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老宅通现代 第四十一章 青桐巧月不在我这儿

小说:七零老宅通现代 作者:花时节 更新时间:2025-06-15 06:03:11 源网站:2k小说网
  ();

  “大姐,看看这件羽绒服吧!”

  “阿姨,新款毛衣,便宜得很!”

  “过来看看,都是今年最新的款式......”

  秦巧芬熟门熟路地在人群中穿梭,林巧云紧跟其后,生怕在这迷宫般的市场里走散。

  空气中飘散着劣质香水和新衣服的气味,混杂着人群的喧嚣。

  “等等!”秦巧芬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一家店铺,“这家,这家的棉衣不错。”

  店铺不大,但货品齐全,各式各样的棉衣挂满了墙壁和衣架。

  林巧云的视线扫过琳琅满目的衣服,突然被角落里的几件老式棉衣吸引住了。

  那款式,那做工,竟与计划年代的棉衣有几分相似。

  她不由自主地走近,手指轻轻抚过衣服的布料。

  “姑娘眼光不错。”店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笑眯眯地凑了过来,“这些是前几年的老款了,当时觉得质量好舍不得便宜卖,这不就留到现在了。”

  林巧云拿起一件仔细端详,布料结实,针脚工整,手感确实不错。

  她的手指在衣服上摩挲,仿佛在确认什么。

  “七十块一件,”老板娘报价道,“这个价格已经很便宜了。”

  林巧云心里暗暗盘算。按照李爷爷李婆婆教的,这价格肯定还能往下砍。

  她继续翻看着衣服,突然发现一件破了口子的。

  机会来了。

  “老板娘,”她把那件衣服拿起来,将破洞展示给对方看,“你看这衣服,这布料看着就是仿制品啊。”

  老板娘脸色微变:“这是丝绵,也是棉。”

  “什么丝绵啊,”秦巧芬立刻帮腔,“就是化纤,尼龙的!现在谁还穿这种料子?”

  林巧云心里一惊,又学到了新词。

  她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摸着手里的衣服。虽然不是棉花,但手感确实不错,而且价格只有真棉花的几分之一。

  “这衣服都放了多久了,”秦巧芬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嫌弃,“再不卖就只能扔了。现在的老人都穿新款,谁还买这个啊。”

  老板娘被说得哑口无言,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那你说多少钱合适?”

  林巧云数了数,全部数下来总共八件。她伸出手,比了个“四”。

  “四十?”老板娘瞪大眼睛,“你这是要我倒贴钱啊!”

  “林巧云你傻啊!”秦巧芬也跟着喊,“旧衣服差不多二十五!”

  一场激烈的讨价还价就此展开。老板**脸色由红转白再转红,秦巧芬的声音时高时低,林巧云则在一旁不停地点头附和。

  最终,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价格定在了新的四十一件,旧的三十一件,一共二百八。

  抱着衣服走出店门,林巧云心里美滋滋的。

  她本想说四百的,没想到秦巧芬这么会砍价。

  不过,冷风一吹,她才猛然惊醒——这么多衣服,她和青松根本穿不完啊!

  但便宜确实容易让人失去理智。林巧云安慰自己,大不了留着当被褥用。

  反正这些衣服的款式和质地,跟计划年代的很像,总能派上用场。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们又转了好几家店。

  每到一处,林巧云都用“给老人买”这个借口,轻松找到了和计划年代相似的款式。

  秋衣、棉鞋、被褥、床单,一样样添置齐全。

  秦巧芬看着她买得起劲,忍不住打趣道:“你这是要给全村老人都准备一套啊?”

  林巧云笑而不语,只是继续挑选着。

  每一件商品她都要仔细检查,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等把所有东西都买齐,林巧云数了数剩下的钱,还有两千三百多。

  这是她第一次为了“享受”而花钱,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回到老宅已是深夜,林巧云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搬回了自己房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烧饼摊的生意确实越来越好,街坊邻居都说林巧云的烧饼外酥里嫩,价格实惠。

  朱婆婆成了他们的常客,后来干脆每天天不亮就来帮忙。

  她总是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长里短,偶尔也会提到自己的孙子。

  “婆婆,您带个饭盒来吧。”秦春珠一边擦桌子一边说,“给您和老伴儿带些回去。”

  朱婆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们这些孩子,真是...”

  她的话没说完,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这天中午,趁着生意清淡,林巧云和青松来到邮局。

  柜台前排着长队,空气中弥漫着焦躁的气息。

  “麻烦帮我们接一下这个号码。”

  终于轮到他们,林巧云递上写着二姨家电话的纸条,纸条边缘已经被汗水浸湿。

  话务员扫了一眼号码,眉头皱起:“府城的电话,要转两次,可能要等。”

  “没关系,我们等。”林巧云的声音有些发紧。

  等待的时间像是被拉长了。林巧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一下,敲打着胸腔。

  青松在旁边坐立不安,时不时偷瞄姐姐的表情。

  “嘟...嘟...”电话终于拨通了。

  “喂?二姨?”林巧云的声音微微发颤。

  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背景音,一个冷漠的声音说:“等一下!”

  随后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夹杂着几声不耐烦的呼喊。

  “喂?谁啊?”二姨的声音终于传来,却带着一丝陌生的疲惫。

  “二姨,是我,巧云。”

  “出什么事了?”二姨的语气突然紧张起来,“亲爹还是叔伯们?”

  “没事,二姨,”林巧云赶紧解释,“我是想给您寄钱,还有些粮食。”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不用了,你们留着自己吃吧。”

  林巧云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二姨,我想接青桐和巧月回来。欠您的钱我一定会还的,很快就能还上了。”

  话筒里传来一阵令人不安的沉默。

  “二姨?”林巧云的手心沁出冷汗,“要是现在不行,能不能让我和青松去看看他们?我们想他们了。”

  又是一阵漫长的沉默。邮局里嘈杂的人声仿佛都远去了,只剩下话筒里沉重的呼吸声。

  “巧云...”二姨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低沉,像是在强忍着什么,

  “你爹没告诉你吗?青桐和巧月...不在我这儿...”

  林巧云的手一抖,话筒差点掉在地上。

  她感觉血液仿佛凝固了,耳边嗡嗡作响。

  青松看到姐姐脸色突变,连忙扶住她:“姐,怎么了?”

  林巧云死死抓住话筒,指节发白:“二姨,您说什么?他们...他们在哪儿?”

  “对不起,巧云...”二姨的声音带着哭腔,“你爹...你爹把他们接走了...说要给他们找个好人家...”

  “什么?”林巧云几乎握不住话筒,整个人摇摇欲坠,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邮局里挤满了办事的人,嘈杂的环境让通话变得断断续续。

  林青松只能听到几个零碎的字眼,但已足够让他心惊。

  他看着姐姐苍白的侧脸,握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