你退了,我让中影赚这个钱,还不如让王长天,于东等人给我鞍前马后。”关凌倒是一点都没藏着掖着,心里的话直接就往外露。

  闻言,韩三品那边沉默了很久。

  “这话可不能让后面那位听到。人生在世,多个朋友多条路。”

  他劝道。

  “我懂得,但是其实现在中影的路,基本上就是审核的时候,能稍微帮帮我,在电影眼光方面,不太行。”

  “你别老跟我说大实话。”韩三品急了。

  等了一下,他说:“你刚才说的火星电影,是人要在火星上吗?”

  “对,人要到火星上,而且还要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要存活。”

  “我明白了,我会按照这个要求来处理的。而且我想或许我还需要给你找几个农学家。”

  “那就多谢韩董了。”

  “跟我,就别客气了。出品人挂我就好了。”

  “你的继任者跟你抢怎么办?”关凌开了个玩笑,而后道,“算了不逗你了,到时候我给你挡回去。”

  “你这才叫念旧情。”

  挂断电话。

  关凌站在凌云传媒办公室的巨大的落地窗前,

  抬头向外望着京城这座城市,

  阳光照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钩勒出一道自信的弧线。

  “做好准备了吗?镇压华夏圈的电影要来了。”

  关凌轻声道。

  ……

  网络上,忽然多了一阵风声。

  关凌即将要拍摄一部镇压当代的科幻电影。

  有的研究生言之凿凿,说自己的博导教授已经被喊走出差了。

  有的说这次关导不是要拍电影,而是要和国家部门合作,要造火箭。

  还有的说是邀请的经济学教授,是为了上市做的准备。

  凌云传媒的上市,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业界普遍认为,这次上市大概能在2013年的3月份之前完成。

  到时候关凌旗下的不少电影,可能都能上映,在贺岁档彻底结束之后,公司一上市,或许能创造一个新的巅峰。

  所以相对于什么镇压当代的科幻电影,造火箭之流,还是最后这个上市前的准备,更值得大家接受。

  但是架不住有人一直在说。

  所以其实圈内还有人仔细打听了一下。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事情竟然是真的,而且明天要和一众官员,教授在中科院开大会。

  如何辅证?

  关凌将不会参加徐正执导的《人在囧途之泰囧》的首映礼。

  因为时间撞上了。

  而那个会议虽然是早上开始,但是不知道能开到几点。

  消息一出,全网哗然。

  所有人都在等,在等这件事情的真假,在等徐正的首映礼上,会不会出现关凌的身影,与此同时,《泰囧》的首映礼,自然也会引发人们更大的热议和关注。

  “关导这是故意定的日子吧?”

  郭凡跟在关凌身后,笑着问道,“为了让徐正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这个小宣传,小心机,简直绝了。”

  “对于很多电影来说,首映礼我去不去的轰动已经很低了,观众和影迷会有一个阈值。我倒觉得不去更好,首先是省了我的事儿,而后还给徐正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度。”

  关凌给郭凡点了个赞,示意郭凡很聪明。

  这件事情,的确是公司营销的部分之一。

  但是是关凌自己敲定的。

  他以身入局,还把中科院之类的品牌也都当做了宣传《泰囧》的一种手段。

  不过关凌也不准备白干,回头赞助他们一个实验室。

  就当两清了。

  而且这种名校,科研场所,大概率也不会在乎这点儿宣传。

  因为舆论对他们不是坏处。

  反而倒是有一种促进的作用。

  “关导,高瞻远瞩。”

  郭凡是真的服气。

  “先别忙着拍我马屁了,你知道我找你来,是做什么吗?”

  “你要拍的这部科幻电影?”

  “对,你来跟我当副导演。”关凌道,“好好学,好好看,这种电影太累,我大概率也就拍上三部顶天了,未来这事儿,得是你的。”

  “我的?”郭凡有些震惊,态度上十分恭敬。

  “很意外吗?”

  关凌笑着道,“忘记你加入我们团队的时候说的什么了吗?你说你喜欢科幻,热爱科幻。当初那部《源代码》就是你,但是那是虚假的科幻。软科幻。而现在,适合你的,到时候了。”

  郭凡愣了一愣。

  “谢谢关导……”

  他没想到,自己当时随后所说的愿望,竟然被关凌深深地记住了。

  一时间,有些惶恐。

  “回去收拾收拾,到时候你陪我一起,去中科院那边开会。”

  ……

  时间一晃,到了12月20日。

  网上对于《泰囧》关凌是否会出现的讨论愈演愈烈,而这天早上八点钟,关凌和郭凡从凌云传媒出发,奔向中科院。

  他手中紧握着一个黑色皮质文件夹,里面装着他花了一晚上时间精心打磨的《火星救援》剧本和配套科学资料。

  刚刚到了中科院,在报上姓名之后,便有专人从门口迎上了关凌。

  关凌定睛一看,竟然是韩三品的秘书。

  “关导,韩董已经在等您了。”秘书恭敬地迎上来。

  “怎么来的这么早?”关凌诧异问道。

  “韩董有点急。”秘书打了个哈哈,也不好多说,他太想早点看到剧本了,所以今天才八点多点,就已经到了中科院等候了。

  关凌点点头,跟随着在中科院的园林走过去,

  而后进入大楼,迈步走进电梯。

  让中科院门口的几个学生不由得驻足,惊叹几声。

  “**是真的,是关导。”

  “关导真来了,那科幻电影也是真的了,要找的好像是我们博导。”

  “他竟然是走进来的,我还以为会开车直接干到综合楼。”

  “研究生也只会说**吗?”关凌听到了对方的声音,忽然意识到,自己**也是研究生。

  “卧槽!”

  上电梯前,镜面反射出他挺拔的身影,

  还不到三十岁,却已经站在了华夏导演界的巅峰。

  欧洲三大大满贯,国内票房排行榜第一,这个成绩足以让任何同行仰望。

  但今天,他要挑战的是华夏电影从未真正征服过的领域——硬核科幻。

  电梯门打开,韩三品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眼前。

  这位华夏电影界的教父级人物今天穿着深灰色西装,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常。

  “剧本了,给我看看。”韩三品握手时力道十足,“我很想看看你到底整了个什么,让我给你攒这么大的局。”

  关凌微笑不减:“韩董,带会儿大家一起看不好吗?你自己看,我怕你看不懂。”

  韩三品有点无语。

  “我就当你小子在夸我了。”

  而后他拿着关凌递给他的剧本看了起来。

  两人走进会议室,等了一会儿,

  办公室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位头发花白的学者,他们三三两两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学术圈特有的疏离感。

  关凌注意到他们看自己的眼神,那眼神很奇怪,有好奇,有诧异,甚至有几个,眼睛当中好像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关凌当然明白。

  在这些真正的科学家眼中,电影导演不过是会讲故事的艺人罢了。

  “各位教授,”

  时间到了九点。

  韩三品清了清嗓子,

  “这位是关凌导演,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今天带来一个关于火星救援的电影剧本,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具体的事情我之前都说过了,还希望大家能好好帮忙出出主意。”

  一位戴着厚眼镜的天体物理学家推了推眼镜:“韩董,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就直接开门见山吧。一个商业电影而已,这么多领域的专家,实在是有点浪费。”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关凌面色不变,从文件夹中取出厚厚一叠资料分发给每个人。

  “张教授不用急,”关凌准确地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在您判断这是否值得您的时间之前,不妨先看看这个。”

  张教授狐疑地翻开资料,眉头渐渐皱起。

  其他人也开始浏览手中的文件,会议室里的交谈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吸气声。

  关凌环视一周,嘴角微扬。

  他知道自己准备的东西会让他们惊讶,

  剧本内,关凌不敢说每一个科学细节都有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但是他绝对是做过推敲的,而且无论是从火星大气成分到土壤特性,还是从轨道力学计算到植物生长周期,关凌甚至与后世的一些科研成果做到了结合。

  没一会儿,

  航天科技局的李院士率先开口,眼镜后的眼睛瞪得老大,“这些轨道计算是你自己做的?”

  “我不太懂,就瞎整了整。”关凌道,“当然参考了NASA的火星任务数据和我国嫦娥工程的实践经验。当然,如果有错误,还请您指正。”

  李院士与身旁的同事交换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眼神。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数字,不是一个电影导演应该掌握的东西。

  植物学专家王教授突然拍桌而起:“这个马铃薯在火星土壤中生长的方案.你从哪里得到的灵感?”

  关凌讪笑了声,“我觉得未来真的有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我就是个编剧。我甚至怀疑未来我们能够得到精确的月球,甚至火星的土壤。”

  “当然我也不知道准确与否,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路,用玄武岩粉末模拟火星土壤,添加不同比例的人类排泄物作为肥料。利用合适的配比,是否可行。”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们此刻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关凌。

  他们原以为今天只是来给一个不懂科学的导演上上课,没想到对方展示出的专业素养让他们这些真正的专家都感到汗颜。

  这**是个导演?

  你要不考个研吧!

  中科院空间中心的陈明远也是突然开口,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参与者,

  “你剧本第78页提到的利用MAV(火星上升飞行器)作为‘钢铁侠’式推进器的方案也是你编的?”

  关凌点了点头。

  陈明远的嘴巴微微张开。吓得不轻。

  他的确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方程,如果我们假设MAV保留了约40%的燃料.通过拆除不必要的部件减轻重量,再配合舱外航天服的姿态控制系统,理论上可以在火星低重力环境下实现短距离可控飞行.”

  忽然间,陈明远的嘴唇都有些颤抖。

  他怎么这么会编?

  你要不考个博吧!

  算了你要是会推导,你不如直接当博导。

  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变了。

  最初的轻视和怀疑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敬畏的专注。

  这些白发苍苍的专家们像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样,开始争先恐后地提问,而关凌对每一个问题都对答如流。

  因为有些思路关凌虽然是编的。

  但是很有趣。

  对他们的科研,可是不小的概念的提升。

  三个小时后,韩三品看着眼前这一幕,忍不住摇头苦笑。

  他原本担心关凌会在这些真正的专家面前出丑,没想到结果完全相反。

  这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教授们现在围着关凌,热烈讨论着剧本中的各种科学细节,甚至有人开始争论谁的领域在电影中应该得到更多展现。

  真**,

  绝了。

  韩三品人都麻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