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景孝在北镇抚司大牢,用雷法驱除三个猫脸太婆的诅咒,救下周公至三人。

  李景孝在锦衣卫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指挥使周伯益。

  要不是李景孝对锦衣卫的事,不上心,甚至不关心。

  轻易就能架空周伯益这个指挥使。

  只是李景孝虽然不揽权,但锦衣卫内部,早已经把李景孝所在的衙门称呼为‘左镇抚司’。

  就连赵军明、二福他们自己,也把自己看做是‘左镇抚司’的人。

  至于左镇抚司现在有多少人手。

  因为周伯益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为难李景孝。

  李景孝也没心思和周伯益争权夺利,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

  周伯益不仅给了左镇抚司足额的钱粮,还给了李景孝两个千户所的名额。

  但李景孝自己不想招满两个千户所。

  一来没必要。

  二来招那么多人,今后的琐事反而会更多。

  毕竟两个千户所,足额有2248人。

  这么多人光拿钱粮、银饷不做事,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且对付诡异,寻常兵丁也没多大的用处。

  李景孝可不想成天忙的像陀螺一样。

  还不如就召集1个百户,也就是十个小旗,总共112人。

  就这样,这么多天过去,也不过招募了4个小旗,外加12人的亲卫队。

  而且除了赵军明和韩孟卓是总旗外,其他十二老兄弟全是小旗官。

  不是李景孝不想给这些人升官,而是不立功就升官,对自己这个主官和手下都不是好事。

  至于马匹,皇陵伏杀50个刺客,前两天又击杀十几个高丽武士。

  前后几十匹马,都养在衙门隔壁租下的院子里,出行根本不缺马匹。

  而且这些马,一大半还是上好的马。

  但人虽然少,两个千户所足额的钱粮,李景孝可不会不要。

  甚至他不要,反而是得罪人。

  那句‘你不拿,我不拿,专员怎么拿?’

  说尽了官场的现实。

  一上午很快过去,中午从修炼状态下醒过来的李景孝,看了看不老长春功的进度。

  小成(248/500)。

  暗道顶多一个月,就能修炼到精通阶段。

  对着外面喊了句‘来人’。

  很快,二福亲自端着三菜一汤和一大碗热腾腾的米饭走进来。

  用完饭,李景孝拿出古琴,一边消食、一边练习练习七弦无形剑。

  这些天虽然弹琴的时间很少,但每天即便只是弹半个小时、十几分钟,经验也已经来到了入门(94/100)。

  所以,仅仅只是半个小时,七弦无形剑就已经升级到、小成(1/500)。

  屋外已经回来的二福等人,听到琴声停了下来。

  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七弦无形剑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单纯的琴声。

  但对修炼过内功的人来说,一旦李景孝把内力附在琴弦上弹奏。

  那就是杀人无形的音波功。

  可即便李景孝没附上内力,单纯的琴声,已经让修炼出内力的二福等人。

  每次听到这琴声,体内的真气隐隐有不稳的迹象。

  总感觉,要是大人的琴声再凌冽一些,体内的真气就会暴动。

  对李景孝自然是越发的畏惧和尊崇。

  没多久,传来赵军明回来的声音。

  “进来”。

  赵军明忙收起心思,快步进了大堂,对着李景孝拱手行礼。

  汇报道,“大人,小的带人快马去了城南,找同僚问了问。

  得知那张华近来和一伙泼皮,在朝阳门运河码头上,专门坑那些没什么关系,进京做生意的外地人。

  要是找到那些被坑过的外地商人,上衙门告这群泼皮,不死也会被充军或者发配。”

  李景孝点点头,在运河码头上讨生活,想想就知道,手段肯定见不得光。

  随手从游戏物品栏里,拿出两个10两的银元宝,扔给了赵军明。

  “你去宁国府,把这事告诉贾珍。”

  赵军明接住两个银元宝后,脸色一喜。

  就这点事,大人都赏赐了20两银子。

  自己拿5两,三个跟着跑一上午的手下分5两。

  剩下的10两,才是做事的开销。

  在镇抚司衙门吃了中午饭,赵军明这才去了宁国府。

  下午四点多,李景孝正在真武观里坐诊。

  赵军明带着三个手下,急匆匆的赶过来。

  对着堂弟赵军恒问道,“大人现在可有空?”

  赵军恒摇摇头,小声问道,“大哥有急事?”

  赵军明想了想,还是没告诉这个堂弟和张华有关的事。

  笑着摆摆手,“事情倒是不急,跑了一天,干脆先歇会。”

  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李景孝送走最后一个病人。

  心思放在人物等级上。

  9级(395/900),也就四五天,就能升到10级。

  到时候,不知道能不能离开游戏的新手村。

  刚喝了几口茶,就见赵军明走进来,躬身行礼说道。

  “大人,下午宁国府的珍大爷,去了一趟城东兵马司,已经抓捕了张华一伙人。

  抓捕的理由,是近来码头上多有不法,向衙门告状的商贾很多。

  这才打算清扫码头上的泼皮无赖。”

  李景孝满意的点点头,以贾珍和裘良的关系,只是抓个泼皮根本不叫事。

  这下别说外人,就连张华自己都不可能猜到,自己被抓会和身上的娃娃亲有关。

  看向赵军明说道,“继续盯着,我猜张华应该会被判流放。

  宁国府那边也会趁机让他主动退婚。

  要是张华父亲去兵马司衙门跑动关系的话。”

  说到这,李景孝没继续说下去,而是看向赵军明。

  赵军明忙点头,示意自己明白该怎么做。

  心里则暗道,别看大人年龄不大,可做事却有章法的很。

  而且什么事都不沾身,出事也不会牵连到自己头上。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这天李景孝出门前,看了眼等级栏。

  9级(735/900)。

  要是媳妇没来月事,那今天其实已经10级了。

  到了衙门,赵军明忙走上前,为李景孝牵马,跟在他身后小声汇报道。

  “大人,蓟州那边传回来消息说,三位道长这些天一直在邀请关外胡家和柳家的人,入关一起对付那猫脸太婆。

  这才没什么消息传回来。”

  李景孝这才放心下来,笑骂道,“这要是被茅山掌教知道了,肯定会骂他们三兄弟没脑子。

  有那么多的同门师兄弟在,居然把功劳让给外人。”

  话是这么说,但李景孝心里也想见见这些出马弟子。

  继续说道,“传消息给石德龙三兄弟,查清楚猫脸老太婆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带着胡家和柳家的人回京城。

  我要见见他们。”

  赵军明忙点头,随后又说道,“那张华的父亲,这几日还真在城东兵马司衙门上下打点。

  听说已经花费了一百多两银子,而且张家和皇庄的内侍有些关系。

  城东兵马司衙门,应该不敢得罪宫里的公公们。”

  说完,赵军明看向李景孝,李景孝知道这家伙的意思。

  但他不打算就这么出面。

  而且但凡张华聪明点,出来后应该会直接退亲。

  否则,这次皇庄的内侍愿意给他爹一个面子。

  下次可就难说了。

  摆摆手说道,“人放了就放了,犯不着为难兵马司的人。

  不过和张华一起被抓的泼皮无赖,肯定有人没钱走关系,还关在兵马司大牢里。

  让你认识的吏目去问问那些人,是否愿意指认张华这几年的罪行。

  然后去告诉贾珍,张华要是不识趣,那就再抓一次就是了。”

  五城兵马司其实不是一个衙门,而是中、东、西、南、北五个兵马指挥司衙门。

  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

  只要张华在京城犯事,城东或者城南兵马司都能抓他。

  赵军明出了大堂,先把李景孝要见出马弟子消息传回蓟州。

  然后带着人出门,去了宁国府。

  只是贾珍可就没李景孝能沉得住气,当天又去找了裘良。

  不过贾珍蠢,不代表裘良蠢。

  隔天,贾珍还没让人去试探张华父子俩是否愿意退婚。

  父子俩出了城东兵马司大牢。

  刚回到家,正准备接风洗尘去去邪气,就被城南的兵丁给抓了。

  父子俩一听,是还被关在城东大牢里的泼皮检举,气的直接骂起来。

  只是骂着、骂着,心里咯噔一下。

  不对啊。

  那几个泼皮既然关在城东兵马司衙门,城南衙门的兵丁,怎么收到的检举?

  张父稍微想想,暗暗猜测,铁定是得罪人了。

  一巴掌扇在张华脸上,推胸顿足的骂着‘不孝子’。

  不找出到底得罪了谁,多少钱和关系都没用。

  而且再想把儿子捞出来,家里就得卖田。

  不过到底是亲儿子,只能先跟着去城南衙门。

  从吏目嘴里一打听,说确实是有人检举。

  而且就在城东衙门检举告状的。

  但城东衙门一听检举的内容,是张华伙和十几个泼皮无赖,在城南敲诈勒索,还打伤好几人,断手致残一人。

  城东指挥使顿时感觉头大了。

  前脚刚收了张家的钱,又看在皇庄内侍老太监的面子,而把张华放了。

  现在自己这边又抓人的话,那就不好看了。

  但不抓人的话,这事明显透着一股子邪气。

  不得已下,这才把这案子转交给了城南衙门。

  反正打伤、致残的苦主是城南的人。

  交给城南兵马司衙门也说的过去。

  张父顿感无奈和无力起来。

  之前以为是得罪了人,只要走通了关系,到底还有机会求人放过自家儿子。

  可现在看来,背后之人根本不怕皇庄的内侍太监。

  没想到张父一咬牙,和那吏目说,打算把家里的几十亩良田卖了。

  只求保住儿子一命。

  李景孝下午得知这事后,不由皱眉起来。

  自己要对付的仅仅只是张华,目标也不过是张家主动退亲。

  但要是因为这,逼得张家卖田毁家,确实有些过了。

  对着回来汇报的赵军明说道,“你再去一趟宁国府,告诉贾珍,就说尤家母女三人听说了这事。

  求到尤大嫂子那边,宁国府愿意花钱走关系,改判张华在京城坐监。

  但代价是张家自己退婚。”

  赵军明点点头,暗道大人还是心善。

  不过大人仁慈,对自己等手下来说,不见得就是坏事。

  万一自己惹出什么麻烦,至少在大人手里,会被轻判。

  这么一想,浑身都觉得轻松不少。

  但心里对李景孝的忠诚度,却高了很多。

  而对李景孝来说,既然张华自己犯事了,抓他判他都没问题。

  自己不想看到的,仅仅只是不想张父年迈,还为了个不孝子,毁掉家族多年积累下来的家业。

  而且在京城坐监,小命还是能保住的。

  只是李景孝说完刚才的话,自己就摇摇头,“不行,你去找你认识的吏目,问问张父可有认识的富贵亲戚。

  让他去求亲戚帮忙。”

  赵军明不明所以的点头答应下来。

  李景孝却没和他解释。

  在李景孝想来,张家因为几代人在皇庄做事,和内侍有关系也正常。

  但现在内侍的面子既然不够。

  无奈之下,大概率会主动找尤老娘。

  可若是宁国府找张父退婚的话,那**都知道,就是宁国府从中作梗。

  今后李景孝纳了尤二姐为妾,外人会觉得是宁国府在巴结他,但李景孝的名声也不好听。

  可张父自己求到尤老娘头上,再找到宁国府。

  贾珍趁机提出,既然张华如此不堪,尤家哪里敢把女儿嫁过去?

  看在往年的交情上,帮忙没问题,但婚事必须退掉。

  否则尤家宁愿让二姑娘当姑子,也不会把女儿嫁过去。

  张父但凡不傻,就知道不退婚,不仅救不出儿子,还会得罪了贾家。

  而且张华能在京城服刑,不用担心流放或者充军时死的不明不白。

  或者老死在外乡,连葬回京师老家都不行。

  尤二姐也摆脱了这门亲事,却又欠下了贾家大人情。

  两个多月后,作为元春的陪嫁,一起嫁入李家,也就没人会说什么。

  外人得知这事,也会站在尤家这边。

  而贾家,则会获得帮亲戚的好名声。

  李景孝则得了两个美人胚子的姐妹花。

  唯一倒霉的就只有张华。

  但要是张华自己没犯事,虽然最后的结局都一样。

  但李景孝肯定得多费些功夫和心思,才能逼着张华退掉和尤二姐的婚事。

  现在好了,张家去求尤老娘,尤老娘求贾珍做做样子。

  婚事退了,张家还得感谢贾珍和尤老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