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131章 抽签分鱼

小说: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作者:钓雪寒江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2:14 源网站:2k小说网
  八驾水车,一刻不停抽水,水流虽然都不大,可量变引起质变,水塘内的水位退的很快。

  浅滩很快就露了出来,已经有人下去了,河蚌、贝壳、螺蛳,藏在淤泥内也给你摸出来。

  冬天大家都有空,有时间处理这些。

  无非就是耗费些柴火,大锅煮开,把里面的肉用竹签或是绣花针挑出来,剁碎了再煮一遍。

  煮好后撒上盐粒晒成肉干,等冬天的时候,拿出来用开水泡一泡,加点韭菜炒了,也是一道河鲜。

  赵清虎拿着铁叉也下塘了,在一些沙地里面不厌其烦插着。

  淡水河里面,喜欢卧沙的鱼不多,但是,并非没有。

  甲鱼,这家伙,就喜欢藏在泥沙之中。

  用铁叉一寸寸**去沙土,不给甲鱼任何苟且偷生的机会。

  “嘟嘟!”

  “嘿嘿,我这有了。”

  赵清虎回头,是赵三清,他大伯家的老三。

  “三堂哥,运气不错啊,这么快就**了。”

  “哈哈,我先薅上来,看看大小。”

  赵三清说着,一只手直接探入了泥沙之中,一用力,将一只甲鱼翻了起来。

  那甲鱼灵活的很,刚刚被翻起来,立马就一个翻身,四肢跟马达一样动了起来,快速飞奔。

  “还想跑?”

  赵三清一个大跨步,一脚将那甲鱼踩住了。

  甲鱼脑袋探了出来,脖子一百八十度旋转,张嘴咬向了赵三清的脚。

  好在赵三清穿了鞋子,否则被甲鱼来一口也不好受。

  伸手探进甲鱼身下,两根手指捏住了甲鱼腹部左右的软肋,那伸出来的甲鱼脖子立马就缩了回去。

  “有点压手,有四斤多。”赵三清道。

  “甲鱼可是大补,镇上的百味楼一百文一斤收。”一旁一个赵姓汉子道。

  “那这咋分啊?”赵三清为难了。

  “再**,也许还有其他的呢,一只不好分,多了就好分了。”赵清虎道。

  千年王八万年龟,这甲鱼跟王八也差不多,耐养。

  大不了,到时候自己出钱买下来,大家按户分铜板就是。

  “三清大哥开门红了,咱们也加把劲啊,这一片沙土肯定不止藏了一只。”

  “嘿嘿,竹溪里面浅滩不少,现在天气还不算太冷,明天有人一起来插甲鱼吗?”

  “得了吧,明天开山,你家不去啊?”

  “我家人多,我老爹肯定带着大哥、二哥去,我有空。”

  “嘟嘟!”

  插了快一个小时了,赵清虎脚下终于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我这也有了。”

  欢呼一声,赵清虎伸手探进去,果然,摸到了甲鱼。

  一用力,便将那甲鱼从沙土内掀了起来。

  赵清虎眼急手快,立马就捏住了甲鱼软肋,刚刚探出脑袋的甲鱼,脖子立马缩了回去。有经验的,在沙土之中就会捏住甲鱼软肋,如此抓上来就万无一失。

  赵清虎可没经验,他怕摸到了甲鱼脑袋,被咬上一口,所以急着翻上来。

  反正水塘都抽干了,甲鱼是跑不掉的。

  “我这也不小,有两斤多。”

  “放桶里。”

  到中午的时候,水才抽的差不多了,已经有人下塘,开始挖水沟,把水塘里面坑坑洼洼的水,往水车下面引。

  一大片沙土地,一共八条铁叉,也全都插完了,一共弄了四只甲鱼,两大两小。

  “淤泥里面划一划,看看有没有黑头。”

  赵三清招呼一声,大家又站成一排,开始划拉淤泥。

  “**!”

  刚刚下铁叉,就一划拉,一条黑头就摇头摆尾窜了出来,直奔下方有水的地方。

  “嘿,三清哥你运到好啊。”

  “哈哈,凑巧,凑巧!”

  绕着鱼塘划拉了一大圈,抓了一些黑头,也有跑进水里面的。

  走第二圈后,就没地方了,下面就是淤泥湖底,水也抽的差不多了,该是时候抓鱼了。

  赵清虎推着一个水盆,跟老三、老四来到了一处水坑处。

  “大哥,这还有洞呢,指不定藏了鲶鱼。”

  “摸一摸吧。”

  水坑内剩下的水,也就是半米深,伸手进去就能摸。

  三人一进去,里面的鱼群立马就躁动了起来,水花喷溅,很是热闹。

  “好家伙,这里有一窝啊。”

  “旁边还有一根烂木头,待会看看里面有鱼没。”

  水坑不大,三四平的样子,可水有深有浅,也不好抓。

  三兄弟直接上手,用木盆往外舀水,速度快得很。

  很快,里面的鱼就藏不住了。

  是一窝草鱼,有十三条,此外还有鲶鱼跟鲫鱼。

  再看一旁的坑壁,果然,有十几个水洞,伸手进去摸到的就是一片柔滑,是鲶鱼。

  鲶鱼这东西,喜欢躲藏在洞里面过冬。

  十六个鲶鱼洞,大大小小摸出来四十八条鲶鱼。

  “大哥、三哥你们来看,这还真有一条大家伙。”

  老四赵清牛翻开那烂木头,果然,中空的木头里面,有几条鲶鱼,其中还有一个大家伙,看上去有五六斤。

  水塘里面,没有真正的大鱼,上十斤的鱼一条都没有。

  最大的就是一条黑头,有八斤多,铁叉划拉淤泥的时候,直接就撞了上去,那铁叉的汉子一个趔趄,差点没一头栽进淤泥里面,扒拉出来才看出是一条大黑头。

  半下午的时候,鱼塘内的所有鱼都抓了起来,有大有小,很快就分成了十九份。

  十九个鱼堆看上去都差不多,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每个鱼堆大概六七十斤,三年没起的鱼塘,出这些鱼算是不错了,毕竟都是野鱼。

  “这六只甲鱼怎么办?”

  鱼是分好了,哪怕是大黑头,也进了第一个鱼堆。

  大一点而已,其余鱼堆多放一条大鱼就是。

  就是这六只甲鱼不好分,除了沙土内插出来的四只,另外在淤泥内也抓出了两只。

  “甲鱼我都要了,一百文一斤,铜板咱们十九户平分吧。”赵清虎道。

  “好,清虎哥大气!”

  “那就按照清虎说的来,现在每户派个人来抽签。”最后是赵大清拍板。没办法,他们老赵家,清字辈几十个汉子,赵大清是年纪最大的。

  抽签,也没啥讲究,就是赵大清弄来了十几根茅草,长短各不一样。

  从长到短,就是一号鱼堆到十九号鱼堆。

  赵清虎上去抽了一根,最后一对比,是十三号鱼堆。

  “大郎,快把鱼收了,离水太久容易死了。”

  他们家鱼堆旁边,十四号鱼堆是三奶奶家的,她大孙子狗蛋跟二孙子驴蛋也在往水桶里面装鱼。

  赵清虎扫了一眼,这帮乡巴佬,错把珍珠当鱼目啊。

  狗蛋这堆鱼里面,竟然有一条鲥鱼。

  好家伙,这不是传闻中的,长江三鲜之一吗?

  不过,鲥鱼族群庞大,在华夏大部分区域都有分布。

  竹溪内出现也不稀奇。

  鲥鱼是淡水鱼中,最为珍贵的鱼类之一,价格不便宜。

  一条鲥鱼,在古代,能跟一头猪等价。

  赵清虎连忙又去看了看其他的鱼堆,还真有,老三赵清狗的鱼堆里面也有一条。

  这是拿鲥鱼当杂鱼分的啊。

  这两条鲥鱼都不大,一斤多,不足两斤,难怪被当成杂鱼。

  鲥鱼是好东西,可只有两条,赵清虎看了看狗蛋、驴蛋那瘦弱的身子,也没说什么。

  等大家收了鱼,扛着水车,欢欢喜喜回村后,他收拾收拾,拿上银钱,提了水桶,这才去了三奶奶家。

  “三奶奶,在家吗?”

  “谁啊,进来吧,我在呢。”

  三奶奶家是土坯房,老房子了,好在茅草盖的很厚,土坯房也没有破洞。

  “是清虎啊,你怎么来了?”

  三奶奶虽然六十多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正在屋内缝补衣服呢。

  “清虎叔!”狗蛋、驴蛋连忙叫人。

  “嗯,都是乖孩子。”

  赵清虎回了一句,而后才开口道:“三奶奶,身体还硬朗吧?”

  “好着你,你小子好久没来看看我老婆子了。”

  “清虎叔!”

  此时,里屋露出了两颗脑袋,一男一女,是老三牛蛋、老四春花。

  躲在里屋,是衣服不够,还是害羞的?

  “牛蛋、春花!都是乖孩子!”

  赵清虎从怀里面摸出了几块饴糖,递给了狗蛋,“狗蛋,拿去跟弟弟妹妹们分一分,清虎叔找你奶奶说说话。”

  狗蛋咽了咽唾沫,却没有第一时间接糖,而是看向了三奶奶。

  “长者赐不敢辞,你清虎叔给你们的,收下吧。”

  “谢谢清虎叔。”

  狗蛋拿了糖,带着驴蛋去了里屋。

  “清虎啊,今天怎么想到来我这?”

  “三奶奶,我是来卖一条鱼的,你看我这水桶都带来了。”

  说着,赵清虎也没隐瞒,把鲥鱼的事情说了。

  “三奶奶,我三弟也得了一条。我跟镇上的王员外有些交情,这两条鲥鱼我打算买回去送去镇上当个礼物,您看?”

  三奶奶活了六十多岁,一个人带着四个孙子孙女生活了几年,啥事不懂啊。

  赵清虎提到了赵清狗,她跟赵清狗家各自得了一条。

  鲥鱼珍贵,算是意外之财,可三奶奶家这些年,受族里面照顾不少,直接就私藏了这条鱼,老太太心里面不上劲。

  赵清虎提到了赵清狗,那就是两家的事情,老太太有心让出去,也不能断了别人家的财路啊。

  “你这孩子,今年总算是机灵了。你放心,三奶奶不膈应,我还要养孙子孙女呢。可我只能收三两银子,多的我不能要!今年因为你家,我家也养了一箱蜂,还抓了肉钻子卖钱,还有那金银花,给家里赚了不少银钱。田地里面有了肥料,收成也好了,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剩的,今年能过一个好年,狗蛋他们也有新衣穿了,多的就当是老婆子我谢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