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一个时辰前,刚听李景孝说,高丽有妖魔占山为王而感到忧心。

  没一个时辰,戴权又跑回来说。

  有猿猴类的妖怪,化身成了人形,出入京城如无物。

  还送了李景孝一百坛子猴儿酒,东厂、锦衣卫和守城的兵将却一无所知。

  心里顿时越发的忧心起来。

  这要是有妖魔想对皇家不利,自己连对方是人还是妖都不知道。

  而且上次李景孝还在蓟州城外的山里,剿灭了一伙猫妖和黄皮子的妖怪团伙。

  而宫里多的是各种猫咪,黄皮子也时不时的出没。

  要是这些猫咪和黄皮子中,出现个妖怪,跑到自己床头,守卫都不见得能发现。

  如此防不胜防,如何不让人心悸?

  这么一想,太上皇哪里还顾得上李景孝和猿猴结交的事。

  忙让戴权去请协助自己修道的道长们。

  只是这些道长们进宫听完太上皇的解释,一个个都面面相觑起来。

  自己等人虽然有点本事,但也极有限。

  若真是修行有成的高人,谁愿意跑来京城当什么皇家供奉?

  功名利禄在成仙做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还不是因为眼看修道无望了,这才想借着皇家的资源,走外丹一道,期待着能练出真正的金丹,助自己成仙或者长生。

  想解决太上皇心里对猫、黄皮子等动物的担心,最合适的人选肯定是兴安侯。

  要是和李侯爷一样,修炼出雷法。

  一运功,浑身雷霆闪耀。

  脚步一点,瞬间十几二十多米。

  有这本事,在宫里一站,那些刚修炼出灵智的猫狗、老鼠们,肯定跑的比谁都快。

  至于忽悠太上皇,几个道士们此时可不敢随便忽悠了。

  太上皇自己都已经修炼出了真气,再哄骗他,那就真是自己找死了。

  而且李景孝的修为比自家掌教、长老们都厉害。

  万一太上皇又找李景佑论道,保不齐,两人聊着聊着,太上皇就觉得自己等人在哄骗他。

  十几个道长此时心里不由骂娘。

  一边怪李景孝为何如此厉害?

  一边暗暗可惜,太上皇为何有那个天资,年龄这么大了,居然真能修炼出真气?

  至于李景孝结交猿猴的事,这些道长哪里敢评说?

  甚至还羡慕李景孝能和山中精灵结交,并且得到那猿猴的回报。

  当然,这些道士们最羡慕的,其实还是李景孝居然指点了那猿猴。

  从百坛猴儿酒来谢恩来看,那猿猴得到的好处应该不小。

  否则即便猴子再多,想收集这么多的猴儿酒,也没那么容易的。

  可见那猿猴送礼,是真花费了一番心思和功夫的。

  太上皇一看这些道长们,一改以往天花乱坠的姿态,一个个都沉默不语,顿时失望起来。

  看样子,景祐说的没错。

  世间真修,哪里愿意在红尘中打滚,沾惹因果业障?

  也就景祐那小子,身在京城真武观,又不过16岁,虽然天资超凡,到底还是个刚长大的孩子。

  这才醉心功名利禄和娇妻美妾。

  这么一来,反倒显得李景孝越发的独一无二了。

  而且,等李景孝的修为越深,他对尘世间的名利,大概率也会和那些道家高人一样,慢慢的不在乎了。

  所以防备李景孝的事,当然不能放松。

  但也没必要像是防备那些王爷、大将军一样,成天像是防贼一样的防着。

  太上皇挥挥手,让十几个道士们离开。

  然后对戴权说道,“听说景祐和茅山关系极好,还受茅山掌教相邀,以师兄弟相称?”

  戴权猜到太上皇的心思,忙点头说道,“圣人,确有此事。

  听厂卫汇报说,茅山有三个真传弟子,被侯爷请去了道录司任职。

  平日里,称呼侯爷为‘师叔’,时常受到侯爷的指点。

  其中两位道长,一个主修茅山闪电奔雷拳,和侯爷在年三十宫里夜宴时,使出来的雷法是同一个功法。

  另外一位林道长,擅长符咒。

  这石道长和林道长,受侯爷所派,时常带着兵丁,在京城周围巡视。

  这几个月以来,两位道长还真的处理过好几起,妖邪、诡异为祸乡里的事。

  另外一位柳道长,好像是功力修为还不深,一直在道录司做些文案的差事。”

  太上皇不由动起了,邀请茅山掌教进京的心思。

  不过转念一想,京城已经有李景佑这个和茅山关系极好的存在。

  再把茅山的人,邀请入京,将来免不了一家独大。

  还不如把目标放在天师府,或者皂阁派,也就是灵宝派身上。

  只是一小会,太上皇就偏向了灵宝派。

  实在是天师府在三山符箓中,其实早就一家独大。

  前‘明’时期就敢和朱元璋的儿子联姻,这才遭到老朱的极力打压。

  到了本朝,天师府同样出了个另类的天师,又被打压的厉害。

  而灵宝派同样精通符箓,一定程度上和天师府的本事差不多。

  却又低调很多。

  自然就成了太上皇的首选了。

  一边命戴权拟旨,去请灵宝派的高人进京。

  一边又让戴权去命人,把宫里和大明宫的黄皮子、老鼠、蛇、刺猬之类的动物全请出去。

  至于狸猫和狐狸。

  狐狸确实极少,狸猫则多是宫中的嫔妃们养着当玩伴,排除寂寞之用。

  就算是太上皇,心里也有些顾忌。

  戴权也看出太上皇的犹豫,换成以前,这老太监肯定只是随便应付几下。

  可现在,就算不为了皇家考虑,也得为自己着想。

  想了想后,才汇报道,“圣人,宫里有些宫人心思不定,不妨把那些拜五仙的宫人,放出宫?”

  太上皇一听就明白戴权的意思。

  没了祭拜、崇拜胡、柳、黄、灰、白五种仙家的太监和宫女,这些容易成精的动物,自然就少了很多的机缘和吃食。

  一定程度上来说,宫人祭拜反而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次太上皇就没什么顾忌了,点头吩咐戴权去办。

  同时,还把这事告诉皇帝,免得皇帝不明就里,会在私下里护着那些宫人。

  皇帝听完,心思自然和太上皇差不多。

  有了这对父子的支持,宫中很快就掀起了清理运动。

  不少太监和宫女,虽然莫名其妙的被放出宫,但这次整顿内宫的行动,居然很是和谐。

  并没任何一个太监或是宫女,因为这而丢掉小命。

  说到底,戴权和夏守忠生怕这些人里,真有人能和五仙沟通,甚至借助五仙法力的本事。

  所以即便把人赶走,动作也很是温和。

  至于清理狸猫的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一来宫中多鼠患,二来,确实没人敢明明知道的把嫔妃们身边的狸猫赶出宫。

  特别是老太妃、皇后、贵妃这些人身边的狸猫。

  ——

  李景孝接了旨意,忙着尽快和元春完婚,当然没心思去管宫里的事。

  贾家那边是既激动,又担忧。

  皇家两次下旨,头一次是指定元春许配给李景孝。

  这次又特旨提前完婚,算是皇恩浩荡,恩荣不减。

  只是宫里的事,向来很难保密。

  更别说太上皇和皇帝暗地里的关系,算不上多和谐。

  天悬二日,宫里的事就更难保密了。

  李景孝完婚后,要带兵北上,抵挡鞑靼人南下的事,贾家只是花了两天时间就打听到了。

  这下别说贾母等人了,元春同样担忧不已。

  否则按照常理,婚事拖后,等李景孝大胜归来再完婚,就是双喜临门。

  这才是正常的选择。

  现在急着让元春嫁过去,秦可卿又一直没传出怀孕的消息。

  免不了让人担忧,李景孝此次北上,肯定会很危险。

  有股子出征之前,给侯府留下个继承人的意思。

  想到这点的元春,顿时不安起来。

  秦可卿那边,这姑**心思一点不比元春少。

  元春能想到,秦可卿自然也能想到。

  ——

  李景孝白天修炼御剑术,想着趁着还有时间,早点把御剑术从小成(812/1000),早日修炼到精通级别。

  晚上回家,吃完晚膳,就被媳妇拉着打比赛。

  而且不把自己累趴下,绝不放手。

  就连宝珠和瑞珠两人,都缠着他不放,非要打两三次的比赛才行。

  只是一晚上,李景孝就反应过来。

  秦可卿这是想趁着自己还在家,早点怀上子嗣。

  即便秦可卿自己没怀上,只要宝珠和瑞珠能成,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李景孝有些好笑的想劝劝媳妇。

  只是早上四五百点的经验到手,晚上两三场比赛,又是200点、300点经验。

  一天下来,六百到八百点的经验,升级速度算是肉眼可见。

  两天下来,就从21级(1180/4200),涨到了(2680/4200)

  只需再来两天,就能升级到22级。

  李景孝不由按耐住了劝解的话,主动享受起来。

  迎亲的一些准备,秦可卿白天自己盯着,顺带着交给景熙打理。

  至于2千轻骑的选拔,李景孝不仅完全交给了二福等人,还明确拒绝了任何请托。

  想被选上,跟着北上立功,全看本事。

  当然,真正敢北上的勋贵子弟,其实很少。

  贾蓉那小子,最近两天直接装病。

  根本不出现在李景孝跟前,就连左镇抚司都不去了。

  李景孝知道后,不由在心里暗怒。

  第一个念头就是,若是不惩罚贾蓉。

  必然会影响殿前司马军,和那2千轻骑兵的军心。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正愁如何严明军纪,贾蓉这就跳出来,送给自己理由了。

  让赵军明带着十几个左镇抚司的力士。

  上了宁国府,闯进了贾蓉的院子。

  不顾这小子的求饶和威胁,还有贾珍的求情。

  抓着贾蓉出现在宁国府大门外。

  绑在宁国府大门上的柱子上,扒开外衣,当众抽了十鞭子。

  只是几鞭子,贾蓉这个细皮嫩肉的公子哥,后背皮开肉绽,疼的呼爹喊娘。

  贾珍倒是想把亲儿子抢回来,可看着赵军明手中举着的左镇抚司令旗。

  贾珍再傻也知道,自己要是抢人,这些锦衣卫军汉,可不会管自己头顶上的三等将军,宁国府族长的身份。

  虽说不见得会抽刀杀自己,可要是被刀背抽几下的胆子绝对有。

  甚至干脆也吊起来用鞭子抽。

  真这样,那什么脸面都丢光了。

  从荣国府那边赶过来的贾珠和贾琏,见贾珍一直站着,这才放心下来。

  忙走到他身边,一左一右,隐隐有架住贾珍的意思。

  这才低声说道,“诊大哥,老太太说,蓉哥儿糊涂,他这是撞到枪口上。

  被景祐当成了严明军纪的靶子。”

  贾珍听完就怒了,贾琏忙一把搂着他的胳膊。

  急切的继续说道,“老太太还说,这顿打必须挨。否则,绝不是10鞭子这么简单。”

  说完,语气幽幽的说着,“谎报病情,逃避出征,等同临阵脱逃,可是杀头的罪。”

  贾珍心里纵然有万般怒火,听到这话,顿时就灭了个干干净净。

  贾珠又接话道,“而且老太太估计,景祐若是不处罚蓉儿,被御史知道,向陛下参一本。

  别说蓉儿了,就连诊大哥和我贾家都有难。”

  贾珍这下是彻底冷静了下来。

  脑门上还微微冒汗,随后就心里感激的对贾珠、贾琏点点头。

  有些后怕的说道,“好在有老太太在,否则我等如何想得到,这里面的危机。”

  贾代化这对堂兄弟贾代善还在时,宁荣两府可是行军法的。

  所以贾母才明白,贾蓉这是自己找罪受。

  不过李景孝真派人过来处罚贾蓉,也让贾母意识到,孙女嫁的再好,那也是嫁入别人家。

  孙女婿再有本事,也不会拿丈人家当自己家。

  好在贾母还没老糊涂,也没钻牛角尖。

  李景孝会有这种选择,其实才是最正常的。

  这才让贾珠和贾琏赶到宁国府,千万别让贾珍和李景孝起了冲突。

  贾珠和贾琏听到贾珍叹息的话,也是赞同的点点头。

  正想说话,贾蓉那十鞭子,已经打完。

  忙跟着贾珍,让人把贾蓉从柱子上解开。

  却不想赵军明举着令旗走过来,看向趴在软垫上的贾蓉说道。

  “小蓉大爷,大人限定你明日卯时三刻,也就是早上5点45之前,进去殿前司马军衙门点卯。

  然后带着书吏检点马军出阵所需的粮草、军械。

  若是稍有差错,大人说了,干脆拿你祭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