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辰宴虽然说是小办,但上上下下琐事依旧繁杂。

  好在前世沈棠雪也经过一些大场面,虽与侯府的不同,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不至于像旁的初学者那般,错漏百出。

  加上有闻书和白妈妈这样能干的帮着打理,阿诺也从旁边学边做,一番操办下来,侯府里都由衷佩服。

  之前对她的质疑声,也都渐渐变成了赞许和夸奖。

  许多之前觉得这个少夫人出身寒微的,这下也都无话可说了。

  当然,不指三夫人,她是不会承认的。

  连侯夫人都满意地不得了。

  “到底是谁觉得我儿媳妇不行?都不用我帮忙,她自己一个人就将上上下下料理的井井有条。”

  “有这身本事,别说我一个小小的侯府,给她一个户部国库也都管得。”

  “夫人,慎言啊。”李妈妈吓得赶紧示意她噤声。

  侯夫人不在乎地摆摆手,“不妨事,我只是在家打个比喻而已。”

  “若是有人为此就要上纲上线的,那我也能举荐我儿媳妇去户部任职,只要他们肯承认自己不行。”

  李妈妈无可奈何,只能陪笑。

  “对了,温梨最近情况如何,可还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侯夫人突然问道。

  李妈妈说道,“这倒是没有,便是温妮姑娘有心,世子最近为了追查夫人你中毒的事情,早出晚归的,总不在府里,她也干不了多出格的事。”

  对于温梨的心思,其实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一直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侯夫人不知想到了什么,无奈笑了下,“她自小是在这侯府长大的,那混小子什么德行她是知道的,若不是我这儿媳妇出现,他还不知道要混到什么时候。”

  “她怎地就偏偏生了那样的心思?还在人家新婚夜搞那样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

  李妈妈说道:“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痕迹的,只是夫人一直将温梨姑娘当闺女一样养,觉得她和世子是自家兄妹,也就没太刻意避着,难免让她生出别的想法。”

  侯夫人沉默了一会儿,“……确实是我疏忽了。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我虽然也让他们守着兄妹礼仪,但温梨毕竟不是我亲生的。”

  “我没有过多约束,她觉得是我默认了他们的来往,也就解释得通了。”

  “还有之前府里的一些流言蜚语。”李妈妈特意提了下,“说是夫人有意让温梨姑娘做世子夫人,而且这样的谣言也传到外面去了。”

  侯夫人皱了下眉头,“当时我不就下令,不让他们传这些闲话了么?有损女儿家闺誉。”

  李妈妈只能说:“我的夫人,有些话你越是不让说,就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后来少夫人进门,那些谣言才慢慢消停的。”

  “但如今也还是有一些人悄悄议论,说夫人您一直没有给温梨姑娘议亲,是要留她在府里,给世子做妾。”

  侯夫人当即气得一巴掌拍在桌上,“简直岂有此理!”

  “温家便是落魄了,温梨她亲生阿爹也是正经官身殉难的。她家世再不济,也是正经官家女儿,总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儿郎,与人平头正脸的做夫妻。”

  “哪里用得着留在这里,卑躬屈膝地给正头夫人捧盂打扇?我又不是没有给她备嫁妆,凭我们靖安侯府的门第,如何不能给她找个值得托付的人家?!”

  侯夫人越说越气。

  说她要留温梨做瑾然的妾,这是打她的脸,还是想让她儿媳妇难堪呢?!

  “阿春,您悄悄地去寻摸一下,看是谁传出这种闲话的,若让我查出来是谁,决不轻饶!”

  李妈妈道,“是夫人。”

  “我儿媳妇才进门一个多月,退一万步说,便是她真的无所出要纳妾,那也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我是那种刻薄到把好好一个姑娘困在家里一辈子,就为了给我儿子传宗接代的混账么?!简直欺人太甚了!”

  侯夫人说的急,正好一阵寒风灌进来,害得她呛了风,一下咳嗽起来。

  “夫人,你别着急。”李妈妈连忙给她拍背,一边拍还一边朝外喊着,“浣纱,浣纱。……”

  浣纱听闻这样急切的呼唤,急急忙忙走进来,“夫人,有何吩咐?”

  “去把常大夫请过来。”李妈妈吩咐道。

  侯夫人那边还咳嗽着呢,自是顾不上说话的。

  浣纱忙答了声“是”,就又急匆匆地往外走了。

  心里还念叨着,她去小厨房之前才看见常大夫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匆匆忙忙地出去了,这会儿也不知道是去了哪里。

  这么想着,她去喊了两个丫鬟小厮,一道去寻人。

  ……

  却说沈家这边,也在筹备宴席。

  不过和侯府的生辰宴不同,这是沈复的纳妾之喜。

  说是纳妾,却是按着别人家娶妻之礼准备的,下人们私下里都悄悄议论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都说,“也不知道这纳进来的是妾啊,还是娶的平妻。”

  “谁知道呢,太太还乐呵呵地给操办着呢,估计是觉得少爷不行了,二姑娘又嫁了个寻常人,不如大姑娘嫁的显赫,没有指望了,只能借此讨老爷欢心吧。”

  “谁说不是呢?以前太太那么得老爷宠爱,有求必应的,如今老爷都不去太太房里了,还隔三差五地吵架,上次听说还打起来了。”

  “说不定老爷也是觉得少爷不中用了没希望看,想趁着身体还行,赶紧纳房年轻妾室,生个儿子继香火呢。”

  这些话钱妈妈都有些听不下去了,陈氏却依旧没事人一样,每天让下人给薛姑娘那边送吃穿用度的东西。

  府里也装点得喜气洋洋的,比起两位姑娘出嫁时,也是不遑多让的。

  而在此期间,沈芊芊又回来过两回,跟陈氏每每都是不欢而散的,之后就索性不回来了。

  不回来就没有了沈家供应的燕窝补品,沈芊芊只能用自己的体己银子去买。

  可燕窝多贵啊,随便买一点,就断了给宋太太的药了。

  宋哲轩上次跟沈芊芊吵过之后,又得了她的保证,便搬去了书院,说是要苦读。

  只有旬休才回。

  谁知一进门见到老娘,就听老娘哭天抢地地告起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