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邪道此时别说找李景孝报仇了,只想逃的越远越好。

  毕竟在他眼里,李景孝既然是锦衣卫的大人物,必然会为彻查这事,并且给同僚和属下报仇。

  所以,不跑那就怪了。

  不过这人报复心确实极强,一边想着如何逃跑,一边又想着。

  等自己回到南诏,炼制好毅顺郡王尸体转化的僵尸,再回来找回面子。

  李景孝要是知道了,说不定还舍不得弄死他这个给自己送经验的经验包。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为了不留后患,见面就弄死他。

  毕竟蛊虫、僵尸等邪术,有时候防不胜防,自然是直接干掉才放心。

  李景孝又搜了半个小时,确定北镇抚司周围几百米范围内,是真没什么异常。

  这才不得回宫里。

  向太上皇和皇帝汇报之后,父子俩和群臣这才放心下来。

  随后一个个看李景孝的目光中,难免有些热切起来。

  刚才在大殿内,又是雷霆、又是火符,还有那什么通犀地龙丸、天王护心丹、天心解毒丹之类的宝贝和丹药。

  换谁都想学几招。

  要是能长生,什么荣华富贵都不重要了。

  再不济,从李景孝手里,求几枚厉害的丹药,将来说不定就能保命。

  可惜李景孝哪有心思教别人道法。

  就连家中媳妇、小妾、堂妹和小舅子,都只教导了些基础剑法和内功心法。

  要是外人,以李景孝的性格,那肯定会更加防备着。

  当然,要是关系足够好,又或者是心腹。

  亦或者利益足够。

  像是五虎断门刀、胡家刀法这种武侠世界里,都只能算是三流、二流的功法。

  李景孝还是不介意拿出来,交换些能让自己心动的东西。

  至于银两,李景孝是真不看重。

  这玩意足够花就行。

  所以他才没把游戏里刷出来的,那些武侠世界里的丹药拿出来卖。

  什么白云熊胆丸、九转熊蛇丸、真正的桃花岛九花玉露丸。

  还有黑玉断续膏、六阳正气丹、九转灵宝丸。

  玉灵散、三黄宝腊丸、少阳丹

  甚至是能增加寿命的镇心理气丸、生生造化丹,和能起死回生的续命八丸、伏苓首乌丸都刷出来了。

  至于坐诊给人看病,游戏刷出来的丹药,还真不如游戏药店里卖的红药效果强。

  有‘三七补血散’在,再用三七散用原料,参杂着蜂蜜制作出三花、六花和九花玉露丸。

  足以让李景孝一辈子都不缺钱用。

  而且蜂蜜一旦保存不当,三五个月就会变质。

  所以李景孝对外说,玉露丸不易保存,也不完全是骗人。

  要是干燥的丹丸,保质期可能几年,十几年。

  但药效,李景孝自己都不知道。

  眼看李景孝被皇帝和太上皇拉着不让走,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想要些丹药。

  只是李景孝根本不接话。

  皇家有人病了,找自己看病没问题。

  但送丹药还是算了。

  万一被人掉包,那就是好事变坏事。

  而且这种可能性,真不是没有。所以李景孝从没想过,送丹药给皇帝和太上皇父子俩。

  好在李景孝在是殿前司副都指挥,每天都在宫里殿前司衙门坐堂。

  宫里真有事,李景孝很快就能出现在皇帝和太上皇面前。

  所以父子俩眼看李景孝油盐不进,心里郁闷的同时,也没过分的逼他。

  至于生气,父子俩此时是真没那心思。

  反而担心逼急了,李景孝自己就跑了。

  即便不跑,仅仅只是学贾敬,在京城周边的山上出家当道士。

  就算是皇帝和太上皇,也拿他没办法。

  当皇帝的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但这种人基本上都是亡国之君。

  或者史书上的昏君、暴君,只要还有理智的皇帝都知道,**或者说朝堂,其实就是妥协的艺术。

  群臣们眼看李景孝没工夫搭理自己等人,目光和心思不由放在了贾珍、贾政和贾赦身上。

  真说起来,贾政才从五品官,勉强有资格参加这种新年夜宴。

  而贾赦一等将军,贾珍三等将军,两人又是宁荣两府的当家人,比起贾政,更有资格出席宴会。

  不过,贾政的女儿元春,已经和李景孝定下了亲事。

  就等着过年,开春后举行婚礼了。

  所以坐在贾政周围的官员和勋贵,那是一个个连连向他敬酒。

  家中有适龄女儿的,更是羡慕的不要、不要。

  晚上群臣出了皇宫,消息在京城里传开了时,就算是郡王爵位、公爵爵位的家庭。

  都在想着,如何和李景孝搭上关系。

  最好的办法,当然和贾家一样,嫁女儿给兴安伯府。

  实在不行,选个貌美如花的庶女、或者偏房的姑娘,送给李景孝当小妾都行。

  而官职小些的官员,顾忌心理就更小。

  嫡女给李景孝当妾都行。

  毕竟李景孝自己就是实打实的兴安伯。

  五品以下的小官,巴结他,那是毫无心理负担。

  就连王家在京城的族人,也聚在一起,想着如何攀附上李景孝。

  第一个动的心思,自然是把王熙凤嫁过去。

  甚至有王家人,还在埋怨王夫人。

  一开始明明写信说,想让王熙凤嫁给李景孝,可等着等着,就没消息了。

  现在好了,他贾家反倒愿意嫁大姑娘,当兴安伯府二房的媳妇了。

  可见王夫人和贾家,这是暗地里知道了兴安伯的本事,干脆当作没写过信,自己悄悄把女儿嫁过去。

  这事被王夫人知道后,气的好几天茶饭不香,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李景孝可不管那么多,除了亲朋,外人一概不理会。

  虽说广结善缘,广纳新友是好事,可实际上,朋友不需要多,三五个就行。

  那些酒肉之交,点头之交的无效交友,反而是负担。

  眼看都已经响起了子时的钟声,宴会再不结束,就得在皇宫里步入新的一年。

  李景孝也不管太上皇和皇帝有些意犹未尽,抱拳告辞,在乾清宫外等着媳妇出来。

  而且他自己就是殿前司副指挥使,只要不进乾清宫,谁也赶不走他。

  李景孝还吩咐夏守忠的干儿子长顺,等在殿外候着贾政、贾珍和贾赦。

  说是自己是殿前司副指挥使,不能擅离职守,只能让长顺送他们出宫。

  贾政倒是真信了,贾赦和贾珍对视一眼,再看看自己三人周围的同僚、大臣们。

  知道李景孝这是不愿意见这些人。

  所以两人不仅没半点生气的意思,反而巴不得李景孝这时候避开。

  免得李景孝抹不开面子,真答应那位权贵,好处就让别人家占去了。

  而且贾珍一想到自己儿子贾蓉,现在就在李景孝身边当差,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恨不得,明天就把尤二姐、尤三姐送去李景孝家里。

  ——

  李景孝一身大红蟒袍,出现在乾清宫外没多久。

  不仅有太监汇报给了皇后,太上皇和皇帝也都知道了。

  本来正打算回大明宫的太上皇,不由笑着对皇帝说道,“看样子,我们这位兴安伯对自家夫人是真喜欢。”

  隆德帝笑着点点头,李景孝越这样,越说明这小子是个痴情种。

  而一个沉迷情情爱爱的男人,什么雄心壮志都会被消磨掉。

  只是没一会,隆德帝又皱眉起来。

  思索几秒才说道,‘父皇,景祐今日护驾有功,该如何奖赏,朕有些拿不定主意。’

  太上皇听完就翻了个白眼。

  自己这儿子心思缜密,也算勤政,很多时候还挺果决的。

  可就是心胸不够宽广,偶尔还显得斤斤计较。

  当年还是皇子时,就看出他对人对己,都有些苛求。

  从古至今,功高莫过于救驾。

  虽然今天锦衣卫指挥使周伯益体内的蛊毒,还没爆发出来,就被李景孝发现,并且镇压了下去。

  看似功劳比不上战场上紧急情况下,带兵救驾那么危险和关键。

  但要是没李景孝,不仅自己父子俩要倒霉,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也会有极大的伤亡。

  这时候,只要封赏不是太过分,没人会反对。

  要是封赏低了,大臣们反而会觉得,你们皇帝父子俩的命,也就那么回事。

  那今后还有谁,愿意冒着丢掉小命的风险勤王救驾?

  所以太上皇直接说道,“要么封景祐世袭兴安伯,要么给他封侯。”

  说完,太上皇自己都叹息一声,“要不是景祐实在太年轻,朕都想给他个世袭的侯爵爵位了。”

  隆德帝张张嘴,正想说些什么。

  太上皇直接挥手打断,说道,“皇儿,当初那忠靖侯抡起功劳,还远比不上景祐今日之功。

  为何当**被封忠靖侯,到了景祐这里,你却迟疑不决?”

  隆德帝一愣,本想说史鼎那是靠着拼命,搏出来的侯爵爵位。

  但今日李景孝不仅救驾,而且还是救了两个皇帝,顺带着又救下满朝文武。

  说功劳没史鼎高,明天就会被人笑话死。

  朝臣们心里,也会觉得赏罚不公。

  而太上皇则心里很清楚,自己这儿子,又是犯了疑心病。

  生怕李景孝地位越来越高,将来会造反。

  可他也不想想,从古至今,只要赏罚分明,人家想造反都没借口。

  一旦名不正、言不顺,就没几个人愿意跟着造反。

  越是聪明人、越是有才能的人,也越不会跟着这种人造反。

  朱棣造反,都要打出‘清君侧’的名号。

  北征北元,实在找不到理由,居然扯到汉高祖刘邦曾在漠北受辱这事上面去。

  他爹朱元璋的理由,就响亮和名正言顺多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老朱不仅做到了,还夺回已经从中原王朝手里,失去了五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所以老朱的历史评价才会那么高。

  而且爵位再高,手里没兵权,也不可能造反。

  所以在太上皇心里,与其给李景孝升官,还不如‘进爵’。

  爵位虽好,但到底是‘位高而无实权’。

  别说侯爵了,没兵权的公爵,仅仅只是地位足够高而已。

  反倒是那些镇守边关的武将,还有亲王、郡王什么的,才是最需要防备的人。

  至于文官,明朝之后的封建王朝制度,早断了文官造反的所有条件。

  隆德帝想明白后,很是赞同的点点头说道,“那就封景祐兴安侯,世袭三代不降等?”

  太上皇想了想,摇头说道,“要给就大方点。”

  隆德帝无奈叹息一声,但转念一想,史鼎都是世袭忠靖侯,确实显得吝啬了些。

  而且李景孝不是带兵打仗获得的大功。

  即便爵位高,也和兵权无关,影响不到军方。

  这反而是加分项。

  太上皇见自家小气的儿子最后点头,答应封李景孝世袭兴安候,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随后就说道,“毅顺郡王虽死,但罪过却消除不了,夺郡王爵位,子孙后代发配崖州。”

  对差点就让大周文武全灭的罪魁祸首,隆德帝心里即便有不少的疑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嘴上却答应的说道,“就按父皇的意思办。”

  说完,隆德帝张张嘴,想提起锦衣卫指挥使周伯益。

  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周伯益感染了蛊毒,即便最后没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但光是冒冒失失的闯进宫里,罪过就不小。

  继续让他坐着锦衣卫指挥使,就显得不合适了。

  即便是周伯益自己,应该也明白,自己能顺利辞官,都是最好的结果了。

  否则,御史们一定会成天找他的麻烦。

  甚至弄死他的心都有。

  但周伯益到底是隆德帝亲自提拔的心腹,即便真要换掉他,隆德帝也觉得,这事没必要和太上皇说。

  太上皇左等右等,见皇帝就是不提周伯益。

  不免皱眉的盯着皇帝看了好一会。

  隆德帝心里的压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不止一次想过,要不还是放弃周伯益算了。

  免得因为他这个已经没了用处的手下,就和太上皇斗起来。

  只是一想到自己这边能用的人手本来就少,要是这些人再和自己离心离德,那就真是个傀儡皇帝了。

  一咬牙,干脆闭上眼睛不说话。

  换成以前的太上皇,肯定会骂皇帝一顿。

  但修炼出真气后,修道的心思越发的坚定起来。

  自己大部分时间放在修炼上,那就必须有人管理这个国家。

  所以太上皇权衡利弊,最后还是说了句,“让周伯益自己上书身体不适,告老还乡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