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老宅通现代 第八十九章 这可不是普通的油啊!

小说:七零老宅通现代 作者:花时节 更新时间:2025-06-15 06:03:11 源网站:2k小说网
  ();

  司慧西和蒋富贵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意动。他们虽然在村里能说得上话,但到了城里总觉得心里没底。今天这一趟虽说也挣了钱,但确实比不上让林巧云收购来得轻松。

  “这个价钱......”司慧西迟疑着。

  林巧云赶紧补充:“大舅妈,您想啊,这样您们就不用来回跑了,也不用担心路上把鸡蛋摔碎,更不用付摊位费和租秤钱。”

  蒋富贵点点头:“巧云说得对,这样算下来,确实划算。”

  “那就这么说定了。”司慧西终于拍板道。

  看着大舅和大舅妈收拾东西准备回村,林巧云心里一暖。这些长辈们虽然朴实,但都明事理,跟他们商量事情从来不费劲。

  夕阳西下,染红了半边天。林巧云站在巷口,目送着大舅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她的视线中。送走大舅和大舅妈,林巧云决定在自由市场转转。她沿着水泥地基慢慢走着,这里能摆两百多个摊位,有些地方已经插上了小旗子,显然是被人提前租下的。

  市场四周都是店铺,有的已经装修完毕,有的还在施工。林巧云一路走过去,耳边不断传来各种讨论声。

  “这里开快时尚店怎么样?”一个年轻女人正跟同伴商量,“我表哥在锦城有门路,能进到好看的衣服,价格还便宜。”

  “我想开个礼品店,”另一个中年妇女说道,“卖水果罐头什么的,再进点奶粉麦乳精,现在人生活好了,这些东西肯定好卖。”

  “我准备开裁缝铺子,”一个戴着老花镜的大姐说,“将这两个门面合二为一,前面接客人,后面放机器......”

  林巧云一边走一边听,心里暖暖的。这些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和憧憬,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在一个角落,她发现了一个卖桂花头油的小摊。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但头发油亮发亮的。

  “小姑娘,要不要试试这个桂花头油?”小贩热情地招呼道,递过来一个小玻璃瓶,“用了又香又亮,保证你满意。”

  林巧云接过瓶子,在手背上试了两滴。淡淡的桂花香立刻飘了出来,让她想起了未来的护发精油。

  “多少钱?”她仔细看了看瓶子,大概有两百毫升的样子。

  “一块二,”小贩说道,“这可是正宗的桂花油,要用半斤桂花才能熏出这么点。瞧瞧我这造型,”他指着自己的头发说,“这效果多好。”

  林巧云觉得有点贵,开始讲价:“八毛怎么样?一瓶油也没多少。”

  “姐姐,这可不是普通的油啊!”小贩急了,连连摆手,“你看看这个味道,这个效果,绝对值这个价。”

  两人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林巧云买了一瓶油。这时她注意到摊位上还有几把檀木梳子,摸上去特别舒服。

  “这梳子怎么卖?”她拿起一把问道。

  “三毛一把,”小贩说,“这是上好的檀木做的,用着特别顺手。”

  林巧云又买了三把梳子,心想送给秦春珠和巧巧一人一把。

  “你是从枫源镇来的?”她听小贩说话的口音,有些惊讶地问道。

  “是啊,”小贩叹了口气,“听说这边新开了自由市场,特意来看看。没想到生意这么难做,一天下来没赚几个钱。”

  “慢慢来,会好的。”林巧云安慰道,“市场才刚开始,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热闹的。”

  “谢谢你,姑娘,”小贩露出感激的笑容,“也祝你发财!”

  林巧云提着装满东西的竹篮,站在集市的角落里细细打量着布料。

  “这土布的质地真不错。”她轻轻**着那一捆掺了麻丝的布料,指尖传来粗糙却结实的触感。布料的边缘还带着织机特有的整齐痕迹,显然是新下机不久的。

  林巧云把布料放回篮子,又仔细检查了其他东西。这次置办的东西不少,除了土布,还有几双鞋垫、一包晒干的红薯干,以及一些零碎的针线。

  “青松这孩子,长得真快。”她摸着那匹土布,眼前浮现出弟弟的模样。这孩子最近跟抽芽的竹笋似的,前脚给他放了裤脚,转眼又嫌短了。

  一阵喧闹声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几个小贩正在争抢摊位,互不相让。

  “这位姑娘,”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您要的鞋垫我又找到几双,要不要看看?”

  转身一看,是亮巧妈。她手里拿着几双崭新的鞋垫,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正好!”林巧云眼睛一亮,“我还想着给青松做双新鞋呢。这孩子,鞋子穿得快,上个月的都磨破了。”

  “孩子长个子正是时候,”亮巧妈笑着说,一边熟练地展示着鞋垫,“您看这个尺码,应该正合适。”

  林巧云仔细端详着鞋垫,又想起了赵太婆。老人家脚有些不便,合适的鞋子不好找。

  “给我再拿两双小一号的,”她说,“赵太婆那边也得预备着。”

  亮巧妈利索地包好鞋垫,又压低声音道:“姑娘,我那还有几双千层底的布鞋,要不要看看?这两天赶出来的,都是好料子。”

  林巧云正要回答,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香气,是面条的味道。她这才想起还得去帮秦春珠和巧巧。

  “先不急,”她把鞋垫放进篮子,“等会儿我去摊位那边找你。”

  穿过熙攘的人群,林巧云终于看到了自家的摊位。新买的炉子已经架好,巧巧正在煮面,锅里的热气腾腾往上冒。

  “可算来了!”秦春珠一边和面一边喊,“这面条都快不够卖了。”

  林巧云放下篮子,赶紧系上围裙帮忙。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有的是附近的工人,有的是赶集的农民,还有提着菜篮子的主妇。

  “一碗葱油面,要加个咸鸭蛋!”

  “给我来份青菜,多放点葱花!”

  “这面条真香,比河集馆子里的还好吃。”

  巧巧麻利地煮着面,动作熟练得像跳舞。她把面条捞进碗里,淋上热油,撒上葱花,最后放上半个咸鸭蛋,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面就做好了。

  “味道是不是淡了点?”巧巧有些担心地问。

  林巧云尝了一口,确实比往常清淡。她转身去买了碗豆瓣酱回来,放在桌上供客人调味。

  “这样正好,”一个老大爷笑呵呵地说,“清淡些养胃。”

  日头渐高,生意越发红火。金翎干面条很快就见了底,秦春珠又开始擀起新面。赵大力卖完鸭蛋也来帮忙,还有两个村里的嫂子主动来收拾碗筷。

  午后的阳光毒辣起来,但摊位前的人群依旧不散。就连隔壁桐乡的人都闻讯赶来,说是要尝尝这个远近闻名的面条。

  熬到太阳快下山,集市才渐渐安静下来。秦春珠把炉子仔细锁在水泥墩子旁边,这是河集特意设计的格子,方便摊贩存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