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第28章 祭灶神露出马脚

小说: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作者:爱讲故事的茄子 更新时间:2025-06-30 18:20:10 源网站:2k小说网
  听到媳妇要给父亲短些鸡蛋羹。

  梁金涛咧嘴笑了。

  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摸出个小陶罐:"爹那份早送过去了,掺了党参须子熬的。"

  罐口封着干荷叶,是去年晒秋时存下的。

  赵秀芬突然想起昨夜半梦半醒间,似乎听见他在堂屋翻腾腌菜坛子,原来是在找自己从娘家拿来的参须。

  鸡窝里突然炸起扑棱声。

  梁金涛拍腿叫了声“糟”,慌慌张张往外跑。

  赵秀芬捧着碗追到门口,看见他正蹲在榆树下给昨晚上二嫂送来的两只鸡拌食。

  麦麸里掺了剁碎的野苜蓿,最上头撒着层碾碎的鸡蛋壳。

  这还是婆婆妈在的时候,教的土方子,说能让母鸡多下蛋。

  寒风卷着炊烟掠过屋檐。

  赵秀芬望着梁金涛佝偻的脊背,突然发现他棉袄后襟裂了道三寸长的口子。

  针脚歪歪扭扭的补丁,线头还拖着半截麦草茎。

  那是自己昨晚临睡前缝补的。

  因为舍不得用电,凑着煤油灯做的。

  一定是他早起添炕的时候被草叉勾破的。

  蛋羹在舌尖化开时,赵秀芬尝到了久违的腥甜。

  最后一滴滑进喉咙时,她突然想起今儿是祭灶的日子。

  往年不是婆婆妈再就是公爹操心收拾,近两年一直都是自己在操心。

  至于梁金涛,哪会记得灶王爷嘴角该抹几分糖霜。

  赵秀芬推开厨房门时,门轴发出的吱呀声惊飞了檐下麻雀。

  往年这时候,门缝里该窜出股裹着煤灰的冷气,可今日扑面而来的暖意让她险些跌了碗。

  煤油灯芯爆出个灯花,照亮了青砖灶台——那砖缝里嵌着的陈年污垢竟全不见了,露出原本的蟹壳青色。

  灶王爷画像新糊了层窗户纸。

  被烟熏黑的"东厨司命"匾额下,五供摆得比村长家娶媳妇还齐整:

  国光苹果上的淡红色朝南,供销社包点心的红纸抚得平平展展,三块灶干粮摞成宝塔状,每层中间还垫着油纸。

  祭灶神,灶干粮是主角,当仁不让的C位。

  最让赵秀芬心惊的是那碟蛋羹。

  边缘切得方方正正,定是用纳鞋底的直尺比着切的。

  眼神扫过干干净净的窗台,看见了一些茶叶和一点点包谷面。

  她稍稍愣了一下,没多想。

  直到发现了放在草料、豌豆饼中间的小小的纸马后。

  赵秀芬怎么都不记得。

  从小到大,无论是四金龙乡的娘家,还是四十八军户乡峡口村的婆家。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有“献祭”纸**讲究。

  有心去问问自己男人。

  转念又一想。

  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都骑着高头大马。

  梁金涛这么做,应该也没有错。

  此刻。

  梁金涛正坐在堂屋火炉子跟前吃早饭的,知道媳妇去厨房了,很为自己的“杰作”偷偷高兴了一会儿。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

  自己的“无心之举”——纸马,还有洒在窗台上的茶叶和包谷面。

  竟然让媳妇搜肠刮肚了一阵子。

  前世到了香江后。

  他渐渐入乡随俗,习惯了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时候。

  将纸扎的马和草料一起烧掉,象征着送灶神上天。

  在厨房门口或窗边撒一些茶叶、米等,意为给灶神的马吃。

  纸扎**手艺倒是没忘,就是时间不赶巧,梁金涛就剪了一个。

  家里哪有米呀,就用包谷面代替了。

  至于香江部分人遵循的“官三民四”的说法。

  即官府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一般百姓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神的讲究。

  梁家叔侄梁树旺和梁金涛嗤之以鼻。

  赵秀芬手指抚过水缸沿,冰碴子刮手的触感消失了。

  踮脚看缸底,去年沉底的泥沙被捞得干干净净,映着灯影能照见自己发颤的睫毛。

  往年结着冰瘤子的腌菜坛,此刻裹着干稻草蹲在墙角,坛口封泥的裂缝里还嵌着几粒新炒的粗盐。

  最奇的是灶洞。

  赵秀芬举灯凑近,只见炉箅子擦得能照人,煤渣灰清得半粒不剩。

  灶眼四周糊着层新和的黄泥,泥里掺着切碎的麦秸。

  这方法还是婆婆妈在世的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说是封灶眼不漏气。

  手法有些笨拙,一看就是“偷师”公爹的手艺。

  她突然想起迷迷糊糊听见的捣杵声,原以为在做梦,原来是梁金涛摸黑在和泥。

  供桌前凝着滩水渍。

  赵秀芬蹲下身,指尖沾了沾放在鼻下——竟是掺了洋糖的糖水!

  记得进门第一年,公爹祭灶,顶多用洋糖在供碟上摆个“寿”字。

  这滩糖水正对着灶王爷画像的嘴唇,把“上天言好事”的“好”字润得格外饱满。

  泪水砸在青砖上时,赵秀芬听见院门咣当响。

  她慌慌张张用袖口抹脸,却见梁金涛在棚子下面收拾铁锨,军用水壶在腰间晃荡。

  那铁锨头明晃晃的,分明是蘸着盐水磨过的——去年开春挖水渠时都不见他这般仔细。

  灶台上突然腾起缕青烟,赵秀芬转身看见供香燃到了“廿三”刻度。

  赵秀芬记起来,娘家妈和婆婆妈都说过,祭灶香过不得午时三刻。

  她忙捻起块灶糖,却发现糖块背面刻着细密的齿痕——是梁金涛用篾刀雕的莲花纹,糖渣还粘在案板缝里。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供碟时。

  赵秀芬突然发现蛋羹碟子下压着张烟盒纸。

  翻过来是龙飞凤舞的字迹:“灶爷灶奶奶:今年糖管够,烦请您二位把‘梁金涛改过自新"这话,当着满天神佛,在凌霄殿上说响亮点。”

  纸背面还画着个拱手作揖的小人,

  小人的头上还戴着一个“棉帽”。

  赵秀芬看着看着,不禁莞尔。

  随即又热泪滚滚而下,重重地砸在棉鞋上,砸在厨房的地面上。

  刚才冒起的“他啥时候学会的这一手好字”的奇怪想法,也就忘到了脑后。

  “媳妇,我出去一会儿。你就在家待着,哪都别乱跑。”

  院子里。

  不知自己再次侥幸躲过一“劫”的梁金涛提着铁锨,冲厨房说了一声,就要出门。

  前世的书写习惯。

  让他早上在给灶神写那些话的时候,忘记了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