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明那双看过三朝风雨的眸子,古井无波的表面下,终于起了一丝涟漪。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季。
眼前这个青年,刚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狼狈不堪,却在脱困的第一个瞬间,没有关心自己的荣辱生死,反而问起了国计民生。
这跟他听闻的那个嚣张跋扈、奢靡无度的王府世子,判若两人。
“良计?”付子明自嘲地扯了扯嘴角,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
“太子施粥,陛下嘉奖,百官称颂,万民感恩戴德。”
“老夫若是在此刻提出异议,说几碗稀粥救不了十万灾民,你猜,会有什么下场?”
他那苍老的声音,如同这冬日的寒风,刮得人骨头发凉。
“轻则被斥为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重则就是居心叵测,意图动摇国本。”
“李公子。”付子明转过头,重新看向远方那些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窝棚:“你以为,老夫是看不穿这其中的门道吗?”
“老夫是不敢说啊。”
这一声不敢说,道尽了朝堂之上的万般无奈。
李季的心,猛地一沉。
连付子明这样的三朝元老,帝王之师,都到了不敢说的地步。
项远山与太子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何种地步?
付子明仿佛看穿了李季的心思,缓缓开口:“赈灾的粮食,不是没有,国库里,堆积如山。”
“但太子殿下压着,每日只放出定额,在城外熬成稀粥,吊着灾民的命。”
“如此一来,灾民感念他的恩德,陛下看到他的仁心,满朝文武,谁敢多说一句?”
“可这只是其一。”付子明的话锋,陡然一转。
“水患退去,更大的灾祸,才刚刚开始。”
“哦?”李季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才是付子明真正想说的。
付子明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
“水患过后,从上游冲下来一种前所未见的怪虫。”
“此虫遍体赤红,身披硬甲,刀枪难入,水火不侵,百姓称之为铁甲虫。”
“它们盘踞在南郊被淹过的所有农田里,啃食庄稼的根茎。”
“如今冬小麦刚刚种下,那是百姓们来年活命的唯一指望!”
“可这些铁甲虫,一夜之间,就能将上百亩的麦苗,啃食得干干净净!”
“再这么下去,不出半月,南郊数十万亩良田,将颗粒无收!”
“届时,就不是十万灾民了,而是百万饥民,那才是会动摇国本的大祸!”
付子明越说,声音越是沉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李季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想过无数种可能,却没想到,真正的杀招,竟然在这里!
太子和项远山,好毒的计策!
先用一场水患,将他李季打成妖星祸世,再用这后续的虫灾,把太子塑造成救世之主!
到那时,太子声望无两,而他李季,将永世不得翻身!
“难道就没人管吗?府衙呢?”李季急切地追问。
“管?”付子明冷笑一声:“如何管?派兵去抓虫子吗?”
“老夫昨日才去田里看过,那铁甲虫密密麻麻,遍布田埂沟渠,数量何止千万?怎么抓?抓到又如何处置?烧都烧不死!”
付子明看着李季,眼神里第一次带上了一丝审视。
“你问老夫有何良计,老夫现在,也想问问你。”
“面对此等前所未见的妖虫,你可有良计?”
这已经不是在聊天了,而是在考校!
李季明白,这是付子明给他的一个机会。
一个证明自己,并非只会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的机会。
他的脑子飞速运转,将自己所学过的所有知识,都过了一遍。
可对于这所谓的铁甲虫,他闻所未闻。
“太师,晚辈才疏学浅,不敢妄言。”李季没有不懂装懂。
“但晚辈想亲眼去看看!”
“看看那铁甲虫,究竟是何模样!”
“看看百姓们,如今是何等的境地!”
付子明浑浊的眼睛里,终于亮起了一抹光。
不是欣赏,而是认可。
“好!”
“纸上谈兵,终是虚妄。”
“你若真有这份心,便随老夫走一趟!”
付子明不再多言,一甩袖袍,竟是直接转身,朝着城南的方向,迈开了步子。
那笔直的脊梁,像一杆迎着风雪的旗。
李季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跟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在雪地里。
他们穿过喧闹的街市,走过一片狼藉的灾民营。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绝望的气息。
无数双麻木的眼睛,从那些简陋的窝棚里望出来,看着他们两个衣着光鲜的官员,眼神里没有期盼,只有死寂。
李季的心,被这死寂狠狠地刺痛了。
他以为自己在地牢里,在金銮殿上,已经尝尽了世间的苦。
可直到此刻,他才明白,真正的苦是无声的。
终于,他们走到了城郊的农田。
眼前的一幕,让李季的瞳孔猛地一缩。
本该是休耕的冬日田野,此刻却跪满了人。
男女老少,衣衫褴褛。
他们不顾刺骨的泥水,就那样跪在田里,佝偻着身子,用一双双被冻得通红开裂的手,在泥地里疯狂地刨着什么。
动作机械,而又绝望。
“他们在做什么?”李季的声音有些发干。
“在抓虫。”付子明的声音,充满了疲惫。
“用手抓?”
“不然呢?”付子明指着不远处一个老农脚边的木桶。
“他们抓上一整天,也装不满半桶。可一夜过去,田里的虫子,只会更多。”
李季的目光,落在那个老农的身上。
老人的背,已经完全驼了下去,像一座被岁月压垮的小山。
他的脸上,刻满了沟壑,每一道,都填满了风霜与苦难。
寒风吹动着他花白的、稀疏的头发。
李季仿佛能看到,老农每一次弯腰,每一次伸手,都在消耗着他所剩无几的生命。
而换来的,可能只是明天多一口稀粥。
甚至连一口稀粥都换不来。
因为,地里的麦苗,已经快被啃光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怆,猛地冲上了李季的心头。
他看着这漫天风雪,看着这满地疮痍,看着这些在泥泞中挣扎的生命。
两句诗,不受控制地从他的口中,脱口而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付子明微微一怔。
李季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他没有停下,目光依旧望着那田间的苍老身影,声音愈发沉郁。
“今朝田无禾,唯有妖虫舞。”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民食尚不足,虫食人何辜!”
最后一句虫食人何辜,李季几乎是吼出来的!
声音在空旷的雪野上,回荡不休。
田里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的农人,仿佛被惊动了,纷纷抬起头,用茫然的目光望了过来。
付子明却彻彻底底地呆住了,他猛地转过头,死死地盯着李季,那双苍老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好!”
“好一个民食尚不足,虫食人何辜!”
付子明激动得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他身为大儒,天下文宗,如何听不出这几句诗里,蕴**何等深切的悲悯,何等磅礴的才情!
尤其是后面这四句,简直是字字泣血,问得苍天都哑口无言!
这一刻,付子明再看李季,眼神彻底变了。
不再是审视,而是一种发现了绝世璞玉般的惊喜与赞叹!
“走!”
付子明一把抓住李季的手腕,那干瘦的手,此刻却充满了力量。
“随老夫来!”
他不由分说,拉着李季,竟是直接踏入了那片泥泞冰冷的田地!
冰冷的泥水,瞬间浸透了李季的靴子。
但李季毫不在意。
付子明拉着他,径直走到了那个老农的面前。
“老丈,可否将桶里的妖虫,借我一观?”付子明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温和。
老农有些惶恐地站起身,手足无措地搓着满是泥污的手,连连点头。
付子明弯下腰,亲自将那个半满的木桶,提到了李季的面前。
“李季,你来看。”
他的称呼,已经从李公子,变成了直呼其名。
李季深吸一口气,凑了过去。
只见木桶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无数只巴掌大小的怪虫。
它们通体暗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甲壳,在阴沉的天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两只巨大的钳子,在空中胡乱挥舞着,显得狰狞可怖。
无数对细小的爪子,在桶壁上不断抓挠,发出沙沙的声响,听得人头皮发麻。
这就是铁甲虫,果然是凶相毕露,望之生畏。
李季盯着这些怪虫,眉头紧锁。
这模样,怎么看着有那么一点眼熟?
他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着。
突然,一道灵光,如同闪电般,劈开了他混乱的记忆!
一个疯疯癫癫的身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矿场的老疯子,也就是李季的恩师,曾经抓着一只一模一样的怪虫,神神秘秘地对他说。
“小子,记住了,这东西叫小龙虾!”
“别看它长得凶,等哪天天下大乱,没得吃了,你就去找它!”
“用烈火烹油,加上茱萸花椒,那滋味,啧啧,神仙都站不稳!”
当时的李季只当那是疯话,转头就忘了。
可现在,李季的眼睛,越瞪越大。
他死死地盯着桶里那张牙舞爪的铁甲虫,脸上的表情,从凝重,到惊愕,再到难以置信。
最后,化作了一股狂喜!
“噗嗤。”李季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这笑声,在死寂的田野上,显得格外突兀。
付子明和旁边的老农,都用一种看**般的眼神看着他。
“李季?你这是怎么了?莫不是受了刺激,疯了?”付子明担忧地问道。
李季的笑声,却越来越大。
他笑着笑着,甚至弯下了腰,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他一边笑,一边摆手。
“没,我没疯,哈哈哈!”
他伸手指着桶里的妖虫,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太师,老丈,你们说这是毁人庄稼的妖虫?”
李季直起身子,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了一切的,近乎狡黠的笑容。
“这哪里是什么妖虫!”
“这分明是送上门来的人间至味啊!”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季。
眼前这个青年,刚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狼狈不堪,却在脱困的第一个瞬间,没有关心自己的荣辱生死,反而问起了国计民生。
这跟他听闻的那个嚣张跋扈、奢靡无度的王府世子,判若两人。
“良计?”付子明自嘲地扯了扯嘴角,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
“太子施粥,陛下嘉奖,百官称颂,万民感恩戴德。”
“老夫若是在此刻提出异议,说几碗稀粥救不了十万灾民,你猜,会有什么下场?”
他那苍老的声音,如同这冬日的寒风,刮得人骨头发凉。
“轻则被斥为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重则就是居心叵测,意图动摇国本。”
“李公子。”付子明转过头,重新看向远方那些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窝棚:“你以为,老夫是看不穿这其中的门道吗?”
“老夫是不敢说啊。”
这一声不敢说,道尽了朝堂之上的万般无奈。
李季的心,猛地一沉。
连付子明这样的三朝元老,帝王之师,都到了不敢说的地步。
项远山与太子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何种地步?
付子明仿佛看穿了李季的心思,缓缓开口:“赈灾的粮食,不是没有,国库里,堆积如山。”
“但太子殿下压着,每日只放出定额,在城外熬成稀粥,吊着灾民的命。”
“如此一来,灾民感念他的恩德,陛下看到他的仁心,满朝文武,谁敢多说一句?”
“可这只是其一。”付子明的话锋,陡然一转。
“水患退去,更大的灾祸,才刚刚开始。”
“哦?”李季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才是付子明真正想说的。
付子明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
“水患过后,从上游冲下来一种前所未见的怪虫。”
“此虫遍体赤红,身披硬甲,刀枪难入,水火不侵,百姓称之为铁甲虫。”
“它们盘踞在南郊被淹过的所有农田里,啃食庄稼的根茎。”
“如今冬小麦刚刚种下,那是百姓们来年活命的唯一指望!”
“可这些铁甲虫,一夜之间,就能将上百亩的麦苗,啃食得干干净净!”
“再这么下去,不出半月,南郊数十万亩良田,将颗粒无收!”
“届时,就不是十万灾民了,而是百万饥民,那才是会动摇国本的大祸!”
付子明越说,声音越是沉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李季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想过无数种可能,却没想到,真正的杀招,竟然在这里!
太子和项远山,好毒的计策!
先用一场水患,将他李季打成妖星祸世,再用这后续的虫灾,把太子塑造成救世之主!
到那时,太子声望无两,而他李季,将永世不得翻身!
“难道就没人管吗?府衙呢?”李季急切地追问。
“管?”付子明冷笑一声:“如何管?派兵去抓虫子吗?”
“老夫昨日才去田里看过,那铁甲虫密密麻麻,遍布田埂沟渠,数量何止千万?怎么抓?抓到又如何处置?烧都烧不死!”
付子明看着李季,眼神里第一次带上了一丝审视。
“你问老夫有何良计,老夫现在,也想问问你。”
“面对此等前所未见的妖虫,你可有良计?”
这已经不是在聊天了,而是在考校!
李季明白,这是付子明给他的一个机会。
一个证明自己,并非只会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的机会。
他的脑子飞速运转,将自己所学过的所有知识,都过了一遍。
可对于这所谓的铁甲虫,他闻所未闻。
“太师,晚辈才疏学浅,不敢妄言。”李季没有不懂装懂。
“但晚辈想亲眼去看看!”
“看看那铁甲虫,究竟是何模样!”
“看看百姓们,如今是何等的境地!”
付子明浑浊的眼睛里,终于亮起了一抹光。
不是欣赏,而是认可。
“好!”
“纸上谈兵,终是虚妄。”
“你若真有这份心,便随老夫走一趟!”
付子明不再多言,一甩袖袍,竟是直接转身,朝着城南的方向,迈开了步子。
那笔直的脊梁,像一杆迎着风雪的旗。
李季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跟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在雪地里。
他们穿过喧闹的街市,走过一片狼藉的灾民营。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绝望的气息。
无数双麻木的眼睛,从那些简陋的窝棚里望出来,看着他们两个衣着光鲜的官员,眼神里没有期盼,只有死寂。
李季的心,被这死寂狠狠地刺痛了。
他以为自己在地牢里,在金銮殿上,已经尝尽了世间的苦。
可直到此刻,他才明白,真正的苦是无声的。
终于,他们走到了城郊的农田。
眼前的一幕,让李季的瞳孔猛地一缩。
本该是休耕的冬日田野,此刻却跪满了人。
男女老少,衣衫褴褛。
他们不顾刺骨的泥水,就那样跪在田里,佝偻着身子,用一双双被冻得通红开裂的手,在泥地里疯狂地刨着什么。
动作机械,而又绝望。
“他们在做什么?”李季的声音有些发干。
“在抓虫。”付子明的声音,充满了疲惫。
“用手抓?”
“不然呢?”付子明指着不远处一个老农脚边的木桶。
“他们抓上一整天,也装不满半桶。可一夜过去,田里的虫子,只会更多。”
李季的目光,落在那个老农的身上。
老人的背,已经完全驼了下去,像一座被岁月压垮的小山。
他的脸上,刻满了沟壑,每一道,都填满了风霜与苦难。
寒风吹动着他花白的、稀疏的头发。
李季仿佛能看到,老农每一次弯腰,每一次伸手,都在消耗着他所剩无几的生命。
而换来的,可能只是明天多一口稀粥。
甚至连一口稀粥都换不来。
因为,地里的麦苗,已经快被啃光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怆,猛地冲上了李季的心头。
他看着这漫天风雪,看着这满地疮痍,看着这些在泥泞中挣扎的生命。
两句诗,不受控制地从他的口中,脱口而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付子明微微一怔。
李季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他没有停下,目光依旧望着那田间的苍老身影,声音愈发沉郁。
“今朝田无禾,唯有妖虫舞。”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民食尚不足,虫食人何辜!”
最后一句虫食人何辜,李季几乎是吼出来的!
声音在空旷的雪野上,回荡不休。
田里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的农人,仿佛被惊动了,纷纷抬起头,用茫然的目光望了过来。
付子明却彻彻底底地呆住了,他猛地转过头,死死地盯着李季,那双苍老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好!”
“好一个民食尚不足,虫食人何辜!”
付子明激动得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他身为大儒,天下文宗,如何听不出这几句诗里,蕴**何等深切的悲悯,何等磅礴的才情!
尤其是后面这四句,简直是字字泣血,问得苍天都哑口无言!
这一刻,付子明再看李季,眼神彻底变了。
不再是审视,而是一种发现了绝世璞玉般的惊喜与赞叹!
“走!”
付子明一把抓住李季的手腕,那干瘦的手,此刻却充满了力量。
“随老夫来!”
他不由分说,拉着李季,竟是直接踏入了那片泥泞冰冷的田地!
冰冷的泥水,瞬间浸透了李季的靴子。
但李季毫不在意。
付子明拉着他,径直走到了那个老农的面前。
“老丈,可否将桶里的妖虫,借我一观?”付子明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温和。
老农有些惶恐地站起身,手足无措地搓着满是泥污的手,连连点头。
付子明弯下腰,亲自将那个半满的木桶,提到了李季的面前。
“李季,你来看。”
他的称呼,已经从李公子,变成了直呼其名。
李季深吸一口气,凑了过去。
只见木桶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无数只巴掌大小的怪虫。
它们通体暗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甲壳,在阴沉的天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两只巨大的钳子,在空中胡乱挥舞着,显得狰狞可怖。
无数对细小的爪子,在桶壁上不断抓挠,发出沙沙的声响,听得人头皮发麻。
这就是铁甲虫,果然是凶相毕露,望之生畏。
李季盯着这些怪虫,眉头紧锁。
这模样,怎么看着有那么一点眼熟?
他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着。
突然,一道灵光,如同闪电般,劈开了他混乱的记忆!
一个疯疯癫癫的身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矿场的老疯子,也就是李季的恩师,曾经抓着一只一模一样的怪虫,神神秘秘地对他说。
“小子,记住了,这东西叫小龙虾!”
“别看它长得凶,等哪天天下大乱,没得吃了,你就去找它!”
“用烈火烹油,加上茱萸花椒,那滋味,啧啧,神仙都站不稳!”
当时的李季只当那是疯话,转头就忘了。
可现在,李季的眼睛,越瞪越大。
他死死地盯着桶里那张牙舞爪的铁甲虫,脸上的表情,从凝重,到惊愕,再到难以置信。
最后,化作了一股狂喜!
“噗嗤。”李季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这笑声,在死寂的田野上,显得格外突兀。
付子明和旁边的老农,都用一种看**般的眼神看着他。
“李季?你这是怎么了?莫不是受了刺激,疯了?”付子明担忧地问道。
李季的笑声,却越来越大。
他笑着笑着,甚至弯下了腰,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他一边笑,一边摆手。
“没,我没疯,哈哈哈!”
他伸手指着桶里的妖虫,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太师,老丈,你们说这是毁人庄稼的妖虫?”
李季直起身子,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了一切的,近乎狡黠的笑容。
“这哪里是什么妖虫!”
“这分明是送上门来的人间至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