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我假世子,灭门别哭啊 第99章 鲁大师的建议

小说:喊我假世子,灭门别哭啊 作者:一念成空 更新时间:2025-06-24 04:56:21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九十九章 鲁大师的建议

  脑子里转过这些弯弯绕,江定安收敛心神,注意力又回到了晋安这边。

  旁人看他,还是那个雷厉风行,一心扑在公事上的晋安太守。

  天一亮,卯时正,他准时出现在府衙,批阅雪片般飞来的各地文书。

  日头偏西,他又会去城防转转,盯着新军操练的火候。

  黄昏时分,偶尔他也换身不起眼的衣裳,混进街巷里弄,听听百姓的家长里短,瞧瞧他们的锅碗瓢盆。

  晋安城里,街面平静,各行各业都透着股活泛劲儿。

  京城里那些勾心斗角,边关上那些剑拔弩张,好像都隔着一层,传不到这位年轻太守的耳朵里。

  他年纪轻轻,却有种压得住阵脚的稳重,手底下的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觉着心里有底。

  就说那黑风寨,多少年的老匪窝了,江定安一到,手起刀落,干净利索就给平了。

  “战神” 这名头,晋安城里哪个不知道?

  后来在京城朝堂上那么一露脸,从个边城太守,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上下都晓得的 “忠勇伯”。

  这么一来,晋安的城门槛都快被踏平了,车马喧嚣,比往日里不知热闹了多少。

  南来北往的客商多了几番不说,更多的是那些奔着江定安名头来的人。

  这里头,有家道中落,一身好武艺却没处使的江湖汉子。

  有憋着一肚子学问,只因出身不好,官场上处处碰壁的读书人。

  还有些身怀稀奇古怪本事的,听说江太守爱才,待人又厚道。

  都削尖了脑袋往晋安钻,想在他手底下找碗饭吃。

  对这些主动上门的人,江定安自然是敞开大门。

  他让赵德弄设了个招贤馆,派人仔细甄别考核,有真才实学的便录用。

  晋安太守府的力量,因此又厚实了不少。

  看着麾下兵士日渐精壮,各类人才也充裕起来,江定安盘算已久的一个念头,越发清晰。

  先前从黑风寨缴获的钱粮,加上景帝赏赐的黄金布帛,虽说抚恤伤亡、赈济灾民、修缮城池花去了大半,但库中尚有盈余。

  “时机差不多了。”

  江定安将卓飞昂、王大锤、赵德弄几个心腹召至书房。

  “主公的意思是……还要再招兵?”

  卓飞昂一听,眼睛都亮了,他是个纯粹的武人,没什么比带着更强的兵马更让他来劲。

  江定安略略点头,视线从几人脸上一一掠过。

  “眼下晋安内外,都不太平。”

  “单靠我们这点人手,想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甚至图谋更多,还差得远。”

  “我打算,将晋安军扩到一万五千人!”

  一万五千!

  这数目一出来,就算是卓飞昂和王大锤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也禁不住抽了口冷气。

  大姜朝的规矩摆在那儿,一州太守,手下兵员最多不能过万。

  江定安这么做,无疑是踩着朝廷的底线了。

  “主公,一万五千人…… 这,朝廷那边怕是会有想法啊!”

  赵德弄比他们要稳重些,先想到了这层顾虑。

  江定安手一挥,面色不变。

  “想法?哼,朝堂上,哪天没想法?只要我们自己够硬,他们就不敢轻易动我。

  再说,如今北边不太平,我以防备大北国为名招兵买马,他们又能说出什么?”

  他话锋一转,带着不容商量的决断。

  “这事就这么定了。”

  “招兵的事,卓飞昂你来办,人要精壮,宁缺毋滥。”

  “至于军械粮草,得另外想辙。”

  众人正为军械粮草的事锁着眉头,一直没出声,坐得像尊石像的鲁大师,这时却睁开了眼。

  “主公若是信得过老朽。”

  鲁大师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军械的事,老朽包了。”

  江定安听罢,精神一提。

  “鲁大师,此话可当真?”

  鲁大师捻了捻花白的胡子,脸上带着几分自矜。

  “主公忘了?老朽的祖上,可是鲁班的传人。”

  “区区军械,何足挂齿?”

  “我鲁家传承数百年的军械制造图谱,以及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足以在短时间内,为新军提供最为精良的装备。”

  “甚至,老朽还能对现有的弓弩、甲胄进行改良,使其威力更胜从前!”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江定安大喜过望,当即拍板,将晋安城内最大的官营造船厂,改建为军械作坊,全力配合鲁大师。

  有了鲁大师的加入,军械的问题迎刃而解。

  一时间,晋安城内的军械作坊灯火通明,炉火熊熊,日夜赶工。

  一批批崭新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一柄柄锋利的战刀散发着逼人的杀气,更有经过鲁大师改良的强弓劲弩,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

  晋安军的装备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远非寻常州郡兵可以比拟。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扩军至一万五千人,每日的人吃马嚼,军饷开支,兵器甲胄的维护保养,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之前从黑风寨缴获的财富,以及景帝的赏赐,在如此巨大的消耗面前,如同杯水车薪,很快便见了底。

  钱粮!钱粮!

  这个困扰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难题,再一次沉甸甸地压在了江定安的心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再宏伟的计划也只是空中楼阁。

  更让江定安感到束手束脚的是,大姜律例中明确规定,一州太守,最高可屯兵一万五千。

  这个数字,是他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

  再多一人,便等同于私蓄兵马,形同谋反。

  一万五千人,对于他心中的那幅宏图伟业而言,实在是太少了,少得可怜。

  夜深人静,江定安独自在书房内踱步,眉头紧锁。

  卓飞昂、赵德弄等人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闭目养神的鲁大师,突然又睁开了眼睛,幽幽地吐出一句话。

  “主公,老朽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江定安停下脚步,看向鲁大师。

  “鲁大师但说无妨。”

  鲁大师缓缓起身,走到堪舆图前,伸出枯瘦的手指,点在了晋安旁边的另一个州郡之上。

  “主公,依大姜律,一州太守,可屯兵一万五。”

  鲁大师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莫测的笑容。

  “那么,若是两州太守呢?”

  两州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