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34章 弃

小说:北府江山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时间:2025-07-28 17:30:44 源网站:2k小说网
  覆舟山的黑烟,很快就随着东北风飘到了建康城中。

  城中非但没有人心惶惶,反而欢呼雀跃。

  桓玄登基的这一年里,弄得里外不是人,高门、北府军、百姓都对其怨声载道,连佛门和道门也因其反复无常而与其决裂。

  桓玄这个皇帝当的实在不得人心。

  一开始还装装样子,革新朝政,遇到挫折和阻力,便故态复萌,大兴土木耽于享乐。

  所以刘裕从京口杀来,人心立即就蠢蠢欲动起来。

  皇宫之中,桓玄此时正苦苦等候战报。

  但一见到北面覆舟山方向的黑烟,以及城中的欢呼声,顿时心中一片冰凉。

  冯该、苻宏、皇甫敷三将联手,五万精锐,都被刘裕的四千人马击败,如今这两三万乌合之众,又岂是刘裕的对手?

  别人不知道刘裕的本事,桓玄最清楚,当初不杀他,正是因为欣赏他的武勇,准备他日北伐时,能为己所用。

  如今却只能咽下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建康城中尚有数千禁军,宫中亦有八百羽林弓弩手,只需抵挡两日,溃兵返回,便可重振旗鼓!”

  殷仲文苦劝。

  “数万精锐都不顶用,数千羽林又能如何?挡的住那头猛虎吗?哎,当初就不该定都于此,若是都城在武昌或者江陵,岂有今日之祸事?”桓玄一声接一声的哀叹。

  武昌乃孙权营建,东吴曾迁都于此。

  后王敦作乱,亦是以此地为基,杀入建康。

  桓玄的根基在西府,都城却定在江东,他认为有今日的窘境,原因出在此处。

  “陛下既然已经定都建康,便不能退,否则军心立溃!”

  “难道军心还没有崩溃吗?我五万精锐,连刘裕四千人马都敌不过,你说说,还能如何?”桓玄两眼瞪圆。

  殷仲文被呛的无言以对。

  无论是项城之战还是覆舟山之战,其实都没有错漏,集中优势兵力,先解决刘裕,再与魏、南燕联手,剿灭刘道规势力。

  奈何刘裕实在逆天,几千人马就杀到了建康城下。

  桓玄的信心也被击溃了。

  而建康现在人心浮动,别说守城,再待下去,只怕留在城中的北府老卒会起兵造反。

  “王谧何在?”桓玄眼中浮起最后一丝期待。

  如果那几家高门愿意支持,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殷仲文忿忿不平道:“今日一早,便驾车南去。”

  桓玄笑骂一声,“这头老狐狸!”

  王谧走了,形势越发不妙。

  桓玄伸了一个懒腰,“退吧,现在退兵,还能保住水军,保住荆襄,以图来日,若是留下,你我必死无疑!”

  随即扭动肥硕身躯,从软榻上起身。

  殷仲文恨恨道:“既然退兵,不如一把火将宫阙、府库烧了,以免为敌所用。”

  桓玄斜了他一眼,“朕不能振兴社稷,何必再惹人怨?烧掉宫阙府库,北府军必穷追不舍。”

  皇宫之外,车马早就准备好了。

  除了桓玄一家老小,竟然还有司马德文和司马德宗两兄弟。

  司马德宗痴痴傻傻,司马德文却出言讥讽:“陛下入京方才一年,何狼狈至此?”

  桓玄满脸怨气:“不想此地刁民如此之多,如此难治,总想谋害朕,不如归去,两位也可随我一同返回江陵享用荣华富贵。”

  司马德文幸灾乐祸道:“陛下雄才大略,还怕区区几个刁民?”

  “刁民自然不惧,然则前朝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祸及本朝,足下以为如何?”

  江左衰乱,始于司马家,桓玄正好接了锅,成了替罪羊,为人诟病,反而掩盖了司马家当政时的过失。

  司马德文撇撇嘴,却无力反驳。

  “起行吧,两位跟着朕,还能享受荣华富贵,若是落入那些**奴手上,只怕生不如死!”

  桓玄继承了几分桓温的名士情结,最在意名声,不愿对前朝宗室痛下杀手。

  这两个活宝打不得骂不得,也杀不得。

  但控制在手上,北府军就不好拥立其他司马氏,将来也是一面挡箭牌。

  司马德文脸色一变,冲桓玄拱手一礼……

  广陵。

  “赢了?”刘道规虽然知道会赢,但没想到赢的这么简单。

  孟干之道:“覆舟山一战,前将军力克桓谦、斩庾赜之,劝降朱龄石朱超石兄弟二人,桓玄见事不可为,率家眷与百官逃奔姑孰!”

  “恭喜都督!”

  众将纷纷拱手,满脸喜色。

  “还没到恭喜的时候,传令,所有水军战船、竹筏下水,定要拦住西府水军!”刘道规一拍大腿。

  桓楚并没有灭亡,桓玄也没有倒下。

  他退回荆襄,占据长江上游,凭借水军能长期东西对抗。

  如果能留下江面上的西府水军,桓玄才真的大势已去。

  “领命!”

  众将立即召集部众。

  刘道规也派人在广陵城中招揽水手,征集民船,广陵贴着长江,城中青壮多多少少知晓一些水性。

  恰好曹霁的商船漕船从邗沟南下,输送粮草。

  刘道规一并征用。

  “什么?你要用这些船与西府水军决战长江?”曹霁一脸惊讶。

  “不是决战,而是不惜代价拦住他们,能留下多少是多少!”

  桓玄都跑了,广陵江面上的这支西府水军必然六神无主,无心再战。

  这个时候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你兄弟二人陆战无敌,然则在长江之上……你如今是一方诸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曹家与刘道规休戚与共,利益捆绑在一处,自然担心刘道规的安危。

  “我乃卧龙,遇水而荣,军令既下,不必多言。”

  刘道规提着兜鍪就翻身上马,朝港口奔去。

  刘钟和李大目的两百多艘战船全部集结,江面塞满了大大小小的竹筏,广陵城中但凡会水的青壮几乎都来了。

  就连老弱妇孺都提着木叉、柴刀前来助阵。

  刘道规返回广陵,广陵仿佛活过来一般,跟以前一样生猛。

  这年头的人不怕死在战场上,就怕全家老小一同饿死。

  “都督有令,夺一条艨艟,参战之人每人赏田一百亩,粮三石!夺下楼船,赏田五百亩,粮六石!”

  督官和督队们在人群中大声宣扬。

  这么多年规矩,刘道规吃肉,义从军也能跟着喝汤。

  “都督万岁!”

  也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其他人也跟着呼喊起来。

  周围将士眼神也灼热起来。

  桓楚已经被打残,刘毅势力也被压制,放眼江东,刘道规坐拥整个兖州,半个豫州,以及刚刚拿下的江淮,实力最强。

  “莫要乱叫唤。”刘道规挥手制止。

  但百姓的喊声更大了。

  索性也就听之任之了。

  “报,都督,西府水军要逃!”几个斥候飞奔而来。

  刘道规脸色一变,“煮熟的鸭子不能就这么飞了,立即起兵!”

  令旗挥动,鼓声响起。

  江面上的大船小船一起动了起来,黑云一般涌向江心。

  刘道规听从曹霁的建议,没有登船,在岸边驻足而望。

  西府水军贴着江南岸逆水而行。

  刘钟、李大目率船队抢占上游,还没到江心,就有二三十条竹筏被波浪打翻,不过这些广陵青壮水性不错,重新爬上竹筏,继续向江心冲去。

  但己方的商船、漕船、民船速度明显不如西府水军的战船。

  对方百浆翻动,借着东北风,劈波斩浪,朝上游驶去。

  煮熟的鸭子要飞了,刘道规一阵心急,“擂鼓助威。”

  鼓声一响,岸边的老弱妇孺们疯狂呐喊:“努力!”

  但喊声越大,江面上越是混乱。

  一些木筏还自己撞在一起。

  刘道规一拍脑门,这一套在陆上行得通,在水上完全不行。

  幸亏西府水军忙着逃命,无心恋战,不然一个回头,刘道规辛苦打造的水军就要全军覆没。

  “罢了,不可强求。”刘道规望着东去的船队,有些无奈。

  自己这边刚准备动手,对方抢在前面,不然至少能留下上百艘。

  “逃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刘遵领着一干士卒大着嗓门呼喊。

  其他百姓也跟着喊,声音逐渐整齐,飘扬的很远。

  刘道规一想也是,蒙城、京口、覆舟山三战,打断了桓楚的脊梁,桓玄又不愿死守建康,最后的那点人心也去了,即便有精锐水军,将来也不是北府的对手。

  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不是战争本身……

  喊声越来越大,震动两岸。

  刘道规正准备回城,孟干之却大喊一声:“都督快看!”

  刘道规望向江面,却见几十艘船调转了船头,朝北岸驶来,里面至少五艘楼船,船头上赫然飘荡着“王”字认旗。

  曹霁激动道:“必是琅琊王氏所为!”

  王谧好歹也是桓楚的司徒、中书监,权倾一时,能量不小。

  船只逐渐靠岸,两千水军陆陆续续下船,虽是前来投降,但个个昂头挺胸,精气神旺盛。

  刘道规暗自奇之,琅琊王氏若有这等兵马,当年也不至于被太原王氏、陈郡谢氏压住一头。

  最大的那艘楼船上走下一三十上下的将领,脸上略带几分儒气,朝刘道规拱手:“西府行参军王镇恶,今率部归降刘都督,愿追随都督驱除胡虏,克复神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