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日,朱元璋只是在朝会上露了个面。

  至于朝事全部都交给朱标处理,老朱则天天带着一堆侍卫在皇宫装路灯。

  先是把马皇后的坤宁宫装好后,立马开始装乾清宫跟奉天殿,接着就是标儿的东宫。

  两百根路灯,看似很多,但皇宫更大,别说整个皇宫,就是后宫都没有分到几根。

  其实,这都要怪老朱。

  朱元璋为了让皇宫每一个地方都能被照亮,完全没有按照说明书上建议的距离安放路灯,而是把距离调近了许多。

  看着还差小半的皇宫还没有路灯,朱元璋打算,明日再去找黄小子买两百根。

  御书房。

  朱标正看着各府递上来的奏折。

  “殿下,胡相求见!”

  一太监从外面进来,对着朱标小声禀告。

  听到是胡惟庸,朱标愣了一下,又想起黄轩说的胡惟庸案。

  “让他进来吧!”

  朱标放下奏折,静待胡惟庸的到来。

  胡惟庸行跪拜之礼,呼道:“臣胡惟庸,拜见太子殿下!”

  “胡相请起!”

  朱标点了点头,问道:“不知胡相过来,是为了何事?”

  “殿下,苏、松、扬、台水患目前得到了控制,不过由于陛下说过,赐予灾民每户一石粮食,臣让人在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等地征集粮食,运往灾区,现在马上七月了,臣怕秋粮(税赋)收不上来。”

  “毕竟这次数目太大,臣怕若按照去岁的账目去收,会很难……”

  朱标闻言,沉默不语。

  这事他清楚。

  抽调应天、太平、镇江的粮食去赈灾,也是他签署同意的。

  现在胡惟庸提到秋税的问题,朱标想了一下,道:“这事我会跟陛下商量一下,你给这些地方的官员提一下,陛下不会为难他们的,也让百姓安心,朝廷会记得他们。”

  胡惟庸跪地高呼:“殿下仁慈!”

  “胡相言重了,孤生为大明太子,心系百姓乃是分内之事。”

  胡惟庸见朱标心情还不错,拍了几句马屁后,忽然提到:“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标看了一眼胡惟庸,道:“胡相请说!”

  胡惟庸看着朱标的眼睛,小心翼翼的说道:“殿下,宋景濂已告老还乡,现在又将他留在京城教导太孙殿下……”

  “朝臣都说,外面百姓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大明朝堂无人可用了……”

  “况且,宋景濂已七十有一,身子骨不再硬朗,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清醒,臣怕他教不好太孙殿下。”

  那宋景濂都这么大的年纪了,不在家等死,还跑京城来干什么?

  当了太子是老师还不够,现在还要当太孙的老师。

  凭什么?

  想到陛下起事之初,这老不死的还时常教导过陛下。

  胡惟庸心中更酸了。

  三代恩师,这么大的荣誉,他宋景濂配吗?

  太孙殿下的老师,自己可是盼了好久。

  不管是才学,还是能力、地位,整个朝堂,又有谁能与自己相比的?

  结果这老不死的趁着帝庆节,跑京城来,来了就赖着不走了。

  有此人在,自己帝师的梦想不就实现不了吗?

  朱标闻言,眉头一皱,瞟了一眼胡惟庸,淡淡的说道:“朝臣真的是这么说的?”

  胡惟庸拱手道:“回殿下,臣句句属实!”

  朱标内心冷笑了一声。

  如果没有听到黄轩说的历史对胡惟庸的评价,或许朱标还真会考虑胡惟庸的话。

  但,现在听来。

  朱标只觉得胡惟庸只是眼红老师而已。

  此人心胸果然狭隘!

  “雄英不过四岁,还未正式拜师学习,现在也只是让老师教他一些礼仪规矩而已,胡相不用担心。”

  “并且,雄英的事,孤都没法插手,全是陛下一手操办的。”

  胡惟庸闻言,立马又跪了下去:“臣妄言,请殿下责罚!”

  朱标微微一笑,道:“胡相也是好心,何罪之有,胡相回去以后,给朝臣解释一句,孤不希望以后再听到类似的言语。”

  “是!”

  胡惟庸低着头,朱标也看不见他的面容。

  挥了挥手,道:“若无其他事,胡相告退吧,孤还要审阅奏折!”

  “是!臣告退!”

  看着胡惟庸远去的身影,朱标心中有些纠结。

  这人,跟着爹好多年了。

  能力不错,要不然也不会被爹提拔成为宰相。

  但,最近几年,胡惟庸胆子越来越大。

  刘基之事,让爹跟娘闹了好久,要不是爹再三保证以后不再亏待功臣,估计现在娘都不待见爹呢!

  而这一切,都是胡惟庸的杰作。

  虽然是老爹默许的。

  之前一些事情,胡惟庸处理完了以后才禀报上来。

  以前朱标还觉得他这宰相当得不错,能让爹少许多烦心事。

  现在看来,这何尝不是胡惟庸大权在握,欺上瞒下,为所欲为?

  所以,朱标纠结的是,此人到底救还是不救?

  按照老爹的话来说,一切照旧。

  对于胡惟庸不必理会,就让事情犹如黄轩说的历史那般发展下去。

  到时候一并收拾了胡惟庸**乱党。

  不过,若真的这样做,到时候娘那边又要跟爹置气,说他嗜杀成性!

  那黄轩可是说了,胡惟庸案杀了两三万人!

  这可不是小数目!

  上次刘基之事,就把娘给气得病倒了,缓了好几个月,娘才好转。

  朱标怕胡惟庸的事,又会把娘给气病了。

  “大哥!”

  “大哥!”

  朱标左右为难时,忽然几道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只见几个弟弟,快步走了进来。

  朱标疑惑的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嘿嘿,咱们这不是想大哥了吗,所以来看看大哥你!”

  “对对对,咱们几兄弟都好几天没看到大哥了。”

  几人打着哈哈,殷勤的走在朱标身边。

  “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这几个弟弟,基本都是自己带大的,他们**一翘,自己就知道他们要拉什么屎。

  平日里没事,绝对不会来找自己。

  今天几人一起过来,就差把“我们有事找你”几个字刻在脑门上了。

  “嘿嘿,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大哥!”

  朱棣从怀来掏出手机,问道:“大哥,这手机,还有外面还在安装的路灯……,大哥你能给我们说说,是从哪里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