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背刺,唯有自己暴富才最香 第246章

小说:全家背刺,唯有自己暴富才最香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6-11 07:01:51 源网站:2k小说网
  ();

  果然刘美娟和刘玉松都在这。

  老二媳妇有些尴尬,“哎呀,老三还没有回来,我们咋好意思先吃?

  还是再等等吧,三弟妹,有啥要帮忙的?我来帮你。”

  陆大花,“都已经忙好了,你帮着盛饭就行了。

  老三有时候不回来吃,去的远了还会自己买了吃。所以咱们不用等他们。”

  本来想说,老三父子会去城里的服装店吃饭,怕二嫂听了冒酸气,陆大花还是圆滑的转过去了。

  等老二将大明几个小子,一起喊回来吃饭的时候,老二媳妇已经狼吞虎咽的吃完了。

  今天的饭菜真不少,他们也是使了力气的,干了重活,自然肚子饿的快。

  陆大花一看人多,就催促老二媳妇,“二嫂,你吃完了就先回去睡一会啊,休息一下,下午还可以继续干活。

  我这里的碗筷自己收拾,反正我这几天没事。”

  老二媳妇谢了一下就回去了,这在山上来回跑,还扛着树苗,用铁锹挖坑,可是很耗费力气的。

  趁着中午在家里休息一下,正好缓一下精神。

  吃过午饭,刘美娟他们又上山转了一趟,夫妻两个才骑了自行车回镇上的家。

  这两天,春生都跟东强睡觉,吃了晚饭,也拿着毛线针坐在老丈人旁边。

  一边请教着怎么样织出辫子针,一边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然后转换针再戳。

  刘秀兰看着春生织的歪歪扭扭的,不觉得有些好笑,“你要把我爸的手艺学到手,那真是不错。看我爸织的一抚如梳。

  你这花型怎么有些歪歪扭扭的。”

  春生一看自己织出的几排,将辫子针那个地方往下一扯。“这不就平了!”

  刘玉松瞧着有些好笑,“春生,织的时候手上要控制力道,带一点弹性,到时候毛线衣穿在身上又松又软,咋穿都不会变形。”

  春生连忙看老丈人的手势,跟着学习其中的关窍。

  刘玉松,“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看,也不会戳错吗?”

  春生一脸羡慕的摇头。

  刘玉松有点得意,“这每一针戳入是不是都会摩擦到指尖或者指腹?我就是靠这指尖的触觉辨别的。

  简单的花式根本不用盯着看,只有织到复杂的花型,我才偶尔看一眼,只要数好7针一转,再来七针就是一朵花,还不会出错呢。”

  一直到九点多钟,东强才回来。

  刘美娟关心的问道,“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东强,“我们就随便逛的,没想到逛到城里去了,顺便就多走了两条街,等回转的时候,因为时间太迟了,我又把她送回去了。”

  刘玉松,“还是咱们家的东强有担当,知道保护女朋友了,不错,我的儿子长大了。”

  刘东强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刘美娟,“那你没有带着小女朋友去咱们家的服装店看看?”

  刘东强诧异的抬起头,“妈,我只是谈个对象,又不是要交家底,再说那些都是你们辛辛苦苦挣出来的,跟我可没有关系。

  我是喜欢张燕,不错,可我也想通过自己的魅力征服别人,而不是通过我家里的经济状况。

  那样多不靠谱啊!”

  刘美娟赞赏的点头,“送你去市里进修一下是正确的选择,你看,以往你在学校上高中的时候有这种觉悟吗?

  肯定没有吧,那时候只知道胡闹,只知道到处玩乐。

  现在不但有担当了,还学会了思考人生!”

  东强自己也很庆幸,那段在市里努力学习的时间,简直开阔了他人生的视野。

  老家荒山上的树苗全部植好了,大明特地来报信。

  刘美娟夫妻跟着下乡,跟鲁师傅清了账目。

  几位师傅眉开眼笑,一个劲的夸美娟夫妇能处。

  “谢谢刘老板了,跟你们家做了几趟生意,虽然路途远,但是真的值得。”

  “这账目上不含糊,我们多辛苦都值得!”

  刘美娟,“以后可能还有花草生意,几位师傅帮我多留意点,只要销售渠道好,那花草的生意就不会断了。”

  鲁师傅直接打包票,“要啥电话里联系,我们保证质量到位。”

  做他们这行生意的可不能滑头,一定要讲求实在才有回头客。

  他们都是农家汉子出生,挣了一点钱,又聚集在一起抱团,这才生意越做越大的。

  刘玉松将人送走后,就看到刘美娟跟村长核对人数。

  村里的书记也在场,和村长两个人拿出了上工的名单。

  刘美娟很快付了总账。

  老二刘玉喜带着干活的村人排队,一个个领取自己的工钱。

  村长笑得像个弥勒佛,“这树植好了,玉松家里还有三十几亩荒地,到时候村里人还能再挣些。”

  书记,“要不了两年,咱们村里也有一部分人要富起来了。”

  两人相视一笑,他们当初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刘美娟丑话说在前头,“村长,你们打什么算盘,我可不管,我那荒地是要出粮食的。

  如果让我亏钱,我可不会再花工钱。”

  村长,“哪能呢?你和玉松相信我们,才将这一托事交到我们手上。

  要是这帮汉子让你们亏钱,我第1个不答应。”

  支书,“那要不人数精简一下,你看这人头多了,到时候一分账不够咋办?

  总要让他们两口子挣一点啊!”

  村长,“行,这毕竟是荒地开的,前两年收成肯定不好,就让他们中年汉子退下。

  让大明带个头,全给年轻的小伙子锻炼了。”

  刘美娟,“这个主意不错,没得让他们干个几年,还给你们村里锻炼出一帮好劳力呢。

  另外这些年轻的多少都识一些字,说不定在农业上,发现了啥改良的方法也不一定。”

  村长一拍大腿,“这主意不错,毕竟年轻人才有创造力。”

  支书马上站起,“喂,那帮老爷们领完钱就回去吧,剩下的年轻人站到这边来,让我统计一下人数。

  以后荒地种植的事,有刘大明传达精神,要是地里不出彩,你们可没脸要工钱!”

  村长接着吆喝,“这个决定大家有没有意见?没把握的现在可以退出。

  愿意继续干的小子留下来,咱们就试一试,要是成效好,这村子周边的荒地多的是,咱们再多开一点,大家也提高一下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