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第346章 一言为定

小说:【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作者:迷茫期中 更新时间:2025-07-29 19:41:57 源网站:2k小说网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胤礽倚在软枕上,安静地听着胤禔讲述那些塞外的风沙与江南的烟雨。

  山河浩荡,岁月如诗。

  华夏万里,自昆仑雪岭至江南烟波,从大漠孤烟到东海潮生,一景一物皆凝天地之灵,藏古今之韵。

  烟雨江南,春来最是温柔。

  细雨沾衣,杏花斜过矮墙,一脉淡香浮在青石巷口。

  远处画桥如月,倒映碧波,偶有乌篷船咿呀摇过,棹破一池萍碎。

  岸上人家推窗晾绸,风吹起,便似流云栖在檐角。

  西北大漠,落日熔金。

  沙丘起伏如浪,风过时,细碎金沙簌簌流动,恍若天上星河倾泻。

  驼铃叮咚,自远方悠悠荡来,惊起几只沙雀,倏忽掠过胡杨枝头。

  那老树虬枝盘曲,金叶飒飒,似要将千年寂寞,说与长风听。

  巴蜀群山,云深不知处。青峰叠嶂间,时有白练垂落,飞珠溅玉,声若松涛。

  竹林雨后,新笋初萌,苔痕爬上樵人歇脚的青石。

  偶见山家小童,骑牛而过,笛音袅袅,惊散一涧烟岚。

  中原平野,麦浪接天。

  暮色四合时,村落灯火渐起,如星子缀在蓝灰的绸缎上。

  田间小径有归人荷锄,衣角沾满野花香,远处几声犬吠,衬得夜色更静。偶有流萤提灯飞过,照亮篱边半朵睡着的芍药。

  岭南四季,花事不休。木棉灼灼,攀上青灰城垣;

  芭蕉新绿,掩映白墙小院。

  午后骤雨初歇,街肆间飘来荔枝甜香,卖茶女挽着竹篮踏过水洼,鬓边茉莉坠着雨珠,一步一摇,散落满街清韵。

  胤禔坐直了身子:“说好了,待以后,我们要一起踏遍这大好山河。”

  他的语气认真“江南的烟柳画桥,塞北的长河落日,西域的驼铃古道——咱们兄弟几个都要一一走过。”

  胤礽望着他明亮的眼眸,唇角微扬,轻轻点头:“嗯,说好了。”

  窗外蝉鸣声声,夏风拂过庭前的石榴树,掀起一阵簌簌轻响。

  几只彩蝶翩跹而过,在阳光下划出绚丽的弧线。

  胤禔说着,又兴致勃勃地比划起来,“等到了江南,咱们可以乘画舫游西湖,你定然喜欢那种景致——烟波浩渺,远山如黛。”

  胤礽被他逗笑,眼底漾起浅浅的涟漪:“大哥安排得周全。”

  “那是自然!”胤禔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我可是答应过要带你们走遍天下的,岂能食言?”

  少年人的誓言总是热烈而真挚,仿佛阳光下的琉璃,璀璨夺目。

  “好。”胤礽再次点头,声音轻却坚定,“我等着那一天。”

  胤禔笑得愈发灿烂,伸手从案几上取过茶盏,豪迈地一饮而尽:“一言为定!”

  盛夏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两个年轻人的笑声融在风里,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飘向远方。

  *

  与此同时,上书房

  三个小家伙检查完毕,将课业仔细收整好。

  胤禟合上《尚书》注疏,胤?把《春秋》讲义摞齐,胤祥则把策论卷好,用丝带轻轻系上。

  梁九功见状,笑眯眯地躬身道:“三位爷既已完成,那奴才这就去回禀皇上……”

  他话还没说完,胤禟“唰”地站起身,扇子“啪”地一展,笑吟吟道:“梁谙达且慢,我们跟你一块儿去!”

  胤?也立刻跳起来,拍了拍衣摆:“就是就是!”

  胤祥虽没说话,但已经默默站到两人身旁,眼神坚定,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梁九功一愣,迟疑道:“这……皇上方才只吩咐奴才盯着三位爷补完课业,倒没说……”

  胤禟眼珠一转,故作委屈道:“梁谙达,我们可是认认真真、一字不差地写完了,难道连面见皇阿玛交差都不行?”

  胤?立刻帮腔,捂着腿夸张地“哎哟”一声:“就是!我们腿都坐麻了,总得活动活动吧?”

  胤祥则温声道:“梁谙达放心,我们绝不添乱,交完课业就回来。”

  梁九功被三人一唱一和说得哭笑不得,心知拦不住,只得点头:“那……三位爷请随奴才来吧。”

  三人顿时眉开眼笑,胤禟“啪”地合上扇子,朝两个弟弟使了个眼色,胤?咧嘴一笑,胤祥则微微颔首,三人默契地跟上梁九功,朝乾清宫方向走去。

  一路上,胤禟脚步轻快,胤?东张西望,胤祥则安静跟随。

  *

  乾清宫主殿内,康熙正批阅奏折,忽听梁九功在殿外禀报:“皇上,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前来复命。”

  康熙头也不抬,只淡淡“嗯”了一声。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三人齐声行礼,姿态恭敬,全然不似先前嬉闹模样。

  康熙这才搁下朱笔,抬眼扫了扫他们呈上的功课,略略翻看几页,眉梢微动——字迹工整,论述清晰,竟比预想中好上许多。

  “倒是长进了。”他语气仍带着几分威严,但眼底的严厉已稍稍缓和。

  梁九功适时上前,笑吟吟道:“回皇上,奴才方才瞧着三位阿哥写功课极认真,一问才知,原是太子殿下先前教导过他们如何研读典籍,他们照着太子爷的法子,写起来便顺畅许多。”

  康熙闻言,目光在三人面上停留片刻,似在审视。

  “哦?”他指尖轻点案几,“保成何时教你们的?”

  “回皇阿玛,”胤祥上前一步,声音清朗,“几个月前二哥抽查我们功课,见我们读《礼记》时只知死记硬背,便亲自带我们逐句解析,还教我们如何联系经义,举一反三。”

  “是啊皇阿玛!”胤?忍不住插嘴,“二哥说《春秋》不是光背故事就成的,得琢磨其中大义,儿子这才明白为何‘郑伯克段’是警示……”

  胤禟也收起平日嬉笑神色,认真道:“太子哥哥还叮嘱我们,学问贵在贯通,若只图应付差事,便是辜负圣贤书了。”

  康熙静静听着,眸中神色渐深。半晌,他微微颔首:“能牢记兄长教诲,总算没白费保成一片心。”

  他顿了顿,忽而话锋一转,“不过——”

  三人顿时绷直了脊背。

  “既然早得保成指点,先前为何懈怠?”康熙目光如炬,“莫非朕不查问,你们就打算一直蒙混过去?”

  殿内霎时一静。

  胤祥耳根发红,低声道:“儿臣知错……”

  胤禟偷瞄康熙脸色,小声道:“儿子再不敢了……”

  胤?挠头憨笑:“皇阿玛,儿子保证往后一定日日用功,绝不再贪玩误学!”

  康熙轻哼一声,到底没再追究,只摆摆手道:“去吧,朕晚些再考校你们。”

  三人如蒙大赦,连忙行礼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