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271章 三郎回京

小说: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作者:钓雪寒江 更新时间:2025-06-15 00:55:45 源网站:2k小说网
  赵清虎来京城,短短几个月时间,悄无声息中,整个大渊朝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许多变化。

  大街上,穿着统一**的,留着短发,甩着膀子干活的人多了不少。

  都是煤炭商会的员工,或是运送无烟煤的,或是来京城逛街的,或是无烟煤店铺的。

  不仅如此,连煤炭商会总部,所有员工,都喜欢上了穿工服。

  初看,那上衣、下衣分开,总感觉不伦不类。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工服的好处。

  而且,让他们喜欢上这种感觉的,是工服带来的优越感。

  别说,那是真正的优越感,一点不假。

  毕竟,现如今,大街小巷,老人小孩都知道了,皇家煤炭商会的正式工,那是铁饭碗。

  不仅旱涝保收,每个月都有工钱拿。

  只要你不犯罪,你的工位就能干到死。

  等你干不动了,还能退休,让儿子、女儿顶上去。这是皇家给的铁饭碗啊,是吃上皇粮了。

  路上那些煤炭工人,谁不羡慕?

  如今的房山矿场,不仅有男工,还有女工。

  虽说目前只有几十个,或是在后厨,或是在卫生处,或是在劳保处,可的的确确是有女工了。

  这还是赵清虎,特意吩咐的。

  起初,找厨**时候,还没人愿意来。

  可一旦有了第一个,破了红线,后面就简单多了。

  打扫卫生、发放劳保品,来了不少女工。

  甚至有人想要下矿井,都是周围十里八乡的大姑娘、小媳妇。

  能挣钱,谁也不嫌弃磕碜。

  赵清虎自然是乐见其成,把妇女同志邀请进来,等于是一下子,把劳动力从一变成二。

  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落下,爱国宣传,都交给了后勤部。

  此外,赵清虎下令后勤部,找一些读书识字的人,在煤矿开办夜校,扫盲班。

  他给煤炭工人定下的八级工资制度,一级最低,八级最高。

  想要往上提升,读书识字,能看懂矿场的规章制度,图纸水文,宣传标语,也是要考核的。

  有这个规矩,就有了需求。

  房山煤镇已经颇具规模,常住人口有将近十万,其繁华程度,不下一座府城。

  工匠院研究出来的一些新东西,第一批就用在了房山煤镇上。

  就是赵清虎,有时间也喜欢来这里逛一逛。

  房山煤镇,自然比不了现代化的城镇,但是一些新东西,也是古代没有的。

  时光匆匆,九月底的时候,京城飘起了雪花,赵清虎也终于等到了,从南方一路舟车劳顿赶回来的三郎。

  “爹!”

  通州码头,赵清虎瞅了一眼晒黑了不少的三郎,“好儿子!”

  “爹,我给你带礼物了!”

  见到赵清虎,三郎十分兴奋,一挥手,便见大牛、二牛,从船上抬下来一株---荔枝树!

  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果子,都是荔枝。

  赵清虎眼珠子都瞪圆了,好家伙,虽说泉州有晚熟的荔枝,七八月份才红。

  可你这,直接把一棵树挖了回来,还真是有想法啊。

  荔枝保鲜不容易,三郎直接把树挖了回来。

  大牛、二牛也是真有力气,赵清虎瞅了一眼树根上的护根土,估摸着,有一两百斤啊。

  不仅是赵清虎吃了一惊,周围往来的客人,也都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只听说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竟然有人直接把荔枝树从南方带到了京城。

  看那满树红彤彤的果子,不少人下意识咽了咽唾沫。

  “三郎,你咋想的啊?”

  “爹,当初家里面移栽果树的时候,你不是说保留护根泥,果树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吗?爹,我带了五棵回来呢。”

  “快,拉牛车过来,先把这荔枝树送去庄子上,移栽进暖棚里面。”

  “爹,这次我带回来不少东西,咱们先回去,让大牛、二牛在这看着。”

  “杜真带人来了,咱们上马车等着。”

  上了马车,赵清虎上下打量了一眼自家儿子。

  “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爹放心,有王爷的手谕,还有威宁侯府的护卫,一路都很平安。”

  “好!家里现在有了庄子,我请了几个武师住进去了,日后庄子上也能出些带武艺的。”

  “太好了爹,那我也去学。”

  “老余头不是教了你们不少?”

  “老余教的都是杀人技,儿子我又不上战场。”

  “跟爹说说,这次你去南方的见闻。”

  三郎是走运河,抵达杭州的,在杭州找了一个商队,跟着去了闽地,又去了粤地。

  赵清虎提到的三种粮种,三郎只带回来了红薯跟土豆,并没有找到玉米。

  有两种赵清虎已经十分满意。

  等到了庄子上,很快,他就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土豆跟红薯。

  按照三郎所说,即便是闽粤两地,种植的也很少,为了找这个,他费了一番功夫。

  土豆并不大,大部分只有鸡蛋大小,好一点的有拳头大。

  红薯要大一点,对比赵清虎记忆中的,三郎带回来的有些细长。

  “爹,我还带回来了红薯藤。”

  “不用,有红薯就行,爹知道怎么育种。”

  三郎去了几个月,找到粮种后,把能买到的全都买了回来。

  红薯足足有八千多斤,土豆也有五千多斤。

  赵清虎郁闷了,这么多?

  自己准备的暖棚种不下啊,也不知道放在地窖里面储存一个冬天,会不会坏掉。

  用麦麸、米糠,堆积在地窖里面,然后把土豆、红薯藏进去。

  “爹,这是番薯。”

  “就叫红薯,名字改了。”

  “赵爱卿,朕听说你家儿子带了一树荔枝回京?”

  赵清虎正在吩咐杜真,保存粮种呢,宏丰帝大步流星从外面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众人连忙扔下手上活计,躬身行礼。

  “免礼免礼,朕是来看荔枝树的。”

  宏丰帝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相信。

  荔枝树,直接从南方运来京城了,这一路舟车劳顿,没死吗?

  还说满树都是红彤彤的荔枝?

  耐不住腹中馋虫,宏丰帝带着孙公公就来了。

  “赵爱卿,荔枝树呢?”

  “在暖棚。”

  “这些是什么,看着怪怪的。”

  “陛下,这是粮种。”三郎迫不及待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