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81章 治

小说:北府江山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时间:2025-07-28 17:36:05 源网站:2k小说网
  整场大战,刘道规感觉妖贼像是在破罐子破摔。

  明知打不过,还要来决战。

  不过毛修之点检了妖贼的粮草后,才知道妖贼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粮草只剩下三四百石,十几万人,这点粮食撑不过两天。

  他们一路从广州杀到建康,又在蔡洲拖延多日,后又被阻挡在丹阳郡,野无所掠,三吴八郡无人响应。

  妖贼中很多人是裹挟而来的,如果没有吃的,会立即一哄而散。

  在放手一搏和粮尽溃散之间,徐道覆选择了前者。

  至少放手一搏还有一线微弱生机。

  “阵斩一万三千人,前后俘虏九万一千余,其他人都失踪在山泽之中。”毛修之更像是一个文士而非将领。

  不过真到了战场上,他也是一员悍将。

  西府出身的将领,大多文武双全,出身名门。

  毛修之出自荥阳毛氏,傅弘之出自北地郡泥阳县,王镇恶和朱林也都是将门之后。

  从这些人身上,还可以窥见两汉士人的影子,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

  “没有其他缴获吗?”

  “只有九千多套铁甲,其他皆无……”

  “妖贼不是有战舰千艘吗?”刘道规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毛修之满脸尴尬,“将军忘了他们破釜沉舟?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我们只弄回一些船底和焦炭……”

  “徐道覆这是给我送来十万难民。”刘道规一阵郁闷,这一战规模最大,却也是打的最穷的一仗。

  什么都没有,反而伤亡了五千多将士,战马和牲畜的损失将近四千,箭矢的消耗更不用说。

  不过箭矢还能回收。

  “若妖贼之主是徐道覆,只怕天下形势大不一样,时也,命也。”封恺一阵感叹。

  天师道肆掠了七八年之久,残害了不少百姓,但天下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司马氏和士族门阀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如果不是天师道起兵,刘裕和刘道规没这么容易掌握兵权。

  想到此处,刘道规心中的怒意恨意淡了许多,“这十万俘虏全部化为奴户,送往豫州屯田,伤残者全力救治,再将青州俘虏的胡女许配给他们,让他们在中原落地生根。”

  魏国放弃了洛阳,专心经营河北,中原的威胁大减,可以施行大屯田了。

  古往今来,豫州都是华夏粮仓。

  殷仲文带头拍了个马屁,“将军仁德。”

  刘道规反驳道:“这不是仁德,而是为了增加人口,稳定中原。”

  这年头最缺的是人,尤其是青壮,每次大战,男人冲在前面,女人则是战利品。

  天下各地都是男少女多的局面。

  徐道覆一下送来近十万的青壮,其中九成半是晋人,剩下的也都是南方汉化的蛮人,正好填充中原。

  中原人口结构早在五胡乱华时便已经改变。

  司马家的几个王爷杀来杀去,造成河北与中原晋人人口衰减,五华乱胡,晋人大规模逃亡南方匈奴人、丁零人、鲜卑人、杂胡涌入。

  繁衍了八九十年,人口不比晋人少。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不改变族群结构,祸乱的根源就没有解决。

  刘道规不相信什么“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只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苻坚已经尝试过一次,弄的身死国灭,子孙凋零。

  北方王朝更替频繁,本质上还是族群问题。

  “接下来几年,咱们心思要放在中原了,得中原者得天下,治理好中原,河北、关中指日可下。”

  “巴蜀不讨了?”刘怀敬还惦记着厮杀和打仗。

  这也是大多数将领的心思,不打仗他们的官职就得不到提升。

  “妖贼覆灭,他们还能撑多久?”刘道规对西面没多少兴趣。

  现在巴蜀已经不是当年的天府之国,到处都是獠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蛮荒阶段。

  前代官吏有记:无嫁取礼法,各因**好,无适对区,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

  治理的难度比中原更大。

  胡人在中原繁衍生息了八九十年,迁入较早的南匈奴、乌桓早已习惯了农耕,连衣冠和言语都变了。

  经营巴蜀,投入的精力必定远远大于中原。

  任何事都分轻重缓急。

  眼下当务之急是恢复中原的生机。

  刘道规让封恺、垣苗、毛修之、朱林、刘义兴等人全力负责迁徙人口之事。

  骠骑军府别的不敢说,最擅长的就是将流民、战俘转化为屯田客,刘道规一路就是这么一边种田一边打仗崛起的。

  耕战一体,绝非虚言。

  田种到哪里,哪里便是华夏的疆土。

  就在刘道规兴致勃勃的时候,刘义兴泼了一瓢冷水下来,“荆襄三州亦连续大战,府库空虚,粮草所剩不多,难以养活十万青壮。”

  殷仲文道:“今年以来,谯纵联合姚兴犯我,拓跋珪十五人马悬于洛阳,弘农、顺阳、伊阙、宜都诸地粮草皆由荆襄供应,土断虽有所成,奈何花销太多太杂……”

  刘道规眉头一皱,的确,从去年开始,大战就没停过。

  姚兴的一万骑兵不断袭扰汉水以北诸郡,谯纵和桓谦也在西面拉扯。

  如今忽然涌入了近十万青壮,压力可想而知。

  即便荆襄施行了土断,但开荒种田,三年才能有所结余。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乱世之中粮食比黄金还贵。

  “粮食不用担心,今年淮泗丰收,从彭城转运,我上表一封,向朝廷索要一些。”刘道规转眼就有了主意。

  江左土断比荆襄早,那边调动的兵力也少,粮食消耗不大。

  刘义兴拱手道:“荆襄尚有许多县没有恢复,中原广大,只怕官吏越发捉襟见肘。”

  “那就优先从军中挑选会识字者,再从青州调一批官吏过来,而后每三年施行一次考试,录用寒门庶族出身的士人。”

  南燕覆灭,吸收了一大批的官吏,这些北方士人没南方士族那么多的毛病,每天活在胡人的刀锋下,能力都不差。

  而考试之法,也不是刘道规首创,周代便有考核制度,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大比“,考察德行、道艺,选拔贤能。

  春秋时齐国管仲便推行“口试”,通过问答选拔人才。

  两汉也是察举与考试并行,察举之后,还要经过考试,方能量才录用,东汉左雄创立孝廉考试之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不过再好的制度也禁不住腐蚀,士族壮大后,举孝廉被玩坏了,门荫入仕成了常态。

  到了两晋更是两极分化,弄出清官浊官来。

  刘道规一锤定音,“天下初定,当不拘一格用人,从今往后凡我治下,不论出身,不论士庶,只要是我华夏子民,皆可考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