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然他们三人假意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带着几分莫名奇妙之意走了过去,站在屋门前。

  隔着门上挂着的纱帘,只见里边是一个穿着裙装的女子。

  此时正值夏日,外面的光线明亮刺眼,当那女子观察燕然他们三个的相貌时,倒是能看得清楚。

  只是从外往里看,就有些困难了。

  那女子才看了一眼,就让人打了帘子,脚下步履轻盈,从里面缓缓走了出来。

  只见那女子打扮华贵,衣装锦绣,首饰搭配精巧,行走间从容优雅,身上处处都透着精致。

  燕然一见此人的相貌气度,知道她十有八九就是粉妆楼里那位女掌柜,叫什么无患姑**那位。

  此时那姑**心里,其实也在暗自吃惊。

  这一下来了三个面试的,而且个个相貌不凡,这回店里的人手倒是越发充裕了。

  而且看起来还是三个读书人,那就更好了!

  那女子一双勾魂夺魄的凤眼,不动声色的从燕然三人的脸上扫过,每看过一个,心里便忍不住一声赞叹!

  那个青衫少年,眉目中风流蕴藉,真可以说世间无双!

  旁边那个猿臂蜂腰的年轻人,儒雅风流中带着一股**心旌的邪异,看得出来,这是个特别有故事的男人……

  至于站在中间的那位,则是稳重沉静,他似乎只要微微一笑,就有动人的感染力,会让姑娘不由自主的想跟着他的情绪走。

  这才是男儿中的极品!怕是他稍稍皱眉,他身边的女子就自然而然的生出想要疼爱他的感觉!

  似这般人才品貌,招人时就算一两个月,也未必碰得上一个。今日一下子就来了仨,这岂不是意外之喜?

  姑娘心中虽然这么想,但脸上却还是不动声色。只见她向着三人微微颌首为礼,然后淡淡说道:

  “在我们这文房店做账房,光是会识字算账还不够,多少还要有些文字底蕴还行。”

  “我们三个都是读书人,”燕然闻言,笑着说道:

  “姑娘想看我们的笔墨,不妨出题考一考也好,相信一定不会让姑娘失望。”

  “这么有信心?”那姑娘歪着头问了一句。

  “请姑娘出题,”燕然笑着回答。

  “那好,”那女子一手捏着手绢儿,一手轻轻点着自己的香腮,想了想之后说道:

  “咱们这家店铺,既然是开在大相国寺对面,那就以大相国寺为题,请三位各自赋诗如何?”

  “那有何难?”

  燕然他们三个一起笑了出来,随即燕青稍一沉吟,就向燕然他们说道:

  “那小弟就先献丑了,相国寺……”燕青低声吟诵道:

  “静随钟声入梵宫,云端一喝耳双聋,菩提不解无言旨,辜负拈花一笑中。”

  ……哎呦!

  那姑娘一听之下,脸上却不禁微微有些变色。

  这首诗写的是大相国寺没错,里面其他的几句也就罢了,只是其中那句“云端一喝耳双聋”颇有些天外飞来、无尘无垢之意!

  显然面前这位,可不是个普通的读书人!

  燕然却在旁边暗自好笑,燕小乙虽然是个武人,但却天生聪明之极。

  什么弹琴吹笛这些诸班耍子,偷香窃玉这类风流技艺,吟诗唱曲这般小巧手段,就没有他学不会的!

  更何况他进了侯府之后,眼界越发宽阔,使得他今日写出来的诗词,居然也是气象不凡。

  此外小乙还学了暗器手段,武功也大有精进……在燕然的影响下,燕青跟之前相比,也在渐渐变成不一样的人!

  燕然正在心中窃笑之际,却见那个姑娘一转头看了看了自己。

  得,轮到我了!

  燕然随即也以大相国寺为题,赶紧吟诗一首。

  苏信燕青他俩对燕然写诗倒是毫不紧张,话说这样的题目落到燕然的手上,简直就是白给一样。

  用燕然的话说,这不就是一道送分题吗?

  只怕小侯爷还要有意控制住自己的水准,别弄出什么太厉害的诗词,让人看出了破绽才行!

  果然就见燕然笑着吟诵道:

  “山水争留四海缘,身后犹带九州烟。佛前莫问前生事,回望人间十九年。”

  “嘶……”那姑娘一听之下,心里不禁又是一惊!

  她现在非常确定,这三个人的诗文水平绝不是普通水准!

  那句“身后犹带九州烟”洒脱无忌,不染点尘,可不是读死书的书生能做出来的!

  在这之后又轮到苏信,只见这位苏兄也随即吟诵道:

  “何事昂首过此门?意在佛陀殿上尊。世间幸有青眼客,几番拔剑为招魂!”

  好嘛燕然在旁边听着,心里也不由得暗自赞叹。

  苏信这一句“世间幸有青眼客”,似乎是希望那位姑娘能对他青眼有加,把他选中了做个账房先生的意思。

  但实际上燕然却很清楚,苏信说的其实是,他有幸碰到了燕然……

  至于那句“几番拔剑为招魂”就更不用提了,自然是说苏信从小身负血仇,为相亲报仇的事!

  当那姑娘听到苏信的诗词后,也是相当震惊,她将这三首诗在心里反复诵念了几遍,不禁向着燕然他们一边打量一边问道:

  “我看三位随口吟诵,句句都是不凡,不知三位是何出身?”

  “怎么寻生计,寻到我们这小店里来了?”

  燕然心里非常清楚,这回是“盘海底”的环节到了!

  于是他笑着说道:“不敢相瞒这位姑娘,我们三个其实是到汴京城里来考春闱的。”

  “就在上次考试的时候,我们三人结成了好友,只可惜初试不利。”

  “没考中之后,我们索性留在汴京城里,等着下一科再继续应试……”

  “只是我们三人家境一般,两年下来,从家里带来的盘缠都用得差不多了。”

  “因此无奈之下,才一块出来找个生计,若是在贵店写写算算,能赚个茶饭出来,让我们坚持到明年春闱,那便是再好不过!”

  原来如此!这时姑娘听了燕然的解释,才知道里面的原因。

  怪不得这三人相貌非凡,文采惊艳,原来是三位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