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问题是,道录司的坐堂沈伯平不过是正六品。

  秦业的工部主事也是正六品,总不能为了老丈人,就把前上司赶走。

  好在这事其实也好办,李景孝上了封奏折给皇帝。

  借口道录司多有功绩。

  给沈伯平,还有‘右正议’饶广贤、‘左演法’余福保求封五品、四品的文散官。

  级别是五品、四品,但实际上实权只是六品和从六品。

  秦业调过去,在他们三人之下,也就说的过去了。

  说不定饶广贤、余福保还愿意升官调走。

  不过让李景孝意外的是,以前还心心念念的想着调走的饶广贤、余福保。

  此时是巴不得老死在道录司。

  不仅因为待遇比过去提高了好几成,还因为京城权贵圈子,现在基本上都知道妖邪的真实存在。

  可李景孝又成天不上朝,不喜欢交友。

  就算上门求见,也是9成99全被拒之门外。

  所以但凡和李景孝关系不错的人,都成了香饽饽。

  石德龙三师兄弟,此时也已经成了道录司降妖除魔的主力。

  他们有功,免不了饶广贤、余福保也从中获益。

  **才想调走,去别的衙门当副手,或者小喽啰,还真不如继续待在道录司。

  李景孝的奏折当天下午到了皇帝案前,晚上就有结果。

  不仅答应了李景孝,给道录司三个主副官加‘散官’的请求。

  还赏了秦业一个从四品朝列大夫的文散官。

  有了这官职,秦业今后也有资格穿红袍了。

  等他退休,运气好,说不定就能再升一级。

  以中顺大夫,甚至从三品的‘中大夫’退休。

  消息当晚就在小范围内传开。

  隔天已经传遍了京城文武圈子和勋贵圈子,有人惋惜,也有人羡慕。

  李景孝隔天带着元春、王熙凤一起去了荣国府。

  王熙凤作为王夫人的嫡亲侄女,自然是有资格来荣国府拜见贾母和王夫人的。

  而且偏房虽然说到底还是小妾,却也还是给王家留了一丝颜面。

  像是所谓的‘平妻’,其实根本就不被承认。

  真计较同样是小妾。

  但民间却存在这说法和做法。

  和李景孝给王家留了些颜面一样,在家中地位比小妾确实高了一些。

  来贾家送年礼,自然比秦家那边热闹多了。

  贾琏、贾宝玉、贾蓉早早就守在了门房这边等着。

  一听到仆役说,国公爷和夫人、如夫人的轿子快到了。

  贾琏三人忙走出门房,笑盈盈的等在大门外的同时。

  贾琏还嚷嚷着,让人快点打开中门。

  李景孝不仅是贾家女婿,女婿带着媳妇来省亲,开中门的人家可不少。

  而且李景孝是实打实国公,荣国府的门第再高,真计较起来,其实也比李景孝低了半筹。

  毕竟他是实打实的世袭国公。

  李景孝在门口下马,对着家中抬着轿子的仆役摆摆手,示意他们把元春和王熙凤的轿子一起抬进前院。

  贾琏张张嘴,想说王熙凤可没那个资格从中门进去。

  可看看贾蓉,这小子不仅没反对,反而快步上前引导两个轿子跨过中门。

  贾琏心里那叫一个气,但想想还是算了。

  蓉哥儿这小子现在比自己威风多了。

  家中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不少事情过去根本没他参与的份。

  可现在宁荣两府有事的话,老太太和老爷、大老爷不仅会要求贾蓉参加。

  有时候贾珍没在也不在意,还说只要蓉哥儿这小子在就行。

  气的贾珍几次找贾蓉的麻烦,但也不知道谁把这事传到了玄真观。

  贾珍被他老子贾敬叫去玄真观,规规矩矩的伺候在贾敬身边,当了一个月的炼丹烧火的道士。

  那之后,贾珍不仅再也不管贾蓉的事。

  宁国府那边有什么事,还得和贾蓉一起商量着。

  不过贾蓉也会做人,自己从李景孝手里收到两个高丽婢后。

  本来打算让人去高丽,物色几个高丽婢回来孝敬给贾珍。

  但想想还是派人去了镇江堡,然后就和权知丽那女人联系上了。

  不仅做生意,还从权知丽手里接收了十几个高丽婢。

  送了他爹贾珍4个,贾赦两个,贾琏两个。

  其他的则全送给了关系好的勋贵们。

  顺带着从高丽运回来的货物,直接卖给了各家权贵,贾蓉自己当起了批发商。

  不仅送女人,还带着大家一起赚钱,贾蓉在京城勋贵圈子的地位,一下子就比他爹贾珍重要多了。

  就连贾赦在老亲和勋贵圈子里说话,很多时候都没贾蓉管用。

  当然,贾蓉也没忘了拉上贾赦一起赚钱。

  反正批发给别人是赚,批发给贾赦,由他卖去大同、宣府,甚至南边同样是赚。

  所以此时贾蓉在贾家的地位,已经完全超过了贾琏。

  眼看贾蓉这么积极的把元春这个姑姑,和王熙凤这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表姑,引着跨过中门。

  贾琏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暗道,看样子自己确实不能再这么荒唐下去。

  也得认认真真找个事做,免得将来自己继承荣国府,只是个三等将军。

  而宁国府那边,反而因为贾蓉有战功,从三等将军的贾珍手里,接过宁国府大权后,反而升级到了一等将军。

  那宁荣两府的地位,就得调转过来。

  自己这个当堂叔的,也会被贾蓉这个侄子给压着。

  所以贾琏看李景孝时,顿时越发的热情起来。

  而且一想到过完年,李家大姑娘景熙已经14岁了,贾琏心里就蠢蠢欲动起来。

  而王熙凤的轿子,跟着元春一起走中门进了荣国府。

  轿子里的王熙凤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这女人本来就要强。

  但这次不用猜,自己能走中门,肯定是因为自己男人。

  而且平儿一直跟在轿子左右,自然看到了李景孝挥手让仆役,抬轿子走中门的动作。

  低声和王熙凤一说,这女人激动的,恨不能扑到李景孝怀里好好伺候他一番。

  不过元春一下轿子,脸色就有点不好。

  但她既然最讲规矩,所以知道这事不能怪王熙凤。

  可让她去和李景孝理论,元春不仅没这个胆子,也不愿意为了这事就和自己男人争论,甚至吵一架。

  只能叹息一声,心里暗暗责怪父兄、叔伯不争气。

  以至于被自家夫婿给看轻了。

  心里对贾珠就越发感到可惜,暗叹老天爷不公。

  目光放在贾宝玉身上时,也从和善慈祥,变的严厉起来。

  贾宝玉顿时吓了一大跳。

  心里有些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姐姐。

  李景孝却笑盈盈的走了过来,拍拍过年就7岁的贾宝玉的肩膀。

  “宝玉,明儿到姐夫家玩,你姐姐和姐夫我,从南边寻了不少好玩意正好送给你。”

  贾宝玉大喜,而且听姐夫的语气,好像对自己没任何意见。

  贾宝玉立马靠近李景孝,还对着元春露出个得意表情。

  气的元春差点就伸手去拧这小子的耳朵。

  李景孝也不知道自己媳妇,怎么会看贾宝玉不爽。

  忙上前一把拉住元春的手:“好了,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宝玉若是犯错。

  明儿他来家里时,你再好好说说他。”

  说完,目光看向贾宝玉,这小子果然眼珠子在乱转。

  大概率明天会找借口不去,甚至到过年这几天,这小子都不会去。

  李景孝笑着对贾蓉说道:“明儿你护送你宝叔去我那。

  顺带着也给你准备了点小玩意,当作我和你元春姑姑给的压岁钱。”

  贾蓉没结婚,拿长辈的压岁钱自然没问题。

  甚至李景孝不喊他,他自己其实早就准备好了礼物。

  就等着李景孝和元春先来荣国府送完年礼,就去兴国公府送给李景孝。

  贾宝玉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苦。

  知道明天想躲都躲不掉。

  贾蓉可不会管贾宝玉是否装病,只要是李景孝交待的事情,他是一定会完成的。

  特别是和李景孝走了一趟草原,知道这位爷说一不二。

  再困难,你也得给我办成。

  否则,板子是少不了的。

  李景孝这做派,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贾蓉。

  加上又在殿前司和左镇抚司任职,这两个衙门都是行军法、军令。

  命令一下,哪里容你拒绝。

  贾蓉忙不的的点头,目光看向贾宝玉时,这小子顿时感觉后背发凉。

  好在贾蓉又不傻,这小子到底是元春的亲妹妹。

  等李景孝牵着元春,带着王熙凤、抱琴、平儿,跟在贾琏身后进二门时。

  贾蓉心里一动,拉这贾宝玉低声嘀咕两句。

  瞬间就让这小子眼睛一亮。

  既然知道这小子喜欢混在小姑娘堆里瞎混,甚至从小就喜欢吃丫鬟们的胭脂。

  贾蓉对付他的办法也很简单。

  反正宁国府那边养着些年岁不大,还漂亮的高丽婢。

  仅仅只是借口高丽那边新出的花瓣胭脂,和大周有些不同。

  请他去宁国府玩的时候尝尝,就轻易收买了这小子。

  至于送高丽婢给贾宝玉,贾蓉可没那么多蠢。

  真做了,铁定会被贾母和王夫人叫去大骂一顿。

  特别是贾珠出事,以魂魄状态自愿留在界首湖后。

  贾母和王夫人对贾宝玉,就越发的重视起来。

  但仅仅只是请贾宝玉去宁国府玩,吃吃胭脂,在小姑娘堆里玩耍,贾母和王夫人也不会在意。

  很多时候,熊孩子就是被父母、爷爷奶奶惯出来的。

  李景孝的身体素质,早就远超普通人,自然听到了贾蓉如何忽悠宝玉这小子。

  不过他也没去管,反正自己早就打定了主意,把这小子往纨绔方向培养。

  待在家里和小姑娘玩乐,也省下的跑出去惹麻烦。

  所以贾蓉的做法,李景孝不仅不仅阻止,反而在心里夸贾蓉这小子几句。

  不过贾琏带路时,隐隐提到景熙,又让李景孝不爽了。

  大妹过完年14,在这年代确实该找婆家了。

  倒是不用十四五岁就出嫁,等到16出嫁也不晚。

  秦可卿就是16过门,元春嫁给自己时,其实已经快17岁了。

  但不提前物色妹夫的人选,好姑娘难得,好女婿、好妹夫其实也难得。

  至于贾琏,直接就被李景孝给排除了。

  这家伙的喜好确实有些奇葩。

  谁嫁给他,今后的日子铁定别想好过。

  加上荣国府内宅的情况复杂,就算是王熙凤这种八面玲珑的女人,最后也是暗淡收场。

  原著里,薛宝钗一嫁过来,王熙凤当家的权力就被王夫人罢免了。

  可见什么亲姑姑、亲侄女都是虚的。

  景熙要是嫁给贾琏,除非贾琏有胆子出府单过,否则自己那妹子肯定会被各种软刀子折磨。

  而且贾琏这家伙也不是良配,李景孝不求妹夫从一而终,他自己就妻妾众多。

  自己做不到的事,李景孝向来不会强求别人也做到。

  但至少也要有担当,对明媒正娶的媳妇不离不弃才行。

  想着想着,李景孝顿感头疼。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勋贵家的姑娘,想找个好夫婿同样不容易。

  李景孝掌左镇抚司,锦衣卫的档案随便调阅。

  看多了勋贵和官员私下里虚伪和龌龊,有时候甚至觉得,贾蓉都是极好的了。

  就连贾琏也比大多数勋贵子弟好,至少他极少出去喝花酒。

  也不会在外面胡闹。

  这真是矮子堆里拔将军,不是只有更好,而是只有更坏。

  即便是读书人,有些嗜好也让李景孝很是无语。

  要是有'知否'里,齐小公爷或者盛长柏这种,李景孝会直接上门求亲。

  可惜来到这世界两年半了,却一个这种人都没遇到。

  李景孝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该多多上上朝。

  总能在年轻人中,看中个人品好的妹夫人选。

  至于景熙喜不喜欢,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一个从小就在内宅长大的姑娘,犹如一张白纸。

  别说接触外男,连年轻男人都不认识几个。

  只要李景孝觉得好,景熙心里肯定也会觉得好。

  当然,李景孝不介意制造机会,让两人先接触一段时间。

  免得完全是‘盲婚哑嫁’,婚后的生活至少一半概率是往坏的方向走。

  想到这,李景孝顿时觉得,自己是真得去上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