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唐神国公 第三十二章:突厥人无甲

小说:我是大唐神国公 作者:老骥伏枥 更新时间:2025-07-02 02:04:04 源网站:2k小说网
  ();

  赵晨听说是陷马坑,眉头登时拧成了一个大疙瘩,犹犹豫豫的说道:

  “贤弟,不是哥哥不信你,而是你这陷马坑和兵书上记载的不一样呢。

  陷马坑不是该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嘛。

  你这个,能成吗?”

  “吆喝!”

  宋笃赫惊讶的看着赵晨,口中却戏谑道:

  “你竟然看过军神李靖的兵法?”

  赵晨抛了个嫌弃的眼神,得意的道:

  “那是,李靖将军过武功的时候,我还和他吃过酒呢。”

  宋笃赫两手一摊:

  “那你让他过来帮你守城吧,我就不忙活了。”

  说罢,站起身作势要走,慌的赵晨连忙把他拉住:

  “贤弟莫恼,贤弟莫恼,愚兄也只是随口一说,随口一说而已,你放心,就按贤弟说的办,弄马蹄大小的。”

  宋笃赫要走,本就是想逗逗他,见他着急,呵呵一笑道:

  “大哥,人家李靖将军说的陷马坑,是安营扎寨时守军营用的,打野战时也可以坑对方一波,因为纵马疾驰之下,即便后面的看见前面的掉进了坑里也刹不住。

  咱们这是用在行军道路上的,这时骑兵都是溜达着走,速度不快,一个掉进陷马坑,其他人立刻就会停下。若弄的那么大,费劲不说,填起来还方便。

  咱们二十万人挖一天坑,他们出一万人一上午就能填平。

  用我这样的就不一样了,两个大汉敲几下就一个洞,而且洞口不大,填起来却比打洞还麻烦,咱们一万人忙活一天,他们二十万人别说填了,四五日能找全就不错了。

  若是再下点雨,洞里积了水,他们填到哭都填不完。

  还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我是得多缺心眼,才会按他说的弄呀。”

  话到此处,突然一顿。

  记的刚来时,柳氏嗓子疼,夕儿去山里给她打过竹叶。

  歪着头看了看山里,又瞅了瞅赵晨,眯着眼问道:

  “大哥,想立功嘛?”

  赵晨被他看的发毛,咧着嘴点了点头:

  “那个,贤弟,立功自然是想的,可以目前的情况看,无过就不错了。”

  话到此处,突然发现,宋笃赫的眼神非常的坏,坏的透透的那种坏,嘴角也勾起了一个弯,好似,在想什么极不好的事情,心中一动,开口问道:

  “贤弟莫非有什么妙计?”

  宋笃赫仰起头,斜着眼瞅着赵晨道:

  “那是自然。”

  赵晨忙道:

  “那说来听听。”

  宋笃赫嘴角一撇,‘呲’出一个极具鄙夷的‘嘁’字:

  “嘁,天机不可泄露,你只管听令就好。我且问你,延州汾川县有条洧水河,你知不知道?”

  赵晨点了头:

  “知道啊,汉书中有记载,说那里的水能着火,我还去看过呢,”

  “吆喝!”

  宋笃赫又一次被惊讶到了,他上下打量了打量赵晨,眼中充满的新奇:

  “看不出来,赵大哥很有阅历嘛!”

  赵晨笑道:

  “贤弟说笑了,我辈读书人,志在家国天下,岂可闭门造车,自当四处游历以增见识,区区延州之行,不过月余路程,又是载于汉书的东西,为兄岂会不去看看。”

  宋笃赫听的连连点头。

  要不说人家赵晨能当县令呢,自觉是关键。

  看见书上有啥,只要有条件,就跑去落实下。

  这学习态度,呱呱的。

  口中赞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赵兄此举,学之大善也。”

  赵晨闻言,先是一愣,眼中慕的射出两道精光,而后一声尖叫,从身上摸出自己的秃笔,在嘴角咪溜了几下,又从胸口摸出张纸,趴在茶台上铺平,飞快的记了下来,口中还喋喋不休的念叨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至理名言,至理名言呀。”

  “哎哎哎!”

  宋笃赫见他商量正事的时候走神,心里那叫一个不乐意,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袖道:

  “话说,那地方你还记的嘛?”

  赵晨拿起自己的真迹,用嘴吹了几下,仔仔细细的叠好塞进怀里,这才答道:

  “记的,怎么了,贤弟想要?”

  宋笃赫道:

  “我自己倒是用不大着,不过守城得用,你这样,你拨些钱粮,派两个衙役领些灾民去弄些回来,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赵晨道:

  “这个倒是真没问题,就是不知需运多少回来?”

  宋笃赫道:

  “若不花钱,越多越好。反正灾民也是天天闲着,还不如让他们帮咱们干点活呢,总不能老吃白食呀。”

  赵晨听了,感同身受的咬着后槽牙道:

  “就是,关键是还都吃惯了,几天不给,便要闹事。本县灾民都不够吃,他们却抢的厉害,县里男子还好,能与他们争抢争抢,妇孺孩童,根本排不上队。”

  宋笃赫笑道:

  “大哥你是不是傻啊,就不知道把本县和外来的灾民分开救济嘛。”

  赵晨道:

  “倒是想过,可灾民那么多,为兄手下就那几个衙役,能成什么事,根本管不过来嘛。”

  宋笃赫白了他一眼:

  “笨的你,就不会让本县的男子协助衙役管理他们呀。本县赈济点,米稠一些,外来的,稀一点,帮忙维持的,吃干的。

  如此一来,他们一个个饿的摇晃,还敢你们县的男丁叫板嘛?

  另外告诉他们,凡是愿意随着去干活的,不光他们能吃干的,直系亲属也可以去本县的赈济点吃稠一些的粥,你看他们听不听话。”

  “有道理有道理!”

  赵晨听完,脸都快笑成花了,拍着手的叫起了好:

  “贤弟真是妙计,如此一来,不光丁壮会抢着去干活,去本县赈济点的,也都成了妇孺,肯定好管的紧。只可惜,即便运来的越多越好,县里车马也是有数的,用不了多少人啊。”

  宋笃赫微微一笑,指了指夕儿说过,有竹子的那道山梁道:

  “没事,你可以招募一些人去砍竹子,粗细都要,拒马你知道吧,把竹子两头削尖,粗的为干,细的为矛,扎好了放着就行。记住了,必须有本地知根知底的壮丁跟着,凡是进山砍竹子的,一律不许出山。懂?”

  “以竹为矛?”

  赵晨皱了皱眉头,而后眼睛一亮:

  “我懂了,突厥人无甲,竹矛既能伤人也能伤马。

  贤弟放心,这事好办,农家别的没有,就柴刀多。明天我就召集衙役,让他们尽快落实下去。”