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公贵族们对个别神医奉若上宾,毕竟性命攸关,但整体医学却始终属于不入流。

  医术传承的艰辛,可想而知!

  而今得到李恪如此支持,孙思邈心中怎能不激动?

  杨淑妃等人一听到消息,急忙赶了过来。

  见过李二之后,立刻进去探望长孙皇后。

  皇后看着杨淑妃,想到自己刚醒来时看到的头发花白的李二,心里有了些推断,于是问道:“妹妹,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杨淑妃不愿告诉她真相,觉得她太可怜了。

  被亲生儿子气得昏过去,家族衰败,丈夫也要退位了。

  皇后见杨淑妃沉默,心里焦急不安,忙向秦菲儿询问:“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秦菲儿叹了口气,把朝廷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皇后。

  皇后沉默。

  她哥哥为重振家族声望,几乎耗费了一生。

  期间,她和哥哥吃了许多苦。

  但一瞬间,又回到了起点。

  尽管长孙冲没受牵连,但他能承担起复兴长孙家的重任么?

  皇后心中迷茫,眼中含泪,忍着悲痛道:“我累了,你们先走吧,让我静静。”

  杨淑妃安慰:“姐姐不要太伤心,恪儿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尽管长孙家现在处境不好,但和前朝曾经的惨状相比,还算不上什么。

  毕竟,杨家的江山都被夺走了!

  长孙皇后点头。

  杨淑妃没再说话,带人离开。

  李二听见屋里的哭声,放下和李恪讨论赏赐的事情,急忙跑进屋内。

  他看着躺在病床上哭泣的皇后,道:“观音婢,我在这里,一切都会变好。”

  皇后忍不住将头靠在李二怀里,“臣妾对不起陛下。”

  李二叹了口气,“朕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果对太子的教育再多花点心思,或许情况会好很多。”

  李承乾的叛逆并不全怪长孙皇后。

  李二之前也没有想过这一点。

  再说了,李承乾叛逆的原因,荒谬至极,让人啼笑皆非!

  李二捧起皇后的脸,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观音婢,等朕卸下皇帝的重担,成为太上皇,你我夫妻二人,就在这皇宫内,开垦几亩土地,种满奇花异草,享受属于我们的悠闲小日子,岂不美哉?”

  皇后泪光闪烁,看着李二。

  她知道李二心中的宏图大志,然而世事无常,如此突兀地从皇位上退了下来。

  两个儿子对他反叛,大舅哥更是参与谋逆。

  他心中的苦,又有谁知道呢?

  皇后强忍泪水,拼命点头。

  等她情绪稍稳,李二出去找李恪。

  “朕心意已决,即刻退位,与观音婢共度余生!”

  李恪愕然,一脸疑惑:“此事不是已商议好年末进行么?你此刻退位,朝中局势必将再起波澜。”

  李二眉头一挑,固执己见:“朕意已决,此后所有事情,由你全权处理!”

  李恪挠头,一脸无奈。

  “可前太上皇李渊还在,你退位,又该如何称呼?”

  李二一愣。

  是啊,李渊还在,他退位后,称呼确实是个难题。

  但转瞬间,他便笑道:“那你之前打算年末让我退位时,是打算怎么称呼的?”

  李恪一时语塞,犹豫多次后,说出了真相。

  “之前认为他撑不了多久,年末你退位,当太上皇。”

  这话,意味李恪觉得李渊活不到年底。

  但现在李渊看起来精神越来越好,让李恪觉得头疼。

  李二冷哼,“这事你看着办,朕不管。”

  说完,自行离开。

  李恪立即叫来周海和陈柏,讨论这个问题。

  他们也感到很头疼。

  陈柏思考了很久才道:“不如维持现状,殿下暂时不登基,继续以监国太子的身份管理国事。反正陛下被幽禁在宫中,掀不起什么风浪。”

  周海赞同点头:“我看也只能这么办了。”

  李恪心中极度烦躁,如果李渊没有死,他只能以监国太子的身份继续执政,这身份带来了许多不便。

  可他也不可能去谋害李渊。

  毕竟连李二都没动手,他更没有必要对李渊下手。

  自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年左右,他的亲信早已四散,对皇位不再构成威胁。

  李恪犹豫不决,最终无奈道:“那就这样,继续当监国太子,之前的计划取消!”

  “但恩科不能取消,这件事必须在年末实行。”

  周海两人点头同意,这是常规做法。

  尽管李恪没有清洗李二的旧臣,但广开恩科,招募新人不能停止。

  新人通过考试后,不是直接到地方任职,而是先担任学士,陪伴在李恪身边。

  等李恪对他们有所了解后,再根据他们的才能,分配到地方或中央担任官职。

  处理完这个棘手的问题后,李恪转而问道:“少府的人现在情况如何?”

  “工匠都已到场,多数已分配至五监,现在正建设高炉,生产水泥。”

  李恪松了口气。

  “李二退位后,我们该安排他住哪里?现在太上皇的宫殿已经很狭窄了,布局也不合理。殿下是否打算建造新宫殿?”

  李恪点头,随即又摇头。

  “我打算从长京迁都洛京!洛阳通过大运河连接,粮食运输便利,而当前京城人口过多,必须从外地调运大量粮食。”

  周海明白李恪的意思,粮食调运对大唐而言是个巨大负担,而且运输途中还有损耗,足够支撑一场对外战争。

  但迁都,是个重大决定。

  陈柏迟疑道:“迁都不会轻易通过,洛阳地势平坦,没有险要可以防守,与长京不同。各家族在关中都有家业,反对迁都的声音很大。”

  李恪不悦道:“即便如此,也要迁都。这件事不必急于一时,先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慢慢散布消息,观察舆论反应。”

  李恪心里暗自叹息,现在的权威还是不够。

  如果权威足够,他才不会在乎关陇士族的想法,直接用刀逼他们,看他们还敢不敢多嘴。

  周海两人领命离开。

  之后,李恪召集各国公子弟,带领他们狩猎,这么做是为了观察国公后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