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十五章 将军不可死于阴谋
窗户早就坏掉,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窗框。
窗框上到处都是木条炸起的毛刺,只是那木刺的尖尖上,似乎有点点暗红。
这点突兀本不明显,但盛清宁的父亲可是当年叱咤战场的镇国大将军,她受其熏陶,对这些蛛丝马迹最是敏锐。
那丁点暗红,在这一室腐朽的衬托下,格外明显。
盛清宁抬手,示意碧桥安静。
如果真的有人,那人必定是个隐藏痕迹的高手。
她悄悄上前两步,想要看的仔细一些。
刚一抬脚,便隐隐听到布料窸窣的声音。
方向不对。
不是碧桥和红鲤。
盛清宁立马收脚后退。
与此同时,一根削尖的木箭,从房梁上刺了过来。
盛清宁顺势后躲,同时抬手抓住木箭,视线看向房梁。
这一看,盛清宁还没什么反应,房梁上那人却是惊叫一声,似乎是怕伤到盛清宁,连忙撒手:“小姐,你怎么会在这里?”
等等,这声音,好像有点熟悉。
刚刚抢过木箭准备反击的盛清宁,手上动作一顿:“你这是……陈叔?”
盛清宁怎么可能不熟悉。
陈叔是爹爹当年的旧部,上过战场,也有功勋在身的。
若不是一次突围中被伤了一只眼睛,也不会早早从战场退下来。
陈叔眼睛不好,年纪又大,盛将军不愿意让他干重活,便许他一个轻松的差事。
他受不了京城的条条框框,所以毫不犹豫跑到十里客栈当了掌柜,在这么个又自在,离将军府又近的地方,他十分满意。
三年前,盛清宁履行婚约嫁进定远侯府,陈叔得知情况,特意进京劝她三思。
可当时的将军府,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盛清宁没有别的选择。
这一别,就是三年。
盛清宁也没想到,再次见到陈叔,会是如今这样的场景。
“陈叔,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盛清宁打量四周:“你一直守在这里吗?”
可这里,怎么看都不像一直住人的模样。
就算舍不得十里客栈,也不至于客栈都这样了,干脆直接住房梁。
饶是盛清宁心思活络,也猜不透眼下是什么情况。
陈叔确定是她,松了口气,艰难从房梁上下来。
落地的瞬间,激起一阵灰尘。
陈叔伏在地上,久久难以起身,咳嗽声从一开始的隐忍,到后面简直撕心裂肺。
盛清宁听的心揪,连忙上前,亲自扶起陈叔,吓得他连忙往后一躲,都顾不上咳嗽了:“使不得使不得,怎敢让小姐亲自来扶?”
陈叔抬眼看着盛清宁,仅剩的一只眼睛,小心翼翼打量着她,下一刻似乎就要落下泪来。
盛清宁心头一跳:“陈叔,这是怎么回事?”
她看向陈叔那只原本坏掉的眼睛。
那只眼,盛清宁再熟悉不过,原本只是受了轻伤,虽然看不见,但外表却与常人无异,只有细看之下,才能发现瞳孔上蒙了一层灰雾。
而如今站在她面前的陈叔,那只眼眶凹陷下去,明显受了重创。
此时靠得近了,盛清宁更能嗅到陈叔身上的血腥味。
“陈叔,到底发生了什么?”
盛清宁顾不得这满地的灰尘,坚持上前,把陈叔扶到一个相对干净的地方。
陈叔手抖了一下,叹了口气:“小姐嫁入定远侯府后,老奴就与小姐断了联系,传信入京,也是石沉大海,倒是定远侯府的人,常到客栈里来。”
“老奴经常从路过的行商手中,换些有趣的小玩意儿,想留给小姐,被那沈三小姐看见,硬要夺了去。”
“老奴不给,他们便以小姐做威胁,老奴只得将东西送了去。只是自那以后,便鲜少再换东西。”
“直到两年前新皇登基,多方来贺,客栈里人也多了起来。”
“便在那时,老奴发现了一个人……”
说到这里,陈叔声音发抖,目露凶光。
那汹涌的杀意,不见半分掩饰:“我在人群里,看见了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
陈叔努力平缓着呼吸,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压下心中暴怒。
“当年,便是那人在两军对阵之前,拿出一摞所谓的书信,斥责老将军为何言而无信,甚至还以错信将军为由,处死了自己的随身侍卫,惹得我方军心大乱,将军战败身死。”
“老奴一直以为,将军之死,乃军心溃散所致。胜败皆由命,将军为国而死,也算死而无憾,可是——”
怒气翻涌,陈叔的声音里,夹杂着细碎的咬牙声:“老奴竟看见那人与老将军的副将相谈甚欢,明显熟识多年。”
盛清宁倏地站直了身:“你说什么?”
身为盛家的女儿,她坚信,为国战死沙场,是一个将军的荣耀。
可如今她知道了什么?
她的父亲,很可能死于身边副将的阴谋背叛。
盛清宁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她咬紧牙关,缓缓呼出口气:“是谁?”
当年那场大战,军中副将几乎死光,只余两人,尚存活于世。
“兵部侍郎,刘豪。”
陈叔一字一顿地,说出这个让他恨之入骨的名字。
“几年过去,他居然都成侍郎了?”
盛清宁讥讽的笑了一声,下一刻,又落下泪来:“爹爹他可以死,却不能死的这般不明不白,那些真正该死之人,却靠着偷来的功勋和腌臜手段,平步青云成了侍郎。”
爹爹九泉之下,怎能安心?
碧桥气的拳头都攥紧了:“那狼心狗肺的东西,小姐,咱们这就去杀了他。”
“不,他不能死。”
盛清宁咬牙,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当年的他没那个能耐,一众副将中的平庸之人,他也配算计我爹?”
“留着他,待我挖出幕后之人,定不能让他们死的太痛快。”
盛清宁几乎咬碎了一口银牙,才迫使自己冷静下来:“陈叔,你如今这样,不能再一直守着客栈了,随我回京,这一身的伤,须得好生养着才是。”
第一十五章 将军不可死于阴谋
窗户早就坏掉,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窗框。
窗框上到处都是木条炸起的毛刺,只是那木刺的尖尖上,似乎有点点暗红。
这点突兀本不明显,但盛清宁的父亲可是当年叱咤战场的镇国大将军,她受其熏陶,对这些蛛丝马迹最是敏锐。
那丁点暗红,在这一室腐朽的衬托下,格外明显。
盛清宁抬手,示意碧桥安静。
如果真的有人,那人必定是个隐藏痕迹的高手。
她悄悄上前两步,想要看的仔细一些。
刚一抬脚,便隐隐听到布料窸窣的声音。
方向不对。
不是碧桥和红鲤。
盛清宁立马收脚后退。
与此同时,一根削尖的木箭,从房梁上刺了过来。
盛清宁顺势后躲,同时抬手抓住木箭,视线看向房梁。
这一看,盛清宁还没什么反应,房梁上那人却是惊叫一声,似乎是怕伤到盛清宁,连忙撒手:“小姐,你怎么会在这里?”
等等,这声音,好像有点熟悉。
刚刚抢过木箭准备反击的盛清宁,手上动作一顿:“你这是……陈叔?”
盛清宁怎么可能不熟悉。
陈叔是爹爹当年的旧部,上过战场,也有功勋在身的。
若不是一次突围中被伤了一只眼睛,也不会早早从战场退下来。
陈叔眼睛不好,年纪又大,盛将军不愿意让他干重活,便许他一个轻松的差事。
他受不了京城的条条框框,所以毫不犹豫跑到十里客栈当了掌柜,在这么个又自在,离将军府又近的地方,他十分满意。
三年前,盛清宁履行婚约嫁进定远侯府,陈叔得知情况,特意进京劝她三思。
可当时的将军府,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盛清宁没有别的选择。
这一别,就是三年。
盛清宁也没想到,再次见到陈叔,会是如今这样的场景。
“陈叔,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盛清宁打量四周:“你一直守在这里吗?”
可这里,怎么看都不像一直住人的模样。
就算舍不得十里客栈,也不至于客栈都这样了,干脆直接住房梁。
饶是盛清宁心思活络,也猜不透眼下是什么情况。
陈叔确定是她,松了口气,艰难从房梁上下来。
落地的瞬间,激起一阵灰尘。
陈叔伏在地上,久久难以起身,咳嗽声从一开始的隐忍,到后面简直撕心裂肺。
盛清宁听的心揪,连忙上前,亲自扶起陈叔,吓得他连忙往后一躲,都顾不上咳嗽了:“使不得使不得,怎敢让小姐亲自来扶?”
陈叔抬眼看着盛清宁,仅剩的一只眼睛,小心翼翼打量着她,下一刻似乎就要落下泪来。
盛清宁心头一跳:“陈叔,这是怎么回事?”
她看向陈叔那只原本坏掉的眼睛。
那只眼,盛清宁再熟悉不过,原本只是受了轻伤,虽然看不见,但外表却与常人无异,只有细看之下,才能发现瞳孔上蒙了一层灰雾。
而如今站在她面前的陈叔,那只眼眶凹陷下去,明显受了重创。
此时靠得近了,盛清宁更能嗅到陈叔身上的血腥味。
“陈叔,到底发生了什么?”
盛清宁顾不得这满地的灰尘,坚持上前,把陈叔扶到一个相对干净的地方。
陈叔手抖了一下,叹了口气:“小姐嫁入定远侯府后,老奴就与小姐断了联系,传信入京,也是石沉大海,倒是定远侯府的人,常到客栈里来。”
“老奴经常从路过的行商手中,换些有趣的小玩意儿,想留给小姐,被那沈三小姐看见,硬要夺了去。”
“老奴不给,他们便以小姐做威胁,老奴只得将东西送了去。只是自那以后,便鲜少再换东西。”
“直到两年前新皇登基,多方来贺,客栈里人也多了起来。”
“便在那时,老奴发现了一个人……”
说到这里,陈叔声音发抖,目露凶光。
那汹涌的杀意,不见半分掩饰:“我在人群里,看见了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
陈叔努力平缓着呼吸,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压下心中暴怒。
“当年,便是那人在两军对阵之前,拿出一摞所谓的书信,斥责老将军为何言而无信,甚至还以错信将军为由,处死了自己的随身侍卫,惹得我方军心大乱,将军战败身死。”
“老奴一直以为,将军之死,乃军心溃散所致。胜败皆由命,将军为国而死,也算死而无憾,可是——”
怒气翻涌,陈叔的声音里,夹杂着细碎的咬牙声:“老奴竟看见那人与老将军的副将相谈甚欢,明显熟识多年。”
盛清宁倏地站直了身:“你说什么?”
身为盛家的女儿,她坚信,为国战死沙场,是一个将军的荣耀。
可如今她知道了什么?
她的父亲,很可能死于身边副将的阴谋背叛。
盛清宁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她咬紧牙关,缓缓呼出口气:“是谁?”
当年那场大战,军中副将几乎死光,只余两人,尚存活于世。
“兵部侍郎,刘豪。”
陈叔一字一顿地,说出这个让他恨之入骨的名字。
“几年过去,他居然都成侍郎了?”
盛清宁讥讽的笑了一声,下一刻,又落下泪来:“爹爹他可以死,却不能死的这般不明不白,那些真正该死之人,却靠着偷来的功勋和腌臜手段,平步青云成了侍郎。”
爹爹九泉之下,怎能安心?
碧桥气的拳头都攥紧了:“那狼心狗肺的东西,小姐,咱们这就去杀了他。”
“不,他不能死。”
盛清宁咬牙,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当年的他没那个能耐,一众副将中的平庸之人,他也配算计我爹?”
“留着他,待我挖出幕后之人,定不能让他们死的太痛快。”
盛清宁几乎咬碎了一口银牙,才迫使自己冷静下来:“陈叔,你如今这样,不能再一直守着客栈了,随我回京,这一身的伤,须得好生养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