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她以前见过的贵人不少,但是一个农女被封为县君,还是挺好奇的。
左右眼下没事做,只是跑一趟的事,她就答应了。
昨个瞧着李晚月,颇有气度。
住了一晚上,没想到这小院子设计的比一些大户人家还要好,那茅房和洗浴房设计独特。
这家不是一般的农家。
张嬷嬷走上前,先为她上妆。
王桂香孙秀芹,和本家的几人在一旁围观。
赵素英在一旁小声念叨着什么。
一柱香后,张嬷嬷上完妆,笑着道:“县主底子好,肤白容貌俏,这样一打扮,简直美若天仙。”
李晚月莞尔一笑:“嬷嬷廖赞了。”
这时赵素英走上前,道:“月月,娘为你梳头。”
李晚月点了点头。
赵素英眼眶乌青,她昨天晚上特意问了张嬷嬷大户人家嫁女儿有什么讲究,她想为女儿梳头,只是自己不会复杂的花样。
张嬷嬷体会她做为母亲的心,便教她,以及梳头时该说哪些话。
小兰和小桃被当做模特,让两人梳头。
赵素英很认真的学,梳头学了三遍倒是会了,可以回去再练,就是那些词句,太多,她记不住,便让张嬷嬷写下来,让小兰一句一句的教她。
她背了一晚上,才背顺溜。
拿起梳子,轻柔的梳发,边梳边说道:“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一柱香后,头发梳成了合云髻,戴上赤金镶红宝石华冠,两只流珠步摇戴在两侧,戴上红宝石耳坠,大气华美。
屋里响起轻微的吸气声。
原来成亲时梳头还有这么多讲究,长见识了。
李晚月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上妆后眉眼都精致了几分。
然后换上喜服,正红色绸缎喜服,衣领和袖口用金线袖了如意纹,外衣上用金线绣着盛放的牡丹花,腰间束着同心佩,衬的李晚月贵气逼人。
最后赵素英把让人特意打造的赤金如意云头平安锁项链戴在李晚月脖子上,差点又忍不住掉泪。
“好好的,以后的日子,都好好的过。”
“我会的,娘放心。”
“好,我出去招呼客人。”
赵素英说完走到外间,塞给张嬷嬷一个红封:“嬷嬷辛苦了。”
“夫人客气。”
薄薄的红封,张嬷嬷走到一角打开红封,里面是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没想到县君的家人出手这么大方。
李晚月让赵素英给五十两,一是觉得这嬷嬷有来历,却愿意跑到这里来为她梳妆,想来是谢晏那边已经给了令她满意的好处,要么就是有人情方面的关系,她这边给个差不多的数就行。
五十两不多,但也不少了。
梳完妆,张嬷嬷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去歇息了。
李晚月坐在罗汉床上不能乱动,青绮把点心切成小块,让她垫垫肚子。
巳时末,远处传来喧闹声,不少人听说县大人和县君的婚事,甚至有别村的也来看热闹。
前面是八人的礼乐仪仗,吹着乐器,敲着锣鼓,后有六人举着迎亲接喜的木牌和旗锣伞扇。
谢晏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红色绸缎喜服,脸上笑意盈盈,奉神俊朗,引的在场之人赞叹。
马后面是八人抬的喜轿,轿子很大,四周垂下的红绸上绣着并蒂莲纹,华盖下还垂着红色的珠帘,让人移不开眼。
媒婆跟在轿子边,轿子后面跟着谢府来的丫鬟婆子和护卫,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李家门前。
李二湖李三栋和本家的一些兄弟婶子小孩子拦在门前。
李二湖说道:“咱们是庄户人家,也不懂太文雅的事,这催妆诗就不考了,拖盘上有几个纸条,抽到哪个,就做哪个,可以吧。”
谢晏拿起一张纸条,李二湖打开念道:“挑担蹲起十次,具体做法就是,那有两担米,看看新郎官把它们挑起来,蹲下再站起身,反复做十次。”
沈昱赶紧小声问:“二舅哥,那米多重?都是一家人,咱可别放太重的东西。”
“不重,百来斤。”
沈昱瞪大眼睛,一百斤?还要做蹲起?这能起的来吗?
他赶忙笑呵呵劝道:“要不背着担子转两圈吧。”
谢晏却直接过去,背起担子做起蹲起。
这担子也就比李晚月重一点,他还记得李晚月说过,让他锻炼到两只手就能把她捧起来,这点重量不算什么。
做完后,谢晏又挑了个纸条递过去。
李三栋接过来,打开看:“投壶。”
说着,他一扬手:“孩子们上场。”
晓兰晓桃晓荷,安康两兄弟,一共十个孩子,每人抱着一个细长的竹筒,每个竹筒上面贴着红纸,写着吉祥话。
什么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早生贵子……
沈昱松了口气,这个简单啊。
李三栋道:“孩子们每隔一息就会移动一下,新郎官需要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全部投中,否则就要受罚。”
沈昱瞪大了眼睛,他以前也跟着别人迎过几次亲,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游戏,又是李晚月想的吧,她怎么不帮着点自家相公?
正想着,几个孩子已经错落站成三排,大概数三个数就换一下位置,所以谢晏要快速,精准的投中才行。
沈昱道:“哥,这我帮不了你了。”
谢晏一脸淡定的拿着十根平头竹箭,在换了位置站定后,飞快出手,这游戏对他来说,还算简单。
规定时间内完成,十支全部投中,引得围观的村民鼓掌叫好。
谢晏又抽了第三张纸条。
“猜谜语。”
沈昱搓着手:“这个简单,我来我来。”
李三栋说道:“听好了,第一题,一物不算大,走路头朝下,不吃人间粮,能说天下话。”
围观的村民也绞尽脑汁的想,这是什么?
沈昱想了片刻,两手一拍,大喊:“我知道我知道,是‘笔’。”
“回答正确。”
沈昱松了口气,就听李三栋开始读第二题:“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法走,有山有岭不长树。”
左右眼下没事做,只是跑一趟的事,她就答应了。
昨个瞧着李晚月,颇有气度。
住了一晚上,没想到这小院子设计的比一些大户人家还要好,那茅房和洗浴房设计独特。
这家不是一般的农家。
张嬷嬷走上前,先为她上妆。
王桂香孙秀芹,和本家的几人在一旁围观。
赵素英在一旁小声念叨着什么。
一柱香后,张嬷嬷上完妆,笑着道:“县主底子好,肤白容貌俏,这样一打扮,简直美若天仙。”
李晚月莞尔一笑:“嬷嬷廖赞了。”
这时赵素英走上前,道:“月月,娘为你梳头。”
李晚月点了点头。
赵素英眼眶乌青,她昨天晚上特意问了张嬷嬷大户人家嫁女儿有什么讲究,她想为女儿梳头,只是自己不会复杂的花样。
张嬷嬷体会她做为母亲的心,便教她,以及梳头时该说哪些话。
小兰和小桃被当做模特,让两人梳头。
赵素英很认真的学,梳头学了三遍倒是会了,可以回去再练,就是那些词句,太多,她记不住,便让张嬷嬷写下来,让小兰一句一句的教她。
她背了一晚上,才背顺溜。
拿起梳子,轻柔的梳发,边梳边说道:“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一柱香后,头发梳成了合云髻,戴上赤金镶红宝石华冠,两只流珠步摇戴在两侧,戴上红宝石耳坠,大气华美。
屋里响起轻微的吸气声。
原来成亲时梳头还有这么多讲究,长见识了。
李晚月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上妆后眉眼都精致了几分。
然后换上喜服,正红色绸缎喜服,衣领和袖口用金线袖了如意纹,外衣上用金线绣着盛放的牡丹花,腰间束着同心佩,衬的李晚月贵气逼人。
最后赵素英把让人特意打造的赤金如意云头平安锁项链戴在李晚月脖子上,差点又忍不住掉泪。
“好好的,以后的日子,都好好的过。”
“我会的,娘放心。”
“好,我出去招呼客人。”
赵素英说完走到外间,塞给张嬷嬷一个红封:“嬷嬷辛苦了。”
“夫人客气。”
薄薄的红封,张嬷嬷走到一角打开红封,里面是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没想到县君的家人出手这么大方。
李晚月让赵素英给五十两,一是觉得这嬷嬷有来历,却愿意跑到这里来为她梳妆,想来是谢晏那边已经给了令她满意的好处,要么就是有人情方面的关系,她这边给个差不多的数就行。
五十两不多,但也不少了。
梳完妆,张嬷嬷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去歇息了。
李晚月坐在罗汉床上不能乱动,青绮把点心切成小块,让她垫垫肚子。
巳时末,远处传来喧闹声,不少人听说县大人和县君的婚事,甚至有别村的也来看热闹。
前面是八人的礼乐仪仗,吹着乐器,敲着锣鼓,后有六人举着迎亲接喜的木牌和旗锣伞扇。
谢晏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红色绸缎喜服,脸上笑意盈盈,奉神俊朗,引的在场之人赞叹。
马后面是八人抬的喜轿,轿子很大,四周垂下的红绸上绣着并蒂莲纹,华盖下还垂着红色的珠帘,让人移不开眼。
媒婆跟在轿子边,轿子后面跟着谢府来的丫鬟婆子和护卫,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李家门前。
李二湖李三栋和本家的一些兄弟婶子小孩子拦在门前。
李二湖说道:“咱们是庄户人家,也不懂太文雅的事,这催妆诗就不考了,拖盘上有几个纸条,抽到哪个,就做哪个,可以吧。”
谢晏拿起一张纸条,李二湖打开念道:“挑担蹲起十次,具体做法就是,那有两担米,看看新郎官把它们挑起来,蹲下再站起身,反复做十次。”
沈昱赶紧小声问:“二舅哥,那米多重?都是一家人,咱可别放太重的东西。”
“不重,百来斤。”
沈昱瞪大眼睛,一百斤?还要做蹲起?这能起的来吗?
他赶忙笑呵呵劝道:“要不背着担子转两圈吧。”
谢晏却直接过去,背起担子做起蹲起。
这担子也就比李晚月重一点,他还记得李晚月说过,让他锻炼到两只手就能把她捧起来,这点重量不算什么。
做完后,谢晏又挑了个纸条递过去。
李三栋接过来,打开看:“投壶。”
说着,他一扬手:“孩子们上场。”
晓兰晓桃晓荷,安康两兄弟,一共十个孩子,每人抱着一个细长的竹筒,每个竹筒上面贴着红纸,写着吉祥话。
什么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早生贵子……
沈昱松了口气,这个简单啊。
李三栋道:“孩子们每隔一息就会移动一下,新郎官需要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全部投中,否则就要受罚。”
沈昱瞪大了眼睛,他以前也跟着别人迎过几次亲,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游戏,又是李晚月想的吧,她怎么不帮着点自家相公?
正想着,几个孩子已经错落站成三排,大概数三个数就换一下位置,所以谢晏要快速,精准的投中才行。
沈昱道:“哥,这我帮不了你了。”
谢晏一脸淡定的拿着十根平头竹箭,在换了位置站定后,飞快出手,这游戏对他来说,还算简单。
规定时间内完成,十支全部投中,引得围观的村民鼓掌叫好。
谢晏又抽了第三张纸条。
“猜谜语。”
沈昱搓着手:“这个简单,我来我来。”
李三栋说道:“听好了,第一题,一物不算大,走路头朝下,不吃人间粮,能说天下话。”
围观的村民也绞尽脑汁的想,这是什么?
沈昱想了片刻,两手一拍,大喊:“我知道我知道,是‘笔’。”
“回答正确。”
沈昱松了口气,就听李三栋开始读第二题:“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法走,有山有岭不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