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老宅通现代 第十三章 五分钱坐小毛驴

小说:七零老宅通现代 作者:花时节 更新时间:2025-06-15 06:03:11 源网站:2k小说网
  ();

  “其实也没啥,”林青松擦了擦嘴,语气故作轻松,“现在水泥厂的工人都去捡碎砖了,连半块断砖都不放过,剩不下多少了。”

  他顿了顿,“我打算去找找看还有什么活干。”

  林巧云盛了两碗粥,特意给你留了一份在厨房。

  她的动作轻柔,生怕弄洒了这来之不易的早餐,那留下的一碗是给柳思远的。

  自从上次践行宴知道是柳思远给他们送柴火,林巧云就一直觉得过意不去。

  她至今还记得那些柴火摆在厨房时的样子,整整齐齐的,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后来她给青松留红薯的时候,也会给柳思远留一个。

  结果第二天门口又会多了一捆柴,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这种奇怪的交换。

  既然学子院就剩三个人,多做一个人的饭也不麻烦,索性就一起做了。

  柳思远从不跟他们一起吃,早出晚归的,有时候好几天都碰不着面。

  但每次林巧云留的饭菜总会被吃完,而厨房的柴火永远不会少。

  她时常想,这个沉默寡言的知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青松,”林巧云喝了口粥,温热的粥水滑过喉咙,“今天先别去找活了,帮我把地里的活干完,咱们去大舅家一趟。”

  林青松眼睛一亮,嘴角扬起了久违的笑容:“行啊!地里的野南瓜熟了,我摘一个带过去。”

  “好,我这还有从赵太婆那换的鸡蛋,一起带着。”

  林巧云说着,目光落在墙角的竹篮上。

  那里面装着二十个鸡蛋,是她用三天的工票换来的。

  姐弟俩平时很少去舅舅家,不是不想去,而是心里过意不去。

  舅舅家也不富裕,但每次去,舅舅舅妈都要变着法子招待他们。

  更何况姥姥姥爷的丧事都是舅舅小姨们出的钱,林正一分没出。

  想到这里,林巧云的心又沉了几分。

  吃完早饭,姐弟俩拿着装了凉白开的罐头瓶子下地干活。

  八月的太阳毒辣辣地烤着大地,空气都扭曲了。

  林巧云把唯一的草帽戴在头上,看着林青松随手摘了些柳条编了个简陋的草帽。

  弟弟的手很巧,这样的草帽他能一边走路一边编。

  田地里蝉鸣声此起彼伏,热浪一阵接着一阵。

  姐弟俩干活麻利,连午休都没歇,吃完带来的红薯继续干。

  林巧云的背上已经湿透了,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

  她偷偷看了眼林青松,弟弟的衣服也已经湿透了,但他依旧埋头干活,一声不吭。

  等到下午三点,终于把棉花摘完,交给生产组长赵韩财记工票。

  老树下,赵韩财坐在一张破旧的竹椅上,手里拿着工票本。

  “忙完就发夏粮,我把你的工票单独算了,比你爹那份多二十斤。”赵韩财的声音低沉,眼神里带着些许怜惜。

  林巧云心里一暖,知道这是赵韩财照顾他们。

  按规矩,她的工票该算在林家的工票本上。

  这多出来的二十斤粮食,对他们姐弟来说就是莫大的恩赐。

  回家后,姐弟俩轮流打水洗澡。

  一个大木盆里倒了半盆温水,这是他们的“浴缸”。

  林巧云趁着林青松洗澡的功夫,把衣服搓了。

  没有肥皂,只能生搓。

  她的手被粗糙的衣料磨得发红,但她顾不上这些。

  她想着下次去那边,一定要买些肥皂回来。

  也不知道那边的肥皂贵不贵,她得多攒些钱才行。

  换上干净衣服,林巧云重新梳了辫子。

  她的头发已经很长了,但一直舍不得剪,因为姥姥生前最喜欢帮她梳头。

  每次想到这里,她的眼眶就会不自觉地湿润。

  她收拾好要带的东西:二十个鸡蛋、两双新袜子、半瓶红糖,上面铺了些菜遮着。

  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都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走吧,”林巧云看着林青松脚上的旧凉鞋问,“怎么穿这么旧的鞋?”

  “舍不得,要走山路呢。”林青松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那双旧凉鞋已经开胶了,鞋底都翘起来了。

  “今天坐小毛驴车去,”林巧云轻声说,“太晚回来路上不太平。”

  她知道弟弟心疼钱,但安全更重要。

  林青松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虽然他不怕,但要是遇到坏人,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怕是保护不了姐姐。

  “那就坐小毛驴车去!”他的声音里终于带上了点少年该有的活力。

  山路崎岖,蜿蜒向前。

  灰白的天空下,零星飘着小雨,打湿了道路两旁的杂草。

  林巧云紧了紧身上单薄的外套,不时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弟弟林青松。

  才走了不到二里地,林青松的脚步就明显慢了下来。

  “姐,我们歇会儿吧。”林青松气喘吁吁地说道,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林巧云驻足等他,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远处。

  这条山路她走过太多次,每一次去大舅家,都是带着说不清的心事。

  自从父母相继离世后,大舅蒋富贵一家就成了他们姐弟俩最亲近的亲人。

  忽然,一阵熟悉的机动声从身后传来。

  “姐!小毛驴车来了!”林青松眼尖,一把拉住姐姐的袖子。

  破旧的三轮车慢悠悠地驶近,驾驶室两侧漏风,后面的车斗上草草搭着已经褪色的布棚。

  林巧云赶紧朝着车子挥手示意。

  “师傅,去小竹坑村多少钱?”

  司机是个中年男人,皮肤黝黑,身上的工作服沾满了机油:“五分钱一个人。”

  林巧云从口袋里摸出准备好的零钱,数了钱递过去。

  车斗里零散地放着几张破旧的小板凳,姐弟俩摸索着在车尾找了个稳当的位置坐下。

  颠簸的山路上,小毛驴车走走停停。

  林巧云的心却越发沉重,手里紧紧攥着那个用粗布包着的篮子。

  里面装着二十个鸡蛋和半斤红糖,这些都是她用母亲留下的那枚银戒指换来的。

  “姐,你说阿翠姐会喜欢吗?”林青松小声问道。

  林巧云轻轻点头:“会的,阿翠姐最喜欢吃甜的了。”

  说起大表姐蒋阿翠,林巧云心里就一阵发酸。

  自从阿翠姐嫁到隔壁村后,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婆家那个老太太刻薄得很,明明阿翠姐已经怀孕八个月了,还要她下地干活。

  车子一路颠簸,不时有雨水从布棚的缝隙中飘进来。

  林巧云把篮子护在怀里,生怕弄坏了里面的东西。

  这是她第一次能够回报大舅家的恩情,虽然微不足道,但她希望能帮上一点忙。

  半个多小时后,小毛驴车终于到了小竹坑村。

  “师傅,您还回河湾村吗?”林巧云一边付钱一边问道。

  “晚上七八点那趟,你要坐的话记得提前来。”司机收起钱,随口应道。

  走在村里的泥土路上,不时有认识的村民跟他们打招呼。

  一个上了年纪的婶子热情地说要去地里喊大舅回来,林巧云连忙道谢。

  可等到了大舅家,屋里的气氛却不似往常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