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为国铸剑 第168章 迈入1981,被催婚的彭林!

小说:重生1978,为国铸剑 作者:蹦猫哎 更新时间:2025-07-02 00:03:02 源网站:2k小说网
  12月31日,上午。

  在1980年的最后一天,龙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暨“天工铸剑”功勋奖章颁奖典礼在大会堂盛大召开!

  大会堂内,穹顶的水晶吊灯映照着红色地毯,两侧的军旗与国徽肃穆庄严,仿佛无声的钢铁长城。

  彭林立于授勋台中央,身后巨幅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歼-10战机撕裂长空、北斗卫星组网升空以及重装合成旅化成钢铁洪流碾压敌阵的震撼画面。

  台下座无虚席,军方将领、科研专家、功臣元勋、军工骨干齐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的授勋台上。

  主持人声音洪亮,正庄重无比的宣读颁奖词:

  “今天,我们在此见证一个时代的辉煌!”

  “属于龙国科学界的最高奖项——龙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将授予彭林同志!”

  主持人话语过后,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他以科技铸剑,以智慧卫国!开创陆军合成旅体系,终结‘铁脚板追坦克’的历史,让龙国陆军迈入智能作战新时代!”

  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在陆军演习中,龙国的合成旅如钢铁洪流般碾压“敌阵”的画面!

  卫士火箭弹的钨合金暴雨将“敌军”坦克化为废铁,震撼全场!

  “他铸就歼-10‘猛龙’战机,夺回共和国制空权!巴黎航展4:0碾压幻影2000,向世界宣告龙国空军的崛起!”

  画面切换至歼-10战机在蓝天下划出凌厉航迹,霹雳**的尾焰如利剑刺破苍穹。

  “他奠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大国重器装上“天眼”!从战场到民生,北斗系统指引龙国迈向星辰大海!”

  屏幕上,龙国汽车工人对于国产汽车出口国外热泪盈眶,全球卫星轨道图如星辰般闪烁。

  “更以“天网”数据链熔铸三军一体,让陆军、空军、火箭**部队协同作战,形成全球一体化杀阵!”

  最后,画面定格在龙国军队现代化演训的恢弘场景,合成旅、歼-10、北斗系统三位一体,构筑起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国防黄金三角!

  主持人声音激昂,字字铿锵:

  “今日授予彭林同志龙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不仅为表彰其卓越贡献,更是向世界宣告——龙国的剑锋,永远指向未来!”

  随着主持人的话语结束,现场响起雷鸣一般的热烈掌声。

  郑公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台,双手捧起鎏金勋章。

  “彭林同志,科学技术不仅是国防的剑锋,更是第一生产力!”

  “我要代表国家和人民感谢你做出的卓越贡献!”

  老人非常和蔼,郑重地将勋章佩戴在彭林胸前。

  在如潮的掌声中,彭林举起勋章致意!

  而在台下,同样所有人起立,向彭林鼓掌和敬礼!

  而在龙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则是国防部“天工铸剑”功勋奖章的颁奖典礼。

  “天工逐渐”功勋奖章分为**,一级勋章授予体系开创者、二级勋章授予核心技术突破者,**勋章授予关键工艺攻坚者!

  徐永安元帅双手捧起鎏金勋章,勋章上面剑刃与齿轮交叠,北斗星座的微缩模型在蓝宝石基底中流转光华。

  “彭林同志,你设计的合成旅体系让陆军跨越三十年差距,北斗系统铸就国家天眼,歼-10战机夺回制空权!”

  “这枚勋章,是共和国永不卷刃的剑锋!”

  语毕,徐永安元帅郑重无比的为彭林将功勋奖章佩戴在胸口上。

  随后,23位工程师和科学家依次登台。

  他们皆是重装合成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东风-6洲际**、歼-10等重大项目的核心技术突破者。

  “三十年前我们用血肉填战线,如今我们的科技让敌人用钢铁填坟场!”

  空军总司令刘宇飞走上前,为他们分别佩戴上勋章!

  再之后,186名青年骨干站成钢铁方阵登台。

  他们皆是各个项目之中的核心技术骨干,是关键生产工艺的攻坚者!

  正是他们的存在,一个个重大项目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生产出来!

  陆军总司令周振邦和海军总司令一起登台,为他们佩戴功勋奖章!

  ……………………

  1981年,1月1日。

  在元旦假期的第一天,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全国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便是报道龙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暨“天工铸剑”功勋奖章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

  【1980年12月31日,龙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暨“天工铸剑”功勋奖章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盛大召开。

  彭林同志荣获最高科学技术奖,其开创的合成旅体系、歼-10战机和北斗系统铸就国防“黄金三角”。

  彭林同志与23名核心科学家、186名技术骨干同获“天工铸剑”勋章,彰显龙国科技强军、创新兴国的坚定步伐。

  徐永安元帅强调:“他们是共和国永不卷刃的剑锋!”

  “龙国的剑锋,永远指向未来!”】

  随着报纸的报道和大街小巷的广播声音,龙国大地迈入全新的一年。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元旦彭林照旧短暂休息了一天,并亲自驾驶着“九州”汽车带着朱琳在燕京周边自驾游了一整天。

  直到傍晚,两人才重新返回燕京,驱车来到什刹海散步。

  什刹海的冰面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彭林与朱琳踏过积雪的银锭桥。

  她裹着一件驼色羊绒大衣,领口露出雪白的貂毛滚边,衬得脖颈如凝脂般细腻。

  朱琳的贝雷帽斜扣在盘起的发髻上,发丝间一枚珍珠发卡在冬日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她俯身去掬桥栏积雪时,大衣下摆掀起一角,露出被黑**包裹的纤细脚踝和小羊皮靴。

  后海的冰场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彭林伸出手臂将朱琳揽入怀中。

  现如今龙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彭林也开始认真思考起两人的婚事。

  他们两个人自由恋爱两年多的时间,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非常久的了。

  尤其是当初针对越猴自卫反击战前夕,朱琳不远千里从燕京跑到昌河去找他的场景,依然让彭林感动不已!

  如果今年能够抽出时间,他准备今年一定将婚事办下。

  两个人在湖边逛了一圈,便前往朱琳父母家吃饭。

  京西胡同深处,朱家小院的石榴树挂满冰凌,屋内暖炉烘得窗花微微卷边。彭林军装笔挺,将一盒龙井轻放在八仙桌上。

  朱琳母亲端上红烧黄河鲤鱼时,蒸汽模糊了镜片。

  她突然瞥见女儿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素圈,那是彭林用歼-10尾翼余料打磨出来的。

  “小彭啊。”

  朱父抿了一口酒杯,用筷子尖点了点今天的新报纸。

  “这“铸剑人”的婚事,总不能比卫星定位还难吧?”

  朱父开玩笑问道。

  满桌哄笑中,朱琳的的耳根瞬间比炉火还红。

  她在桌下轻轻踢了踢彭林的小腿,此时窗外1981年的初雪簌簌落下。

  “瑞雪兆丰年!”

  彭林笑着岔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