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眉头蹙起,“乱了嫡庶长幼,确实荒唐。改日朕单独私下敲打敲打张鹤遥,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他这般做,把镇北王置于何地?”
“皇上所言甚是。”
滕文甫附和着,心中暗想,皇上日理万机,还得操心这么多事情。
估计也就是说说,回头很快就忘了。
“滕文甫。”
“老奴在。”
“过两天,你再去弃娘家里看看,别说是朕问的,就当你们私下走动,看看弃娘,有没有改变主意。”皇上面色复杂。
倘若陆弃娘真的要跟着萧晏去……
那少不得,在她临走之前,再见一面。
皇上心里升腾起一种难言的悲伤。
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很可能就是余生最后一面。
他的时间,真的不太多了。
非但陆弃娘,还有很多很多人,可能余生都只能见一面,甚至见不到。
想到这里,皇上忽然道:“滕文甫,你说不朕今年,是不是该召燕王他们都进京一趟?”
便是再不喜欢,那也是他的亲生骨肉。
能见一面,就见一面。
也正好当面敲打,令其安分守己,尽心辅佐太子。
“皇上许久未见诸位王爷,骨肉团聚,亦是美事一桩。”
滕文甫现在什么都顺着皇上的话说。
因为皇上身边,不仅有他,也有其他人。
那些人,不乏太子的耳目。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没了之后,滕文甫也得退了。
他只求一个全身而退。
“让朕再想想。”皇上站起身来,“走吧,去龙韬馆看看。”
萧晏这国子监祭酒的位置空了出来,急需一位正直坦荡、学识服众之人顶上。
皇上行至龙韬馆外,却听得里面传来清晰而温和的授课声,正是五公子周逍遥。
皇上抬手制止了欲通报的内侍,悄然立于门外静听。
“……故《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非虚言,诸位殿下请看。”
周逍遥的声音清朗而沉稳,透过门扉传来。
他显然不是在照本宣科,而是在引导思考。
“昔日暴君凿运河,通南北,功在千秋,其志不可谓不大。然何以二世而亡,天下皆反?”
他顿了顿,“非其志不大,乃其行失本。征百万民夫,不顾农时,累死沟渠者枕藉;为巡游江南,造龙舟楼船,耗尽民脂民膏……”
“诸位殿下再看,”周逍遥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平实,带着一种扎根土地的踏实感,“京城郊外,春日农忙。农夫犁田播种,汗滴禾下,所求不过秋日一仓粟米,一家温饱。若此时官府强征徭役,误了农时,便是夺其口粮,断其生路。一家如此,十家百家千家呢?民心何安?社稷何稳?”
他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落到了最细微、最关乎百姓生死的农事上,让尊贵的皇孙们也能触摸到“民本”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他的话语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在门外皇上的心坎上。
皇上原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并没有打扰他授课,而是轻声道:“走吧。”
回去之后,皇上就立刻让人拟旨,擢升周逍遥为龙韬馆祭酒,之前的御史之职也还兼任。
陆弃娘并不知道这些,她正在挨骂。
“陆弃娘,你是不是下雨天没打伞,脑子进了水?”胡神医气得来回踱步。
他听说陆弃娘要去琼州,就开骂了。
“老胡,你喝口水。”陆弃娘笑着道。
萧晏得以保全性命,她这会儿觉得满天乌云都散开。
同女儿们分开是有千万般不舍,但是这已经是她能期盼的最好的结局了。
皇上眉头蹙起,“乱了嫡庶长幼,确实荒唐。改日朕单独私下敲打敲打张鹤遥,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他这般做,把镇北王置于何地?”
“皇上所言甚是。”
滕文甫附和着,心中暗想,皇上日理万机,还得操心这么多事情。
估计也就是说说,回头很快就忘了。
“滕文甫。”
“老奴在。”
“过两天,你再去弃娘家里看看,别说是朕问的,就当你们私下走动,看看弃娘,有没有改变主意。”皇上面色复杂。
倘若陆弃娘真的要跟着萧晏去……
那少不得,在她临走之前,再见一面。
皇上心里升腾起一种难言的悲伤。
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很可能就是余生最后一面。
他的时间,真的不太多了。
非但陆弃娘,还有很多很多人,可能余生都只能见一面,甚至见不到。
想到这里,皇上忽然道:“滕文甫,你说不朕今年,是不是该召燕王他们都进京一趟?”
便是再不喜欢,那也是他的亲生骨肉。
能见一面,就见一面。
也正好当面敲打,令其安分守己,尽心辅佐太子。
“皇上许久未见诸位王爷,骨肉团聚,亦是美事一桩。”
滕文甫现在什么都顺着皇上的话说。
因为皇上身边,不仅有他,也有其他人。
那些人,不乏太子的耳目。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没了之后,滕文甫也得退了。
他只求一个全身而退。
“让朕再想想。”皇上站起身来,“走吧,去龙韬馆看看。”
萧晏这国子监祭酒的位置空了出来,急需一位正直坦荡、学识服众之人顶上。
皇上行至龙韬馆外,却听得里面传来清晰而温和的授课声,正是五公子周逍遥。
皇上抬手制止了欲通报的内侍,悄然立于门外静听。
“……故《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非虚言,诸位殿下请看。”
周逍遥的声音清朗而沉稳,透过门扉传来。
他显然不是在照本宣科,而是在引导思考。
“昔日暴君凿运河,通南北,功在千秋,其志不可谓不大。然何以二世而亡,天下皆反?”
他顿了顿,“非其志不大,乃其行失本。征百万民夫,不顾农时,累死沟渠者枕藉;为巡游江南,造龙舟楼船,耗尽民脂民膏……”
“诸位殿下再看,”周逍遥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平实,带着一种扎根土地的踏实感,“京城郊外,春日农忙。农夫犁田播种,汗滴禾下,所求不过秋日一仓粟米,一家温饱。若此时官府强征徭役,误了农时,便是夺其口粮,断其生路。一家如此,十家百家千家呢?民心何安?社稷何稳?”
他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落到了最细微、最关乎百姓生死的农事上,让尊贵的皇孙们也能触摸到“民本”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他的话语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在门外皇上的心坎上。
皇上原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并没有打扰他授课,而是轻声道:“走吧。”
回去之后,皇上就立刻让人拟旨,擢升周逍遥为龙韬馆祭酒,之前的御史之职也还兼任。
陆弃娘并不知道这些,她正在挨骂。
“陆弃娘,你是不是下雨天没打伞,脑子进了水?”胡神医气得来回踱步。
他听说陆弃娘要去琼州,就开骂了。
“老胡,你喝口水。”陆弃娘笑着道。
萧晏得以保全性命,她这会儿觉得满天乌云都散开。
同女儿们分开是有千万般不舍,但是这已经是她能期盼的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